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jié)和永遠的精神支柱。下面是整理的春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第1篇】
快樂而短暫的一年悄悄地從我們的身邊溜走了,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發(fā)生在過去一年里的趣事就像天空中的星星,數(shù)不勝數(shù)。下面我就挑其中一顆最閃亮的星星和大家來分享……
那天是大年三十,爸爸媽媽都沒在,我想給他們個驚喜,我要干什么呢?包包子么?對了,家里沒堿了……包餃子么?我突然想起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馬上跳下了沙發(fā),跑到陽臺沖著隔壁大叫:"唐萌,包餃子用堿么?""不用。"一個懶洋洋的聲音從隔壁傳了過來。不用堿!那我就包餃子吧。于是屬于"說風就是雨"的我,來了一個乾坤大挪移,"飄"到了廚房。
我準備了一個大盆,倒了些面,又倒了些水,面為什么有些硬?又倒了些水,怎么黏黏的?又倒了些面,面為什么又硬了?就這樣反復了N次,終于和好了!我又開始剁陷了。當剁到一半的時候,我不得不停了下來,因為我早已淚流滿面!﹝大家注意!我不是被自己的行為感動的,而是大蔥把我的眼睛刺激得不行了﹞雖然很疼,但是我還是堅持到底把陷兒剁好了。
開始包了,我又是趕皮兒又是包陷兒的,十分麻煩,但是我看著一個又一個的餃子從我手中"出生",心里又十分開心,但看見那些長得十分像"丑小鴨"的餃子,心里不免有一絲不快。
這時,媽媽和爸爸回來了。媽媽看到我在廚房里努力的包餃子,也去幫我包了一些。媽媽包的餃子十分像美麗而又潔白的天鵝。
下鍋之后,媽媽的餃子如一尾尾小銀魚在翻滾的水花中上下翻,充滿生趣,而我的餃子如一個個不會游泳的旱鴨子,在水里一邊打滾一邊喊救命,而更倒霉的早已"皮開肉綻"了……我真懷疑它們的人生是不是由"杯具"做的?不然的話那為什么同樣的地方、同樣的皮、同樣的面、同樣的陷兒,同樣都是餃子,但差距為什么就這么大哩?
但出鍋以后,媽媽和爸爸一直都在吃我包的餃子,一邊吃,一邊還不忘夸我,我十分開心,而且自己也覺得我包的餃子格外香!因為我包的餃子在我家升級了!而媽媽的餃子卻被冷落了,我覺得有一些對不起它們,不管怎么說浪費糧食可恥嘛!
怎么樣?在過去的一年里我的生活是不是夠有趣?這件事像一顆閃亮的星星,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每一次想起來總是讓我回味無窮……黑夜中,那顆星星還在閃爍著……仿佛是每一個人的希望,每一個人在過去的一年中的趣事,它是那么的耀眼,嗎么的奪目,我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會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也希望我的父母健康快樂!
【第2篇】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在二月左右,春節(jié)就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今年的春節(jié)又來了……
每年,在過春節(jié)前,中國的每一片土地都已近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大家都要去超市買過年需要的,從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都一應俱全,好在春節(jié)時顯出萬象更新的好氣象。就這樣,忙忙碌碌地來到了除夕夜。這一夜,是熱鬧的;家家戶戶放起鞭炮,孩子們都高
興的合不攏嘴;這一夜,是團圓夜;在異地的人們,不怕路途的艱苦也要趕回家和家人們團聚;這一夜,就連空氣聞起來也是喜慶的。大年初一,守歲守到很晚的你,想睡個懶覺都不容易,早早的鞭炮聲就格外地響,還有,爸爸媽媽會把你叫起來,去給別人拜年。拜年
在過春節(jié)里也會很重要,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為好祝愿的就叫做"拜年"。大年初一過完,緊接著又一個*節(jié)日就數(shù)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就象征著春節(jié)快要過完了,在這一天里,家家都要吃湯圓,吃這個就意味著家里一年都可以團團圓圓。記得在稍早時的元宵節(jié),老北京的人們和別的城市一樣,都要看紙燈,這些各型各色的紙燈好比天上掛著的大太陽般,象征著紅紅火火,在一些店鋪外都要掛上這樣的紙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意能夠紅紅火火。就這樣,人們在家里和家人們看著晚會,吃著團圓飯過完了這個喜慶,團圓,祥和,熱鬧的春節(jié)。
春節(jié)是一個團圓節(jié),是一個熱鬧的節(jié)日,它也是中國流傳千古的節(jié)日。大家都喜歡春節(jié),上到老人,下到小孩,我們都喜歡這個節(jié)日;過完了這個春節(jié),大家又用熱枕的心期待著下一個春節(jié)的到來。
【第3篇】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喜貼春聯(lián),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xiàn)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當時全村的鄉(xiāng)親們正在收拾行裝,誰也沒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走過去給了他一點糧食說:“快逃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伯伯笑著說:“婆婆如果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趕走?!崩掀牌爬^續(xù)勸說他,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里,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斓介T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于是,鄉(xiāng)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作響……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后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過年的習俗除了上面所說的外,還有很多,比如:貼窗花,貼年畫,吃餃子,壓歲錢等。我最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過年夜飯,就拿著鞭炮就朝門外奔去。伴隨著我們的歡呼聲,一個個煙花飛到了空中,點亮了美麗的天空。還有一個傳統(tǒng)也是我們最喜歡的了,那就是春節(jié),我們都會收到長輩們給我們的紅包,預示著來年我們都會順順利利的過著每一天。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