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詩歌鑒賞練習(xí)【9-16】

字號:

詩歌的語言主要特征有:凝練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躍性。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合為一體的。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8年高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詩歌鑒賞練習(xí)【9-16】》供您查閱。
    
    【第一篇】
    【1】.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張 耒
    長夏村墟風(fēng)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wǎng)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1) 這首詩運用反襯手法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清”,請具體說明。(4分)
    (2) 頸聯(lián)中“邀”、“納”二字極為傳神,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幼雀雛燕在檐前飛舞,反襯村居環(huán)境的清幽;蝴蝶飛舞,*織網(wǎng),反襯白天的清靜;風(fēng)吹簾動,溪聲嘈嘈,反襯夜晚的清靜。
    (2)“邀”字是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疏簾請來一樣;“納”字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溪聲好像可以用虛枕裝起來一樣
    【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3題。(8/分)
    踏莎行 宋·賀鑄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fēng),無端卻被秋風(fēng)誤。
    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環(huán)的池塘。別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從詩句的字面內(nèi)容看,這首詞吟詠的對象是( )(填入一種花卉名)(1分)
    2.對作品賞析恰當?shù)囊豁検?3分)( )
    A.前兩句中用“楊柳”、“鴛鴦”來渲染,岸上、水中,一綠一紅,色彩鮮艷。
    B.因為“綠萍”,所以“蓮舟”不能來,美麗不能被人發(fā)現(xiàn)。詩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礙。
    C.“*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歷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詩歌借景抒情,寄托個人身世的感情,抒寫懷才不遇的苦悶。
    3.“斷無蜂蝶慕幽香,線衣脫盡芳心苦”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1分)荷花
    2.(3分)C.(A.不是“渲染”,是襯托。 B..不是“綠萍”,是“漲斷”。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
    3.(4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詩人借助對“蜂蝶”、“紅衣”的描寫,想象能飛的蜂與蝶該是可以來的吧,但是不幸的是,這些蜂和蝶,卻不知幽香之可愛慕,斷然不來。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斷然不來,比統(tǒng)治者對自己的不欣賞,到頭來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結(jié)局。(藝術(shù)手法1分,分析3分。意思對即可)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3題。(7分)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峰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本文哪一句詞完成了上景與下情的過渡?(1)
    2.上闋寫景,一個“異”字領(lǐng)起。這里的“風(fēng)景”異在何處?突出了西北邊鎮(zhèn)什么特點?(3)
    3.下闋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發(fā)怎樣的情懷?(3)
    【參考答案】
    1.濁酒一杯家萬里。
    2.首句點明“塞下”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邊聲”、“長煙”、“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組成了一幅“塞外關(guān)山圖”,突出了邊塞關(guān)山時刻備戰(zhàn)以防不測的特點;
    3.抒發(fā)了詩人的報國之志。是說現(xiàn)在敵軍未退,邊境未寧,盡管厭戰(zhàn)思歸,但又怎能有回鄉(xiāng)的打算呢?既寫出了作者為國建功的遠大抱負,也是對戍邊戰(zhàn)士的激勵鼓舞。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6分)
    浣溪沙 (明)劉 基
    布谷催耕最可憐,聲聲只在綠楊邊。夕陽江上雨余天。滿地蓬蒿無舊陌,幾家桑柘有新煙?戰(zhàn)場開盡是何年。
    1.這首詞寫的是 (季節(jié)) (時分)所見的農(nóng)村景象。(2分)
    2.簡析這首詞的表現(xiàn)手法及作者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2分)春季(春天) 傍晚(黃昏或夕陽西下) 每空1分。
    2.(4分)表現(xiàn)手法:①采用逆轉(zhuǎn)反襯手法,上闋寫樂景,下闋寫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簡潔勾勒;③采用反詰手法,描寫議論結(jié)合,篇末點明題旨。作者情感:①對連年戰(zhàn)爭的不滿和譴責(zé);②對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戰(zhàn)場早日化為良田。表現(xiàn)手法2分,每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給滿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5】.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6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①“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在寫法上有何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分)
    ②賞析“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句中“紅”“綠”二字的表達效果。(3分)
    【參考答案】
    ①答案:詞人展開想象,極寫歸家之后調(diào)弄銀笙、點熏心香的溫暖生活,使思歸的心情顯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yōu)樯罹G,“紅”“綠”二字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zhuǎn)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詞人借顏色之轉(zhuǎn)變,抒發(fā)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第二篇】
    【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漢  杜甫   旅夜書懷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落日心猶壯,秋風(fēng)病欲疏。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江漢》尾聯(lián)化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
