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畢業(yè)句子復習知識點大全 快來收藏吧!

字號:

要想學習好,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掌握知識點,才能在考試中應用自如。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復習要點】
    1、知道什么是句子,從語氣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類型。
    2、擴句和縮句練習。
    3、認識幾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4、認識并修改常見的病句。
    5、進行句式變換練習。
    6、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
     【知識平臺】
    (一)句子及其類型
    1、認識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樣)”。
    例如: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地學習知識。
    認識句子對我們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變換等很有幫助。
    2、分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句子類型。
    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如:我游覽了長城。疑問句: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末用問號。如: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祈使句:向別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有時也用感嘆號。如:油庫重地,請勿吸煙!
    感嘆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嘆號。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變句式
    【備考點】
    同一個意思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表達。表達樣式不一樣,語言效果也不一樣。變換句式,就是把一個句子改變?yōu)榱硪粋€句子,意思不變。常見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2、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3、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4、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應考點】
    一、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把”字句:用“把”字將動作和對象提到動作前面,并在動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將接受動作的對象提到動作發(fā)生者的前面,并在動作發(fā)生者的前面加上一個“被”字的表被動的句子類型。
    “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有密切的關系,可以互相轉換,但意思不能改變。
    【鏈接考題】
    他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變?yōu)楸蛔志?、把字句?BR>    (分析)變被字句時,主語與賓語調換位置后加“被”字,變“把”字句時,如果是“被”字句,將主語與賓語的位置調換加“把”字,如果是陳述句則將“把”字放在賓語前,謂語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緊緊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反問句并不是向對方提出問題,需要對方回答,而是用反詰(追問)的語氣強調某個問題,表達某種感情。它是問句的一種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問號;陳述句變感嘆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詞,句末要加上感嘆詞“啊”、“呀”等,將句號改為感嘆號。
    【鏈接考題】
    他是一個好人。
    (分析)陳述句變反問句,加上“怎么”、“難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嗎”、“呢”,句尾句號變?yōu)閱柼?。該題是肯定的陳述句變?yōu)榉磫柧洌由弦粋€否定詞,表示否定的意思;變?yōu)楦袊@句直接加上感嘆詞。
    (答案)他難道不是一個好人嗎?
    他真是一個好人?。?BR>    三、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一個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強調絕對的事實,語氣更堅定有力。
    【鏈接考題】
    我必須去圖書館看書。(變雙重否定句)
    (分析)雙重否定句的語氣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變,方法是加兩個否定詞:“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
    四、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把直接敘述改變?yōu)殚g接敘述,要注意三點:一是改變標點;二是改變人稱代詞;三是看句子的內容。有些句子中個別的和少量的文字須作改動,但不改變句子意思。
    【鏈接考題】
    王亮說:“我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BR>    (分析)該題是將直接敘述改為轉述,那么直接將第一人稱“我”變成第三人稱“他”。
    (答案)
    王亮說,他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三】修改病句
    【備考點】
    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見的病句有:
    成份殘缺;搭配不當;重復羅嗦;語序顛倒;前后矛盾;用詞不當;指代不明;分類不當;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應考點】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檢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當。
    2、如果句子主干沒有毛病,就檢查輔助成份與主干搭配是否合適。
    3、檢查句子是否符合邏輯,語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確,有無邏輯錯誤等。
    4、如果確有錯誤,就開始動筆修改。
    【鏈接考題】
    (1)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殘缺,整個句子缺少了主動者,誰學習這一課?誰受到了教育?
    (答案)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和南京長江大橋等名勝古跡。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當。根據(jù)常識知道,南京長江大橋不屬于古跡。
    (答案)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南京長江大橋和秦始皇兵馬俑等名勝古跡。
    (3)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jié)。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語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兩個詞沒有按要求表達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達不清楚。(答案)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jié)。
    (4)全班同學都到齊了,只有王娟同學沒有到。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學”中包括王娟同學。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學沒有到呢?
    (答案)全班同學除了王娟沒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齊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游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重復羅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贊嘆不已”是不停地稱贊。
    (答案)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游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6)一進花園,我就聞到一陣陣清香和悅耳的鳥叫聲。
    (分析)這個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現(xiàn)象,怎么能聞到聲音呢?
