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小鷹學飛

字號:


    教學案例簡稱教案,教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教案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教案是總結教教育經(jīng)驗的有效形式;教案是教師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佳選擇;教案是進行教學交流和研討的好方式。以下是為您準備的與(語文教案 小鷹學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案小鷹學飛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用“已經(jīng)”說一句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虛心學習,不斷進取。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看這是誰呀?他在干什么?
    (放錄像:鷹在高空飛翔)
    師:鷹飛得多高啊!他們飛過高山,飛過平原,飛向高空,真厲害呀!今天,我們要去
    看看一只小鷹是怎樣跟老鷹學飛行的。
    2、板書課題:小鷹學飛
    指名學生讀課題。
    3、聽課文錄音。
    (二)精讀課文:
    1、多媒體演示第一幅圖的內容。
    (1)看動畫后,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寫的是這個動畫的內容?(
    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第一、第二自然段。
    (3)理解有關詞句。
    ①它們飛到大樹的上面,小鷹和老鷹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鷹老鷹
    大樹上面已經(jīng)會飛啦不算會飛
    ②小鷹說這話時,心情怎樣?(高興)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高興得喊起來)
    我們應該怎樣讀小鷹的話?(用高興的語氣讀)
    指名試讀。
    ③“還不算會飛”是什么意思》(還沒有完全學會飛行)
    我們應該怎樣讀老鷹的話?(親切、老成)
    試讀————指名讀————評議
    ③小結:小鷹跟著老鷹飛到大樹的上面,小鷹覺得自己會飛啦,老鷹說這還不算會飛。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段和第一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兩段所寫的內容在安排順序上是相同的:先寫小鷹學飛,再寫飛到什么高度,接著寫
    小鷹很高興,后寫老鷹教育小鷹。)
    (高度不同,小鷹說的話不同,這次強調是“真的”會飛;因為是第二次,好多地方加了“又”字)
    (板書:大山上空真的會飛啦還不算會飛)
    (3)我們應該怎樣讀小鷹的話?(用高興的語氣讀)
    各自練讀,指名試讀
    (4)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小鷹學飛:小鷹飛得比大山高了,老鷹為什么說它“還不算會飛”?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老鷹知道有本領的應應該比這飛得更高,他希望小鷹能把飛行本領學得更好)
    指名讀老鷹說的話。
    (5)分角色讀第三、四自然段。
    (6)小結:小鷹跟著老鷹飛到大山的上面,小鷹覺得自己真的會飛了,可是老鷹說還不算會飛。
    3、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①板書(更高的地方)后問:我們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們飛得更高了?
    (飛呀,飛呀,大樹看不見了,大山也變得矮小了)
    ②說得對!小鷹為什么會飛得這么高呢?(鼓起勁拼命向上飛)
    這說明小鷹已經(jīng)作了很大的努力。
    ③指名讀小鷹說的話。(板書:總算……會飛了吧?)
    問:“總算”是什么意思?
    ④這次小鷹說話的語氣和前兩次有什么不同?(前兩次顯得高興、滿足;這,語
    氣不肯定,有征求老鷹看法的意思,變得謙虛多了)
    ⑤輕輕讀小鷹說的話,體會語氣的不同。
    指名讀小鷹的話。評議。
    ⑥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2)這次,老鷹是怎么回答的?(學生回答后,板書:你往上看)
    ①小鷹抬頭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白云上面還有幾只鷹在盤旋呢)
    再次理解“盤旋”的意思。(學生用動作表演)
    ②小鷹會想些什么?
    ③各自練讀第六自然段。
    ④指名朗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
    (三)展開討論
    演示后一幅圖的內容
    師:剛開始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有說是在大山的上空飛的,也有說是在更高的地方飛的,
    到底誰說得對呀?
    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它們是在更高的地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