    (1)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概括《江漢》詩中“乾坤一腐儒”的“腐儒”形象。(2分)
    (2)有人說《旅夜書懷》的頸聯(lián)和《江漢》中的尾聯(lián)都抒發(fā)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認為呢?請具體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漂泊天涯的儒生;年邁多病的老者;窮且益堅,老當益壯的詩人;懷才見棄的文人。
    (2)同意,《旅》詩中說,“名豈”這兩句運用反問和反語,說“我的詩文寫得好,但哪里因此就受到了世人的推崇?做官倒應(yīng)該因年老多病而退休”,以此來表達詩人在仕途上的辛酸與不平。《江漢》詩中頸聯(lián)寫到“落日心猶壯”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但仍不被重用,結(jié)尾兩句借用典故,說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不同意?!督瓭h》詩的尾聯(lián)沒有怨憤之情。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希望自己像老馬一樣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流露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7】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齊安郡中偶題 杜 牧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fēng)。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①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②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①傍晚 西風(fēng)②擬人表現(xiàn)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fēng)”,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diào)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fēng)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diào)活潑有趣。
    【8】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1-2題(6分)
    雙調(diào)·折桂令 過多景樓  (元)周文質(zhì)
    滔滔春水東流,天闊云閑,樹渺禽幽。
    山遠橫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鉤。
    桃蕊紅妝渡口,梨花白點江頭。
    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現(xiàn)了春天諸景,將景物的 和 兩個特點融為一體。(2分)
    2.“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卑樵诮Y(jié)尾處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實合情合理,請結(jié)合全詩從景與情的角度來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壯美、壯闊、開闊等,秀麗、秀美、柔美等(答對一點得1分)
    2.①本曲開篇便極力展現(xiàn)春天的美景,但當?shù)拖骂^來細想時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對比,樂景寫哀情,更觸發(fā)了他的思念之情、離愁之苦。②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別情,渡口、江口古來就是送別的場所(王獻之就是在秦淮河渡口一別愛妾桃葉,白居易也有“潯言江頭夜送客”的詩句。)(一點2分)
    【9】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題目。(7分)
    水龍吟  (宋)章楶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fēng)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沾輕粉,魚吹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水龍吟 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宋)蘇軾①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①當時,蘇東坡被貶謫黃州。
    (1)章詞中“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fēng)扶起。”一句對楊花的刻畫之工非同尋常,試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其妙。(3分)
    (2)章詞和蘇詞都提到了一個“淚”字,試比較其內(nèi)涵。(4分)
    【參考答案】
    (1)柳花緊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下到閨房里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風(fēng)吹起來。作者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柳花的輕盈體態(tài)并賦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詞中之“淚”既狀寫柳花飄墜似淚花,又刻畫少婦(玉人)望不見正在“章臺走馬”的游冶郎時的痛苦心情,“盈盈”給人以熱淚欲滴之感;蘇詞中之“淚”也是用來比喻楊花,“點點”給人以熱淚灑落之感,情感更為沉重。結(jié)合背景,這里的淚可以理解為作者被貶謫黃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淚(他把自己比作“離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10】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1-2題
    南園十三首(其十三) 李賀
    小樹開朝徑,長茸濕夜煙。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
    古剎疏鐘度,遙嵐破月懸。
    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
    1.這首詩前六句主要描摹 ,運筆精細,力求形肖神似,像是嚴謹密致的工筆山水畫。末二句主要描寫 ,用墨省儉,重在寫意,猶如輕松淡雅的風(fēng)俗畫。(從詩句描寫內(nèi)容方面答題)(2分)
    2.詩人寫景,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觀感受,試以“柳花驚雪浦”一句為例加以賞析。(4分)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1-2題。
    憶秦城?詠桐 李清照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fēng)吹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注]本詞作于南渡之后。
    1.你認為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情懷”的是哪一句?請簡析該句在詞中的作用。(3分)
    2.疊句“梧桐落”有怎樣的表現(xiàn)力?請談?wù)勀愕睦斫狻?3分)
    【參考答案】
    1.自然景物 人的活動
