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讀后感700字

字號:


    《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雜文集,下面是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小狗包弟讀后感7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小狗包弟讀后感700字(一)
    巴金老人在《探索集•后記》中說過:“我寫作是為了戰(zhàn)斗,為了揭露,為了控訴,為了對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但絕不是為了美化自己?!薄敖^不是為了美化自己”,這種可貴精神在《小狗包弟》中得到了體現(xiàn)。
    由于政治形勢所迫,與作者相處七年的小狗包弟,被他棄置醫(yī)院。一時的輕松之后接踵而來的是十多年良心的煎熬?!安荒鼙Wo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作者試圖以本文的寫作為契機,“為自己過去十年的苦難生活作個總結”,償還“心靈上的欠債”。包弟最終是否上了解剖桌,我們不得而知,但讀罷此文,我們卻分明看到巴金老人正拿著靈魂的解剖刀在認真地、不留情面地解剖著自己。
    這其實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個*年代,人的生活都所寄無望,哪里還有心思顧一條狗?在那時,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錢,為了生存而拋棄一條小狗,又算什么!但是,巴金老人卻沒沒有為自己找借口,為自己開脫,這是何等的高尚啊?
    李世民曾說:“用銅做鏡子,可以使穿戴整齊;以歷史為鏡子,可以知道以往各個朝代存亡的原因;以人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過錯。”巴金老人正是對自己的評判,為將來歷生活的人們,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鑒的鏡子激情、坦率、真誠、善良、自律、真理的尋覓與張揚,是巴金老人寫作的宗旨,而巴金老人,正是二十世紀全世界的良心。
    小狗包弟讀后感700字(二)
    本文通過描寫小狗包弟在與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以及最后“無可奈何”的結局,勾畫出了一只忠實、可愛、聰明、活潑、懂人性的小狗形象。在懷念小狗包弟的過程中,充滿了對小狗的思念之情與愧疚之情,思物思人,以逝的小狗勾起的不僅是作者對過去的追悔,更多的還有對夫人蕭珊的回憶和虧欠。
    讀《小狗包弟》一文有如在聽巴金老人在用心靈說話。作者表達出了對自己舍棄小狍包弟而保全自己的做法的深深愧意。文章開頭寫作者如何得到包弟,并且和包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在“抄四舊的紅衛(wèi)兵”時作者與家人不再把包弟的叫聲當作是歡樂,而是轉為了一種恐懼。作者陷入了矛盾的痛苦深淵,在是否送走包弟的選擇中兩難著。隨著形勢的緊張加快了包弟的死亡,作者最終了送走包弟,懷著滿心的不忍與愧疚。小狗包弟被送上了解剖桌,作者覺得自己“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作者悔恨的不止是簡單的被迫地充當了間接害死包弟的劊子手,而是自己“就這樣可恥的開始了十年浩劫中逆來順受的苦難生活。
    “滿身的創(chuàng)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這樣的熬煎是不會有終結的,除非我給自己過去十年的苦難生產(chǎn)作了總結,還清了心靈上的欠債?!边@句話似乎透出另一層含意,“一方面責備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墮入地獄?!边@是造成作者愧疚大半生的根源。
    作者“懷念包弟”,“想向它表示歉意”,這些想對包弟說的話作者更想的是對愛人蕭珊說。可惜,那人、那狗,都不可能再聽到、再知道了。因此,作者才無法“還清了心靈上的欠債”,飽受心靈的煎熬而沒有終結。
    從該文中我們學到做違背良心的事會使我們受到煎熬,要勇于剖析自己,這樣,生活才會美好。
    小狗包弟讀后感700字(三)
    搜索電影排行榜,始終排在榜首的是一部《忠犬八公》的影片,講的是一位音樂教師收養(yǎng)了一只在運送途中遺失的日本秋田犬,朝夕相處,感情頗深,音樂教師去世之后,這只秋田犬一直守候在車站等待主人的歸來,十幾年如一日,直到它也離開人世。很顯然觀看影片的人給這只忠誠、仁義的夠打了很高分,這也是人們對忠誠這一人應該具有的品質的肯定和呼喚,而反映到現(xiàn)實中的是這種品質的缺失。
    巴金的作品《小狗包弟》,寫的同樣是狗的故事,雖然情節(jié)不一樣,但殊途同歸。狗對它的主人是如此的不離不棄,打斷了腿也要絕食而死。這對于冷漠,麻木的國民是一種諷刺,對那些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政客是一種諷刺,對那些唯利是圖,為富不仁的商客是一種諷刺,對那些賣友求榮,落井下石的小人是一種諷刺。
    說狗通人氣,不知道這是對人的肯定,對狗的贊美,還是對狗的侮辱。
    因為,很多時候,人不如狗。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結縭,其琴瑟相合是文壇的一段佳話,然而,當李清照的父親,蘇門四學士之一,曾因一篇《洛陽名園記》而名揚天下的李格非的大名被刻在元祐黨人碑上時,親家趙挺之選擇了袖手旁觀以自保,看不出任何的同情與憐憫,更沒有施予援手,也許在他看來,沒落井下石就已經(jīng)是仁至義盡了。以至于李清照寫下“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的無奈詩句。
    當關老爺被恭恭敬敬地供在祠堂里的時候,想來那些草莽英雄不只是欣賞他溫酒斬華雄的勇武,單刀赴會的膽識吧,更應是千里走單騎去踐行生不同年,死要同穴的諾言吧。當年劉歡為桃園三結義配的那首歌唱得也真是慷慨悲涼,“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不知何時起,義帝搖身一變成了財神爺,大大小小的商家都期盼著紅臉關公保佑他們財源廣進,關羽手里那把青龍偃月刀保護著一枚枚銅錢裝進商家的腰包。誰也甭想奪走。很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關公的手里不應該是《春秋》而應該是商場秘籍,生意經(jīng)。也不能說,做生意和關公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因為,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其道就是誠信。
    無論如何,欺騙和狡詐都是不能容忍的,即便有人偶有為之,也會偷偷摸摸,并且百般遮掩。當欺騙、狡詐和出賣被當成智慧倍加推崇,這個民族墮落了。當勝利者洋洋得意地道出兵不厭詐時,不知他頭上的光環(huán)是用無數(shù)白骨提煉出來的。當借刀殺人被堂而皇之寫進經(jīng)典,然后被人應用自如時,誰還會把良知當做頭頂?shù)男强?、心中的律法。神圣的良心被用來當欺騙的托,并且面無愧色地教導失敗者,誰叫你那么天真?
    不止一人曾這樣評價我,你是一個好人,就是太天真!話里話外無非再講,天真是你血液里隱藏著的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然后將可能降臨你身上的好運炸得尸骨無存。這都是天真惹的禍。成熟老道的人在虛與委蛇中左右逢源著,踩著良心們一步步高升,平步青云。這可真是,道非道,非常道;名非明,非常名。
    我不后悔自己的天真,也不羨慕他人的成熟。
    因為人不如狗。
    *時一個特殊的時期,我也無意批判20世紀的良心巴金對小狗包弟的出賣。草菅人命的時代,人是不如狗的,良知和尊嚴隨意被踐踏,生命隨意被摧殘。夫妻相背,朋友反目司空見慣,更何況一只狗。人人自危,朝不慮夕,包弟也只能對不起了。但那只狗是怎樣地依戀和信任著它的主人。懺悔如果能洗清罪惡,歉疚如果能救贖罪孽,就讓我們建一座良知的教堂吧。在懺悔中反省,在歉疚中重拾神圣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