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語言主要特征有:凝練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躍性。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合為一體的。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8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詩歌鑒賞練習(xí)【17-23】》供您查閱。

【第一篇】
【1】閱讀下面的詩做題(6分)
西陵夜居 (唐)吳融
寒潮落遠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沉沉靜,燈孤的的青。
林風(fēng)移宿鳥,池雨定流螢。盡夜成愁絕,啼蛩莫近庭。
本詩主要運用什么手法寫出了“夜”的哪兩個特點?試簡述之。詩中哪個字最能傳達詩人暗夜中的情緒、堪稱“詩眼”?
【參考答案】
1、寫出了“靜”與“暗”兩個特點。詩人運用反襯手法,寫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風(fēng)林鳥、啼蛩以襯夜之“靜”,寫孤燈“的的青”則以襯夜之“暗”?!≡娧凼恰俺睢?字。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
①“除非問取黃鸝”中的“問取”是何意思?(2分)
②黃庭堅的詩詞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講究修辭造句,追求奇拗硬澀的風(fēng)格,提倡“無一字無來處”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請鑒賞這首詞(50字內(nèi))(4分)
【參考答案】
①問一問。②這首詞的主旨是惜春。詞的上下闕都采用設(shè)問的形式,道出作者尋覓春跡的癡情,且將一個極平常的留春舊題點化得趣味盎然、生動可感。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1)通觀全詩,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產(chǎn)生“春半如秋”的感覺?(2分)
(2)有人說三、四句將“在物之境”與“在我之情”融合無間,請以“亂”字為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時節(jié),加之大雨過后,落葉滿庭,讓人錯以為秋風(fēng)掃落葉,二是自己再次被貶,仕途失意,遠離故鄉(xiāng),心中凄迷惆悵,故雖是春日,卻感覺“春半如秋”。
(2)一個“亂”字,既寫鶯啼,更是寫詩人的心亂。詩人正是借鳥的亂啼表現(xiàn)出他此時凄迷煩亂的習(xí)緒。
【4】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的小題。(6分)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①【注】裴潾一生經(jīng)歷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稱“以道義自處,事上盡心,尤嫉朋黨,故不為權(quán)所知。)
(1)這兩首詩中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處?請簡要分析。(3分)
(2)這兩首詩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裴詩:通過對月夜之中和冷露 點綴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白牡丹的贊美和同情。體現(xiàn)出詩人高潔的品格以及對懷才不遇、無人賞識的感嘆。(2分)劉詩:表達了詩人對牡丹的喜愛之情。(1分)
(2)都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1分)裴詩:通過富貴之人爭相欣賞紫牡丹與無人欣賞白牡丹對比,襯托了白牡丹超凡脫俗,優(yōu)雅高潔的形象。劉詩:將芍藥的“妖無格”,芙蓉的“凈少情”與牡丹進行對比,襯托出牡丹的國色天香。(2分)
【5】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虞美人 [宋]蔣捷①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①蔣捷,字勝欲,生活在宋、元換代之際,一生飽經(jīng)戰(zhàn)亂。宋咸淳十年(1274)進士,幾年后宋亡,不仕。
⑴詞中說,“少年”聽雨是在歌樓上,“壯年”聽雨是在客舟中,兩者分別有什么寓意?(2分)
⑵說說“斷雁叫西風(fēng)”的具體情景。這些具體情景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4分)
⑶“鬢已星星”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現(xiàn)了詞人什么心情?(4分)
【參考答案】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樂中;后者寓指元軍南侵,作者處于逃難漂泊之中了。
⑵凄厲的西風(fēng)里傳來幾聲“斷雁”孤獨的哀鳴。既與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較,呈現(xiàn)出青春好夢的破碎;更為下文老年苦澀的境遇作鋪墊。
⑶比喻。表現(xiàn)詞人無可奈何、萬念俱灰的絕望心情。
【第二篇】
【6】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岑參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自憐無舊業(yè),不敢恥微官。
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只緣五斗米,辜負一漁竿。
注:高冠:山谷名
⑴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6分)
⑵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4分)
【參考答案】
(1)吞、醉。(2分)吞,表現(xiàn)谷水淹沒山間小路、恣肆無拘的情態(tài);(1分)醉,寫出山花裝點欄桿、旁若無人怒放的情態(tài)。(1分)兩個字表現(xiàn)了高冠谷秀麗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作者對原來隱逸生活的留戀之情。(2分)
(2)用典、借代(2分),表現(xiàn)詩人為微官薄祿不得不割舍閑適自得的隱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
【7】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1]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惆悵無因見范蠡[2],參差煙樹五湖東。
【注】[1]此詩寫于唐文宗開成年間,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團練判官時。八年前,他供職于沈傳師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盤桓。[2]范蠡,春秋時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歸隱于五湖一帶。
(1)對杜牧這首詩,古人曾說:“此詩全在景中寫情,極灑脫,極含蓄,讀之再三,神味益出?!苯Y(jié)合詩句分析在頸聯(lián)中詩人是如何“景中寫情”的。(5分)
(2)請你談?wù)剬@首詩中“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一聯(lián)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1)頸聯(lián)“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展現(xiàn)了時間上并不連續(xù)卻又每每使人難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時節(jié)的密雨,像給上千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一是落日時分,夕陽掩映著的樓臺,在晚風(fēng)中送出悠揚的笛聲。兩種景象: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有聲有色,以略顯悲涼的意象,勾畫出秋天特有的情韻,隱隱透露出惆悵、悲涼之情。
(2)詩中把宣城風(fēng)物,描繪得很美,很值得流連,而又慨嘆六朝文物已成過眼云煙,大有無法讓人生永駐的感慨。這樣,游于五湖享受著山水風(fēng)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詩人懷戀的對象了。第四聯(lián)借對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達出仕途失落的惆悵;以似煙如霧的景語作結(jié),更加重了惆悵之感。也可以理解為因為仕途失落而產(chǎn)生歸隱之念,故對游于五湖享受著山水風(fēng)物之美的范蠡產(chǎn)生了追慕之情。
【8】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踏 莎 行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注〕秦觀貶徙郴州所作。
1.“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請你談?wù)劇捌觥弊值谋磉_效果。(5分)
2.王國維評價“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是一種“有我之境”,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闡述。(6分)
【參考答案】
1.(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書信,仿佛成了一塊塊磚石,層層壘起,以至于達到“無重數(shù)“的極限。(1分)(2)一個“砌”字把不可言傳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變?yōu)榫唧w形象的東西,給人一種直覺的感受,如磚石砌墻。(2分)(3)同時也可以使人想象詞人心中的積恨也如磚石壘成的城墻那般沉重堅實而無法消解。(2分)
2.(1)詞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館,料峭春寒不時襲來,杜鵑啼血之聲凄厲無比,恰逢日暮時分,夕陽西下,郴州客館其境不勝其悲。(3分)
(2)可堪,即不堪。詞人羈旅之身,感受此境,抒發(fā)了客居的寂寞孤單,游子的歸思,遭逢貶謫的凄苦心情。(3分)
【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浪淘沙①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垂楊紫陌②洛城東??偸钱?dāng)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知與誰同?
