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

字號:

準備了《2017年河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
    -----------------------------------------------------------------------------
    (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行為層面的基本理念是()。
    A.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D.愛國、民主、自由、平等
    2.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fā)表主旨演講時指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
    A.和平、繁榮、開放、創(chuàng)新、文明之路
    B.和平、繁榮、共享、發(fā)展、文明之路
    C.和平、發(fā)展、開放、創(chuàng)新、富強之路
    D.和平、繁榮、共享、發(fā)展、富強之路
    3.《河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A.高等教育
    B.職業(yè)教育
    C.義務教育
    D.民辦教育
    4.教師參加專業(yè)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fā)表意見,進行學術交流,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賦予教師的()。
    A.教育教學權
    B.民主管理權
    C.科學研究權
    D.參加培訓權
    5.體現(xiàn)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本質屬性,統(tǒng)帥整個教師職業(yè)道德體系的是()。
    A.教師職業(yè)道德范疇
    B.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
    C.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D.教師職業(yè)道德基本原則
    6.“人過四十不學藝”的說法違背了()。
    A.民主教育的思想
    B.終身教育的思想
    C.生活教育的思想
    D.多元教育的思想
    7.“良好的教育目的能使人付出為達到該目的所需的力量”說明教育目的具有()。
    A.激勵作用
    B.評價作用
    C.導向作用
    D.聚合作用
    8.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速度、成熟水平等具有不均衡性,所以教育應該()。
    A.因材施教
    B.抓住關鍵期
    C.分階段實施
    D.揚長避短
    9.學生的模仿性和向師性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勞動特點具有()。
    A.復雜性
    B.創(chuàng)造性
    C.示范性
    D.長期性
    10.“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強調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的教學規(guī)律是()。
    A.發(fā)展性規(guī)律
    B.間接性規(guī)律
    C.雙邊性規(guī)律
    D.教育性規(guī)律
    11.當某學生上課分心向窗外看時,教師采取的下列處理方式中為恰當?shù)氖?)。
    A.迅速對其提問
    B.用語言對其提醒
    C.用目光注視該生
    D.邊講課邊走到該生旁對其暗示
    12.“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兒”啟示我們應該堅持的教學原則是()。
    A.鞏固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直觀性原則
    13.我國正式實施的第一個學制是()。
    A.癸卯學制
    B.壬寅學制
    C.壬戌學制
    D.六三三學制
    1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
    A.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
    B.組織建立良好的班集體
    C.促進后進生轉化
    D.協(xié)同任課教師做好教學工作
    15.春秋時期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它們從課程類型來看是()。
    A.廣域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學科課程
    16.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認為,6~11歲兒童主要面 臨的心理發(fā)展危機是()。
    A.自主感對羞恥感
    B.勤奮感對自卑感
    C.主動感對內疚感
    D.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17.教師對遇事總是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學生,應著重培養(yǎng)其意志品質的()。
    A.自覺性
    B.堅持性
    C.自制性
    D.果斷性
    18.小明在語文學習中,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有效。他使用的學習策略是()。
    A.認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19.學生在閱讀《西游記》時,大腦里呈現(xiàn)出孫悟空的形象屬于()。
    A.再造想象
    B.無意想象
    C.創(chuàng)造想象
    D.幻想
    20.學生掌握乘法原理后,可以將其運用到許多問題情境中,這種遷移屬于()。
    A.水平遷移
    B.垂直遷移
    C.一般遷移
    D.特殊遷移
    21.教師通過詳細演算例題來幫助學生形成的心智技能階段是()。
    A.原型模仿
    B.原型操作
    C.原型定向
    D.原型內化
    22.班杜拉認為影響個體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個體的努力程度
    B.個體的成敗經驗
    C.個體的學習動機
    D.個體面 臨的任務難度
    23.小剛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點和其他同學不一致時,也能堅持己見,其認知方式屬于()。
    A.集中型
    B.沉思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24.如果將期末考試結果的解釋視為總結性評價,那么對教學過程中測驗結果的解釋就是()。
    A.非正式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形成性評價
    D.真實性評價
    25.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
    A.全體學生
    B.有心理障礙的學生
    C.有品行問題的學生
    D.有學習困難的學生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6.記得是一個寒冬的早晨,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因為昨晚校外輔導班下課太晚,早讀鈴聲響過。我才走進教室。這時趙小明匆匆忙忙從我身后沖進來。我大聲說:“趙小明,你為什么又遲到?把手從褲兜里拿出來,站好!”此時,我聽到有同學嘀咕:“自己手不也是插褲兜里嗎,自己不也是剛進教室嗎?!蔽倚念^一驚,正要發(fā)作的火一下子熄滅了,并陷入了沉思:平時,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就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同學們板演后隨手把粉筆往臺上一扔,學生干部管理班級用教鞭敲擊講臺,這不都是我的行為在學生身上的再現(xiàn)嗎?