    2.頷聯(lián)寫柳絮紛紛揚揚,飄落在溪邊的淺灘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鋪了一層雪。詩人不禁大為驚奇。此句 “驚”字寫人,透露出詩中有人,有人的觀感,有人的情思。這種觀感和情思與詩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3.其一:“斷香殘酒情懷惡”,這一句直接寫詞人“情懷”,該句貫穿和籠罩全篇的感情?!皝y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色,使詞人倍感“情懷惡”,而“情懷惡”更增添了秋日黃昏“梧桐葉落”“心還寂寞”的蕭索冷落和不盡苦衷(或“道出了詞人國破家亡的無限悲痛”)。
    其二: “又還寂寞”是直接抒情,突出的表現(xiàn)了詞人失去親人和故鄉(xiāng)長期積郁的孤獨之感、亡國亡家之痛等復(fù)雜難言的心情。這一筆抒情統(tǒng)領(lǐng)全詩之景,從遠景亂山、歸鴉、暮色,到近處的落葉、秋風(fēng),寂寞之景,皆體現(xiàn)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結(jié)句抒情,尤其是“又還”一詞是全詞境界的概括和升華(使全詞意境蘊涵深廣)。
    4.疊句“梧桐落”,進一步強調(diào)出落葉在詞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響。落葉片片,象無邊的愁緒一樣,飄落在她的心上;風(fēng)聲陣陣,象鋒利的鋼針扎入她受傷后孱弱的心靈。詩人觸景傷懷,引出后句“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國破家亡的傷痛,背井離鄉(xiāng)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頭。
    【第三篇】
    【11】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1-2題(6分)
    野 步  [宋] 周密
    麥隴風(fēng)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fēng)野草花。
    野 步 [清] 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風(fēng)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1.這兩首詩分別寫了怎樣的一個野步者的形象?(2分)
    2.這兩首詩的三、四句都運用了同一種手法來寫景抒情,請就這一手法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第一首詩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一個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隱逸者形象;第二首詩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一個在陣陣秋寒中帶著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兩首詩三、四句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周詩賦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風(fēng)讓紛飛的蝴蝶陶醉了,“爛醉”二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蝴蝶沉醉花叢,留戀不去的如醉形態(tài),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時的陶然之情和盤托出;趙詩將“秋風(fēng)”擬人化,認為它是個“管閑事”的家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頭,一年年秋風(fēng)吹走了一年年時光,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老之將至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4分)
    【1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6分)
    《菩薩蠻》(其三) 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注】韋莊年少時曾多年流寓江南?!镀兴_蠻》詞共有五首,為詞人晚年寓蜀回憶舊游之作。
    1.詞中“此度”指的是 ;“歸”指的是 。(2分)
    2.該詞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析其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此度”指寓居蜀中;“歸”指歸鄉(xiāng)或者還鄉(xiāng)。
    2.襯托或者反襯手法,反語。
    詞人極寫少年時在江南的樂事,反襯今日之可悲。當時念念惟在故鄉(xiāng),故不知江南之可樂,且思終老之還鄉(xiāng);而今憂患老大之后,還鄉(xiāng)之終不可期,更有不能得歸之痛?!鞍最^誓不歸”為反語,著一“誓”字,以斷然堅決之語,寫無窮無盡之悲,韋莊詞之勁直由此可見。
    【1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2題。(6分)
    咸陽值雨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釣船。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宿城南亡友別墅,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陜西省長安縣南。
    1.上面兩首詩都是溫庭筠的作品,《咸陽值雨》一詩表達了________之情,《宿城南亡友別墅》一詩表達了________之情。(2分)
    2.兩首詩中都有“還似”一詞,都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還似”二字在兩首詩中不同的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閑適(愉悅) 悵惘(悼念)(2分)
    2.兩首詩都有“還似”一詞,用的是聯(lián)想的手法。第一首由當?shù)?咸陽)想到別地(洞庭),第二首由眼前想到過去?!断獭分械摹斑€似”二字將洞庭曉景和咸陽雨景聯(lián)系了起來,突出了景色的煙水空蒙,描繪出了一幅壯闊飛動、無比清奇的圖畫?!端蕖吩娭械摹斑€似”二字將前兩句的“撫今”--由自然界的變化覺人世間的無常,和后兩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殘夢猶存的孤寂凄清聯(lián)系了起來,突出了感傷之情。(4分)
    【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6分)
    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都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1、頸聯(lián)中哪兩個詞用得極妙,找出來并簡析。(2分)
    2、三、四兩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并分析作者的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浮”和“動”?!案 北砻嫔蠈懗枪谒嫔巷h動,實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動”表面上寫天空在搖蕩,實言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意思對即可)
    2、江水的流長邈遠和兩岸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xiàn)的特點。對襄陽風(fēng)物的熱愛之情,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3題。(7分)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峰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本文哪一句詞完成了上景與下情的過渡?(1)
    2.上闋寫景,一個“異”字領(lǐng)起。這里的“風(fēng)景”異在何處?突出了西北邊鎮(zhèn)什么特點?