【注】①本詞為歐公與友人在洛陽城東舊地重游有感而作。
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1).本詞從游賞中的宴飲起筆,起筆的新穎之處是什么?司空圖《酒泉子》有“黃昏把酒祝東風(fēng),且從容”本詞添一“共”字,試分析“共從容”的妙處。(5分)
2(2).下片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詞句加以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①作者既未去寫酒宴之盛,也未去寫人們的宴飲之樂,而是寫作者舉酒向東風(fēng)祝禱:希望東風(fēng)不要匆匆而去,能夠停留下來,參加他們的宴飲,一道欣賞這大好的春光。(2分)②“共從容”是兼風(fēng)與人而言。(1分)對東風(fēng)而言,不僅是愛惜好風(fēng),而且有留住景,以便游賞之意;(1分)對人而言,希望人們慢慢游賞,盡興而歸。(1分)
(2)①親人朋友之間聚散匆匆的悵恨,從古至今,以至今后,永遠都無窮無盡,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②“今年花勝去年紅”今年的花比去年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鮮艷,希望友人盡情觀賞,也足見去年作者曾與友人來賞過此花,包含對過去美好的回憶,表達了對友人深厚的友誼。③本應(yīng)多觀賞,然而友人就要離去,明年花開不知同誰再來賞此花的傷感之情(答對兩點即4分)④“今年花勝去年紅”寫的是鮮艷繁盛的景色,表現(xiàn)的卻是感傷的心情,是清代王夫之所說的“以樂景寫哀情”。(2分)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 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fēng)暖鳥聲碎, 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1)詩的標題是“春宮怨”,詩中哪幾句寫的是“春”?哪幾句寫的是“怨”?抒情主人公又因何而怨?(6分)
(2)這首詩的頸聯(lián)尤為人稱道,試作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通過抒情主人公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出一幅典型的盛春正午的綺麗景象:春風(fēng)駘蕩,鳥聲清脆唧喳,麗日高照,花影層疊繁茂。(2分)
(2)用對比或反襯的手法,借自然界的美好春景,表達抒情主人公心中無春的寂寞空虛之感。既反襯了怨情,又承上啟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聯(lián)想。情景交融。(3分)
【第三篇】
【11】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7分)
蟾宮曲·九日①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②,歸雁橫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fēng)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厥滋煅模荒ㄐ标?,數(shù)點寒鴉。
注:①九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中國人素有登高思鄉(xiāng)習(xí)俗。②對青山強整烏紗:意為自己勉強登高。烏紗泛指帽子。③歸雁橫秋:應(yīng)為“橫秋歸雁”的倒裝句式。④金杯錯落:酒桌上觥籌交錯。
(1)你認為這首元曲中揭示主題的是哪一句?為什么?(3分)
(2)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請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答:“倦客思家”。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nèi)容看,本文主題應(yīng)為重陽佳節(jié)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yīng)為表達主題的句子。
(2)答: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人景)“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點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于思鄉(xiāng)主題的表達。②反襯(或?qū)Ρ??!按湫湟笄?,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xiàn)實中人老白發(fā)的凄涼,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鄉(xiāng),而是“倦思”故鄉(xiāng),很好地表達了主題。
【12】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1)兩首詩均寫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請具體分析。(3分)
(2)兩首詩均寫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試結(jié)合詩文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白詩寫了月下蟲聲、蕎花如雪的景色,寫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動有靜(1.5分)。朱詩寫了月下床席涼滿、梧桐影亂的景象,寫室內(nèi)景,寫的是靜景(1.5分)。
(2)白詩寫的是恬淡適然的心境,一、二句動靜結(jié)合,給人一種寧靜感;三、四句,寫月下蕎花如雪,著色淡雅,全詩意境寧靜恬淡。朱詩寫的是凄涼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寫夜不成寐,三、四句寫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說明明月在“缺”(人不團圓)處朗照,意境凄清孤寂。(每點2分)。
【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賞析 (7分)
聽 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fēng)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lián)寫的就是詩人在凝神細聽。那么頷聯(lián)主要運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請作簡要分析。(3分)
(2).有人說,頸聯(lián)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頷聯(lián)主要運用比喻(或“通感”)修辭,通過對“柳態(tài)”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后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xiàn)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nèi)心的憂郁和思念。
【14】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問題。 (7分)
(雙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退隱 張養(yǎng)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云霞,我愛山無價??磿r行踏,云山也愛咱。
(1)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來”“去”二字,有人說用得很好,請說說好在何處?(3分)
(2)從這首曲子勾畫的山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詩人怎樣的心境?(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來”“去”二字,好在既寫出了山的動態(tài),又寫出了山色變化,更表現(xiàn)了云山的渾然一體。(3分)
(2)從這首曲子勾畫的山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詩人相機而退,隱居山野的恬淡自適心情,以及靜穆自守,自由自在,輕舒飄逸的氣度。(4分)
【15】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7分)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yīng)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nèi)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兩句在景與情的關(guān)系處理上有何獨到之處?請作簡要賞析。(3分)
(2)兩首詩所寫內(nèi)容都與“寒食”相關(guān),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概述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孟詩
韋詩
【參考答案】
(1)孟詩的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在他鄉(xiāng)過寒食節(jié)的極度悲傷的感情。(2分)這兩句詩一寫繁華,一寫悲苦,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1分)
(2)孟詩表達了詩人佳節(jié)思親的傷感和同情民間疾苦的情懷。(2分)韋詩抒發(fā)了詩人離家在外的孤獨之感和思念故鄉(xiāng)、親人的一往深情。(2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第四篇】
【16】閱讀下面兩首描寫牧童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牧 童 詩 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
牧 童 答鐘弱[注]翁 呂 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注] 鐘弱為平?jīng)鎏?,熱衷于功名?BR> (1)這兩首詩中都描寫了牧童的笛聲,請簡要分析其對刻畫牧童形象的作用。(4分)
(2)這兩首詩表達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兩首詩都借笛聲來刻畫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詩寫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聲,隔著田隴都能聽見,與那些在官場爭奪名利的人比起來,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后一首詩寫牧童“歸來飽飯黃昏后”,面對晚風(fēng)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閑地吹起笛子,表現(xiàn)了牧童閑適的心情。
(2)前一首詩直接將牧童生活與“長安名利客”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官場仕途的厭惡和對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熱愛。后一首詩通過描寫牧童悠閑恬靜的生活圖景,間接地表達了對鐘弱熱衷于功名的勸告。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和內(nèi)容的能力。前一首詩的主旨已在后兩句中點明,詩人是運用對比的手法,將牧童的生活與“長安名利客”的官場生活進行比較,贊美前者,否定后者。讀后一首詩要注意詩后的“注”,后一首詩也暗含對比,主旨表達得含蓄一些。
【17】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
(1)第二句詩中“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4分)
(2)詩的三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給人一怎樣的哲理啟示?(4分)
【參考答案】
(1)“深藏”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2分);又是主觀意愿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愿(2分)。
(2)運用了反襯(對比或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1分)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1分)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1分),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1分)
(以下理解亦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著對“兒輩”的殷殷教導(dǎo)。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yīng)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nèi)在積累,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展露才華。)
