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后的所思所感,其實它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總結經(jīng)驗的方式,它有助于我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與工作方式,從而讓自己的內(nèi)在得以提升。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呢?今天就給您提供了送教下鄉(xiāng)聽課心得體會匯編,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送教下鄉(xiāng)聽課心得體會【一】
我很榮幸和學校的領導去廬豐中心小學參加“送教下鄉(xiāng),送培下鄉(xiāng)”活動?;顒訒r間雖然只有半天但我卻學到了很多:
首先授課的是上杭臨江城西小學的陳寶香老師,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15畫風》第一課時。
說來很巧,這節(jié)課在龍巖學習時聽過,前段時間自己也開了這一課的公開課。當知道陳老師要上《畫風》時,我有點不敢坐在座位上,我怕自己上的遠不及陳老師,怕自己會自卑。我?guī)е窇趾蛯W習的心態(tài)坐了下來,在聽課過程中,我從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陳老師的本次教學活動是以“提升寫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為專題,針對寫字教學,我想談談我的收獲:
一、陳老師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是時時刻刻的,是細節(jié)入手的,是貫穿整堂課的。在板書課題時,陳老師就引導學生一起書空,注重學生平時的一點一滴。
在我的課堂中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跟著老師書空,我會讓學生邊書空邊將筆畫說出來,我認為這可以加深學生對字詞的記憶,但美中不足的是我無法做到時時這樣、刻刻堅持。在聽了這節(jié)課后,我將總結經(jīng)驗,將有用的教學模式不斷在課堂上體現(xiàn)。二、要求會寫的字做到先認識。
陳老師在引導學生寫字前充分地讓學生識字。如,各種形式的讀、創(chuàng)造性的字理識字、組詞識字等方式,讓學生在會認的基礎上會寫。
低年段的生字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都是先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認識生字,然后再組織學生書寫。雖然環(huán)節(jié)大致相同,但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字理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識字卻是少之又少。有了陳老師的引導,我將不斷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做到“先學后教”,做到胸有成竹。
三、寫字過程層層遞進。
本堂課課件出現(xiàn)了七個需要寫的生字,這七個字中陳老師又分為兩組,第一組四個字,分別是“濤、丹、顯、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主筆橫,陳老師在教學這主筆時有自己親身范寫,有電腦老師范寫。讓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主筆的關鍵。第二組三個字,分別是“陳、忽、藝”這三個字的共同特點是都有鉤。“陳”重點在“橫撇彎鉤”、“忽”重點在“臥鉤”、“藝”重點在“橫折彎鉤”這三個鉤都不容易書寫,在教學時,陳老師對這三個字分別作了分析和對比,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和融匯。在生字教學過程中,陳老師還不斷地給學生編口訣,讓學生在有節(jié)奏的順口溜中記憶生字。
好的課堂決定著學生好的發(fā)展。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是重點,陳老師的細膩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在教學中,我也應該將生字的識記和書寫滲透到方方面面,真正讓生字教學做到扎實有效。
第二節(jié)課授課老師是上杭實驗小學的鄒翠金老師,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16橋》第二課時。
鄒老師的課真可謂是淋漓盡致,讓我大飽眼福。就這節(jié)課,我的體會有如下幾點:
一、鄒老師課前的圖片、錄像、背景音樂都與文本相吻合,有利于氣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激發(fā)。這些圖片、錄像能讓人體會到情況的危急和扣人心弦。
二、在本堂課中,鄒老師充分體現(xiàn)了高年級同樣需要注重寫字教學。鄒老師在寫字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抓住了含“口”部的字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寫字教學扎實而又顯得高效。學習“祭奠”時更是通過字理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在處理課文內(nèi)容時,鄒老師通過品味動作、語言、神態(tài),讓學生感知老漢的形象。其中更注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匯,如,動作詞“站、盯”;語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神態(tài)詞“冷冷地”等。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四、注重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在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后,鄒老師讓學生把人們祭奠老漢和他兒子的場景寫下來,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這環(huán)節(jié)真可謂是“水到渠成”啊!