    3.下闋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發(fā)怎樣的情懷?(3)
    【參考答案】
    1.濁酒一杯家萬里。
    2.首句點明“塞下”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邊聲”、“長煙”、“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組成了一幅“塞外關(guān)山圖”,突出了邊塞關(guān)山時刻備戰(zhàn)以防不測的特點;
    3.抒發(fā)了詩人的報國之志。是說現(xiàn)在敵軍未退,邊境未寧,盡管厭戰(zhàn)思歸,但又怎能有回鄉(xiāng)的打算呢?既寫出了作者為國建功的遠大抱負,也是對戍邊戰(zhàn)士的激勵鼓舞。
    【第四篇】
    【16】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秋詞(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璣)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
    注:嗾,使。
    (1)這兩首詩都是寫秋天的,但意境卻不相同。劉詩的意境-----------,徐詩的意境---------。(兩空均不超過6個字。)(4分)
    (2)請簡要賞析徐詩的藝術(shù)手法。(4分)
    【參考答案】
    ⑴ 明凈清雅 閑適清靜 ⑵ 徐詩采用以動襯靜的手法,用鳴蟬、飛葉來襯托環(huán)境的恬靜安謐,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的閑適之情。
    【1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
    注:①本詞作于金兵南侵后詞人離開故鄉(xiāng)洛陽南下避難,途經(jīng)今江西彭澤縣的彭浪磯時。
    (1)請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3分)
    (2)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概括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運用了比喻手法,【1分】詞人以旅雁、孤云自比,【1分】形象的表現(xiàn)了自己當時的孤獨心境?!?分】
    (2)抒發(fā)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淪陷【2分】而被迫辭鄉(xiāng)去國、漂泊江南的離愁別緒。【2分】【意思對即可】
    【18】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8分)
    歸自南陽 李昌祺
    去日猶秋暑,歸時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鄉(xiāng)。
    老態(tài)隨年出,離愁共路長。
    埃塵如見戀,到處撲衣裳。
    (1)從思鄉(xiāng)的角度看,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請概括。(4分)
    (2)詩的尾聯(lián)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四層。首聯(lián)為第一層,寫離開故鄉(xiāng)的時間很長;頸聯(lián)為第二層,寫眼前所見不是故鄉(xiāng)風(fēng)物(或身處異地他鄉(xiāng));頷聯(lián)為第三層,、寫隨著年齡增大,鄉(xiāng)情日濃;尾聯(lián)為第四層,寫旅途艱辛,反襯歸情急切。(4分,每層1分,意思對即可)
    (2)尾聯(lián)想象豐富,表達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說風(fēng)塵仆仆,旅途艱辛,而是用擬人的手法(1分)說風(fēng)塵戀客,撲向旅人衣裳,(1分)。表現(xiàn)了詩人歸鄉(xiāng)之切,(1分)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
    【19】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丹陽送韋參軍  嚴 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別 韓 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鳳城:京城
    ①兩首送別詩都寫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請做簡要說明。(4分)
    ②《暮春浐水送別》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嚴詩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②韓詩用“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fā)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
    【思路分析】分析意向從詩的含義入手,嚴詩以“飛盡”之“寒鴉”和“悠悠”之“水”傳遞離情;韓詩以“流盡”的“宮前水”象征“年光”(時光)。抓住了相關(guān)意象的特點,“水”的象征意義也就水到渠成了。
    (2)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的不過意象組成的一副傷感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藝術(shù)特色。
    【20】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①-②題。(8分)
    送沈子福之江東 【唐】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①蕩槳向臨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柳枝詞 【宋】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fēng)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注釋】①罟(ɡǔ)師:漁夫。詩中借指船工。②臨圻(qí):地名。臨圻:近岸之地,此指江東岸。
    ①這兩首詩都以 為題材,詩人都借 這一詩歌傳統(tǒng)意象表達情感。王詩首句點題,鄭詩題目寓旨。(2分)
    ②這兩首詩的后兩句,詩人都將自己無形的感情化為有形的景、物,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參考答案】
    ①(2分)送別 楊柳