【1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訴衷情(陸游)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1)比較本詞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與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兩句,其中的“空”字所蘊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試分析。(4分)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技巧?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詞人形象?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發(fā)了報國無望的悲憤之情。本詞中“空”字點染出這種近乎絕望的失望與痛苦,感情愈發(fā)的悲憤,沉郁。陸游認為自詡為塞上長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無力,“空”“已”二字相映,寫出了無限沉痛,極大悲憤。(回答出相同,且說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體分析兩句詩句2分)
(2)詞人直抒胸臆,把過去的壯志凌云、英姿勃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與現(xiàn)實的報國無門、惆悵悲涼、憤慨不滿作對比。塑造了自己鬢發(fā)已白、雄心不減、因時時牽掛邊關(guān)而痛苦呻吟的愛國詞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19】閱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注:此詩寫于大歷初居夔州時。
(1) 這首詩描寫的孤雁是什么樣的形象?全詩通過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試以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為例,分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藝術(shù)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的是離群獨飛、思念同伴的孤獨凄苦、熱烈執(zhí)著的大雁形象。(2分。關(guān)鍵詞“孤單困苦”“執(zhí)著念群”,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詩歌通過孤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的親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以及不墜青云之志的高遠追求和執(zhí)著精神。(2分。答對第一點得1分,答對第二點或第三點得1分。)
(2)頷聯(lián)運用對比(反襯)手法。用“一片影”與“萬重云”對比,在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單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單影只以及執(zhí)著勇敢。(2分。手法答對1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1分。)尾聯(lián)用襯托(或陪襯)手法,寫野鴉“鳴噪自紛紛”,用野鴉的平庸鳴噪襯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飛奔的勞累,表達出詩人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2分。手法答對1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1分。)
【2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一鷺圖 劉羽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1、詩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據(jù)詩歌的意境說說“清意”指什么? (4分)
2、這是一首題畫詠物詩,詩人筆下描繪的是怎樣一個形象?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展現(xiàn)這一形象?請簡要分析。 (4分)
3、這首詩歌托物言志,說說作者借這個形象抒發(fā)了什么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白鷺 清高、高潔的志向
2、描繪了白鷺潔白美好、心存高潔但又孤獨寂寞、無人理解的形象。烘托(襯托):首句,以“芳草”、“垂楊”、“碧流”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畫面,有聲有色,動靜結(jié)合,以優(yōu)美的背景烘托(或從正面襯托)白鷺美好的形象。擬人:次句, “雪衣公子” 以擬人手法描寫了一個潔白美好的白鷺形象。直抒胸臆:后兩句尤其是末名的“獨”、“嘆”兩字直抒心存高潔而無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3、抒發(fā)雖有高潔的志向卻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第五篇】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3題。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fēng)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dāng)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fù)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fēng)雨”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兩句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3分)
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答案:這三句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fēng)雨凄迷的景象(2分)。它是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2分)所做的鋪墊(1分)。或:景語皆情語,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2分)作鋪墊(1分)。
2.答案:襯托(1分),好處是以“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2分)。(答對比酌情給分)
3.答案:表達了詞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和悲嘆(2分);半生漂泊,羈旅異地的悲愁(1分)。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登快哉亭 陳師道
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
度鳥欲何向?奔云亦自閑。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1)第二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2)前人評價“‘度鳥’、‘奔云’之句,有無窮之味”,請談?wù)勀銓@兩句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隱”“依”。(1分,只答出一個不給分)“隱”“依”二粽子在這里運用的是擬人(或“比擬”)的修辭手法,(1分)生物形象地描繪出落日剛剛隱沒于地平線下,暮靄便依傍著山巒升起景象,富有情趣。(2分)
(2)“度鳥”兩句空中景物;山間時有飛鳥掠過,匆匆地不知投向何處;奔騰的云霧舒卷自如,姿態(tài)悠閑。(2分)同時融情于景;那橫空而過的飛鳥,豈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或答“飛鳥茫然地知飛象征著人生沒有目標的奔忙”)(1分)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無心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天津橋春望 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fēng)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注釋: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1) 全詩處處切合一“望”字。請你簡要描述詩人“望”到的景象。
(2)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fā)議論,靜觀默察,態(tài)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這種看似冷靜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 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fēng)飄揚。三四句作者寫上陽宮一片寂寥,宮殿重門緊閉,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詩歌蘊藏著作者吊古傷今的沉郁的感情。詩的一二句寫津橋春日,明媚綺麗,三四句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后映襯,對照鮮明。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fù)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4】閱讀下面這首詩, 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①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⑴詩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4分)
⑵結(jié)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抒發(fā)情感的?(4分)
【參考答案】
(1)寫“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fēng)引發(fā)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1分)“送”“動”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1分)
(2)(4分)襯托或?qū)Ρ取?1分)茫茫夜色中,閃現(xiàn)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xiàn)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xiāng)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閨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①朝來鵲喜聲。
注:①不忿:不滿,惱怒。
(1)詩歌一、二兩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詩最后一句“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際(2分),一位思婦徹夜不眠,孤獨難耐。(2分)
(2)(4分)深閨思婦早晨聽到喜鵲的歡叫,滿懷希望,以為丈夫回來了,可開門一看,不見歸人,便把不滿撒向喜鵲;(2分)把思婦由希望落空而惱怒的行為以及由驚喜而失落轉(zhuǎn)而更加憂傷的心理變化表現(xiàn)得耐人尋味。(2分)
【第六篇】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
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
1、詩題為“早行”,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早”的?請作具體說明。(3分)
2、詩人寫“啼鳥兩三聲”,營造了什么樣的氛圍?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2分)
3、詞的下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作者描寫了早霞已散、曉月猶明、殘星未落、寒霜猶重等來表現(xiàn)“早”。(答出其中三點可得滿分)(3分)
2、清幽靜謐(清靜),以動襯靜。(2分)
3、詩人的心境是輕松愉悅的。有直接表現(xiàn):盡管霜重天冷,但詩人心情輕松,便覺馬行輕快。間接表現(xiàn):以景寫情,心情愉悅,便覺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3分)
【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10分)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①,去時冠劍是丁年②。茂陵③不見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帳:《漢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guī)ぁ<滓跃由?,乙以自居”?!胺羌讕ぁ庵笣h武帝已死。②丁年:壯年。③茂陵:漢武帝的陵墓。④封候?。禾K武持節(jié)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
⑴這是一首吊古詩,是詩人瞻仰蘇武廟前所寫。詩人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6分)
⑵通過寫所見所想,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⑴詩人見到了蘇武廟的古祠高樹。 (2分)想到的是:
一是首聯(lián)想到蘇武“魂銷漢使前”的故事,想象當(dāng)年蘇武驟然見漢使的情景,將其羈留匈擔(dān)十九年的各種難以言狀的情感,盡寫入“魂銷”二字;(1分)
二是頷聯(lián)追思蘇武當(dāng)年望雁思歸、荒塞牧歸兩幅畫面,概寫蘇武幽禁在異域的漫長歲月。 (1分)
三是頸聯(lián)想到蘇武歸來,宮殿樓臺依舊,而自身已衰老; (1分)
四是尾聯(lián)想到蘇武歸來后哭悼武帝。 (1分)