    請運用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知識對該教師的做法進行分析。
    27.趙老師是學校公認的好教師。在師范院校就讀期間,為了成為一名稱職的語文教師,除了認真學習本專業(yè)各門課程,他還廣泛涉獵了其他專業(yè)知識。在從事語文教學之后。他經常閱讀中外名家名著。從教近10年來,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與科研水平。他還不斷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
    請從教育學角度分析趙老師的知識素養(yǎng)。
    28.在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學習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之后,李老師讓前后桌的每4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班級學生的座位是按照他們的身材高矮編排而成的)討論“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李老師告知學生:“你們小組內部每個人不僅只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為你們小組同伴的學習負責。”學生立即討論起來。
    “晾衣架是三角形的?!?BR>    “我家空調下面的支架是三角形的?!?BR>    “我的風箏是三角形的?!?BR>    當學生討論時,李老師適時地介入、引導,促使學生暢所欲言。
    請運用教學方法的相關理論對李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
    三、論述題(15分)
    29.請結合實際論述教育心理學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
    四、教學設計題(15分)
    30.請根據(jù)所提供的教學材料和相關情況,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
    教學材料:某版本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編入《秋天的圖畫》一課,課文內容如下圖所示。
    相關情況:授課對象為某鄉(xiāng)村小學二年級(1)班的學生,班級人數(shù)為43人。
    設計要求:
    1.制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2.為本節(jié)課設計一個課堂導入活動。
    3.圍繞“梨”字的學習,設計一個教學活動。
    五、作文題(40分)
    31.閱讀下面的材料,選好角度,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在一節(jié)科學課上,老師正拿著一只蚯蚓講解相關知識,一位學生突然問蚯蚓是什么味道,老師抱歉地說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有嘗過。這位學生接著問可不可以嘗嘗,老師說當然可以。學生又問嘗了能否加分,老師告訴他當然能。于是,這位學生把蚯蚓洗干凈嘗了一口,并把蚯蚓的味道講給大家聽,引起同學們一片驚嘆。老師表揚了這位學生,并給他“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一項上加了10分。后來,這位學生成了的生物學家。
    2017年河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2.【答案】A。解析: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fā)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強調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wěn)致遠,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chuàng)新、文明之路,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3.【答案】C。解析:《河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高水乎、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實現(xiàn)區(qū)域內均衡發(fā)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4.【答案】C。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七條規(guī)定,教師享有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yè)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fā)表意見的權利。題干描述的是教師的科學研究權。
    5.【答案】D。解析:教師職業(yè)道德基本原則是教師在教育職業(yè)活動中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所應遵循的根本的指導準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在職業(yè)活動中提出的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貫穿于教育勞動始終,指明了教師職業(yè)實踐中道德行為的總方向,體現(xiàn)出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本質屬性,統(tǒng)帥整個教師職業(yè)道德體系,是衡量和判斷教師行為善惡的高道德標準。
    6.【答案】B。解析: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yǎng)。終身性是終身教育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規(guī)學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個人一生中連續(xù)不斷的學習過程,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yǎng)的總和,實現(xiàn)了從學前期到老年期的整個教育過程的統(tǒng)一。“人過四十不學藝”的說法跟終身教育的思想相違背。
    7.【答案】A。解析: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動機,是人們在一起共同活動的基礎。因此,共同的教育目的一旦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它不僅能指導整個實踐活動過程,而且能夠激勵人們?yōu)閷崿F(xiàn)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題干說明教育目的具有激勵作用。
    8.【答案】B。解析: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主要表現(xiàn)為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不平衡性、階段性、個別差異性和互補性。根據(jù)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學要抓住關鍵期,以求在短的時間內取得佳的效果。
    9.【答案】C。解析: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是指教師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教師的人品、才能、治學態(tài)度等都可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學生的模仿性和向師性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勞動特點具有示范性。
    10.【答案】D。解析:赫爾巴特早在19世紀便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概念,以后一直成為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教育性教學”指沒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也沒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其主要內容是教學和教育(道德教育)是相互聯(lián)系的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具有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教育性規(guī)律)。
    11.【答案】D。解析:暗示干預是一種向分心的學生傳遞其行為不恰當?shù)姆茄哉Z暗示。這種暗示必須指向學生,它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是不恰當?shù)模乃荚摶氐綄W習任務上來了。當某學生上課分心向窗外看時,邊講課邊走到該生旁邊對其暗示可以既不打斷課堂講授,又達到提示的目的。
