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歷史寒假作業(yè)試題

字號: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準備了高一上學期歷史寒假作業(yè)試題,希望你喜歡。
    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答案寫在 答題卡上,交卷時只交答題卡。
    第Ⅰ卷(單項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道題2分,共50分)。
    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A.“公天下”變“家天下” B.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C.社會歷史的倒退 D.私有制產生的必然結果
    2.《呂氏春秋》記載:“微子啟雖長,系庶出,不得立;紂王雖幼,以嫡立?!辈牧戏从沉?BR>    A.財產繼承的原則 B.宗法制的基本法則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終弟及的傳統(tǒng)
    3.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其中地位的三個官職是
    A.丞相、奉常、衛(wèi)尉 B.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
    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衛(wèi)尉、御史大夫、廷尉
    4.恩格斯指出:國家是一種“特殊的公共權力,構成這種權力的,不僅有武裝的人,而且還有物質的附屬物,如監(jiān)獄和各種強制機關”。中國古代社會的“特殊的公共權力”的特征是
    A.外儒內法 B.皇權加強、相權削弱
    C.對地方的監(jiān)督不斷加強 D.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5.“希臘地區(qū)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沒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廣闊的平原,而具備這些天然條件,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是供養(yǎng)如中東、印度和中國所建立的那種復雜帝國組織所必需的?!睂Σ牧侠斫庾顪蚀_的是
    A.希臘地區(qū)的貧窮使得它比起東方各國發(fā)展緩慢
    B.希臘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使它產生了不同于東方的政治制度
    C.正是因為希臘地理環(huán)境的惡劣才產生了民主政治
    D.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東西方政治制度的差異
    6.克利斯提尼于公元前509年聯合平民*貴族統(tǒng)治,并當選為首席執(zhí)政官。他在位時期
    A.廢除了債務奴隸制 B.建立四百人議事會
    C.確立“陶片放逐法” D.給予公職人員津貼
    7.古代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如果做鞋或評判鞋的好壞要請教具有專門知識的鞋匠,為什么治理國家和評判政治的好壞卻不去請教具有專門政治知識的人,而去請教只具有制鞋、做馬具等手藝的人,甚至并無任何專門知識可言的人呢?”這實際上表明蘇格拉底
    A.反對直接民主 B.反對手工藝人參與國家政治
    C.反對問政于民 D.反對當時評判政治好壞的標準
    8.《十二銅表法》的誕生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妒~表法》是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出現的
    A.在奴隸反對奴隸主的斗爭中 B.在羅馬不斷侵略擴張中
    C.在貴族反對羅馬皇帝統(tǒng)治的過程中 D.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
    9.標志著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事件是
    A.首部成文法誕生 B.羅馬帝國的建立
    C.《民法大全》的形成 D.公民法與萬民法的區(qū)別消失的時候
    10.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北大演講時說:“我在英國當首相沒有專門的廚師為我做飯,只能去內閣蹭飯。不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開。每周二、周四還要去下議院接受質詢,回來基本滿臉都是口水。”上述言辭主要反映了英國首相
    A.政治上無實權,必須服從議會 B.為官清廉,能與閣臣共進退
    C.作為內閣首腦,接受議會監(jiān)督 D.經濟待遇與其政治地位不相稱
    11.《德意志帝國憲法》規(guī)定,帝國首相由
    A.皇帝擔任 B.皇帝任命 C.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 D.議會選舉產生
    12.“它標志的不只是這場戰(zhàn)爭勝敗的嚴峻性,更因為它標志著以商品和資本來改變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軌道,作為中國近代與中世紀的分界線,是顯而易見的?!辈牧现械摹八笔侵?BR>    A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B.鴉片戰(zhàn)爭 C.八國聯軍侵華 D.抗日戰(zhàn)爭
    13.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guī)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官民,自不得提書‘夷’。”材料表明
    A.中國享有與 英國平等的外交權利 B.《天津條約》的不平等性
    C.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 D. 天朝上國的觀念被迫發(fā)生變化
    14.《天朝田 畝制度》規(guī)定:“凡當收成時……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則歸國庫……如一家有婚娶彌月事,給錢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逼渫怀鲶w現了
    A.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 B.徹底的反封建思想
    C.絕對平均主義思想 D.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15.法國政府曾經向各國遞交一份備忘錄,為將要到來的議和定調子。其中寫道“由于各國使館希望前往沿?;蚋鲊筷犗胍獜难睾G巴锥?北京),為了保持始終暢通起見,各國對某些地方進行軍事占領?!痹摋l文的內容最終寫入了
