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的詩詞《巫峽》賞析

字號:

楊炯寄意于山水,是為了抒發(fā)情感,因此詩中的景物描繪有時就不那么刻意求工,寫景雄渾開闊而不求工細,為主體的情感活動構成了恰當?shù)谋尘?。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楊炯的詩詞《巫峽》,歡迎閱讀!
    《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惟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賞析】
    巫峽綺麗幽深,以俊秀著稱天下。它峽長谷深,奇峰突兀,層巒疊嶂,云騰霧繞,江流曲折,百轉千回。有古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作者先敘述巫峽之長,再通過對懸崖峭壁的描繪襯托巫峽之險?!爸貛r窅不極,疊嶂凌蒼蒼”兩句,從平視和仰視兩個角度來展現(xiàn)了巫峽的幽深窅遠和兩岸峭壁的險峻,既見其廣度,又顯其高度,使得景物更加立體直觀。關于巫峽兩岸的山嶺,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江水》中有過描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弊髡邨罹贾灰允直銣蚀_道出,言重巒疊嶂一望無際,山峰高聳,直上云霄?!胺悺笔巧钸h之意,意謂巫峽山巒綿長,望不到盡頭;“凌”字為高出之意,言山峰峭拔,直沖云漢,極寫山之高聳挺拔氣勢。這兩句對偶工中富于變化,以“不極”對“蒼蒼”屬于寬對,使詩意靈活,不至于呆板;同時也為抒發(fā)心中的不平之氣做了很好的鋪墊。
    擴展閱讀:楊炯的簡介
    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屬陜西)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
    楊炯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秘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楊炯文學才華出眾,善寫散文,尤擅詩?,F(xiàn)存詩30余首,以五言見長,多邊塞征戰(zhàn)詩篇,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氣勢軒昂,風格豪放,表現(xiàn)了為國立功的戰(zhàn)斗精神。在藝術上,對仗工整,音韻合律,既有律詩的嚴謹之風,又有樂府詩的明快特色。其他唱和、紀游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艷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余篇。楊炯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他的詩在內(nèi)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梁“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fā)展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輯有《楊盈川集》十卷。
    擴展閱讀:詩歌成就
    初唐上官體所代表的宮廷詩風在唐高宗顯慶年間(656-661)、龍朔年間(661-663)達到鼎盛。上官體之風氣過分關注聲律對偶,講所謂“六對”、“八對”,忽視了詩歌本質。楊炯雖出身寒門,但才華橫溢,性氣豪縱,懷才不遇而輕視權貴。因此,他與上官儀為首的宮體詩派有著分明的界線,歌詠的是自我遭際與心聲,抒發(fā)的是自己真情的自我流露,與之歌詠大唐氣象大異其趣,形成鮮明對照,他沖破了上官體流風,開拓了新的詩風。
    初唐四杰以革除詩壇浮靡之習為己任,以對上官體批判的姿態(tài),從狹窄的宮廷天地引到廣大的市井,從狹小的臺閣到山川邊塞,開拓了詩歌的內(nèi)容,賦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詩歌的思想意義,展現(xiàn)了清新剛健的詩風。楊炯也不例外。如《送梓州周司功》呈現(xiàn)出作者在送別友人后夜望西南,擔心蜀路艱險,何時才能再相見的場景,感情真摯;如在渴慕功業(yè)的心態(tài)下寫的《從軍行》可謂楊炯詩作中的上乘佳作,此詩筆力雄勁,感情豪放率直;楊炯還有一組三峽詩,狀景抒情也較真實自然,且托物明懷,借史抒志,含意比較深刻,亦是掙脫宮體詩束縛的佳作。楊炯的送別詩中,沒有雍容華貴、閑適自足的情趣宮體式,而是總是滲雜著自己郁郁孤寂的身影及奮發(fā)向上的激情,大多寫得質樸真切,頗有真情實感,如《夜送趙縱》,全詩語言洗煉、質樸,用典貼切。楊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見長的詩人,他的《從軍行》,無論從平仄聲律、文字對偶以及起結作法等方而來說,都是成熱的五言詩。其現(xiàn)存的14首五言律詩,完全符合近體的粘式律,是一種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齊梁以來綺媚華靡之風,促成了五言律詩的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