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父母,像今天一樣需要學習,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的覺醒是中國教育的希望
200多年前的法國思想家盧梭,他的代表作《愛彌兒》第一次提出了要發(fā)現(xiàn)兒童、尊重兒童的地位,要讓兒童像兒童一樣地生活,讓兒童自由自在的發(fā)展,他的這種教育觀叫做自然主義教育,并且影響了全世界。
到了20世紀初,美國的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全面繼承了盧梭的思想,這個人的哲學思想是實用主義,在兒童教育思想上就是以兒童為中心,這對美國、對全世界的教育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我看來,理想的教育是既給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關愛,同時又伴之嚴格的要求,甚至有必要的批評和懲戒。我認為這是一種科學的教育。
中國的父母現(xiàn)在就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怎么樣愛我的孩子,怎么教育我的孩子。
父母的權威性是一種愛:敢于對孩子說“不”
我認為父母沒有權威性就是失敗、失職,父母的權威性對兒童是一種保護,也可以說父母的權威性是一種愛。中國父母的權威性在喪失,這個我認為是太值得探討的事情了。
按照韓國學者的研究,孩子在10歲之前一定要培養(yǎng)起道德智能,10歲之前對任何孩子來說都是教育期。道德智能是什么概念呢?最核心的是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按照文龍鱗教授的分析和建議,孩子在1周歲以前,父母要對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時候講道理沒用,餓了就得喂,哭了就得抱。從2到4歲,父母很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敢于對孩子說不”。為什么呢?這個時候是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最快的階段,他(她)能夠說300到1500個單詞,語言發(fā)展速度是最快的時候。這個時候給他說“不”告訴他這個好可以做,那個不好不可以做,孩子就會建立起辨別是非的規(guī)則,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好,要做好孩子。
相當多的父母覺得孩子這么小還要教育嗎,孩子罵人、打人,很多父母不僅不制止,還樂,以為這是孩子聰明、長大了的表現(xiàn),沒有這個概念和意識。
中國的早期教育非常落后,0到6歲的教育是最落后的教育。
5到10歲要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習慣,我們恰恰在道德習慣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缺失了這個意識。我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偽教育。
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請我去談“*”的問題,為什么中國人往往富不過三代。我就說,富不過三代不是一個規(guī)律,而是一個怪圈、一個現(xiàn)象,因為世界上富過多代的排行榜上百家,有一個家族甚至上千年一直管理得非常好。很遺憾地說,長盛不衰的家族中幾乎沒有中國的家族。這和中國的教育有關,中國的家庭很容易溺愛孩子。
比方說,我們做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是最隨意的,高興了就多給,給孩子零花錢之后很少檢查。相反美國、日本、韓國父母也給孩子零花錢,給的時間固定,同時父母還要檢查孩子是怎么花的。
最典型的例子,美國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家產(chǎn)的富豪叫洛克菲勒,他給他14歲孩子一個星期的零花錢就是1美元50美分,而且到了周末還得檢查花得合理不合理,花得合理獎五美分,花得不合理減五美分。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給孩子這么少的零花錢還有要求,要求零花錢分三份,除自由開支的部分外,20%以上要用來儲蓄,20%以上要用來做慈善即儲蓄,就給這么點錢還要求有慈善行為。
比學習好更重要的是做人要“嚴”
中國的父母有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我覺得這是教育荒廢的宣言,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緊,其實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學習好算什么呀!
