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家長該怎么辦?

字號:

幼兒園是一個微型社會,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有自己的好朋友,要和成人一樣處理跟小伙伴之間的關(guān)系,無論孩子在幼兒園出現(xiàn)什么狀況,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dǎo)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以下幾個小故事是為您精心整理,分享給各位家長,希望家長們看完能有所啟發(fā)。
    孩子本就是善良的天使
    每次家族聚會時,幼兒園的小侄女總是被在地上爬的弟弟妹妹欺負哭,有一次嫂子安慰哭著的小侄女:“下次他們再打你,你就打回去?!睕]想到小侄女不樂意了,用著哭腔斷斷續(xù)續(xù)地說:“不行,我們不能打人,而且他們是弟弟妹妹,比我小不知道我會疼?!?BR>    后來小侄女有了自己的一套方式,她發(fā)現(xiàn)弟弟妹妹伸手過來的時候,總是會先輕輕握住他們的手腕,以免他們的突然襲擊。小侄女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學(xué)會了怎么去應(yīng)對。
    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氣質(zhì),善良是所有孩子的本性。而我們卻常常把我們自己的是非觀念強加給了孩子,忘卻了孩子本身的特質(zhì)。
    每個孩子就像是一種動物,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他們的這種本能,是在一次次與他人交往的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保持著自己的本心,帶著他們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社交家,他們會慢慢摸索出屬于自己的社交方式,不斷去改進自己的方式,這不就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
    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許多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總是急不可耐。如同上面的新聞,因為孩子的摩擦導(dǎo)致變成父母的摩擦,我想在生活中多多少少存在。護子是每個家長的天性,但是保護孩子并不是代表家長可以替代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被打,立馬就坐不住了,代替孩子去處理問題,可是他沒有想過他能夠代替孩子處理一時,不能代替孩子處理一世,總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和別人的摩擦,自己去品味這個過程的酸甜苦辣,如果家長去處理孩子之間的問題不就是在狠心剝奪自己孩子成長的權(quán)利嗎?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這些摩擦的,也因為這些沖突,孩子才明白如何與人相處,孩子才會培養(yǎng)出屬于自己的危險系統(tǒng),他們會感受到哪一些人可能不適合相處,如果要相處,自己應(yīng)該怎么去相處。
    孩子的問題終究是家長的問題!
    自己的孩子都被打了,卻是家長的問題?我不是在說夢話吧?孩子和人的交往一定是從家長身上學(xué)習(xí)來的,家長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展現(xiàn)出的技巧,孩子會拷貝到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中,因此孩子的問題終究是家長的問題。家長要引導(dǎo)好孩子處理人際間的摩擦,先要做的是檢視自己是如何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
    首先,家長要有這樣的認識,孩子所有的一切經(jīng)歷,都是孩子成長的養(yǎng)分。只要不是關(guān)乎孩子性命,孩子的一切經(jīng)歷都是生命給與孩子的禮物,它讓孩子蛻變,讓孩子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其次,家長也要嘗試學(xué)會理解,如果孩子被打,打人的那個孩子也是可憐的。因為這個孩子可能不是被家里無比的溺愛,就可能是父母本身就經(jīng)常用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才會有這樣遇事就用暴力解決的傾向,這樣的孩子難道本身不可憐嗎?
    最后,家長要認識到如果孩子沒有很好的處理這類問題,一定是家長沒有教清楚界限。除非校園暴力等極端事件,我們要教給孩子用智慧的眼睛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幫助孩子明辨是非,鼓勵孩子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真正成為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