    ②(6分)王詩以新奇的比喻,把無形的惜別之情比作眼前無處不在、無邊無際的春色(1分),從江南到江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邊(1分),表現(xiàn)出對友人惜別之情深厚(1分)。鄭詩把原本無形無象的“離恨”,化為可以運載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畫舸載著詩人的離恨駛向江南(1分),表現(xiàn)出離愁的深重(1分)。(意思對即可)
    【第五篇】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 花影妖嬈各占春②??v被春風(fēng)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③。
    [注]:①此詩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詩人親手創(chuàng)立的新法被一一廢止。陂(bēi):池塘,這里指池邊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領(lǐng)春光,指包含濃郁春意。③碾作塵:意即備受踐踏。
    (1)你認為“一陂春水繞花身”中的“繞”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4分)
    (2)前人評價這首詩時說:“安石遺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閑淡之中?!边@種悲壯之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好。一個“繞”字,使春水富有動感、充滿生機,表現(xiàn)了(或賦予)春水愛花惜花的情致。(認為好,其回答與之語意相近即可;如果認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2)(4分)在詩中詩人用“作雪”和“成塵”作喻,形成對比,(2分)再以“縱被”和“絕勝”強調(diào)了寧愿為理想獻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壯感情。(2分)(回答與之語意相近即可)
    【2】閱讀下面的作品,回答1-3題。(9分)
    破陣子·景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贏,笑從雙臉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婦女用草進行比賽的游戲。
    1.詞的題目中應(yīng)該填入的一個字是 (某一季節(jié)),作者晏殊是 派的代表詞。(2分)
    2.對作品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3分)
    A.作者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感受,傳神地繪景,生動而鮮活,明媚秀潤。
    B.“三四點”、“一兩聲”或為寫實地,更透出幽靜與悠長。
    C.詞的下片寫少女嬉戲,活潑天真,洋溢著清新的生活氣息。
    D.整首詞語言通俗,激情昂揚,境界闊遠。
    3.聯(lián)系作品上、下闋內(nèi)容,試從情與景的關(guān)系角度,寫一段鑒賞性文字。(60字,4分)
    【參考答案】
    1.(2分) 春 婉約派。
    2.(3分)(D)
    3.(4分)答題要點:描寫了燕子、梨花、碧苔、黃鸝、飛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輸贏游戲等,勾畫出明媚、歡快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輕松愉悅的心情,一改傳統(tǒng)詩詞中傷春惜時的老套。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3題(8分)
    蟬 虞世南
    垂緌①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云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是古代官帽打結(jié)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兩首詩從體裁看都是□□詩,從題材看都是□□詩。(2分)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蟬》中“居高”、“聲遠”等詞語,準確地寫出了蟬的特征。
    B.《蟬》中作者以蟬自比,表明自己確實有出眾的才華,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獄詠蟬》中“誰為表予心”,意思是向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真情,句中滿含著無奈的悲苦。
    D.兩首詩描寫的對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發(fā)的感情卻截然不同。
    3.兩首詩中都寫到了“露”,對寫蟬有怎樣的作用?請簡潔說明。(4分)
    【參考答案】
    1.(2分)近體 詠物
    2.(3分)D
    3.(3分)《蟬》中的“清露”,寫出了蟬的生性高潔,才會有聲高遠播;《在獄詠蟬》中“露重”,寫出了秋蟬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飛。對寫蟬都起了襯托的作用。
    【4】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10分)
    觀祈雨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1.說說詩歌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2.本詩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參考答案】
    1.人們在龍王廟前敲鑼打鼓,鼓樂齊鳴,舉行祭祀儀式,以討得龍王歡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
    2.采用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將農(nóng)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達官貴人悠哉觀賞歌舞的場景并置,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決旱災(zāi),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寄寓了作者對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達官貴人的憤怒。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有異曲同工之妙。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雉雊①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雞鳴叫?!、凇妒轿ⅰ肥恰对娊?jīng)》中的一篇,詩中反復(fù)詠嘆:“式微,式微,胡不歸?”