    12.【答案】B。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根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佳的發(fā)展?!暗绞裁瓷缴铣裁锤鑳骸狈弦虿氖┙淘瓌t。
    13.【答案】A。解析: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亦稱“壬寅學制”,這是我國頒布的第一個近代學制,但未實施。1904年初,清政府又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亦稱“癸卯學制”,這是我國正式實施的第一個近代學制。
    14.【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組織建立良好的班集體。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務是促進班集體全體成員的全面發(fā)展。
    15.【答案】D。解析:學科課程是指根據(jù)學校培養(yǎng)目標和科學發(fā)展,分門別類地從各門學科中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與發(fā)展水平的知識所組成的教學科目,也稱分科課程。歷分門別類設置課程由來已久,春秋時期的六藝就是學科課程。
    16.【答案】B。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認為,6—11歲兒童主要面臨的心理發(fā)展危機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希望通過自己勤奮的活動以獲得成功,這一階段屬于學齡期,兒童依賴的重心已由家庭轉向外部世界,許多人將來對學習和工作的態(tài)度溯源于本階段的勤奮感。兒童必須掌握重要的社會和學習技能。這一階段的兒童經常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如果很勤奮,兒童就會獲得社會和學習技能,從而感到很自信:不能獲得這些技能會使兒童感到自卑。
    17.【答案】D。解析:意志的自覺性是指是否對行動目的有明確的認識,尤其是認識到行動的社會意義,主動調節(jié)和支配行動方面的意志品質。自覺性是意志的首要品質,貫穿于意志行動的始終,與自覺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易受暗示性與獨斷性。意志的果斷性是指一個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zhí)行決定方面的意志品質。與果斷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優(yōu)柔寡斷和草率決定。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方面的意志品質。與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任性和怯懦。意志的堅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動中能否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地克服困難和障礙,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質。與堅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頑固執(zhí)拗和見異思遷。
    18.【答案】B。解析:根據(jù)學習策略覆蓋的成分,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概括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如重復、抄寫、做記錄等)、精細加工策略(如想象、口述、總結、做筆記等)、組織策略(如組塊、選擇要點、列提綱、畫地圖等)。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如設置目標、瀏覽、設疑等)、監(jiān)控策略(如自我檢查、集中注意、監(jiān)控領會等)、調節(jié)策略(如調整閱讀速度、重新閱讀、復查、使用應試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如建立時間表)、學習環(huán)境管理(如尋找安靜地方)、努力管理(如歸因與努力)、其他人支持(如尋求教師幫助)。題干中小明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屬于元認知策略中的調節(jié)策略。
    19.【答案】A。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據(jù)詞語或符號的描述、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創(chuàng)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務,使用自己以往積累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無意想象又稱不隨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的目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幻想是指向未來、并與個人愿望相聯(lián)系的想象,是創(chuàng)造想象的特殊形式。題干中閱讀時,大腦中呈現(xiàn)的形象屬于再造想象。
    20.【答案】C。解析:根據(jù)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將遷移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指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如直角、鈍角、銳角、平角等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都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層次。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指處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根據(jù)遷移內容不同,可將遷移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一般遷移也稱普遍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tài)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具體遷移也稱為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遷移到新情境中去。題干中的乘法原理屬于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
    21.【答案】C。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階段分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被模擬的自然現(xiàn)象或過程;原型操作是依據(jù)智力技能的實踐模式,把學生在頭腦中應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以獲得完備的動覺映象。教師演算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操作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模擬過程,教師幫助學生形成了原型定向階段。
    22.【答案】B。解析:班杜拉認為,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個體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喚醒。其中個體的成敗經驗對其自我效能信念的影響大。一般來說,成功的學習經驗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敗的學習經驗則會降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23.【答案】C。解析:具有場獨立方式的學生,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在認知方面獨立于他們的周圍背景,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獨立地對事物作出判斷。具有場依存方式的學生,對物體的知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jù),他們的態(tài)度和自我知覺更易受周圍人們,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并記憶言語信息中的社會內容。小剛在自己觀點與他人不一致時能堅持己見,其認知方式屬于場獨立型。
