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準備2018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模板:《驛路梨花》,希望有助于考生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考試!

【教材分析】
“統(tǒng)編教材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育主題是:修身正己。”編者試圖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樹立人生標桿,還要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強個人修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追求道德修養(yǎng)的更高境界”。
本單元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語文能力是“略讀”。在“略讀”中,要“根據一定目的或需要,確定閱讀重點”。這是在七下教材在前三個單元的“精讀”基礎上,首次提出“略讀”?!霸陂喿x過程中,對內容和表達等要產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本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主要是學習和實踐略讀通過多件事寫人文章的策略。
《驛路梨花》則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也是一篇講讀課文,因此,應該是對學生前一篇閱讀學習經驗的實踐、鞏固和拓展,同時也可學習和實踐略讀一件事中群體共性的寫事文章的策略。在教授本課時還應進一步呈現(xiàn)本單元總體目標。
【學情分析】
本文在七下教材第四單元,學到本文時應該已過第二學期的期中。學生的初中生活已過了四分之三,多數已掌握記敘類文本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探究的意識更加強烈;另外經過前一階段的語文學習,語文知識的積累更深厚,語文學習經驗進一步豐富,語文學習習慣逐漸穩(wěn)定。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略讀方法,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爭取提高閱讀速度,以提升閱讀素養(yǎng)。
2.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思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3.細讀課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理解用“驛路梨花”做標題的妙處。結合“雷鋒精神”產生的背景及現(xiàn)實意義,理解文章所表現(xiàn)的“雷鋒精神”的傳統(tǒng)性、群眾性、傳承性。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雷鋒精神”的內涵和背景,云南地區(qū)風土人情介紹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課時
重點:繼續(xù)學習略讀方法,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爭取提高閱讀速度,以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難點:結合“雷鋒精神”產生的背景和現(xiàn)實意義,以及云南的風土人情與雷鋒精神有內在關系,理解文章所表現(xiàn)的“雷鋒精神”的傳統(tǒng)性、群眾性、傳承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出示資料: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親切接見部分基層代表,他對某工兵團“雷鋒連”指導員謝正誼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
提問:雷鋒是誰?“雷鋒精神”受到國家高領導人習主席如此重視,那么雷鋒精神指什么精神?
學生整合自己的資料后回答:
雷鋒:1940年12月18日出生,7歲成為孤兒。1954年,雷鋒考入清水塘完全小學,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被選入中隊委員。1956年小學畢業(yè)后,做過通信員、公務員、拖拉機手、推土機手、焦化廠工人。1960年1月8日,雷鋒入伍。22歲因公犧牲。
雷鋒精神:是忠于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y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當代作家彭荊風先生的小說《驛路梨花》,看看發(fā)生在云南邊疆的“雷鋒的故事”。
上課:略讀重點,整體感知
活動一:略讀重點,理清思路
略讀方法點撥:
1.根據一定目的或需要,速覽全文,選擇重點閱讀章節(jié),了解大意,其他內容跳讀。
2.再用2-3分鐘,略讀與選擇的重點直接關聯(lián)的內容。
活動一:請依據“略讀方法”完成下面表格,用時7分鐘(2500字左右,每分鐘500字;2分鐘填寫)
制表說明:制表說明:紅字為學生填寫;學生交流,準確填表。“按小茅屋的產生和遷延排序”一列在第二課時出示。
隨后學生交流,準確填表:注意點撥概括概括故事和時間的方法。5’
活動二:分析以上表格,說說小屋的主人是誰?作者寫這篇小說的意圖是什么?3’
討論歸納:從第二列看,建造和照料過小茅屋的人都是主人。
從第一列看,照料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著不同的身份,來自多個民族的普通群眾,
從第三列看,長達十多年間
(討論過程中,點撥讀表的方法。)
結論:課文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的傳承。
活動三:驛路上的雷鋒故事,發(fā)生在云南,請略讀你自己搜集的材料,介紹一下云南的風土人情,并說說這與雷鋒精神有內在關系?8’
討論明確:云南邊疆民風淳樸,一向有助人為樂的好習俗,好客、熱情關心他人,正與雷鋒精神的實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相契合,就是雷鋒精神在民間樸素的表達。
活動四:先按行文中列出人物出場順序,再參照“活動一”的后一列按小茅屋的產生和遷延重新排列人物順序。然后將同一人物用直線連接。通過比較,體會課文順序的巧妙。
行文中人物出場順序按小茅屋的產生和遷延排列人物順序(時間順序)

明確:在幫助學生理清本文記敘順序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課文順敘、倒敘、插敘三序結合的優(yōu)越性;正是有了課文安排的寫作順序,才能在文中巧妙設置三次懸念,引發(fā)兩次誤會,從而使文章依靠短短的篇幅,形成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之勢,引人入勝。

