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要依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小編整理了小學六年級上冊音樂《同一首歌》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天空之城
教學內容
1.欣賞《天空之城》主題曲
2.了解主題音樂及作用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主題音樂及其作用,了解《天空之城》的相關知識。
2.結合視唱主題旋律、欣賞主題音樂,感受主題音樂在電影不同場景中的作用。
3.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養(yǎng)成良好的鑒賞音樂的習慣。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首先請大家來欣賞一段視頻并思考:如果你是作曲家,結合視頻的內容創(chuàng)作一首主題音樂,你將采用什么樣的速度和表達什么樣情緒的音樂?
【設計意圖】播放動畫片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專注欣賞,并結合對主題音樂的創(chuàng)作聯(lián)想,初步體會主題音樂與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給予評價與鼓勵,以此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天空之城》主題音樂欣賞與分析
(1)完整聆聽(播放音頻)
教師:樂曲的演奏形式、速度、情緒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結合完整聆聽,讓學生對樂曲的情緒、速度、旋律有初步認識,為后面視唱、分析樂曲做鋪墊。
【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分析樂曲速度、情緒的同時,亦可激發(fā)其學習的探究欲望:作曲家為何會采用這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
(2)作品及作曲家簡介
①學生交流對作品的了解。
②教師簡介電影的相關資料及主題曲的曲目(中文翻譯為《伴隨著你》)。
③教師簡介作曲家
【設計意圖】結合對音樂背景的逐步分解,為樂曲欣賞做好鋪墊。
【教學建議】學生交流時,可引導其從樂曲的曲目、出處、相關的電影故事情節(jié)、作品的主題思想等方面進行介紹;教師的簡介語音要簡練、明確。
(3)引導學生總結什么是主題音樂。
【設計意圖】結合樂曲初步感知及對影片相關資料的了解,讓學生自行初步探究主題音樂的定義,以此在提高學生總結能力基礎上,使其對主題音樂概念有明確的認識。
【教學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從主題曲與影視作品的聯(lián)系方面進行分析。
(4)視唱主題旋律
①出示曲譜,播放樂曲,學生用“l(fā)u”音跟隨模唱。
②教師彈琴,學生視唱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結合視唱,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主題旋律,為后面分析主題音樂奠定基礎。
【教學建議】視唱時也可引導學生分析主題音樂的曲式結構。
(5)分段欣賞(播放視頻)
①巴斯和希達在飛船的瞭望臺里說真心話。
教師:主題音樂的演奏形式、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②巴斯拿著飛行石與希達一起念釋放毀滅咒語。
教師:主題音樂出現(xiàn)的方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音樂情緒又是怎樣的?
③分組討論:兩次出現(xiàn)的主題音樂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欣賞及分析,使學生更清楚、更全面地認識主題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發(fā)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教學建議】在欣賞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主題音樂出現(xiàn)時所要表達的人物的不同內心情感進行分析,從而更全面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6)歸納:主題音樂的作用
3.拓展練習——為影片選擇恰當?shù)闹黝}音樂
播放視頻,教師講解情節(jié)。播放兩段旋律,學生進行選擇并說出選擇原因。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感受、理解和表現(xiàn)能力的基礎上,也提高了學生鑒賞、品味、分析音樂的能力。
【教學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分析樂曲與影片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角度進行交流,并要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與鼓勵。
4.小結
你還知道哪些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歌和主題曲,能為大家演唱幾句嗎?如果將它們的主題音樂進行隨便的調換合適嗎?