    1、這首詩首聯(lián)中的“歸”字是關(guān)鍵字,全詩圍繞“歸”共寫了哪幾幅圖畫? (5分)
    2、分析詩人運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6分)
    【參考答案】
    1.(5分)圍繞“歸”字寫了五幅畫面:①牛羊歸巷;②野老候童;③野雞喚伴;④蠶兒造窩;⑤農(nóng)夫絮語(1點1分)
    2.(6分)前面寫了那么多“歸”,實際上都是反襯。(2分)以人(動物)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2分)。詩人借此以抒發(fā)自己歸隱田園的心情(2分)
    【第六篇】
    【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尋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觸云行。
    相呼已到無人境,何處玉蕭吹一聲。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號華陽子。生卒年不詳。少年習(xí)佛,博學(xué)經(jīng)史,工詞章,后轉(zhuǎn)而學(xué)道,隱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學(xué)仙。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心境?(2分)
    (2)這首詩寫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靜的特點,詩人是怎樣來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2分)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淡遠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1)采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寫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詩第二句寫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側(cè)面表現(xiàn)了四明山山高的特點(2分);(2)用以聲襯靜的手法寫出四明山的幽靜(1分);本詩三、四句寫在“無人境”聽到不知何處傳來的一聲蕭鳴,反襯出山的幽靜(2分)。
    【7】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張 耒
    長夏村墟風(fēng)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wǎng)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1) 這首詩運用反襯手法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清”,請具體說明。(4分)
    (2) 頸聯(lián)中“邀”、“納”二字極為傳神,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幼雀雛燕在檐前飛舞,反襯村居環(huán)境的清幽;蝴蝶飛舞,蜘 蛛織網(wǎng),反襯白天的清靜;風(fēng)吹簾動,溪聲嘈嘈,反襯夜晚的清靜。
    (2)“邀”字是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疏簾請來一樣;“納”字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溪聲好像可以用虛枕裝起來一樣。
    【8】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8分)
    歸自南陽  李昌祺
    去日猶秋暑,歸時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鄉(xiāng)。
    老態(tài)隨年出,離愁共路長。埃塵如見戀,到處撲衣裳。
    (1)從思鄉(xiāng)的角度看,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請概括。(4分)
    (2)詩的尾聯(lián)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四層。首聯(lián)為第一層,寫離開故鄉(xiāng)的時間很長;頸聯(lián)為第二層,寫眼前所見不是故鄉(xiāng)風(fēng)物(或身處異地他鄉(xiāng));頷聯(lián)為第三層,、寫隨著年齡增大,鄉(xiāng)情日濃;尾聯(lián)為第四層,寫旅途艱辛,反襯歸情急切。(4分,每層1分,意思對即可)
    (2)尾聯(lián)想象豐富,表達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說風(fēng)塵仆仆,旅途艱辛,而是用擬人的手法(1分)說風(fēng)塵戀客,撲向旅人衣裳,(1分)。表現(xiàn)了詩人歸鄉(xiāng)之切,(1分)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
    【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聽 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fēng)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lián)即寫詩人凝神細聽,頷聯(lián)主要運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4分)
    (2)有人說頸聯(lián)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主要通過聯(lián)想想象,運用比喻手法通過對“柳態(tài)”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后的傷感和思念;(2分)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分)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xiàn)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2分)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nèi)心的憂郁和思念。(2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 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松。
    1.請找出頸聯(lián)中用得最精妙的兩個字,并對其中一個字進行賞析。(4分)
    2.有人說這首詩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說這首詩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認同哪一種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4分)
    【參考答案】