鄒老師的一堂課讓我明白了先學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先學后教”不能僅僅是解答聯(lián)系的枯燥過程,也是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過程,更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過程。
張老師的講座更是讓我感觸深刻,講座內(nèi)容豐富,具體深刻。他針對寫字教學這一塊做了詳細的解說。第一,他對寫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狀況做了詳細的說明:
一、認識模糊,對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二、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僵化,寫字教學枯燥無味;
三、急功近利,重視特長生的培養(yǎng),護士全體學生的整體提高。
第二,張老師對學生握筆的姿勢做了示范及演說。在學生寫字過程中,會出現(xiàn)多種不一樣的寫字姿勢,其中常見的有:直線型、錯位型、扭曲型等。回到學校上課時,我特意讓學生擺出自己平常的寫字姿勢,發(fā)現(xiàn)真的大部分學生的姿勢都是錯誤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時刻提醒并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寫字姿勢。
第三,張老師對小學階段寫字教學的達標要求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概括,讓我重新溫習了課程標準,對教學的方向更加明確。
第四,張老師將他對寫字指導方法的研究和我們分享,內(nèi)容很多,由于時間關系,他只和我們分享了“木字旁的寫法”、“日部的寫法”、“米字旁的寫法”、“目部和月部的寫法”以及“寶蓋頭的字的特點”、“托底字的寫法”、“以左半部為主體的字的寫法”、“以右半部分為主體字的寫法”等。這些類型字在日常書寫過程中自己會去注意,但是在教學中運用卻少之又少,學生對字形結構的處理做不到有把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學習豐富的經(jīng)驗,讓好的方法融入課堂,讓課堂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讓課堂氣氛展現(xiàn)更完善。
送教下鄉(xiāng)聽課心得體會【二】
在元光小學舉行了漳州市小學十佳優(yōu)秀青年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活動,聆聽了長泰巖溪中心小學戴阿茂老師和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曾福珊老師的兩堂課,讓我有機會“重溫”十佳風采,收獲良多,感受頗深,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戴阿茂和曾福珊兩位老師一上場,給人的感覺就是大氣、沉著,具有親和力。漂亮的板書,娓娓動聽的語言,無不凸顯教師扎實的知識功底和過硬的教育能力。
第一節(jié)課,聽的是戴阿茂老師上的四年級《數(shù)學廣角》。等待上課時,課件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茶文化圖,隨著新課的導入,課題的出示——“沏茶中的數(shù)學問題”,我眼前似乎呈現(xiàn)這樣一幅情景:伴隨著飄渺、優(yōu)雅的輕音樂,老師與學生侃侃而談,靜靜地探究著沏茶中的數(shù)學問題……很令人向往,卻也很不切合實際。本節(jié)課,戴老師從學生為熟悉的身邊事入手,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了在多種方案中尋找優(yōu)方案的意識,同時感受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聽了這節(jié)課我感覺有些遺憾,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活躍、有趣的課堂應該更能吸引他們。如果戴老師在導入時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肯定會更加完美。
第二節(jié)課是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曾福珊老師上的二年級數(shù)學《對稱》。課前互動時,曾老師鼓勵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回答錯了也沒關系。簡簡單單幾句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對于課前的準備,只要求學生帶上數(shù)學書本、筆、尺子,外加一把剪刀和一張卡紙。就這么簡單?通??磩e人上公開課,總要準備七七八八的一大堆,尤其是《對稱》這一課。課堂伊始,我便被曾老師甜美的聲音給吸引了,運用“蜻蜓”與“蝴蝶”的對話,直接質疑:我們是一家人嗎?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為什么在數(shù)學王國里,它們是一家人呢?簡單明了地切入主題,找找它們之間的相同點,由此引入課題:對稱。接下來,沒有多余、繁瑣的話語,直接示范剪紙,一步一步,讓學生看得清楚明白。然后再讓學生說說剪對稱圖形的步驟。接著動手操作,選擇學生的作品展示。再通過檢驗,引出對稱軸。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突兀,不浮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知識。