本節(jié)課通過欣賞和分析《天空之城》主題曲《伴隨著你》,讓我們對主題音樂的概念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希望能給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今后欣賞影視作品的同時,能夠多體會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篇二:照亮你的路
教學內容
欣賞《照亮你的路》。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感受、演唱歌曲,能主動思考和探討音樂與影視劇情的關系。
2.能夠哼唱歌曲a樂段旋律。
3.通過反復聆聽,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角度出發(fā)分析、理解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有一部很優(yōu)秀的法國電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插曲。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開門見山,引出本課教學內容,簡單明了,直入主題。
【教學建議】對于課堂導入部分,有時過于復雜。教師應把握一個原則:能對具體教學有幫助、能推進教學進展的導入才是好的導入。
2.了解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1)請學生結合影視劇照,對影片劇情進行概述,教師歸納總結。
(2)請學生說出自己印象深的人物、劇情片段或劇中感動自己的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展示劇照和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劇情發(fā)展,熟悉人物形象及人物之間的關系,感受電影的感情基調,為欣賞歌曲、感受分析歌曲打下基礎。
【教學建議】對劇情的交流、概述要簡短,教師好準備好這部電影的所有音樂,當學生談到記憶中的音樂時能播放音樂片段還原學生的影片音樂記憶。
3.欣賞插曲《照亮你的路》
(1)播放演唱視頻,感受唱詩班男孩子的心靈之聲。
(2)學生交流后談感受,相互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與視覺影像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脑~匯對歌曲的風格進行概述,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提高學生點評水平。
【教學建議】視頻要用原影片中的人物演唱視頻;在交流時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出發(fā),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
4.歌曲賞析
(1)聆聽歌曲,說出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柔美、莊重)
(2)聆聽歌曲,說出歌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樣的?(中速稍快的、柔和的)
(3)聆聽歌曲,說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樂曲結構?(合唱、單二部曲式)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采用聆聽法,通過三個問題引領歌曲的欣賞,交流、討論、分析歌曲音樂要素,感受理解歌曲,加深學生對歌曲的旋律記憶和情感體驗。
【教學建議】在分析音樂要素時,要緊密結合音樂與劇情、人物等的關聯(lián)。欣賞教學應注意遞進性,對欣賞提出明確并有進一步深入可能性的問題,推動欣賞教學的進行。
5.嘗試體驗
(1)出示歌譜,觀察第一部分的旋律特點和聲部進行的特點。
(2)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①播放錄音,學生自主哼唱。
②教師彈琴,學生進行視唱。
(3)視唱第二聲部旋律
①播放錄音,學生自主哼唱。
②教師彈琴,學生進行視唱。
(4)合唱實踐
①教師演唱一個聲部,全體同學演唱一個聲部嘗試進行配合。教師強調合唱時的配合度和傾聽習慣的重要性。
②播放錄音,教師指揮,學生用“l(fā)u”音進行演唱。
③教師指揮,學生用“l(fā)u”音進行無伴奏合唱。
【設計意圖】在欣賞教學中,適度加入歌曲演唱,培養(yǎng)學生運用探討性學習方法進行音樂欣賞實踐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興趣,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鼓勵創(chuàng)造”的理念。更旨在通過欣賞合唱,感受實踐演唱,增強學生對合唱配合的認識,提高其演唱能力。
【教學建議】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時,要注意學生學唱的自主性,在演唱時注意氣息的連貫性和感情、力度的把握,在合唱時注意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傾聽習慣,提示學生感受劇中人物的情感進行有感情地演唱。另外,對具體的音樂實踐,教師應關注實踐的有效性和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調整。
6.討論影視音樂的作用
(1)小組討論
(2)交流總結
影視音樂的作用:突出主題、渲染氣氛、刻畫人物、描繪景物、推動劇情、抒發(fā)感情……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總結,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行歸納。
【教學建議】也可采用直接交流本節(jié)課收獲的方法,教師引導為主,暢談影視音樂在影視劇中的作用,歸納總結。
7.小結
教師指揮,學生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樂段,結束課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結束影視音樂之旅!
【教學建議】也可隨電影演唱視頻進行演唱。
篇三:我的祖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學目標:
1.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
教學難點:
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節(jié)奏(如:三連音、附點)和力度變化(漸強、強音記號).教學過程:
一、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
1.導入新課
師:在你的印象中,祖國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談祖國留給自己的印象.輕聲播放《我的中國心》音樂.)