    1、(4分)最精妙的兩個字是"分"和"掛".(2分) 茂密修長的野竹與云霧相接,本來是一幅靜景;然而詩人用了這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了,它使人聯(lián)想到山風(fēng)徐來,移動的云霧不斷地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線泉水,凌空飛注,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了這一個"掛"字,就又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狀。)
    2、(4分)①我認為這首詩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為詩歌通過描述李白訪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見所聞(1分)和所感(1分),抒發(fā)了李白對自然山水的熱愛(1分)和對友人的真摯感情(1分)②我認為這首詩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為從題目來看,詩是因道士而寫。(1分) 詩中的景物描寫,如桃花、野竹、兩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風(fēng)骨。(2分)作者訪道士的心情從出發(fā)的愉悅到不遇的失望,表現(xiàn)作者對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實也側(cè)面表現(xiàn)了道士的人品。(1分)
    【第七篇】
    【11】古代詩歌閱讀(10分)
    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辛棄疾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多情白發(fā)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tài),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1.請從景與情的關(guān)系角度賞析上闋。(6分)
    2.下闕描繪了怎樣的農(nóng)村景致?(4分)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闋借景抒情,以樂景寫哀情。前兩句把農(nóng)村寫的恬靜而又生機勃勃,白色的薺菜花開滿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這樣美好的景致正好襯出作者內(nèi)心的愁緒、苦悶,后兩句中“白發(fā)”正好體現(xiàn)出愁來,因萬種思緒染白了頭發(fā),只能借酒澆愁,即使春天的美景也無法排解愁苦,反而讓讀者更深切受到作者無可奈何的情緒。(借景抒情,1分。以樂景寫哀情,1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2、下闋寫出了農(nóng)村的清新、恬靜、閑適。村民悠閑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牛欄左右的空地上種滿了桑麻,春耕剛完,新蠶剛生,春播未及,不知誰家的年輕媳婦,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趕著走娘家。(特點概括1分,分析解說3分。)
    【1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5分)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突出表現(xiàn)居處之“幽”?(2分)
    2.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復(fù)雜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huán)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谝詣右r“幽”(“下鷺”) ③以聲襯“幽”(“鳴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fā)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1分)②尾聯(lián)“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1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10分)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1)“晚云含雨卻低徊”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這首詩歌也于尋常的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擬人?!暗突病北緛硎侵溉说呐腔渤了迹@里用來表現(xiàn)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緩慢移動的情形,靜中有動,情趣橫生。
    (2)在孤云低垂、青山繚繞、無路可行之際,卻忽然看見遠處忽隱忽現(xiàn)的帆船駛來,這告訴人們:山重水復(fù)之際,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時;困難與黑暗中往往蘊含著希望和光明。
    【14】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常恨飄蓬?;仡^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fēng)。
    1、把“回頭煙柳漸重重”中的“漸”字改為“卻”好不好?請簡要分析。(5分)
    2、這首詞的下闋與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全詞來看,所表達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不好?!皡s”字只是表現(xiàn)出被重重?zé)熈鴵踝∫暰€,“漸”字則生動的表現(xiàn)出詞人離別時不斷回顧的情態(tài),然而越行越遠,柳色逐漸轉(zhuǎn)濃,突出詞人不忍離去的情懷,愈來愈深的離愁。
    2.不完全相同,柳詞主要表現(xiàn)對戀人的眷戀和離別之愁,而徐詞中不僅表達了深深的離愁別緒,而且“浮生常恨飄蓬”和對未來旅途的想象,“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fēng)”等句,還表現(xiàn)了孤寂凄涼、飽經(jīng)漂泊的羈旅之愁。
    【1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武昌阻風(fēng)  唐五代·方澤
    江上春風(fēng)留客舟,無窮歸思滿東流。
    與君盡日閑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
    (1)“無窮歸思滿東流”一句歷來為后人所贊賞,試分析其妙處。(4分)
    (2)有人說詩歌的三四句與一二句所要表達的情感有些相悖,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試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此句中詩人將歸家的愁思比作東去的流水,“滿”字化抽象的情感為具體眼前之景,讓讀者清楚地感受到詩人的那種濃郁的思家之意。