兩位老師的課各有千秋,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充分利用教學內(nèi)容,融入情感教育?!耙淮绻怅幰淮缃穑缃痣y買寸光陰。”戴阿茂老師的《沏茶中的數(shù)學問題》自始至終無不貫穿愛惜時間、節(jié)約時間的思想教育。想起他不止溫和地問著:“你為什么比別人慢?”沒有要求學生回答,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從探究學習中悟出“省時”,如何做才“省時”。曾福珊老師的課里也有這樣的細節(jié),如使用剪刀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如驗證長方形有幾條對稱軸后,教育學生有些事情需要通過驗證才能做出判斷,再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要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課堂結束之前希望學生把我們的世界裝扮得更美麗……簡單輕柔的言語,沒有過多的強調(diào),一語帶過,卻深入人心,舉手投足間彰顯著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向教育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尋找自身的差距,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送教下鄉(xiāng)聽課心得體會【一】
我很榮幸和學校的領導去廬豐中心小學參加“送教下鄉(xiāng),送培下鄉(xiāng)”活動?;顒訒r間雖然只有半天但我卻學到了很多:
首先授課的是上杭臨江城西小學的陳寶香老師,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15畫風》第一課時。
說來很巧,這節(jié)課在龍巖學習時聽過,前段時間自己也開了這一課的公開課。當知道陳老師要上《畫風》時,我有點不敢坐在座位上,我怕自己上的遠不及陳老師,怕自己會自卑。我?guī)е窇趾蛯W習的心態(tài)坐了下來,在聽課過程中,我從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陳老師的本次教學活動是以“提升寫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為專題,針對寫字教學,我想談談我的收獲:
一、陳老師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是時時刻刻的,是細節(jié)入手的,是貫穿整堂課的。在板書課題時,陳老師就引導學生一起書空,注重學生平時的一點一滴。
在我的課堂中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跟著老師書空,我會讓學生邊書空邊將筆畫說出來,我認為這可以加深學生對字詞的記憶,但美中不足的是我無法做到時時這樣、刻刻堅持。在聽了這節(jié)課后,我將總結經(jīng)驗,將有用的教學模式不斷在課堂上體現(xiàn)。二、要求會寫的字做到先認識。
陳老師在引導學生寫字前充分地讓學生識字。如,各種形式的讀、創(chuàng)造性的字理識字、組詞識字等方式,讓學生在會認的基礎上會寫。
低年段的生字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都是先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認識生字,然后再組織學生書寫。雖然環(huán)節(jié)大致相同,但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字理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識字卻是少之又少。有了陳老師的引導,我將不斷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做到“先學后教”,做到胸有成竹。
三、寫字過程層層遞進。
本堂課課件出現(xiàn)了七個需要寫的生字,這七個字中陳老師又分為兩組,第一組四個字,分別是“濤、丹、顯、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主筆橫,陳老師在教學這主筆時有自己親身范寫,有電腦老師范寫。讓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主筆的關鍵。第二組三個字,分別是“陳、忽、藝”這三個字的共同特點是都有鉤。“陳”重點在“橫撇彎鉤”、“忽”重點在“臥鉤”、“藝”重點在“橫折彎鉤”這三個鉤都不容易書寫,在教學時,陳老師對這三個字分別作了分析和對比,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和融匯。在生字教學過程中,陳老師還不斷地給學生編口訣,讓學生在有節(jié)奏的順口溜中記憶生字。
好的課堂決定著學生好的發(fā)展。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是重點,陳老師的細膩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在教學中,我也應該將生字的識記和書寫滲透到方方面面,真正讓生字教學做到扎實有效。
第二節(jié)課授課老師是上杭實驗小學的鄒翠金老師,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16橋》第二課時。
鄒老師的課真可謂是淋漓盡致,讓我大飽眼福。就這節(jié)課,我的體會有如下幾點:
一、鄒老師課前的圖片、錄像、背景音樂都與文本相吻合,有利于氣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激發(fā)。這些圖片、錄像能讓人體會到情況的危急和扣人心弦。
二、在本堂課中,鄒老師充分體現(xiàn)了高年級同樣需要注重寫字教學。鄒老師在寫字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抓住了含“口”部的字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讓寫字教學扎實而又顯得高效。學習“祭奠”時更是通過字理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在處理課文內(nèi)容時,鄒老師通過品味動作、語言、神態(tài),讓學生感知老漢的形象。其中更注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匯,如,動作詞“站、盯”;語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神態(tài)詞“冷冷地”等。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四、注重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在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后,鄒老師讓學生把人們祭奠老漢和他兒子的場景寫下來,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這環(huán)節(jié)真可謂是“水到渠成”啊!
