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蝙蝠和雷達》

字號:

課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它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語文教學打開了更加廣闊的新天地。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蝙蝠和雷達》,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1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
    教師抓住學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大膽的質疑問難,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做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學方法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課件觀看科學家對蝙蝠進行的三次試驗的模擬動畫,使學生在觀察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另外請三個學生上來表演蝙蝠飛行的過程,使學生更直觀了解課文。
    2教學過程2.1第二學時評論(0)教學目標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樣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3、交流仿生學資料,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索的興趣。
    評論(0)學時重點
    1、理解科學家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的過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lián)系。
    評論(0)學時難點
    1、理解科學家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的過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lián)系。
    教學活動活動1【活動】《蝙蝠和雷達》教案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
    《蝙蝠和雷達》課文分析:
    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這是一篇科普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 一部分:提出飛機為什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飛行的安全,告訴人們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作有所啟示。
    教學目標: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樣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3、交流仿生學資料,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科學家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的過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lián)系。
    課前準備:PPT課件、蝙蝠和雷達圖片各一張、三次試驗表格。
    教學過程:
    出示蝙蝠、雷達圖片引入
    1、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器,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呢?讓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二、品讀課文第3自然段
    師: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通過研究蝙蝠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學家對它的關注呢?它夜間飛的本領有多強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蝙蝠夜間飛行本領強的句子并說說你的體會。
    2、學生匯報感受、體會。
    3、用關聯(lián)詞:即使.....也......,造句。
    師: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如此高強,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難道說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夠看清楚夜間的所有東西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科學家開始做什么?(試驗)
    三:出示課文4到6自然段內容。(合作、交流)
    師:1、為了搞清楚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
    第二次
    第三次
    2、學生匯報
    3、談談三次試驗結果證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來”,對比讀句子:
    (1)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師:科學家三次試驗證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來探路的。蝙蝠在飛行過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樣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課文7自然段。(PPT)
    1、齊讀第7自然段,畫出蝙蝠飛行過程的句子,體會蝙蝠飛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學生匯報找到句子及體會。
    3、借助PPT圖片來理解一下超聲波。
    4、讓學生畫蝙蝠飛行的示意圖并說說蝙蝠的飛行過程。
    5、角色扮演(請三個同學出來演示蝙蝠飛行過程)。加深學生對蝙蝠飛行過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讀雷達。
    1、師: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那雷達又是怎樣工作的呢?請默讀第8自然段,讀后同桌互相說說你們的體會。
    2、學生匯報體會。
    3、學生寫出雷達工作示意圖,并講解雷達工作的過程。
    4、思考蝙蝠和雷達有什么相似之處呢?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5、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從而使得飛機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飛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飛機相遇了,它們會說些什么話呢?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6、請學生匯報。
    六、交流仿生學資料。
    師:1、課前老師叫同學生收集了仿生學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展示一下你們找到的資料吧!
    2、學生交流分享課前找到的資料。
    七、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同學們,學完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學生匯報。
    師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從而發(fā)明了雷達,可見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老師,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學家一樣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秘密,長大了發(fā)明出新的東西為人類服務。
    作業(yè)。
    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你從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啟示,想要發(fā)明什么呢?以:我想發(fā)明......”為題目,寫一篇小作文。
    
篇二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
    2、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弄清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利用科學家?guī)状芜M行科學實驗的例子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重點)2、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lián)系。(難點)
    教學準備: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教學過程:
    一、設懸念,激趣導入
    1.請兩位同學做走路比賽的游戲,其中一位同學蒙上眼睛,賽后各自談感受。
    2.(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3..(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么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后展示并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并質疑。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么認識?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四、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1.快速閱讀4、5、6三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三次)
    2.4個人組成一小組,邊討論邊完成這張實驗表格。
    實驗順序實驗方式實驗結果實驗結論
    1蒙眼沒響不靠眼睛
    2塞耳響靠耳朵探路
    3封嘴響靠嘴巴探路
    3.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4.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試驗情況。
    5.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
    小結:對!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6.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產(chǎn)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探路的”疑問。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
    2.讀懂了嗎?請同桌邊討論邊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探路的
    3.能看著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4.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銳。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qū)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么神奇呀!
    5.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七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八自然段
    1.自讀第八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無線電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學生自畫自說。
    #課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蝙蝠和雷達》#:同學們:根據(jù)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論呢?
    4、出示小黑板。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B、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七、總結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fā)明、去創(chuàng)造。希望同學們從小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