    (2)不同意。詩中一二句抒發(fā)的是詩人旅居他鄉(xiāng)的思歸之情,三四句寫詩人去江邊賞花看景,其目的正是為了排遣自己阻滯武冒所引起的鄉(xiāng)思和愁情。說看飛花忘卻歸思,這是正話反說,恰恰是對一二句所要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一種強化。
    【第八篇】
    【16】閱讀下面一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①;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xué)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淀:即藍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所運用的三種修辭手法。(4分)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構(gòu)成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等。 ②對偶,一對二,三對四,五對六。③比擬,如新月初“學(xué)”扇。④排比,如前四句。
    (2)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句寫江帆迅疾,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句從前四句寫白天轉(zhuǎn)到晚上,由地面轉(zhuǎn)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三、四句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
    【17】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登 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登樓覽景時怎樣的心情?(2分)
    (2)詩家認為全詩中間兩聯(lián)最令人動情,請從情與景的關(guān)系角度賞析其獨到之處。(4分)
    【參考答案】
    (1)表達了詩人對朝廷內(nèi)外交困、災(zāi)患重重的憂憤而又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
    (2)即景抒懷,熔自然景象、國家災(zāi)難、個人情思為一體,寫山川聯(lián)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18】.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6分)
    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注釋:①此詩寫于杜牧被貶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臨長江)刺史其間。②牛山:《晏子春秋》記載,齊景公游牛山時,面對美景,因感嘆人生短暫而流淚。
    ①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飛”形象地描繪了無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個“涵”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江水 、 的特點。(2分)
    ②有人評價這首詩“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請結(jié)合頷聯(lián)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①(2分)清澈、平靜、浩渺(答出其中兩個即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②(5分)要點:在頷聯(lián)中詩人感嘆活在塵世上,難得開心一笑,因此,重陽登臨之際,便應(yīng)頭插菊花,盡享歡樂(1分)?!皦m世難逢開口笑”表達抑郁之思(1分),“菊花須插滿頭歸”表達曠達之情(1分),一個雖遭貶謫但卻樂觀曠達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1分)。(意思對即可)
    【1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①月明孤影過,長門②燈暗數(shù)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fēng)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鄉(xiāng)菰③米岸莓苔。
    【注】①仙掌:皇宮求仙時以銅鑄人托盤承露的一種設(shè)施。②長門:漢代宮殿之名,這里指朝廷。③菰(gū):草本植物,果實可食用。
    (1)本詩描寫的是早秋時節(jié)在“胡騎”入侵情境下離散的大雁,它們四散飄飛,哀鳴陣陣,流離失所,寄身江南。第二聯(lián)描寫大雁飛過皇宮的的“孤影”與叫聲,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2)早雁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借早雁這一形象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懷?(3分)
    【參考答案】
    (1)將孤雁哀鳴與皇宮求仙偷安享樂形成對比,突出主題。由于胡奇占據(jù)邊疆,百姓流散漂泊、無家可歸,可統(tǒng)治者不問百姓生死,竟然求仙祈求不老,歌舞升平。這樣寫有警示統(tǒng)治者關(guān)注邊疆安定,安撫邊疆百姓的意味。
    (2)早雁象征邊疆地區(qū)戰(zhàn)亂中離家漂泊的百姓。作者借早雁這一形象表達了對戰(zhàn)亂中背井離鄉(xiāng)、寄身江南的苦難百姓的深刻同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不事邊疆穩(wěn)定、無視百姓苦難的狀況的不滿。
    【20】閱讀下面的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點絳唇·途中逢管倅  趙彥端
    憔悴天崖,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guān)》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jù)。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1)本詞上片用了什么典故?在詞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結(jié)合全詞談?wù)剬Α昂s鳴處,回首斜陽暮”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王維《渭城曲》(寫《陽關(guān)三疊》《陽關(guān)曲》也對)。突出作者在漂泊天涯時與故人剛剛相逢又匆匆別離的悲苦的心情。
    (2)這兩句以景寫情,用凄切的寒蟬聲和暗淡的夕陽烘托出無邊無際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