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學考試《病理學》備考模擬試題【8-13】

字號: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簡稱自考,1981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創(chuàng)立,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
    【第一篇】
    一、名詞解釋
    1 趨化作用:是指白細胞向著化學剌激物作定向移動的現(xiàn)象。
    2 肉芽腫:是由巨噬細胞及其演化細胞呈局限性浸潤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結節(jié)狀變灶。
    3 蜂窩織炎:是指疏松結締組織的彌漫性化膿炎,常發(fā)生于皮膚、肌肉和闌尾。
    二、選擇題
    1 炎癥反應最重要的特征是 (D)
    A 血管擴散 B 血漿滲出 C 纖維蛋白滲出 D 白細胞游出 E 紅細胞漏出
    2 在細菌感染的炎癥病變中,最常見的炎細胞是 (C)
    A 淋巴細胞 B 漿細胞 C 中性粒細胞 D 嗜酸粒細胞 E 單核一吞噬細胞
    3 在病毒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見的炎細胞是 (A)
    A 淋巴細胞 B 漿cell C 中性粒cell D 嗜酸粒cell E 單核吞噬cell
    三、是非判斷題
    1 炎癥滲出與漏水不同,滲出僅取決于血管壁通適性的變化。 (╳)
    2 白細胞對病原生物的殺傷或降解機制,也可引起組織損傷。 (√)
    3 慢性類癥的病理變化常以滲出為主,浸潤的炎細胞常為中性粒細胞。 (╳)
    四、問答題
    1 簡述滲出液和漏出液的區(qū)別。
    答:1)滲出液: ①蛋白含量高;②細胞成分多;③混濁,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見于炎癥。
    2)漏出液: ①蛋白質低; ②細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肝血液循環(huán)障礙。
    【第二篇】
    一、名詞解釋
    1 炎癥介質:可以介導炎癥反應的一些化學因子稱之。
    2 調理素:是指一類能增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的蛋白質。
    二、 選擇題
    1 白細胞激出 (ACDE)
    A 可清除致炎因子 B 可稀釋毒素 C 可釋放炎癥反應
    D 可介導組織損傷 E 是炎癥之后的特征
    2 能釋放血管活性胺的cell是 (CD)
    A 中性粒cell B 嗜酸粒cell C 嗜堿粒cell D 膽cell E 單核cell
    3 關于慢性炎的指述,正確的是 (ABCD)
    A 急性炎反復發(fā)作轉化為慢性;B 常由急性炎轉化而來
    C 長期潛在毒性物質的剌激 D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現(xiàn)為慢性炎
    三、是非判斷題
    1 免疫反應不可能引起炎癥反應。 (╳)
    2 肉芽腫內的多核巨細胞是由于上皮樣細胞有些分裂后胞質沒有分裂而形成。 (╳)
    3 肉芽腫內的上皮樣cell和多核巨cell吞噬能力很強,有利于殺滅病原微生物。 (╳)
    四、簡答題
    何謂肉芽腫性炎?列出結核性肉芽腫的主要成分.?
    答:①炎癥局部以巨噬細胞增生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結構狀病狀;②結核性肉芽腫的主要成分是:干酪樣壞死物,類上皮細胞,多核巨細胞.淋巴細胞,纖維母細胞。
    【第三篇】
    一、 名詞解釋
    1 炎癥:即具有血管系統(tǒng)的活體組織對損傷因子所發(fā)生的防御反應。
    2 積膿:當化膿性炎癥發(fā)生于體內空腔性臟器而膿液不流出時,我們稱之為積膿。
    二、 選擇題
    1 關于炎癥的敘述,下列哪次是正確的 (D)
    A 任何機體都會發(fā)生炎癥 B 任何損傷必然會引起炎癥
    C 致炎因子未必都是損傷因素 D 炎癥是一種防御反應 E 炎癥不會損傷機體
    2 漿液性卡他的病變部位 (D)
    A 關節(jié) B 心包 C 皮膚 D 粘膜 E 肺泡壁
    3 假膜性炎指的是 (A)
    A 粘膜的纖維素性炎 B 漿膜的纖維素性炎
    C 皮膚的纖維素性炎 D 粘膜的漿液性炎 E 漿膜的漿液性炎
    4 炎癥滲出的防御作用可表現(xiàn)在 (ABCD)
    A 有利于清除消滅致因子 B 有利于炎癥的局限
    C 有利于毒素的稀釋 D 有利于清除壞死組織 E 有利于炎性增生
    5 漿液性炎癥的特點包括 (CDE)
    A 是以血漿滲出為主的炎癥 B 滲出液中含有較多的白細胞和纖維素
    C 常好發(fā)于疏松結締組織,漿膜和粘膜 D 粘膜的漿液性炎癥又稱漿液性卡他
    E 一般預后較好
    6 關于竇道和瘺管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BCE)
    A 是內臟的膿腫形成的 B 是深部膿腫向體表和(或)自然管道穿破的結果 C 惡性腫瘤亦可形成瘺管; D 常是病變開始愈合標志
    E 膿性竇道或瘺管常有膿性滲出物排出
    三、 是非判斷題
    1 慢性炎癥灶中可以增生的細胞有單核細胞、纖維母細胞、漿細胞。(╳)
    2 活體內能剌激血管新生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巨噬細胞。 (√)
    3 過敏性炎癥中,最突出的炎癥細胞是嗜酸粒細胞。 (√)
    四、 問答題
    1 比較急慢性炎癥的特點有哪些不同表現(xiàn)?
