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第十章告訴我們?nèi)柿x禮智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保證,尤其是在為人處世上,人們更是看重信字。只有做到以誠待人,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詳細的內(nèi)容就和繼續(xù)往下閱讀。
曰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譯文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心得
仁、義、禮、智、信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傳頌的美德,直到今天我們?nèi)砸裱?BR> 智和信必須以仁義為前提,才可以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不然的話,有智慧的壞人,守所謂信用的壞人,比一般笨乎乎的壞人,說話不算數(shù)的壞人,可怕多了。
故事
誠實守信小張良
張良,漢代人,從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約定的好孩子。
有一天,張良悠閑地在橋上散步。有位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腳上的草鞋丟到橋下,并且看著張良說:“小子,去把鞋給我撿回來!”
張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橋下取回鞋子,遞給他。老人坐在橋頭,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說:“給我穿上?!庇谑?,張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腳讓張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著離開了。
張良十分吃驚地望著老人的背影。誰知,那個老人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對著張良招招手,示意張良到他跟前兒去。張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頭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這娃不錯,值得教導。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橋上見面”。張良行了個禮說:“是”。
五天后,天剛剛亮,張良來到橋上,那個老人已經(jīng)坐在橋上等著張良了,老人很生氣地說:“此刻天已經(jīng)大亮了,年輕人這么不守信用,和長輩約會還遲到,長大后還能有什么作為。五天以后,雞叫時來見我?!闭f完老人就走了。
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經(jīng)先到橋上班了。老人十分生氣地說:“我已經(jīng)聽見三聲雞叫了,你怎樣才來,五天以后再早一點兒來見我?!?BR>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到橋上等著那個老人。一會兒,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年輕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諾言,說什么時候到就什么時候到?!?BR> 之后老人又從懷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書,說:“讀了這本書,就能夠成為皇帝的老師。這話會在十年后應驗。十三年后,你會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那塊黃石就是我?!闭f完之后,老頭兒就離開了,以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天亮時,張良看老人送的那本書,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黃石兵書》。張良十分珍惜這本書,認真學習,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并且他還時刻遵守老者的教誨,嚴格要求自我,立志永遠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這樣才能讓別人信任自我,從而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果真,張良之后幫忙漢高劉邦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成為歷有名的將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