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物理寒假作業(yè)答案

字號: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我們現在做的工作,也許過于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人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對于敬業(yè)者來說,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于容易。高一頻道為大家整理了《高一年級物理寒假作業(yè)答案》感謝大家的閱讀支持,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篇一】

    1.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秒內的位移決定于平均速度
    B.第1秒內、第2秒內、第3秒內的位移之比是1:2:3
    C.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相等
    D.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連續(xù)相等位移的時間之比1:3:5
    2.如下圖是物體做直線運動的s—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的時間內做勻加速運動,~時間內做勻減速運動
    B.~時間內物體靜止
    C.0~時間內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D.整個過程中,物體運動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積
    3.甲、乙、丙、丁是以時間為橫軸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是加速度—時間圖象B.圖乙是速度—時間圖象
    C.圖丙是位移—時間圖象D.圖丁是速度—時間圖象
    4.如圖為兩質點AB的速度—時間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做的是直線運動,B不可能做曲線運動
    B.在時刻AB相遇,相遇前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C.A做的是勻速運動,B做的是加速度增大的加速度運動
    D.在0~內,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
    5.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下滑,經過斜面中點時速度為2m/s,則物體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
    A.3m/sB.4m/sC.6m/sD.
    6.一物體以5m/s的初速度、大小為2m/s2的加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勻減速滑行,在4s內通過的路程為
    ()
    A.4mB.36mC.6.25mD.以上答案都不對
    7.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最后停下來,在剎車過程中,汽車前半程的平均速度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B.2:1C.C.1:2
    8.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沿同一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它們的初速度大小不同,而加速度大小相同,則在運動過程中()
    A.兩物體速度之差保持不變B.兩物體的速度之比與時間成正比
    C.兩物體的位移之差與時間成正比D.兩物體的位移之差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9.自由下落的質點,第n秒內位移與前n-1秒內位移之比為()
    A.B.C.D.
    10.在拍球時,球的離手點到地面的高度為h,不計空氣阻力,可以判斷球落地所需的時間為()
    A.一定等于B.一定小于
    C.一定大于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參考答案
    1.【答案】AC
    【解析】根據公式可知位移等于平均速度乘以時間,A正確;B中缺少前提條件: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B錯;C正確;D、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連續(xù)相等位移的時間之比為
    2.【答案】B
    【解析】這是位移—時間圖象,描述的是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0~內物體位移是正值且隨時間均勻增大,表示物體在原點的正方向一側做正向的勻速直線運動,~時間內位移還是為正但在均勻減小,表示物體仍在原點正方向一側做的是反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在時刻回到原點,A錯、C錯;~時間內物體位移隨時間不變化,說明物體是靜止的,B正確;這不是速度—時間,所以函數圖象包圍的面積不是表示位移,函數圖象本身表示的就是位移,D錯。
    3.【答案】BC
    【解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1、加速度保持不變(加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2、速度均勻變化(速度—時間圖象是不在坐標軸上的一條直線);3、位移隨時間是二次函數關系(函數圖象是拋物線)對照可知是BC
    4.【答案】ACD
    【解析】該圖象反映的是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A的速度隨時間不發(fā)生變化,說明A做的是勻速運動,B做的是加速度運動,又因為B在相等時間內速度變化量越來越大即速度變化越來越快,C正確;能作出速度—時間圖象的一定是直線運動,因為直線運動的特點是只有兩個方向,這樣就可以用正負來表示方向,同向為正,反向為負,如果是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是任意的,無法用正負表示,所以A正確;兩函數圖象的交點表示同橫坐標(時間)同縱坐標(速度)即同一時刻具有相同的速度,不是相遇,B錯;在速度時間圖象中,函數圖象包圍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從圖中可以看出D正確。