⑵本詩“見”是發(fā)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歷史,抒發(fā)了對蘇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變遷的悵惘之情。(4分)
【8】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金陵絕望 高蟾 金陵圖 韋莊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數(shù)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jié)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作者懷古傷今,借景抒情,為唐朝的衰敗而感傷。(3分)
(2)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1分)高詩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是世上畫家畫不出來的。(2分)韋詩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xiàn)對國勢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畫得成的。(2分)
【9】閱讀下面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①。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②,諳盡孤眠滋味。都來③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欹:傾斜。③都來:算來。
(1)請描述上闋呈現(xiàn)的場景。這個場景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3分)
(2)本詩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詞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訴說詞人內(nèi)心的無盡愁苦的。(4分)
【參考答案】
(1)黃葉飄落香階上發(fā)出的細碎的聲響,主人公獨坐樓閣,抬頭望 月,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這個場景呈現(xiàn)出孤寒寂寞的氣氛.(1分)
(2)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蹦c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tài)描寫(細節(jié)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tài)的愁態(tài)。③融情于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岸紒泶耸?,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到一點一分,兩點滿分)
【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同答問題 (7分)
春 日 [南宋]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fēng)。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后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
(1)頸聯(lián)中“逆”、“私”二字極為精妙,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其妙處。(3分)
(2)“幽情“在詩中指什么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愛的意思。(1分)頸聯(lián)使用擬人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的親昵之狀,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手法和內(nèi)容各1分)
(2)“幽情”在本詩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傷春之情。面對“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滿地堆積,一種“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 一是憂國之情。身處南宋,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一種憂國傷時之通郁結(jié)心頭。(2分)
【第七篇】
【1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十五夜望 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寫出詩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后兩句。請從藝術(shù)技巧上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前面兩句寫了幽靜清涼的秋景,塑造了一個孤獨無眠,久久地望 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詩人的心境是孤寂凄涼的。(每點1分,共3分)
(2)后兩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藉深沉。(4分)
【12】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下列問題: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1)分析本詩運用擬人手法有何妙處?(3分)
(2)本詩的主旨有人認為是勸人珍惜光陰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3分)
【參考答案】
(1)使無情的草樹能知、能解還能斗,且彼此還有高下之分,使描繪的晚春景致生動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為作者是以"百般紅紫""斗芳菲"反襯"楊花榆莢"的百首無成;不同意,因為作者在詩中是在嘲笑楊榆莢沒有紅的花,不能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詩是在歌頌楊花榆莢盡管無才思還是敢于與紅紫爭鳴爭放,為晚春增色。
【1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觀雨 陳與義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fù)舉,風(fēng)吹山角晦復(fù)明。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舉南侵,陳與義避寇逃難,輾轉(zhuǎn)流徒,詩即寫于其時。
(1)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說“陰晴”二字是全詩的中心所在,“陰晴”在詩中含義是什么?請結(jié)合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談?wù)勗姼枋窃鯓訃@這個中心展開的?(4分)
(2) 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請就上句進行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陰晴” 既是天氣的變化,也暗喻當(dāng)時抗金時局的動態(tài)。(1分)頷聯(lián)及頸聯(lián)先寫陰云密布,雷聲震天,渲染雨前聲勢,再寫雨壓竹枝,直接描寫雨勢之大,(1分)后寫雨中竹枝偃仰之態(tài),山角風(fēng)云開合,晦明變化之態(tài),由陰轉(zhuǎn)晴,(1分)暗喻抗金局勢有所緩和,初見曙光(1分)。
(2)尾聯(lián)用典(1分),上句化用了杜甫的“床頭屋漏無干處”的詩句(1分),表達作者心系天下,不顧個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勝利的愿望(1分)。
【14】閱讀下面一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fēng)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后退隱不仕。其地位與顧炎武、吳嘉紀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結(jié)交前明遺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復(fù)。
⑴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突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3分)
⑵本詩的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怎樣的語言風(fēng)格?請任選一聯(lián)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本題考查考生賞析作品思想內(nèi)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
(1) 主要抒發(fā)了作者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2分)融情于景(或:比喻、對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蘊藉)。(2分) 頷聯(lián):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來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含蓄地表達了深沉悲愴的情懷。(2分)
尾聯(lián):“龍蛇四海歸無所”,比喻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yè)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寒食節(jié)的時候都會產(chǎn)生悲愴之情,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2分)
【詩歌賞析】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標志著凋零的嚴冬過去,煦暖的春天來臨。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是祭奠和懷念親人、朋友、同志的一個日子。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作為遺民詩人的屈大均,在這天觸景生情,將時節(jié)與自己的奮斗聯(lián)系起來,抒發(fā)了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
首聯(lián)寫環(huán)境氛圍,暗示斗爭的情況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飄飛的輕云到了傍晚就陰沉沉的了,在憂愁中的人全然不覺時間已進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寫實際的天氣,又是寫內(nèi)心的感觸:清廷的力量漸漸滲透,已把天下遮掩。環(huán)境描寫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后一句,點出一個“愁”字,流露出郁悶和時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頷聯(lián)用對比手法寫眼前的現(xiàn)實?!坝袦I”,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這樣的寫法,情感愛憎分明,而表達委婉含蓄。
頸聯(lián)感情強烈,飽含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巴健?,“又”,將恢復(fù)理想成為空想的感傷、志士仁人白白消殞的沉痛表達得淋漓盡致。
尾聯(lián)流露出失望之情?!褒埳摺边@里比喻志士?!褒埳咚暮w無所”,指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yè)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昂衬昴陳砜托摹?,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這時候都會產(chǎn)生悲愴之感,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
全詩處處寫亡國之恨和難以回天之感,這是特定時節(jié)和特定環(huán)境觸發(fā)的情思;而字里行間的堅毅之情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斗志,令人震撼。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淮村兵后 戴復(fù)古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帶中的一個村莊。戴復(fù)古:江湖詩派詩人。
(1)詩中“無主”、“茫?!眱蓚€詞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詩以寫景為主。詩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寫突出詩的主旨?(5分)
【參考答案】
(1)詩人在盛開的桃花前加上“無主”二字修飾,給樂景平添了凄涼(1分);在繁茂的春草后綴以“茫茫”加以修飾,也暗示了荒涼之意(1分)。(2分)

【第一篇】
【1】閱讀下面的詩做題(6分)
西陵夜居 (唐)吳融
寒潮落遠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沉沉靜,燈孤的的青。
林風(fēng)移宿鳥,池雨定流螢。盡夜成愁絕,啼蛩莫近庭。
本詩主要運用什么手法寫出了“夜”的哪兩個特點?試簡述之。詩中哪個字最能傳達詩人暗夜中的情緒、堪稱“詩眼”?