2.聆聽《我的中國心》
3.介紹歌曲相關知識
這首歌是由香港作家黃霑在王福齡寫的旋律的基礎上填詞而成,在1984年春節(jié)晚會上由張明敏激情演唱后廣為流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我的中國心》
教學目標:
能認真聽賞歌曲《我的中國心》,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跟唱《我的中國心》
1.老師播放《我的中國心》音樂.
2.(學生跟唱《我的中國心》,再次感受歌曲的內涵和情感.)
二、欣賞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三、欣賞《東方之珠》
這兩首歌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春天的故事》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
教學目標:
1.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蔣開儒老人.
教學過程:
一、了解歌曲的相關知識:
《春天的故事》的詞作者是76歲的蔣開儒老人.創(chuàng)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蔣開儒曾任黑龍江省穆棱縣政協(xié)副主席.蔣開儒1935年9月出生,籍貫廣西,當兵后落戶北大荒.當被記者問道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來謳歌鄧小平?蔣開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鄧小平總是喜歡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鄧小平提出辦經(jīng)濟特區(qū);1984年,鄧小平第南巡;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蔣開儒對鄧小平的活動一直特別關注.蔣開儒形容自己寫出《春天的故事》“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因為家里有海外關系,在“那樣的一種特殊年代特別盼望春天的到來,而隨著xx屆xx全會的召開,蔣開儒就感覺“春天已經(jīng)到來”——當然,這個春天不僅僅對于他個人而言.
二、欣賞《春天的故事》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我的祖國》
教學目標:
了解歌曲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介紹歌曲的相關知識:
二、欣賞《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是一首的愛國主義歌曲,作于1956年夏.作詞:喬羽、作曲:劉熾、原唱:郭蘭英;喬羽寫作時,給這首歌定名為《一條大河》,發(fā)表時被編輯改成《我的祖國》.影片《上甘嶺》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為激烈的戰(zhàn)役,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這首主題歌唱出志愿軍戰(zhàn)士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歌詞真摯樸實,親切生動.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三段歌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后半部是副歌,混聲合唱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盡情地抒發(fā)戰(zhàn)士們的激情.
篇一:天空之城
教學內容
1.欣賞《天空之城》主題曲
2.了解主題音樂及作用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主題音樂及其作用,了解《天空之城》的相關知識。
2.結合視唱主題旋律、欣賞主題音樂,感受主題音樂在電影不同場景中的作用。
3.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養(yǎng)成良好的鑒賞音樂的習慣。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首先請大家來欣賞一段視頻并思考:如果你是作曲家,結合視頻的內容創(chuàng)作一首主題音樂,你將采用什么樣的速度和表達什么樣情緒的音樂?
【設計意圖】播放動畫片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專注欣賞,并結合對主題音樂的創(chuàng)作聯(lián)想,初步體會主題音樂與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給予評價與鼓勵,以此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天空之城》主題音樂欣賞與分析
(1)完整聆聽(播放音頻)
教師:樂曲的演奏形式、速度、情緒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結合完整聆聽,讓學生對樂曲的情緒、速度、旋律有初步認識,為后面視唱、分析樂曲做鋪墊。
【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分析樂曲速度、情緒的同時,亦可激發(fā)其學習的探究欲望:作曲家為何會采用這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
(2)作品及作曲家簡介
①學生交流對作品的了解。
②教師簡介電影的相關資料及主題曲的曲目(中文翻譯為《伴隨著你》)。
③教師簡介作曲家
【設計意圖】結合對音樂背景的逐步分解,為樂曲欣賞做好鋪墊。
【教學建議】學生交流時,可引導其從樂曲的曲目、出處、相關的電影故事情節(jié)、作品的主題思想等方面進行介紹;教師的簡介語音要簡練、明確。
(3)引導學生總結什么是主題音樂。
【設計意圖】結合樂曲初步感知及對影片相關資料的了解,讓學生自行初步探究主題音樂的定義,以此在提高學生總結能力基礎上,使其對主題音樂概念有明確的認識。
【教學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從主題曲與影視作品的聯(lián)系方面進行分析。
(4)視唱主題旋律
①出示曲譜,播放樂曲,學生用“l(fā)u”音跟隨模唱。
②教師彈琴,學生視唱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結合視唱,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主題旋律,為后面分析主題音樂奠定基礎。
【教學建議】視唱時也可引導學生分析主題音樂的曲式結構。
(5)分段欣賞(播放視頻)
①巴斯和希達在飛船的瞭望臺里說真心話。
教師:主題音樂的演奏形式、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②巴斯拿著飛行石與希達一起念釋放毀滅咒語。
教師:主題音樂出現(xiàn)的方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音樂情緒又是怎樣的?
