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更聰明 ,這樣和他聊天

字號:


    為了孩子的聰明伶俐,父母可以做些什么?看更多的育兒書?講更多的故事?讓孩子上更多的興趣班?NO!其實很簡單,你得學會跟孩子聊天的套路。而所謂套路,就是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fā),在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對話。以下內(nèi)容由整理幾個常見的場景來說明這個道理。
      
    1、當孩子不想*睡覺
    無效示范
    “你該睡覺了,快點去睡覺,還不睡覺明天起不來!”
    “聽到了沒有!快去睡!”
    像唐僧一樣喋喋不休的反復念叨式無效,聲色嚴厲的命令式可能更加逆反。
    聰明套路
    “還有10分鐘就要睡覺了,你想要先講故事,還是先刷牙?”
    給孩子一個提醒,并把選擇權交給他。如果還是哭鬧,那么就請出大神級人物“太陽公公”,絲瓜小時候,我就用太陽和月亮給科普白天和黑夜的區(qū)別。
    2、當孩子拒絕刷牙
    無效示范
    “不刷牙就會長蟲子,牙齒會壞掉?!?BR>    你的威脅式描述,對孩子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他現(xiàn)在感覺不到蛀牙的難受。
    聰明套路
    “爸爸要去刷牙了,我們比賽看誰刷的泡泡多!”
    對孩子來說,有趣、好玩是衡量這件事要不要做的標準。為了讓絲瓜張大嘴巴配合刷牙,我用手機下了個刷牙小游戲,讓他親手刷掉小動物們牙齒里的青菜、牙漬、還有動來動去的細菌小怪物。輪到他刷牙,一定會再三跟我確認“媽媽,我牙齒里還有小怪嗎?”這便是的講道理時間啊。
    3、當孩子一定要吃糖
    無效示范
    “別吃了,不可以再吃了,再吃牙齒壞了?!?BR>    還是上面的道理,吃糖是個有趣的事,不吃則讓人沮喪、無趣。孩子一定會繼續(xù)鬧著堅持要吃。
    聰明套路
    “可以吃,但是我們規(guī)定好每天吃兩塊,今天已經(jīng)吃了兩塊,現(xiàn)在吃了,明天就不能再吃?!?BR>    對于吃糖一定要制定規(guī)則,而且要家人配合堅決實施。絲瓜要吃威化餅干,他堅持,我給了他,第二天我將所有的零食鎖起來,他親眼看著我把鑰匙放進包里去上班。然后一整天想要吃,都自言自語說:昨天吃多了,今天不能吃了,明天吃。這時候需要的是照看人對規(guī)矩的絕對擁護。萬一奶奶妥協(xié),那么就功虧一簣了。
    4、當孩子不小心弄壞東西
    無效示范
    “讓你別動那個杯子,你偏不聽,現(xiàn)在好了吧!”
    “那只手摔得,伸出來打手板!”
    抱怨指責+懲罰是很多父母的第一選擇,其實孩子弄壞東西,心里也很緊張害怕,父母這樣的態(tài)度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聰明套路
    “沒關系,下次一定要小心,玻璃碎片會劃傷人,你去拿掃帚,我們一起清理干凈?!?BR>    對孩子表示理解,第一時間教孩子如何處理,采取補救措施。在清理的過程中,跟孩子說明玻璃碎片很容易扎傷皮膚,媽媽也要帶著手套清理,讓他干力所能及的補救事情。
    5、當孩子鬧著看電視
    無效示范
    “不準看了,看的時間夠長了!”
    看電視、玩手機或iPad,每個孩子對此都毫無自制力??墒沁@些電子產(chǎn)品無可避免,那么跟吃糖一樣,一開始就約定規(guī)則。
    聰明套路
    “這一集有10分鐘,我們看完這一集就關掉。”
    “看完這集托馬斯,我們用積木搭一個小火車吧?!?BR>    給孩子預先提醒,可以看多長時間,如果是玩游戲,那么沙漏必不可少。為了幫絲瓜建立時間觀念,我買了不同時間的沙漏,比如他玩要玩小游戲,我會事先放沙漏在一旁,快要漏完了,也會提醒他,還要一分鐘沙漏就漏完了。除了預先設定好時間,用更有趣的游戲吸引注意力也是一個好辦法。
    6、當孩子用哭來威脅你
    無效示范
    “別哭了,就知道哭!不能再坐搖搖車了,要回家了!”
    “再哭我就走了,你一個人在這里吧!”
    孩子因為要求未滿足,用哭來威脅想要達到目的。責罵或威脅只會讓他越發(fā)哭的猛烈。
    聰明套路
    “寶寶很傷心是嗎?那媽媽抱一會兒吧!”
    先用共情的方式,理解他,哭的時候他情緒激烈,說教是無效的。
    “今天我們要回家了,跟搖搖車說再見,明天再來玩兒可以嗎?”
    等他平靜下來,說出你的處理方法,征求他的意見。我也曾遇到過絲瓜仍然不肯走,那么適當妥協(xié),我們再摸一摸搖搖車,或者跟搖搖車一起拍照再走。底線就是不可以再坐。
    一句話總結(jié),跟孩子聊天要做到——有話好好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和孩子說話更是一門學問,作為媽媽,我們應該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對他們多一些了解,有的時候多費一些心思,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PS:我知道很多媽媽又會留言說:跟孩子說個話這么糾結(jié),累不累啊!其實媽媽們學習各種育兒知識,了解各種早教理念,都是在不斷的學習,而我們的說話方式,也有因為孩子不斷更新、進步,當這種方式內(nèi)化成習慣,你會發(fā)覺自己跟孩子的溝通更加有效,而自己也無需刻意找尋什么說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