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的能力

字號:

作為家長,避免寶寶受到進一步傷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家長應該多鼓勵寶寶自己解決并處理類似情況,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寬容之心。然后家長應該安撫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一些具體的建議。
    1.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了解到困難和競爭的存在,也是塑造他們堅強性格的一部分。
    2.被家長過度保護的寶寶,動腦,動手能力都會比同齡的寶寶差,日后上學的表現(xiàn)不佳。
    3.人際交往簡單的環(huán)境,寶寶不能從廣泛的交往中體驗他人的情感,不知道與人交往的方法。
    4.孩子的活動內驅力受到抑制,大大降低了寶寶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做事不積極。
    5.寶寶自我意識發(fā)展,控制力發(fā)展,并具有獨立性的過程,就是他自己必須解決問題的過程。
    6.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的孩子,耐力較同齡人差,不僅獲得成功幾率小,也沒有對于成功的興趣。
    有人搶奪他手里的東西!父母這樣做:
    首先父母不能在這種情形下“扮大方”,萬萬不可將寶寶手中的玩具硬生生拿走來滿足別的小朋友。如果是這樣,久而久之,寶寶的性格會變得懦弱,不敢向其他人說不。
    父母不要鼓勵寶寶以“打人”的方式來要回玩具,而是在平時多給寶寶講分享的道理,但是也要強調寶寶自己的東西要自己做主。父母可以幫助寶寶把被搶走的玩具要回來,并且一視同仁地告訴對方寶寶,想玩玩具要禮貌的要求,不能搶。
    兩歲左右的寶寶出現(xiàn)了擁有、占有的意識,這是一個發(fā)展的階段過程。這個時候,寶寶對于身邊的所有事物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占有欲。這個階段父母引導的關鍵是讓寶寶懂得:自己的東西自己要做主,別人的東西應該由別人來做主。寶寶被搶了玩具,要正向引導他懂得與別的小朋友分享,但不是要寶寶一味地忍讓。孩子間的糾紛,好由孩子自己來解決,這是培養(yǎng)寶寶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
    遇到困難,他立刻躲到媽媽身后!父母這樣做:
    媽媽可以在寶寶氣餒時,不斷地鼓勵寶寶。同時,父母還應該多帶寶寶參加一些兒童社交場合,多接觸同齡的小朋友。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更利于孩子徹底地展示自我,降低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同時,小伙伴們齊心協(xié)力,相互合作,更能戰(zhàn)勝困難。
    真實的世界里總是充滿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很多寶寶都有“畏難”的現(xiàn)象,其實“畏難”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寶寶樹立自信,減少寶寶對父母的過分依賴。有效的方式就是給予寶寶積極的鼓勵,讓他在正面的環(huán)境下成長,擁有克服任何困難的勇氣。當然,父母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寶寶從簡單的事情做起,逐步做到做復雜事情也能成功,這樣寶寶的自信心會大大增強的!
    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堅決哭鬧到底!父母這樣做:
    當寶寶的要求得不到父母的滿足時,往往會以哭鬧的形式來達到目的。寶寶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以前有過成功的先例。所以寶寶若是第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必須堅決制止。若已形成了習慣,對寶寶的哭鬧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可采取“忽視”的辦法。寶寶有了幾次“失敗”的經(jīng)歷后,這種習慣會慢慢消失。幼兒教育
    從醫(yī)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上講,哭首先是表達一種生理和心理需要。如果寶寶1歲多還總是哭鬧,這就很可能是他要挾父母的一種手段。這個年齡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會因為父母不滿足他們的某些要求而哭鬧不止,以此達到目的。父母應該讓寶寶了解,在真實的世界里,以哭鬧的方式并不能解決問題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競爭中,他表現(xiàn)弱??!父母這樣做:
    寶寶進入了真實的世界,難免面臨與其他小朋友的比較與競爭。而在競爭中表現(xiàn)弱小的寶寶,難免會讓父母心急。其實,這大可不必。父母要做的是無論寶寶在競爭中的表現(xiàn)如何,都要以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引導孩子,并給予無窮的鼓勵,讓寶寶從小面對競爭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從3歲左右開始,孩子進入同齡孩子之間競爭的非常敏感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建立孩子自尊,自信的非常關鍵時期。因此,當前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是給寶寶一個“非競爭性”
    環(huán)境,讓寶寶在其中充分發(fā)揮自身各方面的潛能。當然,“非競爭性”并非指無原則,無紀律,父母需要在這個環(huán)境中給寶寶制定規(guī)則和邊界。
    面對陌生人,他永遠沒有防范!父母這樣做:
    寶寶1歲左右,學會了走路和說話后,常會不自覺地離開父母的視線。從這個時候開始,如何教會寶寶面對陌生人,加強安全防范,成了父母的必修課。寶寶3歲前,父母要做好監(jiān)護工作,不鼓勵這么小的寶寶與陌生人接觸。同時,父母強調陌生人如何危險的言辭要適可而止,從而才能從正面鼓勵孩子對他人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