    (答案)一進花園,我就聞到一陣陣清香和聽到悅耳的鳥叫聲。
    (四)擴句和縮句
    【備考點】
    擴句就是通過添加詞語,把簡單的句子擴充為個具體、形象的生動的句子。
    縮句就是把復雜的長句子縮減,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應考點】
    擴句就是先畫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確在哪兒加表示修飾、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擴充什么樣的詞語,還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了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在進行擴句。
    縮句可按三步進行:
    1、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兩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后去掉修飾、限制詞語,把主干詞語連接成完整的句子。
    【鏈接考題】
    1、媽媽買來了桔子。(擴句)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表達不具體。如果加上修飾限制的成份就會完整地表達清楚了。方法:先提出問題,誰的媽媽?在哪兒買桔子?買來什么樣的桔子?然后填上適當?shù)脑~語,這就是擴句的過程。
    (參考答案)小林的媽媽從水果店買來了一袋黃澄澄的桔子。
    2、歌聲打破了沉寂。(擴寫句子)
    (分析)什么樣的歌聲?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據(jù)自己的提問填下適當?shù)男揎?、限制詞語。
    (參考答案)
    悅耳的歌聲頓時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時常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著我的啟蒙老師們。(縮句)
    (分析)根據(jù)縮句的步驟,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誰”、“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詞語,去掉修飾成份,再把主干詞語連起來。
    (參考答案)
    我思念啟蒙老師們。
    4、可敬的老科學家靜靜地思考著這個疑難的問題。
    (分析)根據(jù)縮句的步驟,提問“誰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縮句。
    (參考答案)
    老科學家思考著問題。
    【五】修辭手法
    【備考點】
    掌握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
    【應考點】
    要掌握幾種修辭手法的特點:
    1、比喻是用具體、淺顯的,人們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給抽象的、深奧的、人們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個比喻句中有本體和喻體以及比喻詞。
    2、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寫,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樣會說話、有感情。
    3、夸張是把要描寫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縮小,使其更鮮明,更突出。
    4、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比肯定更強烈的情感。
    5、設問也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6、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義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排列起來,就是排比。
    【鏈接考題】
    1、共產黨像太陽。(什么修辭手法)
    (分析)“共產黨”是本體,“太陽”是喻體,“像”是比喻詞。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產黨”比作“太陽”。(答案)比喻。
    2、千萬顆雨點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話是把“雨點”比喻成“小女孩”,而且還在“跳芭蕾舞”,所以運用了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答案)比喻、擬人。
    3、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嗎?(什么修辭手法)
    (分析)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馬跑得越快離楚國越遠。(答案)反問。
    4、是誰準確、及時地按住了大海的脈搏,使它緊隨祖國前進的步伐一齊跳?是他們,戰(zhàn)斗在海洋臺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是明知故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緊接著作了回答,故是設問。另外,大海是沒有脈搏的,這兒把大海當作人寫,故又運用了擬人。(答案)設問、擬人。
    5、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辭手法)
    (分析)這個句子中故意把“五嶺”說成是“細浪”、“五嶺”當作“泥丸”,把事物往小處說,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擴大、縮小、超前)(答案)夸張
    6、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分析)這個句子中連用了三個結構相同、意思密切聯(lián)系的詞組,并且有一個共同的提示語“互相”,所以是排比句。(答案)排比
    【六】排列句子
    【備考點】
    會把錯誤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整理錯亂的句子的關鍵在于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確定應按什么結構排列。
    【應考點】1、把要排列的幾句話默讀一兩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讀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寫作順序:時間先后、事情發(fā)展、地點空間轉換等)
    【鏈接考題】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
    ()1、他想:這是誰丟的,真不講衛(wèi)生。()2、她看見地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3、忽然,他看見有幾個小同學在打掃操場,學習雷鋒爭做好事。()4、下課了,小麗在操場上玩。()5、她連忙回頭,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剛才看到的那一團廢紙。
    ()6、想著她就若無其事地走了。()7、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白紙。
    (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讀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間關系和寫作順序。經過閱讀分析,我們知道這段話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定的。一般說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定的文章,應先交代時間、地點,那么我們就確定其中的第4句為第一句。接著“他看見地上有一團白色的東西”,這會是什么呢?--“原來是一團廢紙”,后來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fā)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確的順序讀一讀,如果不正確,再修改。(答案)4、2、7、1、6、3、5。
    標點符號用法表
    名稱符號用法舉例
    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于陳述句。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問號?表示一句問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于疑問、反問、設問句。1、1、你游覽過長城嗎?
    2、你們不是要賣十三塊嗎?
    嘆號!表示強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頓,用于感嘆句、祈使句。1、啊,好個光明的世界!
    2、你給我滾出去!
    頓號,、表示句中并列的詞或詞組間的停頓。西紅柿、茄子、南瓜都是蔬菜。
    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
    分號;表示一句話中并列分問間的停頓。哪里有剝削,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斗爭。
    冒號:1、用來提示下文。是有人偷了它們罷:哪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2、表示提示語后的停頓。媽媽說:“應該起床了。”
    引號“”1、表示引用的部分。爸爸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2、表示反問或否定的意思。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3、表示特定稱謂或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詹天佑設計了一種“人”字線路。
    破折號--1、表示解釋說明。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1927年4月28日。
    2、表示語音停頓。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3、表示意思轉折或遞進。那個書包很漂亮,而且裝有很多東西--現(xiàn)在不見了。
    書名號表示文章、書籍、報刊、文件等名稱。《草船借箭》選自羅貫中的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省略號……1、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平頂?shù)陌咨珮牵蛔ぶ蛔?,門窗上裝飾著漂亮的短皺簾……古城民居的建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他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