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總結: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

字號:

歐洲封建君主企圖維護封建秩序的體現(xiàn),它反對社會進步,任意踐踏弱小民族利益,是歷史的反動。但維也納體系下,各國常用召開會議的辦法解決國際爭端,客觀上促使國際關系進入一個新時代。
    1.維也納體系
    (1)含義:1814~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定的歐洲統(tǒng)治秩序和國家體系稱為維也納體系。
    (2)維持機構: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
    (3)實質及作用:是歐洲封建君主企圖維護封建秩序的體現(xiàn),它反對社會進步,任意踐踏弱小民族利益,是歷史的反動。但維也納體系下,各國常用召開會議的辦法解決國際爭端,客觀上促使國際關系進入一個新時代。
    (4)瓦解:維也納體系下存在著階級矛盾、*、神圣同盟國家內部之間的矛盾;19世紀中期希臘獨立首先打破了維也納體系所規(guī)定的歐洲版圖;1830年比利時獨立再次改動了維也納會議確定的歐洲版圖;法國七月革命后,維也納體系名存實亡;1848年歐洲革命徹底瓦解了維也納體系。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建立:一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先后召開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條約,構成了該體系。
    (2)維護機構:國際聯(lián)盟。
    (3)矛盾
    (4)調整:①道威斯計劃的實施,是協(xié)約國在賠款問題上對體系所做的一次較大調整;②洛迦諾公約是協(xié)約國在歐洲安全問題上對體系所做的一次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