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記可以記錄我們做過的事,能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技能。那么怎么寫好周記呢?下面整理了勵志高中生周記700字【三篇】,希望你喜歡。
【篇一】
有一顆種子,被主人丟棄在路邊的泥土中。過了幾天,它蘇醒了,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周圍,是黑漆漆的一片,它希望沖破眼前的黑暗,沖破阻撓著它生長的泥土,但試了幾次,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徒勞。它靜下心來,閉上眼睛,想盡量減少自己對黑暗環(huán)境的恐懼感。它仿佛能聽見自己急促的心跳聲,恐懼感越來越強。它想,哪怕有一點兒陽光也好啊。但周圍仍是死一般的黑暗,難道就要這樣讓自己的生命枯萎嗎?不,它不甘心,也不情愿。它下定決心,一定要沖破這片濃重的黑暗,一定要親眼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就這樣,它的內(nèi)心充滿了強烈的求勝*。
從此,它以這為目標,開始拼命地向上鉆,向上鉆,它一心只想往上鉆。刮風下雨時,泥土潮濕得使它基本不能呼吸;久旱無雨時,泥土干燥得使它只感乏力。但再苦再累它都忍受著,為得只是心中的那個恢弘的理想。于是,它繼續(xù)對抗著黑暗,頑強忍受著磨難,不斷戰(zhàn)勝著孤獨,盡管它知道自己渾身受了傷,渾身感到痛,但是它堅信自己吃的苦,值得?!拔冶仨氝@樣做!”它大聲地叫喊道。
終于有一天,一縷陽光照到它身上。它異常興奮,“我終于沖破了泥土*!我終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我成功了!”
這是一顆成功的種子,因為它有理想,肯吃苦,能堅持,所以它收獲到了專屬于自己的成功。
是的,也許只有經(jīng)歷過黑暗,才知道陽光的溫暖;只有忍受過孤獨,才明白成功的可貴;只有飽嘗過痛苦,才理解幸福的滋味。種子如此,人生亦如此。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在當時神學思想的枷鎖下,對被很多人贊同的“地心說”提出了質(zhì)疑,并在教會的*下不懈地研究,最終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哥白尼引發(fā)的天文學革命,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開創(chuàng)了科學的新時代。當然,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他們——那些有理想、肯吃苦、能堅持的人——都是一顆顆成功的、高貴的種子,都是我們頭頂燦爛星空中耀眼奪目的星星。
對于人生來說,只有經(jīng)歷了磨難與痛苦后的成功,才更顯得有意義、有價值。親愛的朋友,你說呢?
【篇二】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得了一種病,叫做“麥粒腫”。我的“麥粒腫”長在眼皮里面,很難受。媽媽單位里有一個眼科醫(yī)生,爸爸就讓她幫我開刀,第一次手術(shù)還算成功,我休息了一段時間后就好了。
可是,有一天晚上,我又說眼睛疼,爸爸媽媽跑過來一看,眼睛已經(jīng)開始浮腫,爸爸一檢查,原來是那倒霉的麥粒腫又纏上我了。準備了一段時間后,那個醫(yī)生要給我進行第二次手術(shù)。說真的,那段時間我是在噩夢中度過的。第一次的手術(shù)已經(jīng)給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我害怕看見手術(shù)刀,害怕看見穿白衣服的醫(yī)生,就連我的醫(yī)生爸爸媽媽也怕見。就在我最難熬的那幾天,是一個人給了我鼓勵,那就是海倫·凱勒。她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女孩,她的命運是早就注定了的,可她并沒有向命運低頭,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漸漸學會了摸讀盲文;漸漸又恢復(fù)了說話的能力;她有著對外界獨特的看法;她有著優(yōu)美的文筆……可是有誰知道這些背后海倫·凱勒的辛苦!她為了學習知識,不停地摸讀盲文,像一塊干燥的海綿不停吮吸著知識的甘霖,直到把雙手磨破鮮血直流;她為了說話,不停地練習練習,直到把嗓子練啞……
那我呢?我的情況比海倫·凱勒可好的太多了。堅強!堅強!我不斷告訴自己:你要堅強!我能挺住!
到手術(shù)那一天,弟弟妹妹居然全來了,為我添加了許多信心。手術(shù)開始。我感到了陣陣劇痛,我用牙齒死死咬著了下嘴唇,雙手緊緊抓著床單。我想哭,真的好痛……我忽然看到了弟弟妹妹,他們都在看著我,我又想到了海倫·凱勒。我似乎看見了她在如饑似渴地讀書,雙手已摸出了血,不過,我好像真的聞到了血腥味。啊,是我的嘴唇咬破了。
手術(shù)完成。我臉色蒼白,面無血色。弟弟妹妹一擁而上,七嘴八舌地贊嘆著我的堅強。我笑了,使勁擠出了一句:“我沒想到我如此堅強。真的……”
沒想到我如此堅強。
【篇三】
生命的鐘擺在日出與日落中擺著,在起點和終點間搖著,看見時間流逝,莫惶恐。轉(zhuǎn)瞬間,生命的質(zhì)量掘出時光,無窮。
嘆時光易逝,悵光陰轉(zhuǎn)瞬。的確,低頭,指尖不斷地刷屏中漏下縷縷光陰,換得一縷嘆息。的確,等待,球迷用一個又一個四年,影迷用一部又一部影劇丈量時間,發(fā)現(xiàn)時間,微乎其微。
握不住,于是慌了,于是怨了,溜走的時光,為什么如此匆匆?趕不上的步伐,剩下的靈魂軀殼……
時間之短,短在她的易逝,更短在你的漫無,你的生活。其實,時間可無窮,如果你用生命的質(zhì)量去填充。當拿破侖進城時,窗內(nèi),黑格爾看著他,寫道:這位世界精神,騎在馬背上,眼睛集中于一點,真讓我有一種異樣的感覺?,F(xiàn)在的我們看來,轉(zhuǎn)瞬的時間中,黑格爾讓“馬背上的精神”作為自己的哲學符號,絕對精神的符號,存之久遠。在轉(zhuǎn)瞬的時光中,黑格爾用思想擴充生命的質(zhì)量,以生命的質(zhì)量掘出了時光的無窮與無盡。
從浩蕩歷史中徜徉來,看孔子之心,觀莊子之氣,何不是用有限成就無限,在時光的沖刷與滌蕩中,思想的星光不暗,不滅,永無窮盡;轉(zhuǎn)而,看普契尼蝴蝶夫人憂傷的項圈,看莫泊桑筆下璀璨的項鏈,在時光中亦是熠熠,無窮無盡。大家大師,用立言填充了生命質(zhì)量,讓轉(zhuǎn)瞬的時間顯出無窮無盡的價值,其實平凡如你我,不必立德立功立言,也可在轉(zhuǎn)瞬的時光中成就無限,享受無窮無盡的時光。
因為時間之長,長在她的無窮,更長在你的所為,你的生活。
農(nóng)人捂著自然的時鐘,在土地上年復(fù)一年,泛著土地香的踏實,浸著汗水的收獲不是轉(zhuǎn)瞬,詮釋著生命質(zhì)量的充實,透著時間的無窮。倘若你也用目光愛撫一朵花,聞稻香一片,望星空燦爛,以熱忱的心去愛生活,便也握緊了時光。握緊時光,用生命質(zhì)量成就時光無限。時間非流水,而是綿延不斷的念珠……生命的鐘擺在搖,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