③分組討論:兩次出現(xiàn)的主題音樂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欣賞及分析,使學生更清楚、更全面地認識主題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發(fā)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教學建議】在欣賞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主題音樂出現(xiàn)時所要表達的人物的不同內心情感進行分析,從而更全面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6)歸納:主題音樂的作用
3.拓展練習——為影片選擇恰當?shù)闹黝}音樂
播放視頻,教師講解情節(jié)。播放兩段旋律,學生進行選擇并說出選擇原因。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感受、理解和表現(xiàn)能力的基礎上,也提高了學生鑒賞、品味、分析音樂的能力。
【教學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分析樂曲與影片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角度進行交流,并要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與鼓勵。
4.小結
你還知道哪些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歌和主題曲,能為大家演唱幾句嗎?如果將它們的主題音樂進行隨便的調換合適嗎?
本節(jié)課通過欣賞和分析《天空之城》主題曲《伴隨著你》,讓我們對主題音樂的概念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希望能給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今后欣賞影視作品的同時,能夠多體會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篇二:照亮你的路
教學內容
欣賞《照亮你的路》。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感受、演唱歌曲,能主動思考和探討音樂與影視劇情的關系。
2.能夠哼唱歌曲a樂段旋律。
3.通過反復聆聽,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角度出發(fā)分析、理解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有一部很優(yōu)秀的法國電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插曲。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開門見山,引出本課教學內容,簡單明了,直入主題。
【教學建議】對于課堂導入部分,有時過于復雜。教師應把握一個原則:能對具體教學有幫助、能推進教學進展的導入才是好的導入。
2.了解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1)請學生結合影視劇照,對影片劇情進行概述,教師歸納總結。
(2)請學生說出自己印象深的人物、劇情片段或劇中感動自己的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展示劇照和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劇情發(fā)展,熟悉人物形象及人物之間的關系,感受電影的感情基調,為欣賞歌曲、感受分析歌曲打下基礎。
【教學建議】對劇情的交流、概述要簡短,教師好準備好這部電影的所有音樂,當學生談到記憶中的音樂時能播放音樂片段還原學生的影片音樂記憶。
3.欣賞插曲《照亮你的路》
(1)播放演唱視頻,感受唱詩班男孩子的心靈之聲。
(2)學生交流后談感受,相互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與視覺影像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脑~匯對歌曲的風格進行概述,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提高學生點評水平。
【教學建議】視頻要用原影片中的人物演唱視頻;在交流時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出發(fā),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
4.歌曲賞析
(1)聆聽歌曲,說出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柔美、莊重)
(2)聆聽歌曲,說出歌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樣的?(中速稍快的、柔和的)
(3)聆聽歌曲,說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樂曲結構?(合唱、單二部曲式)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采用聆聽法,通過三個問題引領歌曲的欣賞,交流、討論、分析歌曲音樂要素,感受理解歌曲,加深學生對歌曲的旋律記憶和情感體驗。
【教學建議】在分析音樂要素時,要緊密結合音樂與劇情、人物等的關聯(lián)。欣賞教學應注意遞進性,對欣賞提出明確并有進一步深入可能性的問題,推動欣賞教學的進行。
5.嘗試體驗
(1)出示歌譜,觀察第一部分的旋律特點和聲部進行的特點。
(2)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①播放錄音,學生自主哼唱。
②教師彈琴,學生進行視唱。
(3)視唱第二聲部旋律
①播放錄音,學生自主哼唱。
②教師彈琴,學生進行視唱。
(4)合唱實踐
①教師演唱一個聲部,全體同學演唱一個聲部嘗試進行配合。教師強調合唱時的配合度和傾聽習慣的重要性。
②播放錄音,教師指揮,學生用“l(fā)u”音進行演唱。
③教師指揮,學生用“l(fā)u”音進行無伴奏合唱。