【參考答案】
1、寫出了“靜”與“暗”兩個特點。詩人運用反襯手法,寫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風(fēng)林鳥、啼蛩以襯夜之“靜”,寫孤燈“的的青”則以襯夜之“暗”?!≡娧凼恰俺睢?字。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
①“除非問取黃鸝”中的“問取”是何意思?(2分)
②黃庭堅的詩詞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講究修辭造句,追求奇拗硬澀的風(fēng)格,提倡“無一字無來處”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請鑒賞這首詞(50字內(nèi))(4分)
【參考答案】
①問一問。②這首詞的主旨是惜春。詞的上下闕都采用設(shè)問的形式,道出作者尋覓春跡的癡情,且將一個極平常的留春舊題點化得趣味盎然、生動可感。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1)通觀全詩,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產(chǎn)生“春半如秋”的感覺?(2分)
(2)有人說三、四句將“在物之境”與“在我之情”融合無間,請以“亂”字為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時節(jié),加之大雨過后,落葉滿庭,讓人錯以為秋風(fēng)掃落葉,二是自己再次被貶,仕途失意,遠離故鄉(xiāng),心中凄迷惆悵,故雖是春日,卻感覺“春半如秋”。
(2)一個“亂”字,既寫鶯啼,更是寫詩人的心亂。詩人正是借鳥的亂啼表現(xiàn)出他此時凄迷煩亂的習(xí)緒。
【4】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的小題。(6分)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①【注】裴潾一生經(jīng)歷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稱“以道義自處,事上盡心,尤嫉朋黨,故不為權(quán)所知。)
(1)這兩首詩中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處?請簡要分析。(3分)
(2)這兩首詩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裴詩:通過對月夜之中和冷露 點綴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白牡丹的贊美和同情。體現(xiàn)出詩人高潔的品格以及對懷才不遇、無人賞識的感嘆。(2分)劉詩:表達了詩人對牡丹的喜愛之情。(1分)
(2)都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1分)裴詩:通過富貴之人爭相欣賞紫牡丹與無人欣賞白牡丹對比,襯托了白牡丹超凡脫俗,優(yōu)雅高潔的形象。劉詩:將芍藥的“妖無格”,芙蓉的“凈少情”與牡丹進行對比,襯托出牡丹的國色天香。(2分)
【5】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虞美人 [宋]蔣捷①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①蔣捷,字勝欲,生活在宋、元換代之際,一生飽經(jīng)戰(zhàn)亂。宋咸淳十年(1274)進士,幾年后宋亡,不仕。
⑴詞中說,“少年”聽雨是在歌樓上,“壯年”聽雨是在客舟中,兩者分別有什么寓意?(2分)
⑵說說“斷雁叫西風(fēng)”的具體情景。這些具體情景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4分)
⑶“鬢已星星”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現(xiàn)了詞人什么心情?(4分)
【參考答案】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樂中;后者寓指元軍南侵,作者處于逃難漂泊之中了。
⑵凄厲的西風(fēng)里傳來幾聲“斷雁”孤獨的哀鳴。既與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較,呈現(xiàn)出青春好夢的破碎;更為下文老年苦澀的境遇作鋪墊。
⑶比喻。表現(xiàn)詞人無可奈何、萬念俱灰的絕望心情。
【第二篇】
【6】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岑參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自憐無舊業(yè),不敢恥微官。
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只緣五斗米,辜負一漁竿。
注:高冠:山谷名
⑴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6分)
⑵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4分)
【參考答案】
(1)吞、醉。(2分)吞,表現(xiàn)谷水淹沒山間小路、恣肆無拘的情態(tài);(1分)醉,寫出山花裝點欄桿、旁若無人怒放的情態(tài)。(1分)兩個字表現(xiàn)了高冠谷秀麗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作者對原來隱逸生活的留戀之情。(2分)
(2)用典、借代(2分),表現(xiàn)詩人為微官薄祿不得不割舍閑適自得的隱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
【7】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1]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惆悵無因見范蠡[2],參差煙樹五湖東。
【注】[1]此詩寫于唐文宗開成年間,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團練判官時。八年前,他供職于沈傳師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盤桓。[2]范蠡,春秋時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歸隱于五湖一帶。
(1)對杜牧這首詩,古人曾說:“此詩全在景中寫情,極灑脫,極含蓄,讀之再三,神味益出?!苯Y(jié)合詩句分析在頸聯(lián)中詩人是如何“景中寫情”的。(5分)
(2)請你談?wù)剬@首詩中“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一聯(lián)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1)頸聯(lián)“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展現(xiàn)了時間上并不連續(xù)卻又每每使人難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時節(jié)的密雨,像給上千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一是落日時分,夕陽掩映著的樓臺,在晚風(fēng)中送出悠揚的笛聲。兩種景象: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有聲有色,以略顯悲涼的意象,勾畫出秋天特有的情韻,隱隱透露出惆悵、悲涼之情。
(2)詩中把宣城風(fēng)物,描繪得很美,很值得流連,而又慨嘆六朝文物已成過眼云煙,大有無法讓人生永駐的感慨。這樣,游于五湖享受著山水風(fēng)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詩人懷戀的對象了。第四聯(lián)借對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達出仕途失落的惆悵;以似煙如霧的景語作結(jié),更加重了惆悵之感。也可以理解為因為仕途失落而產(chǎn)生歸隱之念,故對游于五湖享受著山水風(fēng)物之美的范蠡產(chǎn)生了追慕之情。
【8】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踏 莎 行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注〕秦觀貶徙郴州所作。
1.“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請你談?wù)劇捌觥弊值谋磉_效果。(5分)
2.王國維評價“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是一種“有我之境”,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闡述。(6分)
【參考答案】
1.(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書信,仿佛成了一塊塊磚石,層層壘起,以至于達到“無重數(shù)“的極限。(1分)(2)一個“砌”字把不可言傳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變?yōu)榫唧w形象的東西,給人一種直覺的感受,如磚石砌墻。(2分)(3)同時也可以使人想象詞人心中的積恨也如磚石壘成的城墻那般沉重堅實而無法消解。(2分)
2.(1)詞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館,料峭春寒不時襲來,杜鵑啼血之聲凄厲無比,恰逢日暮時分,夕陽西下,郴州客館其境不勝其悲。(3分)
(2)可堪,即不堪。詞人羈旅之身,感受此境,抒發(fā)了客居的寂寞孤單,游子的歸思,遭逢貶謫的凄苦心情。(3分)
【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浪淘沙①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垂楊紫陌②洛城東??偸钱?dāng)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知與誰同?
