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教很重要之——語言啟蒙

字號: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能說會道、伶牙俐齒的寶寶。但我們首先要知道,寶寶的語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過后天不斷的模仿和學習得來的。所以,父母要成為寶寶的語言啟蒙老師,從寶寶出生后開始培養(yǎng)TA。為您提供更多精彩!敬請期待吧!
    【篇一】語言啟蒙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成長,他們看著身邊的人有說有笑,他們渴望快速的和外界交流。通過語言啟蒙,寶寶從中認知這個世界,這對寶寶將來的學習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0-6個月是寶寶成長的第一個敏感期,這一時期,除了是身體迅速成長的高峰期以外,也是寶寶腦部成長的高峰期。要抓住這個人生的關(guān)鍵期,讓寶寶的身體和智力都得到優(yōu)良的發(fā)展,就要為寶寶提供豐富多元的外部刺激。如果要發(fā)展嬰兒的語言能力,家長就要常常對著他們說話,對他們發(fā)出的聲音作出回應。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讓嬰兒學會理解并使用語言。
     【篇二】寶寶不會說話
    每個寶寶的發(fā)育有其個體差異,語言系統(tǒng)的發(fā)育也同樣情況。他們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兩歲半還不會說話或沒有任何交流性的語言,家長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生理上的問題--發(fā)育遲緩。語言發(fā)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的不正常發(fā)育水平。
    1、智能發(fā)育遲緩(即智力低下):
    一般來說,正常嬰兒在7-8個月時就會模仿聲音,一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能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四五個月甚至落后1-2年才有這些表現(xiàn),都應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號。
    【篇三】寶寶幾個月會說話
    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語言表達。開始,他是用舌頭、嘴唇、上顎和任何新長的牙齒來發(fā)出聲音,頭一兩個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
    4-5個月: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這可不代表寶寶會說話了,爸爸媽媽先別激動,這時寶寶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lián)系起來。要到寶寶1歲左右才能明白“爸爸媽媽”的真正意義。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當他喃喃自語或發(fā)音時,媽媽在一旁聽著覺得很有趣,其實這是寶寶在模仿類似大人的語氣和聲調(diào),也是學習說話的一種方式。媽媽可以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也可以多對寶寶說話,讓寶寶多模仿,鍛煉語言能力。
    【篇四】寶寶說話晚
    寶寶說話比較晚,很多情況僅僅是因為刺激不夠,只要稍微改變一下環(huán)境,就可以改善寶寶的語言發(fā)育遲緩跡象,這樣寶寶的發(fā)育就可以趕上同齡寶寶。寶寶說話晚,那如何如何教寶寶說話呢?
    盡早“對話”:不要等寶寶會說話才跟他交談。您可以在他出生時盡早與寶寶“說話”。仔細記錄和認識嬰兒哭鬧的類型,如饑餓,困倦,疲倦,恐懼等各自哭法,并作出相應的回應。另外,隨著寶寶長大,寶寶的表情變得越來越豐富,并開始發(fā)出各種咿咿呀呀聲。這次模仿寶寶,一定很開心。
    【篇五】寶寶說話很晚
    有的父母認為,寶寶說話很晚,是大器晚成。寶寶說話晚更聰明,其實這是沒道理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以下是具體介紹:
    由于寶寶的個體差異,語言能力的表現(xiàn)也是有早有晚,說哈時發(fā)音有清晰,也有不清晰的差異。媽媽們只能看到寶寶說話很晚,但媽媽們沒有想到造成寶寶張嘴說話晚的原因。有的媽媽急于給孩子貼上智力有問題的標簽,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分析】
    兒童語言學習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語音學,即學習正確的發(fā)音和代詞;知道、感覺或理解,能夠?qū)⑵渌说脑捳Z與實際發(fā)生或表現(xiàn)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表達,也就是說,用一個人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兒童的語言發(fā)展是從發(fā)音到理解,然后從理解到表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