    答:
    持續(xù)時間 表現(xiàn) 特點
    急性炎癥 短、僅幾天 紅、腫、熱、痛 末稍白細胞
    一般不超過一個月 和功能障礙 計數(shù)增加
    慢性炎癥 持續(xù)幾周或幾月 無急性炎癥反應 增生為主,浸
    或反應輕微 潤炎細胞為淋
    巴細胞、漿細
    胞巨噬細胞
    2 炎癥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請簡述原因?
    答:①內皮細胞收縮和/或穿胞作用增強 ②內皮細胞損傷 ③新生毛細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3 試述炎癥時血液中白細胞的變化及其意義
    答:炎癥時,血液中白細胞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這些變化常能反應不同的感染因素,感染程度和機體的抵抗體。如化膿菌感染引起急性炎癥時,機體的正常反應是血液中粒細胞總數(shù)增加并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又如當某些病毒感染時,血液中白細胞總數(shù)無明顯變化,但淋巴細胞比例增加。傷寒病時還能出現(xiàn)末稍的細胞數(shù)目降低,所以,炎癥時血液中粒細胞的變化對于臨床診斷具有參考價值。
    【第四篇】
    一、名詞解釋
    1 修復:損傷造成機體部分細胞和組織喪失后,機體對可形成的缺損進行修補恢復的過程。
    2 再生:由損傷周圍的同種細胞來修復。
    3 瘢痕組織:肉芽組織經(jīng)及建成熟形成的結締組織。
    二、選擇題
    1 細胞周期包括 (ABCDE)
    A G1期 B G2期 C Gο期 D S期 E M期
    2 細胞增殖周期包括 (ABDE)
    A G1期 B G2期 C Gο期 D S期 E M期
    3 組成細胞外基質的是 (ABC)
    A 膠原蛋白 B 蛋白多糖 C 粘連糖蛋白 D 各種血細胞 E 膜磷脂
    三、是非判斷題
    1 平滑肌細胞是永久性細胞。 (╳)
    2 不論損傷程度,骨折后可完全修復。 (╳)
    3 瘢痕修復必須經(jīng)歷肉芽組織階段。 (√)
    四、 簡答題
    1 比較一期愈合與二期愈合在創(chuàng)口修復及愈合的區(qū)別。
    答:一期愈合:組織缺損少,創(chuàng)緣整齊,無感染經(jīng)粘合或縫合后創(chuàng)面對合嚴密的傷口。修復①表面24~48小時內將傷口覆蓋②第三天肉芽組織填滿傷口 ③5-7天傷口兩側膠原纖維連接,達到愈合標準。愈后切口數(shù)月形成一條白線狀。
    二期愈合:組織缺損大,創(chuàng)緣不整,無法整齊對合,或伴有感染、修復,由于壞死組織多,或由于感染,繼而引起組織變性,壞死只能等到感染組織被清除,再生才能開始;傷口大,收縮明顯,以傷口底部及邊緣長出多量肉芽組織將傷口填平。除以上外,如傷口面積過大,上皮不能增殖添補,必須殖皮。愈后:形成較大。
    2 影響創(chuàng)傷愈合的因素
    答:1)全身因素 ①年齡 ②營養(yǎng)
    2)局部因素 ①感染與異物 ②局部血液循環(huán) ③神經(jīng)支配 ④電離輻射
    【第五篇】
    一、名詞解釋
    1 Aschoff 小體:風濕病增生期病變,纖維素壞死,成團的風濕細胞及伴隨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共同構成了特征性肉芽腫。即 Aschoff 小體。
    2 動脈瘤:嚴重的粥樣斑塊引起相應局部中膜的萎縮和彈力下降,在血管內壓力作用下,引起管壁局限性擴張,稱動脈瘤。
    3環(huán)形紅斑:多見于兒童風濕熱患者,為淡紅色環(huán)狀紅暈微隆起,中央皮膚色澤正常。
    4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與血脂異常及血管壁成分改變有關的動脈疾病。
    5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驟增致使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癥。