    5.【答案】D
    【解析】這里涉及兩個過程,告訴的是兩個過程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這類的物理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兩過程各物理量的聯系,列出兩個式子,能列出形式相同的式,方便進行相消。這里涉及的兩個過程是:1、由靜止到中點;2、由靜止到底端。已知:兩段位移關系為1:2,則可設s:2s;初速度相同,均為0;還有一個隱含的條件千萬別忘了,加速度a相同;利用中點速度求底端速度。綜上共涉及四個量s、a、、則用公式有:
    可知
    6.【答案】C
    【解析】這是一個汽車剎車問題,汽車剎車問題有兩個問題要注意:1、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代入公式時要注意正負問題;2、剎車要注意車多少時間會停下來。這里初速度為5m/s,加速度大小為2m/s2可知經過2.5s車會停下來,則求4s秒的路程就是求2.5s內的路程。所以有公式可求得s=6.25m
    7.【答案】A
    【解析】汽車勻減速至停止下來可以看成初速度為零的反向勻加速直線運動。題設將整個過程分為位移相等的兩段,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點: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連續(xù)相等位移的時間之比是.即勻減速的前半程時間與后半程時間之比為,因為位移相等,根據知平均速度之比為
    8.【答案】AC
    【解析】假設兩車的初速度分別為、,加速度為a,則任一段時間后它們的速度之差為,A正確;
    位移之差為可知位移之差與時間成正比,所以C正確
    9.【答案】D
    【解析】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具體實例。
    前n-1秒內的位移為:①
    前n秒內的位移為:②
    第n秒內的位移為:③
    聯立①③式得:第n秒內位移與前n-1秒內位移之比為:sN-1∶sn-1=。
    10.【答案】B
    【解析】不計空氣阻力,在拍球時,球作豎直下拋運動,球的離手點到地面的高度為h,因初速度不等于零,可以判斷球落地所需的時間一定小于自由下落高度h所用的時間。
    
【篇二】

    1.某汽車沿一直線運動,在t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為L,在處速度為v1,在處速度為v2,則()
    A.勻加速運動,v1>v2B.勻減速運動,v1
    C.勻加速運動,v1
    2.下列哪種情況是可能出現的()
    A.物體的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反而減小
    B.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加速度卻不為零
    C.物體的加速度不為零且始終不變,速度也始終不變
    D.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
    3.如圖1所示,為甲、乙兩物體相對于同一坐標的s-t圖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乙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②甲比乙早出發(fā)時間t0
    ③甲、乙運動的出發(fā)點相距s0
    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A.①②③B.①④
    C.②③D.②③④
    4.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Δt內通過的位移是Δs,則表示()
    A.物體在Δ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B.物體在Δt時間末的瞬時速度
    C.物體在Δt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D.物體在Δs這段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
    5.兩物體都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給定的時間間隔t內()
    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6.一質點自原點開始在x軸上運動,初速度v0>0,加速度a>0,當a值減小時(a仍大于零)則質點的()
    A.速度不斷減小,位移逐漸增大B.速度和位移都只能逐漸增大到某個定值
    C.速度增大,位移趨近于某個定值D.速度逐漸增大,位移也逐漸增大
    7.一物體的位移函數式是s=4t+2t2+5(m),那么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別是()
    A.2m/s,0.4m/s2B.4m/s,2m/s2
    C.4m/s,4m/s2D.4m/s,1m/s2
    8.從高度為125m的塔頂,先后落下a、b兩球,自由釋放這兩個球的時間差為1s,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g取10m/s2,不計空氣阻力)()
    A.b球下落高度為20m時,a球的速度大小為20m/s
    B.a球接觸地面瞬間,b球離地高度為45m
    C.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兩球的速度差恒定
    D.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兩球離地的高度差恒定
    9.一只氣球以10m/s的速度勻速上升,某時刻在氣球正下方距氣球s0=6m處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則下述正確的是(g取10m/s2,不計空氣阻力)()
    A.石子能追上氣球