【注】①本詞為歐公與友人在洛陽城東舊地重游有感而作。
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1).本詞從游賞中的宴飲起筆,起筆的新穎之處是什么?司空圖《酒泉子》有“黃昏把酒祝東風(fēng),且從容”本詞添一“共”字,試分析“共從容”的妙處。(5分)
2(2).下片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詞句加以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①作者既未去寫酒宴之盛,也未去寫人們的宴飲之樂,而是寫作者舉酒向東風(fēng)祝禱:希望東風(fēng)不要匆匆而去,能夠停留下來,參加他們的宴飲,一道欣賞這大好的春光。(2分)②“共從容”是兼風(fēng)與人而言。(1分)對東風(fēng)而言,不僅是愛惜好風(fēng),而且有留住景,以便游賞之意;(1分)對人而言,希望人們慢慢游賞,盡興而歸。(1分)
(2)①親人朋友之間聚散匆匆的悵恨,從古至今,以至今后,永遠都無窮無盡,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②“今年花勝去年紅”今年的花比去年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鮮艷,希望友人盡情觀賞,也足見去年作者曾與友人來賞過此花,包含對過去美好的回憶,表達了對友人深厚的友誼。③本應(yīng)多觀賞,然而友人就要離去,明年花開不知同誰再來賞此花的傷感之情(答對兩點即4分)④“今年花勝去年紅”寫的是鮮艷繁盛的景色,表現(xiàn)的卻是感傷的心情,是清代王夫之所說的“以樂景寫哀情”。(2分)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 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fēng)暖鳥聲碎, 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1)詩的標題是“春宮怨”,詩中哪幾句寫的是“春”?哪幾句寫的是“怨”?抒情主人公又因何而怨?(6分)
(2)這首詩的頸聯(lián)尤為人稱道,試作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通過抒情主人公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出一幅典型的盛春正午的綺麗景象:春風(fēng)駘蕩,鳥聲清脆唧喳,麗日高照,花影層疊繁茂。(2分)
(2)用對比或反襯的手法,借自然界的美好春景,表達抒情主人公心中無春的寂寞空虛之感。既反襯了怨情,又承上啟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聯(lián)想。情景交融。(3分)
【第三篇】
【11】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7分)
蟾宮曲·九日①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②,歸雁橫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fēng)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厥滋煅模荒ㄐ标?,數(shù)點寒鴉。
注:①九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中國人素有登高思鄉(xiāng)習(xí)俗。②對青山強整烏紗:意為自己勉強登高。烏紗泛指帽子。③歸雁橫秋:應(yīng)為“橫秋歸雁”的倒裝句式。④金杯錯落:酒桌上觥籌交錯。
(1)你認為這首元曲中揭示主題的是哪一句?為什么?(3分)
(2)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請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答:“倦客思家”。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nèi)容看,本文主題應(yīng)為重陽佳節(jié)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yīng)為表達主題的句子。
(2)答: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人景)“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點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于思鄉(xiāng)主題的表達。②反襯(或?qū)Ρ??!按湫湟笄?,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xiàn)實中人老白發(fā)的凄涼,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鄉(xiāng),而是“倦思”故鄉(xiāng),很好地表達了主題。
【12】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1)兩首詩均寫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請具體分析。(3分)
(2)兩首詩均寫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試結(jié)合詩文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白詩寫了月下蟲聲、蕎花如雪的景色,寫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動有靜(1.5分)。朱詩寫了月下床席涼滿、梧桐影亂的景象,寫室內(nèi)景,寫的是靜景(1.5分)。
(2)白詩寫的是恬淡適然的心境,一、二句動靜結(jié)合,給人一種寧靜感;三、四句,寫月下蕎花如雪,著色淡雅,全詩意境寧靜恬淡。朱詩寫的是凄涼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寫夜不成寐,三、四句寫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說明明月在“缺”(人不團圓)處朗照,意境凄清孤寂。(每點2分)。
【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賞析 (7分)
聽 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fēng)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lián)寫的就是詩人在凝神細聽。那么頷聯(lián)主要運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請作簡要分析。(3分)
(2).有人說,頸聯(lián)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頷聯(lián)主要運用比喻(或“通感”)修辭,通過對“柳態(tài)”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后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xiàn)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nèi)心的憂郁和思念。
【14】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問題。 (7分)
(雙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退隱 張養(yǎng)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云霞,我愛山無價??磿r行踏,云山也愛咱。
(1)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來”“去”二字,有人說用得很好,請說說好在何處?(3分)
(2)從這首曲子勾畫的山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詩人怎樣的心境?(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來”“去”二字,好在既寫出了山的動態(tài),又寫出了山色變化,更表現(xiàn)了云山的渾然一體。(3分)
(2)從這首曲子勾畫的山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詩人相機而退,隱居山野的恬淡自適心情,以及靜穆自守,自由自在,輕舒飄逸的氣度。(4分)
【15】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7分)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yīng)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nèi)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兩句在景與情的關(guān)系處理上有何獨到之處?請作簡要賞析。(3分)
(2)兩首詩所寫內(nèi)容都與“寒食”相關(guān),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概述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孟詩
韋詩
【參考答案】
(1)孟詩的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在他鄉(xiāng)過寒食節(jié)的極度悲傷的感情。(2分)這兩句詩一寫繁華,一寫悲苦,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1分)
(2)孟詩表達了詩人佳節(jié)思親的傷感和同情民間疾苦的情懷。(2分)韋詩抒發(fā)了詩人離家在外的孤獨之感和思念故鄉(xiāng)、親人的一往深情。(2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第四篇】
【16】閱讀下面兩首描寫牧童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牧 童 詩 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
牧 童 答鐘弱[注]翁 呂 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注] 鐘弱為平?jīng)鎏?,熱衷于功名?BR> (1)這兩首詩中都描寫了牧童的笛聲,請簡要分析其對刻畫牧童形象的作用。(4分)
(2)這兩首詩表達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兩首詩都借笛聲來刻畫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詩寫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聲,隔著田隴都能聽見,與那些在官場爭奪名利的人比起來,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后一首詩寫牧童“歸來飽飯黃昏后”,面對晚風(fēng)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閑地吹起笛子,表現(xiàn)了牧童閑適的心情。
(2)前一首詩直接將牧童生活與“長安名利客”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官場仕途的厭惡和對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熱愛。后一首詩通過描寫牧童悠閑恬靜的生活圖景,間接地表達了對鐘弱熱衷于功名的勸告。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和內(nèi)容的能力。前一首詩的主旨已在后兩句中點明,詩人是運用對比的手法,將牧童的生活與“長安名利客”的官場生活進行比較,贊美前者,否定后者。讀后一首詩要注意詩后的“注”,后一首詩也暗含對比,主旨表達得含蓄一些。
【17】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
(1)第二句詩中“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4分)
(2)詩的三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給人一怎樣的哲理啟示?(4分)
【參考答案】
(1)“深藏”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2分);又是主觀意愿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愿(2分)。
(2)運用了反襯(對比或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1分)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1分)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1分),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1分)
(以下理解亦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著對“兒輩”的殷殷教導(dǎo)。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yīng)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nèi)在積累,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展露才華。)