鄒老師的一堂課讓我明白了先學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先學后教”不能僅僅是解答聯(lián)系的枯燥過程,也是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過程,更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過程。
張老師的講座更是讓我感觸深刻,講座內(nèi)容豐富,具體深刻。他針對寫字教學這一塊做了詳細的解說。第一,他對寫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狀況做了詳細的說明:
一、認識模糊,對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二、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僵化,寫字教學枯燥無味;
三、急功近利,重視特長生的培養(yǎng),護士全體學生的整體提高。
第二,張老師對學生握筆的姿勢做了示范及演說。在學生寫字過程中,會出現(xiàn)多種不一樣的寫字姿勢,其中常見的有:直線型、錯位型、扭曲型等。回到學校上課時,我特意讓學生擺出自己平常的寫字姿勢,發(fā)現(xiàn)真的大部分學生的姿勢都是錯誤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時刻提醒并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寫字姿勢。
第三,張老師對小學階段寫字教學的達標要求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概括,讓我重新溫習了課程標準,對教學的方向更加明確。
第四,張老師將他對寫字指導方法的研究和我們分享,內(nèi)容很多,由于時間關系,他只和我們分享了“木字旁的寫法”、“日部的寫法”、“米字旁的寫法”、“目部和月部的寫法”以及“寶蓋頭的字的特點”、“托底字的寫法”、“以左半部為主體的字的寫法”、“以右半部分為主體字的寫法”等。這些類型字在日常書寫過程中自己會去注意,但是在教學中運用卻少之又少,學生對字形結構的處理做不到有把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學習豐富的經(jīng)驗,讓好的方法融入課堂,讓課堂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讓課堂氣氛展現(xiàn)更完善。
送教下鄉(xiāng)聽課心得體會【二】
在元光小學舉行了漳州市小學十佳優(yōu)秀青年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活動,聆聽了長泰巖溪中心小學戴阿茂老師和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曾福珊老師的兩堂課,讓我有機會“重溫”十佳風采,收獲良多,感受頗深,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戴阿茂和曾福珊兩位老師一上場,給人的感覺就是大氣、沉著,具有親和力。漂亮的板書,娓娓動聽的語言,無不凸顯教師扎實的知識功底和過硬的教育能力。
第一節(jié)課,聽的是戴阿茂老師上的四年級《數(shù)學廣角》。等待上課時,課件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茶文化圖,隨著新課的導入,課題的出示——“沏茶中的數(shù)學問題”,我眼前似乎呈現(xiàn)這樣一幅情景:伴隨著飄渺、優(yōu)雅的輕音樂,老師與學生侃侃而談,靜靜地探究著沏茶中的數(shù)學問題……很令人向往,卻也很不切合實際。本節(jié)課,戴老師從學生為熟悉的身邊事入手,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了在多種方案中尋找優(yōu)方案的意識,同時感受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聽了這節(jié)課我感覺有些遺憾,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活躍、有趣的課堂應該更能吸引他們。如果戴老師在導入時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肯定會更加完美。
第二節(jié)課是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曾福珊老師上的二年級數(shù)學《對稱》。課前互動時,曾老師鼓勵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回答錯了也沒關系。簡簡單單幾句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對于課前的準備,只要求學生帶上數(shù)學書本、筆、尺子,外加一把剪刀和一張卡紙。就這么簡單?通??磩e人上公開課,總要準備七七八八的一大堆,尤其是《對稱》這一課。課堂伊始,我便被曾老師甜美的聲音給吸引了,運用“蜻蜓”與“蝴蝶”的對話,直接質疑:我們是一家人嗎?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為什么在數(shù)學王國里,它們是一家人呢?簡單明了地切入主題,找找它們之間的相同點,由此引入課題:對稱。接下來,沒有多余、繁瑣的話語,直接示范剪紙,一步一步,讓學生看得清楚明白。然后再讓學生說說剪對稱圖形的步驟。接著動手操作,選擇學生的作品展示。再通過檢驗,引出對稱軸。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突兀,不浮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知識。
兩位老師的課各有千秋,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充分利用教學內(nèi)容,融入情感教育?!耙淮绻怅幰淮缃穑缃痣y買寸光陰。”戴阿茂老師的《沏茶中的數(shù)學問題》自始至終無不貫穿愛惜時間、節(jié)約時間的思想教育。想起他不止溫和地問著:“你為什么比別人慢?”沒有要求學生回答,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從探究學習中悟出“省時”,如何做才“省時”。曾福珊老師的課里也有這樣的細節(jié),如使用剪刀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如驗證長方形有幾條對稱軸后,教育學生有些事情需要通過驗證才能做出判斷,再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要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課堂結束之前希望學生把我們的世界裝扮得更美麗……簡單輕柔的言語,沒有過多的強調(diào),一語帶過,卻深入人心,舉手投足間彰顯著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向教育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尋找自身的差距,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