    24.【答案】C。解析:按照評價功能的不同,可將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也稱“教學前評價”,一般是指在某項教學活動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的預測。形成性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取得佳教學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偨Y性評價又稱“終結性評價”“事后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
    25.【答案】A。解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以正常學生為主要對象,以發(fā)展輔導為主要內容。
    二、案例分析題
    26.【參考答案】
    該老師的做法并沒有完全體現(xiàn)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
    (1)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教師要愛崗敬業(yè),這是教師職業(yè)的本質要求。愛崗敬業(yè)要求教師對待工作高度認真負責。案例中的老師在校外輔導班上課,在早讀鈴聲響過才走進教室,說明該老師沒有做到愛崗敬業(yè)。
    (2)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教師為人師表,這是教師職業(yè)的內在要求。為人師表要求教師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案例中的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良習慣,給學生造成不良的示范影響,沒有做到為人師表。
    (3)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教師關愛學生,這是師德的靈魂。關愛學生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案例中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遲到后,大聲斥責學生,沒有做到關愛學生。
    (4)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教師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要求教師崇尚終身學習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案例中的教師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做法之后,進行了相應的自我反思,有利于促進教師的成長,體現(xiàn)了終身學習。
    27.【參考答案】
    (1)政治理論素養(yǎng)。案例中的趙老師能夠成為學校公認的好老師,必定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2)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第一,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yè)性知識和技能。第二,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及該學科發(fā)展。第三,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案例中的趙老師在接受師范教育階段,認真學習本專業(yè)的各門課程,經常閱讀中外名著。
    (3)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教師的知識不僅要“?!保乙安?,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應建立在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案例中的趙老師廣泛涉獵其他專業(yè)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在。
    (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案例中趙老師從教近10年來,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與科研水平,他不斷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
    (5)豐富的實踐知識。案例中的趙老師從教以來,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
    28.【參考答案】
    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討論法。
    (1)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zhèn)?,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其優(yōu)點在于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案例中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會和運用知識。
    (2)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討論中啟發(fā)引導學生;③做好討論小結。案例中,李老師在討論前讓學生明確討論的任務,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同伴的學生負責,調動起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在討論過程中能適時地介入、引導,使學生暢所欲言.討論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論述題
    29.【參考答案】
    教育心理學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有如下幾點:
    (1)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知識體系,其闡述的教與學情境中主體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有關知識和方法是其他教育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因此,學習和研究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認識教育規(guī)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如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和人才觀等,成為真正懂教育的人。
    (2)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識結構,加速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這種職業(yè)對從業(yè)者的知識結構和專業(yè)化程度有較高的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多方面知識構成的,主要包括一般科學文化知識、學科知識(從事本專業(yè)所學的知識)、實踐知識(通過實踐積累的經驗知識)和條件知識(關于如何教和如何學的知識)。在這四類知識中,前三類是從事所有職業(yè)都應具備的,只有條件知識屬于教師職業(yè)特殊要求的。而教育心理學知識則是條件知識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主要取決于知識結構的完整和合規(guī)律、合目的的教育實踐能力.這兩者都與個體掌握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息息相關。
    (3)認識教與學的特點,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教育效益。
    教與學是以復雜的信息交互作用為特征的主體互動系統(tǒng),處于這一系統(tǒng)中的師生都是信息加工和表達的主體,都有自身的特點和活動規(guī)律。因此,在教與學的活動中,只有遵循主體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尤其是個體差異規(guī)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證教與學的有效性。教育實踐也一再表明,在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只憑實踐經驗去認識教育對象的特征,難免受個人喜好和局部經驗的影響,采取片面或不當?shù)慕逃绞椒椒ā6逃睦韺W則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統(tǒng)的、認識教與學主體特點的理論和方法,教育工作者若懂得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就會明確有效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方向。
    四、教學設計題
    30.【參考設計】
    略
    五、作文題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