【教材分析】
“統(tǒng)編教材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育主題是:修身正己。”編者試圖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樹立人生標桿,還要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強個人修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追求道德修養(yǎng)的更高境界”。
本單元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語文能力是“略讀”。在“略讀”中,要“根據一定目的或需要,確定閱讀重點”。這是在七下教材在前三個單元的“精讀”基礎上,首次提出“略讀”?!霸陂喿x過程中,對內容和表達等要產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本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主要是學習和實踐略讀通過多件事寫人文章的策略。
《驛路梨花》則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也是一篇講讀課文,因此,應該是對學生前一篇閱讀學習經驗的實踐、鞏固和拓展,同時也可學習和實踐略讀一件事中群體共性的寫事文章的策略。在教授本課時還應進一步呈現(xiàn)本單元總體目標。
【學情分析】
本文在七下教材第四單元,學到本文時應該已過第二學期的期中。學生的初中生活已過了四分之三,多數已掌握記敘類文本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探究的意識更加強烈;另外經過前一階段的語文學習,語文知識的積累更深厚,語文學習經驗進一步豐富,語文學習習慣逐漸穩(wěn)定。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略讀方法,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爭取提高閱讀速度,以提升閱讀素養(yǎng)。
2.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思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3.細讀課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理解用“驛路梨花”做標題的妙處。結合“雷鋒精神”產生的背景及現(xiàn)實意義,理解文章所表現(xiàn)的“雷鋒精神”的傳統(tǒng)性、群眾性、傳承性。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雷鋒精神”的內涵和背景,云南地區(qū)風土人情介紹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課時
重點:繼續(xù)學習略讀方法,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爭取提高閱讀速度,以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難點:結合“雷鋒精神”產生的背景和現(xiàn)實意義,以及云南的風土人情與雷鋒精神有內在關系,理解文章所表現(xiàn)的“雷鋒精神”的傳統(tǒng)性、群眾性、傳承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出示資料: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親切接見部分基層代表,他對某工兵團“雷鋒連”指導員謝正誼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
提問:雷鋒是誰?“雷鋒精神”受到國家高領導人習主席如此重視,那么雷鋒精神指什么精神?
學生整合自己的資料后回答:
雷鋒:1940年12月18日出生,7歲成為孤兒。1954年,雷鋒考入清水塘完全小學,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被選入中隊委員。1956年小學畢業(yè)后,做過通信員、公務員、拖拉機手、推土機手、焦化廠工人。1960年1月8日,雷鋒入伍。22歲因公犧牲。
雷鋒精神:是忠于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y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當代作家彭荊風先生的小說《驛路梨花》,看看發(fā)生在云南邊疆的“雷鋒的故事”。
上課:略讀重點,整體感知
活動一:略讀重點,理清思路
略讀方法點撥:
1.根據一定目的或需要,速覽全文,選擇重點閱讀章節(jié),了解大意,其他內容跳讀。
2.再用2-3分鐘,略讀與選擇的重點直接關聯(lián)的內容。
活動一:請依據“略讀方法”完成下面表格,用時7分鐘(2500字左右,每分鐘500字;2分鐘填寫)
人物 |
與小茅屋的故事 |
時間 |
按小茅屋的產生和遷延排序(①②……) |
我”和老余 |
給房頂加草,挖排水溝 |
十年后的一天早晨 |
④ |
瑤族老人 |
專門送糧食 |
同上、前天晚上 |
⑤ |
一群哈尼族姑娘 |
照管小屋 |
前幾天,姐姐出嫁后 |
③ |
解放軍 |
砍樹割草蓋小屋 |
十多年前路過時 |
① |
梨花姑娘 |
照料小屋 |
解放軍蓋小屋后,她出嫁前 |
② |
隨后學生交流,準確填表:注意點撥概括概括故事和時間的方法。5’
活動二:分析以上表格,說說小屋的主人是誰?作者寫這篇小說的意圖是什么?3’
討論歸納:從第二列看,建造和照料過小茅屋的人都是主人。
從第一列看,照料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著不同的身份,來自多個民族的普通群眾,
從第三列看,長達十多年間
(討論過程中,點撥讀表的方法。)
結論:課文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的傳承。
活動三:驛路上的雷鋒故事,發(fā)生在云南,請略讀你自己搜集的材料,介紹一下云南的風土人情,并說說這與雷鋒精神有內在關系?8’
討論明確:云南邊疆民風淳樸,一向有助人為樂的好習俗,好客、熱情關心他人,正與雷鋒精神的實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相契合,就是雷鋒精神在民間樸素的表達。
活動四:先按行文中列出人物出場順序,再參照“活動一”的后一列按小茅屋的產生和遷延重新排列人物順序。然后將同一人物用直線連接。通過比較,體會課文順序的巧妙。
行文中人物出場順序按小茅屋的產生和遷延排列人物順序(時間順序)

明確:在幫助學生理清本文記敘順序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課文順敘、倒敘、插敘三序結合的優(yōu)越性;正是有了課文安排的寫作順序,才能在文中巧妙設置三次懸念,引發(fā)兩次誤會,從而使文章依靠短短的篇幅,形成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之勢,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