    二、選擇題
    1 腎臟體積縮小,表面有多數(shù)大疤痕,切面成楔形,見于 ( B )
    A 彌漫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 B 腎動脈粥樣硬化
    C 多發(fā)性腎梗死; D 慢性腎盂腎炎
    E 多發(fā)性腎梗死
    2 關于心肌梗死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D )
    A 梗死多發(fā)性生在左心室前壁及室間隔前 2/3 B 梗死區(qū)可有血栓形成
    C 梗死灶累及心臟膜下層心肌不超過心肌厚度一半為心內膜下梗死
    D 病變多屬于出血性梗死
    3 二尖辮狹窄可引起的心肺變化有 ( ACDE )
    A 左心房肥大擴張 B 左心室肥大擴張 C 右心房肥大擴張
    D 右心室肥大擴張 E 慢性肺淤血、水腫
    4 粥樣斑塊的復合病變包括 ( ABCDE )
    A 斑塊內出血 B 潰瘍形成 C 鈣化 D 血栓形成 E 動脈瘤形成
    5 風濕病在病理診斷上最有意義的病變?yōu)椋?( C )
    A 心包臟層纖維蛋白滲出 B 心肌纖維變性壞死
    C 結締組織內 Aschoff 小體形成 D 炎細胞浸潤 E 結締組織基質粘液變性
    6 動脈瘤發(fā)部位是 ( C )
    A 腎動脈 B 冠狀動脈 C 主動脈及腦血管 D 下肢動脈 E 以上都不是
    7 以下不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心臟向心性肥大的特點是( B )
    A 左心室壁增厚達 1.5 -2.0cm B 左心室腔擴大
    C *肌和肉柱增粗變圓 D 心臟增大 E 心臟重量增加
    簡答題 :
    1 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后有哪些繼發(fā)病變?
    答:①斑塊內出血 ②斑塊破裂 ③粥瘤性潰瘍 ④鈣化 ⑤動脈瘤形成 ⑥血管腔狹窄
    2 試比較急性感染心內膜炎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時贅生物的病變特點。
    答:①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發(fā)生在原無病變的瓣膜,贅生物體積巨大,松脆,含大量細菌,破碎后引含菌性栓塞和繼發(fā)性膿腫;
    ②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常發(fā)生在原有病變的瓣膜,贅生物呈肉息狀或菜花狀,污*灰黃色,質松脆,易破碎脫落,其深部有細菌團,贅生物脫落引起動脈性栓塞和血管炎。
    3 比較二尖瓣狹窄與關閉不全時血流動力學改變和相應心臟病變的異同點。
    答:二尖瓣狹窄和關閉不全都有左心房容量增加,和因工作負荷增加而引起的左心房肥大擴張,但引起左心房血容量增加的原因不同,二尖瓣狹窄時,血液通過瓣口進入左心室受阻,在心臟舒張期有部分血流滯留于左心房內,加上來自肺靜脈的血液至左心房血容量增大。而關閉不全時,在心臟收縮期,左心室血液通過瓣口流入左心房,左心房接受反流和肺靜脈的血液,血容量也增大。在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的后期,由于左心房或左心室代償失調,兩者均出現(xiàn)肺淤血、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和右心房代償性肥大、擴張,繼后發(fā)生右心衰竭和體循環(huán)淤血。二尖瓣狹窄時,由于舒張期血液不能順利進入左心室,導致左心室血液灌流不足,因而心室腔無明顯變化,狹窄非常嚴重時,左心室可出現(xiàn)輕度縮小, x 線上心影呈梨形,而二尖瓣關閉不全,在心臟舒張期進入左心室的血液增多,左心室負擔加重,出現(xiàn)肥大擴張, x 線心影呈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