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產(chǎn)生情況

字號: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陜西岐山周原古稱西岐,后來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陽湯陰一個縣城羑里城位于湯陰縣北2公里處)。周易就這樣誕生了。易卦系統(tǒng)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tài),只論及其性質(zhì),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jīng)卦。再將八經(jīng)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tài),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亦稱“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tài),于是全部易卦系統(tǒng)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zhì)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tǒng),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吨芤住方?jīng)部文字說明的內(nèi)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兇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nèi)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后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nèi)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后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于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后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fā)現(xiàn),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yī)術占卜書而幸免于難。對于《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xiàn)神獸“龍馬”,背上布滿神奇的圖案,圣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并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于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于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后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nóng)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抵牾之處,并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兇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shù)說者,其略也。其馀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jīng),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圣人之作,則又大繆矣?!保íq見《易童子問·卷三》)。至于后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恒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jīng)考》都認為《易傳》并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zhàn)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時至今日,長沙馬王堆墓*中發(fā)現(xiàn)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或相關作者大致不是孔子,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必須指出,易傳跟易經(jīng)并不是非常切合,有很多內(nèi)容都表明,作者似乎不太懂得原文。
    《周易》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cè)嵯酀?,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fā)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兇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備無患,從而更?!吨芤住肥且徊抗爬隙譅N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xiàn)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周易》占測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實《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nóng)學等豐富的知識內(nèi)容。只要能讀懂《周易》,無論是哪一行從業(yè)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應該說《周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不能簡單地說它是占測算命,哲學,科學,或文化了。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fā)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笔澜缟锨ё税賾B(tài)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nèi)f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cè)?,故《易》六位而成章?!鼻瑸榧冴栔?,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系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兑拙暋で彾取分姓f:“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蓖ㄐ斜尽吨芤住繁窘?jīng)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断缔o》開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并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fā)揮至人文道德范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辯證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