    B.石子追不上氣球
    C.若氣球上升速度為9m/s,其余條件不變,則石子在拋出后1s末追上氣球
    D.若氣球上升速度為7m/s,其余條件不變,則石子到達點時,恰追上氣球
    10.關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化大B.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化快
    C.加速度為零的物體速度也為零D.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必定越來越大
    參考答案
    1.【答案】AD
    【解析】本題用v─t圖象分析較為直觀。對于勻變速直線運
    動,在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V
    ─t圖線下方包圍的面積值等于位移的大小。從右圖中直觀地
    可以看出,無論是勻加速運動還是勻減速運動,總有在處
    的速度為v1大于在處的速度為v2。
    2.【答案】ABD
    【解析】當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夾角小于90o時,物體做加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大;
    當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夾角大于90o時,物體做減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小;速度大小的變化與加速度大小的變化之間無直接關系。當物體做減速運動時,物體的加速度不變、增大或減小時,速度均減小;各種交通工具在剛啟動時,速度為零,但加速度卻不為零;物體的加速度不為零且始終不變時,物體的速度一定要發(fā)生變化,速度矢量始終不變時加速度必為零;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的速度方向垂直時,只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這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可以保持不變。
    3.【答案】C
    【解析】圖象是s-t圖線,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與橫坐標的交點表示甲比乙早出發(fā)時間t0,甲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甲、乙運動的出發(fā)點相距s0。甲、乙運動的速率用圖線的斜率表示,由圖可知甲的速率小于乙的速率。
    4.【答案】A
    【解析】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段時間Δt內的位移是Δs,兩者的比值表示物體在Δ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也表示物體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不等于物體在Δt時間末的瞬時速度,小于物體在Δs這段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不表示物體在Δt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
    5.【答案】D
    【解析】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s=。在給定的時間間隔t內,位移的大小決定于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其位移一定大。
    6.【答案】D
    【解析】一質點自原點開始在x軸上運動,初速度v0>0,加速度a>0,速度與加速度同向,物體做加速運動。當a值減小時,說明物體速度的增加變慢,但速度仍在增加,因a仍大于零,所以還沒有增大到某個定值。位移逐漸增大,不會增大到某個定值。所以物體的速度逐漸增大,位移也逐漸增大。
    7.【答案】C
    【解析】一物體的位移函數式是s=4t+2t2+5(m),與一般的勻變速運動的位移公式s=v0t+對比可知,初速度v0=4m/s,加速度a=4m/s2。后面的常數項表示t=0時物體不在坐標原點。
    8.【答案】BC
    【解析】從高度為125m的塔頂,先自由釋放的a球,從釋放到落地所用的時間為t1=5s,自由釋放這兩個球的時間差為1s,當b球下落高度為20m時,a球下落了3s時間,速度大小應為30m/s;當a球接觸地面瞬間,b球下落的時間為t2=4s,b球下落的高度為80m,離地高度為45m。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a球相對于b球作向下的勻速直線運動,兩球的速度差恒定,速度差始終為10m/s,兩球離地的高度差逐漸增大。
    9.【答案】BC
    【解析】一只氣球以10m/s的速度勻速上升,某時刻在氣球正下方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以氣球為參考系,小石子做初速度為10m/s的豎直上拋運動,上升的高度H=5m
    若氣球上升速度為9m/s,其余條件不變,則石子在拋出后1s,因9×1+s0=20×1-=15(m),則石子在拋出后1s末追上氣球。
    若氣球上升速度為7m/s,其余條件不變。石子到達點用時t0=2s。設石子拋出后經時間t追上氣球,則有:7t+s0=20t-,代入數據解得:t1=0.6s,t2=2s。但t2=2s時石子到達點,此時石子的速度小于氣球的速度,所以石子在到達點前t1=0.6s時能追上氣球,石子到達點時不可能再追上氣球。
    10.【答案】B
    【解析】速度v、速度的變化△v和速度的變化率三者之間無直接關系,不能根據一個量的大小去判斷另一個量的大小。加速度即速度的變化率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的物體單位時間內的速度變化量大,即速度變化快。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化不一定大,與時間還有關。加速度為零的物體速度完全可以不為零,如在高空中勻速飛行的飛機。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可能做加速運動,也可能做減速運動,速度不一定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