【1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訴衷情(陸游)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1)比較本詞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與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兩句,其中的“空”字所蘊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試分析。(4分)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技巧?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詞人形象?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發(fā)了報國無望的悲憤之情。本詞中“空”字點染出這種近乎絕望的失望與痛苦,感情愈發(fā)的悲憤,沉郁。陸游認為自詡為塞上長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無力,“空”“已”二字相映,寫出了無限沉痛,極大悲憤。(回答出相同,且說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體分析兩句詩句2分)
(2)詞人直抒胸臆,把過去的壯志凌云、英姿勃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與現(xiàn)實的報國無門、惆悵悲涼、憤慨不滿作對比。塑造了自己鬢發(fā)已白、雄心不減、因時時牽掛邊關(guān)而痛苦呻吟的愛國詞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19】閱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注:此詩寫于大歷初居夔州時。
(1) 這首詩描寫的孤雁是什么樣的形象?全詩通過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試以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為例,分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藝術(shù)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的是離群獨飛、思念同伴的孤獨凄苦、熱烈執(zhí)著的大雁形象。(2分。關(guān)鍵詞“孤單困苦”“執(zhí)著念群”,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詩歌通過孤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的親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以及不墜青云之志的高遠追求和執(zhí)著精神。(2分。答對第一點得1分,答對第二點或第三點得1分。)
(2)頷聯(lián)運用對比(反襯)手法。用“一片影”與“萬重云”對比,在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單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單影只以及執(zhí)著勇敢。(2分。手法答對1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1分。)尾聯(lián)用襯托(或陪襯)手法,寫野鴉“鳴噪自紛紛”,用野鴉的平庸鳴噪襯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飛奔的勞累,表達出詩人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2分。手法答對1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1分。)
【2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一鷺圖 劉羽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1、詩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據(jù)詩歌的意境說說“清意”指什么? (4分)
2、這是一首題畫詠物詩,詩人筆下描繪的是怎樣一個形象?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展現(xiàn)這一形象?請簡要分析。 (4分)
3、這首詩歌托物言志,說說作者借這個形象抒發(fā)了什么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白鷺 清高、高潔的志向
2、描繪了白鷺潔白美好、心存高潔但又孤獨寂寞、無人理解的形象。烘托(襯托):首句,以“芳草”、“垂楊”、“碧流”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畫面,有聲有色,動靜結(jié)合,以優(yōu)美的背景烘托(或從正面襯托)白鷺美好的形象。擬人:次句, “雪衣公子” 以擬人手法描寫了一個潔白美好的白鷺形象。直抒胸臆:后兩句尤其是末名的“獨”、“嘆”兩字直抒心存高潔而無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3、抒發(fā)雖有高潔的志向卻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第五篇】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3題。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fēng)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dāng)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fù)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fēng)雨”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兩句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3分)
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答案:這三句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fēng)雨凄迷的景象(2分)。它是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2分)所做的鋪墊(1分)。或:景語皆情語,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2分)作鋪墊(1分)。
2.答案:襯托(1分),好處是以“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2分)。(答對比酌情給分)
3.答案:表達了詞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和悲嘆(2分);半生漂泊,羈旅異地的悲愁(1分)。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登快哉亭 陳師道
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
度鳥欲何向?奔云亦自閑。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1)第二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2)前人評價“‘度鳥’、‘奔云’之句,有無窮之味”,請談?wù)勀銓@兩句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隱”“依”。(1分,只答出一個不給分)“隱”“依”二粽子在這里運用的是擬人(或“比擬”)的修辭手法,(1分)生物形象地描繪出落日剛剛隱沒于地平線下,暮靄便依傍著山巒升起景象,富有情趣。(2分)
(2)“度鳥”兩句空中景物;山間時有飛鳥掠過,匆匆地不知投向何處;奔騰的云霧舒卷自如,姿態(tài)悠閑。(2分)同時融情于景;那橫空而過的飛鳥,豈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或答“飛鳥茫然地知飛象征著人生沒有目標的奔忙”)(1分)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無心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天津橋春望 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fēng)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注釋: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1) 全詩處處切合一“望”字。請你簡要描述詩人“望”到的景象。
(2)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fā)議論,靜觀默察,態(tài)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這種看似冷靜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 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fēng)飄揚。三四句作者寫上陽宮一片寂寥,宮殿重門緊閉,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詩歌蘊藏著作者吊古傷今的沉郁的感情。詩的一二句寫津橋春日,明媚綺麗,三四句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后映襯,對照鮮明。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fù)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4】閱讀下面這首詩, 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①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⑴詩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4分)
⑵結(jié)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抒發(fā)情感的?(4分)
【參考答案】
(1)寫“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fēng)引發(fā)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1分)“送”“動”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1分)
(2)(4分)襯托或?qū)Ρ取?1分)茫茫夜色中,閃現(xiàn)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xiàn)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xiāng)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閨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①朝來鵲喜聲。
注:①不忿:不滿,惱怒。
(1)詩歌一、二兩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詩最后一句“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際(2分),一位思婦徹夜不眠,孤獨難耐。(2分)
(2)(4分)深閨思婦早晨聽到喜鵲的歡叫,滿懷希望,以為丈夫回來了,可開門一看,不見歸人,便把不滿撒向喜鵲;(2分)把思婦由希望落空而惱怒的行為以及由驚喜而失落轉(zhuǎn)而更加憂傷的心理變化表現(xiàn)得耐人尋味。(2分)
【第六篇】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
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
1、詩題為“早行”,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早”的?請作具體說明。(3分)
2、詩人寫“啼鳥兩三聲”,營造了什么樣的氛圍?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2分)
3、詞的下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作者描寫了早霞已散、曉月猶明、殘星未落、寒霜猶重等來表現(xiàn)“早”。(答出其中三點可得滿分)(3分)
2、清幽靜謐(清靜),以動襯靜。(2分)
3、詩人的心境是輕松愉悅的。有直接表現(xiàn):盡管霜重天冷,但詩人心情輕松,便覺馬行輕快。間接表現(xiàn):以景寫情,心情愉悅,便覺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3分)
【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10分)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①,去時冠劍是丁年②。茂陵③不見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帳:《漢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guī)ぁ<滓跃由?,乙以自居”?!胺羌讕ぁ庵笣h武帝已死。②丁年:壯年。③茂陵:漢武帝的陵墓。④封候?。禾K武持節(jié)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
⑴這是一首吊古詩,是詩人瞻仰蘇武廟前所寫。詩人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6分)
⑵通過寫所見所想,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⑴詩人見到了蘇武廟的古祠高樹。 (2分)想到的是:
一是首聯(lián)想到蘇武“魂銷漢使前”的故事,想象當(dāng)年蘇武驟然見漢使的情景,將其羈留匈擔(dān)十九年的各種難以言狀的情感,盡寫入“魂銷”二字;(1分)