【設計意圖】在欣賞教學中,適度加入歌曲演唱,培養(yǎng)學生運用探討性學習方法進行音樂欣賞實踐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興趣,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鼓勵創(chuàng)造”的理念。更旨在通過欣賞合唱,感受實踐演唱,增強學生對合唱配合的認識,提高其演唱能力。
【教學建議】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時,要注意學生學唱的自主性,在演唱時注意氣息的連貫性和感情、力度的把握,在合唱時注意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傾聽習慣,提示學生感受劇中人物的情感進行有感情地演唱。另外,對具體的音樂實踐,教師應關注實踐的有效性和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調整。
6.討論影視音樂的作用
(1)小組討論
(2)交流總結
影視音樂的作用:突出主題、渲染氣氛、刻畫人物、描繪景物、推動劇情、抒發(fā)感情……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總結,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行歸納。
【教學建議】也可采用直接交流本節(jié)課收獲的方法,教師引導為主,暢談影視音樂在影視劇中的作用,歸納總結。
7.小結
教師指揮,學生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樂段,結束課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結束影視音樂之旅!
【教學建議】也可隨電影演唱視頻進行演唱。
篇三:我的祖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學目標:
1.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
教學難點:
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節(jié)奏(如:三連音、附點)和力度變化(漸強、強音記號).教學過程:
一、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
1.導入新課
師:在你的印象中,祖國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談祖國留給自己的印象.輕聲播放《我的中國心》音樂.)
2.聆聽《我的中國心》
3.介紹歌曲相關知識
這首歌是由香港作家黃霑在王福齡寫的旋律的基礎上填詞而成,在1984年春節(jié)晚會上由張明敏激情演唱后廣為流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我的中國心》
教學目標:
能認真聽賞歌曲《我的中國心》,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跟唱《我的中國心》
1.老師播放《我的中國心》音樂.
2.(學生跟唱《我的中國心》,再次感受歌曲的內涵和情感.)
二、欣賞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三、欣賞《東方之珠》
這兩首歌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春天的故事》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
教學目標:
1.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蔣開儒老人.
教學過程:
一、了解歌曲的相關知識:
《春天的故事》的詞作者是76歲的蔣開儒老人.創(chuàng)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蔣開儒曾任黑龍江省穆棱縣政協(xié)副主席.蔣開儒1935年9月出生,籍貫廣西,當兵后落戶北大荒.當被記者問道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來謳歌鄧小平?蔣開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鄧小平總是喜歡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鄧小平提出辦經(jīng)濟特區(qū);1984年,鄧小平第南巡;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蔣開儒對鄧小平的活動一直特別關注.蔣開儒形容自己寫出《春天的故事》“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因為家里有海外關系,在“那樣的一種特殊年代特別盼望春天的到來,而隨著xx屆xx全會的召開,蔣開儒就感覺“春天已經(jīng)到來”——當然,這個春天不僅僅對于他個人而言.
二、欣賞《春天的故事》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我的祖國》
教學目標:
了解歌曲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介紹歌曲的相關知識:
二、欣賞《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是一首的愛國主義歌曲,作于1956年夏.作詞:喬羽、作曲:劉熾、原唱:郭蘭英;喬羽寫作時,給這首歌定名為《一條大河》,發(fā)表時被編輯改成《我的祖國》.影片《上甘嶺》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為激烈的戰(zhàn)役,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這首主題歌唱出志愿軍戰(zhàn)士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歌詞真摯樸實,親切生動.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三段歌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后半部是副歌,混聲合唱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盡情地抒發(fā)戰(zhàn)士們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