我們研究了十年的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兒童教育的成敗最重要的標志是能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最根本的。什么是素質?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習慣就是忘不掉的。比方說,見到一個人一定要微笑,一定要誠信,一定要女士優(yōu)先,一定是習慣的,這些東西多了就是素質。
一定要有讀書的習慣,運動的習慣,守時的習慣等等,所以對于兒童來說所謂的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給他講做人、人生的道理,怎么對待學業(yè)、社會,這是基本的習慣,中國家庭教育在這個方面是很欠缺的。
父母以為孩子只要學習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實他沒想到更大的麻煩在等著他。自私、很嫉妒別人,沒法和別人相處,這樣的孩子麻煩大著呢,中國父母現(xiàn)在的問題多就多在這里。我們對教育的理解非常膚淺,比方說什么叫“學生”,學生就是學會生存,就是學會生活,而我們的教育恰恰是反生活教育,什么都不用管了。
更可怕在哪呢?學業(yè)的競爭已經(jīng)提前到了幼兒園。幼兒過早地接觸過多的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的訓練,一定意味著把一些更需要學習的素養(yǎng)給排擠掉了。
成長是有規(guī)律的,在幼兒的階段就不應該學習過多的知識,不應該去學數(shù)學、作題、認字。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游戲、娛樂、觀察,和小朋友學會相處,培養(yǎng)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觀察力,這些是他一生受用的素質,也會感到愉快的體驗。在幼兒階段想讓他認一千個字,兩千個字,不是不能做到,可以做到,但是會付出很高的代價。而這種水平其實到六七歲、七八歲以后是很容易的事,過早學了以后就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還有人說,社會整體的道德規(guī)則缺失也導致父母不知道該對孩子說什么好。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好的教育應該分為兩部分,有些問題跟孩子是可以討論的,對這個事怎么看,有差異沒關系,這是有討論余地的。但是,有一些基本規(guī)則,十分重要,這個是不能變的,無須討論的。比如,在家里要勞動,要干家務,不許說謊,要按時完成作業(yè),孝敬長輩,這沒有什么可商量的。
不要只是抱怨應試教育害人,教育改革一定是個緩慢的過程,家庭教育是更為重要的教育。
習慣培養(yǎng)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
父母要有智慧,你是讓孩子將來在世界上生存,最重要的不是名次,是你的品行,你能不能友善相處,能不能有責任心,能不能有服務精神,這些是最重要的。
如何培養(yǎng)兒童的良好習慣呢。我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第一,習慣養(yǎng)成的內(nèi)容。在良好習慣的具體內(nèi)容上,既強調要繼承民族美德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和弘揚民族精神,同時也要具有當今時代的特點,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這主要包括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當今時代的要求和挑戰(zhàn)。根據(jù)這一原則,我們將少年兒童學會做人、做事和學習三大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歸結為12項重點內(nèi)容,即:
(1)做人: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
(2)做事:遵守規(guī)則、講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費;
(3)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第二,習慣養(yǎng)成的方法。根據(jù)心理學家的實驗,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重復21天就會初步變?yōu)榱晳T,90天的重復可能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也就是說,初步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習慣需要90天。根據(jù)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總之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一般來說,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經(jīng)過五個步驟,即提高認識、明確規(guī)范、持久訓練、及時評估、形成環(huán)境。其中,還需要采取許多具體的方法,如習慣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加減法,也就是說,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第三,習慣培養(yǎng)的原則。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是有層次和有重點的,在培養(yǎng)個人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yǎng)社會性習慣;在培養(yǎng)動作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yǎng)智慧性習慣;在培養(yǎng)傳統(tǒng)性習慣的同時,側重培養(yǎng)時代性習慣。習慣培養(yǎng)的基本原則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yǎng)的目標是什么呢?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級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也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
完整的家庭教育需要三代人互動
孩子12歲之前尤其是6歲之前,特別需要與父母建立親密的親子依戀情感,這是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礎。從教育規(guī)律上來講,在嬰幼兒階段,應以母親為主,小學階段父母參與各半,到了中學之后,以父親的教育為主。大部分孩子上了中學以后,母親的影響力在下降,父親的影響力在上升。因為父親意味著規(guī)則與監(jiān)督,也意味著權威與可信賴。在沒有父親參與的情況下,孩子往往缺乏規(guī)則教育與必要監(jiān)督,當遇到難題需要幫助時,孩子往往會缺乏一個可以信賴與參照的權威與榜樣,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而有大量的研究顯示,中國目前存在著普遍的父教缺失現(xiàn)象。這會使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較差,退縮行為比較多,可能終身“缺鈣”。因此,“雙性化”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比如相互支持和分工合作。
其次,也需要樹立一個觀念,三代人的互動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既需要父輩的關愛,也需要與祖輩的交流。孩子非常需要看到爸爸媽媽如何對待自己的爸爸媽媽,也需要看到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怎么對待自己的孩子。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也發(fā)現(xiàn),祖輩帶的孩子較多任性、自私、肥胖等問題??赡艿脑蚴牵孑吶菀啄鐞酆⒆?。因此,由父母自己帶孩子并經(jīng)??赐先耸亲罾硐氲哪J剑词估先藥椭滋鞄?,晚上也交給父母帶。這樣做雖然父母會辛苦一些,但親子關系會密切許多,孩子成長的障礙會自然減少,也可以解放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