二是頷聯(lián)追思蘇武當(dāng)年望雁思歸、荒塞牧歸兩幅畫面,概寫蘇武幽禁在異域的漫長歲月。 (1分)
三是頸聯(lián)想到蘇武歸來,宮殿樓臺依舊,而自身已衰老; (1分)
四是尾聯(lián)想到蘇武歸來后哭悼武帝。 (1分)
⑵本詩“見”是發(fā)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歷史,抒發(fā)了對蘇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變遷的悵惘之情。(4分)
【8】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金陵絕望 高蟾 金陵圖 韋莊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數(shù)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jié)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作者懷古傷今,借景抒情,為唐朝的衰敗而感傷。(3分)
(2)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1分)高詩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是世上畫家畫不出來的。(2分)韋詩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xiàn)對國勢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畫得成的。(2分)
【9】閱讀下面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①。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②,諳盡孤眠滋味。都來③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欹:傾斜。③都來:算來。
(1)請描述上闋呈現(xiàn)的場景。這個場景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3分)
(2)本詩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詞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訴說詞人內(nèi)心的無盡愁苦的。(4分)
【參考答案】
(1)黃葉飄落香階上發(fā)出的細碎的聲響,主人公獨坐樓閣,抬頭望 月,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這個場景呈現(xiàn)出孤寒寂寞的氣氛.(1分)
(2)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蹦c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tài)描寫(細節(jié)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tài)的愁態(tài)。③融情于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岸紒泶耸?,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到一點一分,兩點滿分)
【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同答問題 (7分)
春 日 [南宋]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fēng)。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后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
(1)頸聯(lián)中“逆”、“私”二字極為精妙,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其妙處。(3分)
(2)“幽情“在詩中指什么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愛的意思。(1分)頸聯(lián)使用擬人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的親昵之狀,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手法和內(nèi)容各1分)
(2)“幽情”在本詩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傷春之情。面對“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滿地堆積,一種“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 一是憂國之情。身處南宋,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一種憂國傷時之通郁結(jié)心頭。(2分)
【第七篇】
【1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十五夜望 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寫出詩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后兩句。請從藝術(shù)技巧上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前面兩句寫了幽靜清涼的秋景,塑造了一個孤獨無眠,久久地望 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詩人的心境是孤寂凄涼的。(每點1分,共3分)
(2)后兩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藉深沉。(4分)
【12】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下列問題: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1)分析本詩運用擬人手法有何妙處?(3分)
(2)本詩的主旨有人認為是勸人珍惜光陰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3分)
【參考答案】
(1)使無情的草樹能知、能解還能斗,且彼此還有高下之分,使描繪的晚春景致生動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為作者是以"百般紅紫""斗芳菲"反襯"楊花榆莢"的百首無成;不同意,因為作者在詩中是在嘲笑楊榆莢沒有紅的花,不能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詩是在歌頌楊花榆莢盡管無才思還是敢于與紅紫爭鳴爭放,為晚春增色。
【1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觀雨 陳與義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fù)舉,風(fēng)吹山角晦復(fù)明。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舉南侵,陳與義避寇逃難,輾轉(zhuǎn)流徒,詩即寫于其時。
(1)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說“陰晴”二字是全詩的中心所在,“陰晴”在詩中含義是什么?請結(jié)合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談?wù)勗姼枋窃鯓訃@這個中心展開的?(4分)
(2) 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請就上句進行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陰晴” 既是天氣的變化,也暗喻當(dāng)時抗金時局的動態(tài)。(1分)頷聯(lián)及頸聯(lián)先寫陰云密布,雷聲震天,渲染雨前聲勢,再寫雨壓竹枝,直接描寫雨勢之大,(1分)后寫雨中竹枝偃仰之態(tài),山角風(fēng)云開合,晦明變化之態(tài),由陰轉(zhuǎn)晴,(1分)暗喻抗金局勢有所緩和,初見曙光(1分)。
(2)尾聯(lián)用典(1分),上句化用了杜甫的“床頭屋漏無干處”的詩句(1分),表達作者心系天下,不顧個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勝利的愿望(1分)。
【14】閱讀下面一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fēng)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后退隱不仕。其地位與顧炎武、吳嘉紀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結(jié)交前明遺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復(fù)。
⑴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突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3分)
⑵本詩的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怎樣的語言風(fēng)格?請任選一聯(lián)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本題考查考生賞析作品思想內(nèi)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
(1) 主要抒發(fā)了作者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2分)融情于景(或:比喻、對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蘊藉)。(2分) 頷聯(lián):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來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含蓄地表達了深沉悲愴的情懷。(2分)
尾聯(lián):“龍蛇四海歸無所”,比喻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yè)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寒食節(jié)的時候都會產(chǎn)生悲愴之情,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2分)
【詩歌賞析】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標志著凋零的嚴冬過去,煦暖的春天來臨。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是祭奠和懷念親人、朋友、同志的一個日子。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作為遺民詩人的屈大均,在這天觸景生情,將時節(jié)與自己的奮斗聯(lián)系起來,抒發(fā)了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
首聯(lián)寫環(huán)境氛圍,暗示斗爭的情況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飄飛的輕云到了傍晚就陰沉沉的了,在憂愁中的人全然不覺時間已進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寫實際的天氣,又是寫內(nèi)心的感觸:清廷的力量漸漸滲透,已把天下遮掩。環(huán)境描寫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后一句,點出一個“愁”字,流露出郁悶和時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頷聯(lián)用對比手法寫眼前的現(xiàn)實?!坝袦I”,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這樣的寫法,情感愛憎分明,而表達委婉含蓄。
頸聯(lián)感情強烈,飽含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巴健?,“又”,將恢復(fù)理想成為空想的感傷、志士仁人白白消殞的沉痛表達得淋漓盡致。
尾聯(lián)流露出失望之情?!褒埳摺边@里比喻志士?!褒埳咚暮w無所”,指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yè)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昂衬昴陳砜托摹?,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這時候都會產(chǎn)生悲愴之感,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
全詩處處寫亡國之恨和難以回天之感,這是特定時節(jié)和特定環(huán)境觸發(fā)的情思;而字里行間的堅毅之情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斗志,令人震撼。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淮村兵后 戴復(fù)古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帶中的一個村莊。戴復(fù)古:江湖詩派詩人。
(1)詩中“無主”、“茫?!眱蓚€詞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詩以寫景為主。詩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寫突出詩的主旨?(5分)
【參考答案】
(1)詩人在盛開的桃花前加上“無主”二字修飾,給樂景平添了凄涼(1分);在繁茂的春草后綴以“茫茫”加以修飾,也暗示了荒涼之意(1分)。(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