    A.《黃埔條約》 B.《天津條約》 C.《辛丑條約》 D.《北京條約》
    16.“武昌起義以后,一個月之內,……十三省相繼宣布獨立,并且沒有一個地方發(fā)生激烈的戰(zhàn)爭。滿清的滅亡,不是革命軍以軍力*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覀冞@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yōu)槊駠??!边@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義的重要作用 B.說明了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局限性
    C .揭示了清朝滅亡的內在原因 D.描述了全國所有省份獨立的概況
    17.1919年5月,中國在 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北京各大高校的學生紛紛走上街頭**。中國人民獲得合法**的權利始于
    A.鴉片戰(zhàn)爭時期 B.維新運動時期 C.民國成立初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
    18.中共三大上,陳獨秀和馬林認為:全體共產黨員、產業(yè)工人都應參加國民黨,全力進行國民革命;凡是國民革命的工作,都 應參加國民黨組織進行革命,即所謂“一切工作歸國民黨”,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國民革命的力量。這表明當時的中國共產黨
    A.接受共產國際的統(tǒng)一領導 B.能夠深刻地認識中國國情
    C.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D.高估了無產階級力量
    19.《紅軍不怕遠征難•突破封鎖線》中唱道:“三十晝夜飛行軍,突破四道封鎖墻……全軍想念毛主席,迷霧途中盼太陽?!边@里的“迷霧”是指
    A.右傾機會主義 B.“左”傾錯誤
    C.蔣介石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 D.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20.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下表反映了中國近現代史四個不同時期階段特征的主題詞,其中1921~1935年處應該填寫
    1894~1912:*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獨立,獲得新生
    1978~2001: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 B.開天辟地,漸趨成熟
    C.國共對峙,走向抗戰(zhàn) D.解放中國,建立政權
    21.某歷史學習小組為探究某一主題,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其中有“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歐文與‘新和諧公社’”、“歐洲三大工人運動”、“馬克思、恩格斯的實踐活動”等。請你判斷該歷史學習小組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會主義理 論 B.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C.巴黎公社 D.俄國十月革命
    22.《全球通史》中寫道“列寧幾乎是孤身一人號召立即進行二次革命。然而時間證明他是正確的,因為戰(zhàn)爭持續(xù)得越久,公眾的不滿情緒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半年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边@里所說的“第二次革命”性質是
    A.社會主義革命 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C.無產階級革命 D.農民革命
    23.俞可平在《60年來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中寫道:“中國共產黨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權,稱作‘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追求。”其中“根本政治 追求”的根本體現是
    A.一國兩制 B.政治協(xié)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24.列寧說:“一個民主國家必須承認各地區(qū)的自治權,特別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復雜的地區(qū)和專區(qū)的自治權,這種自治權同民主集中制一點也不矛盾;相反地,一個民族成分復雜的大國只有通過地區(qū)的自治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民主集中制?!睋宋覀兛梢哉J識到新中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①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②保證了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
    ③實現了民族平等 ④促進了民族地區(qū)的社會進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2014年元旦是《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5周年。它的發(fā)表在當時引起巨大的反響,被看成是海峽兩岸關系由對立走向對話的第一步。這主要是因為它
    A.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 B.重申“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tǒng)一祖國 D.倡導兩黨之間進行對等談判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材料解析題(共2小題,50分。)
    26.(25分) 閱讀材料:
    材料一: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亦不能戒其怠墮。 ——《禮記》
    材料二:漢代察舉制“四科取士”為:“一曰德行高妙,志節(jié)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四曰剛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BR>    ——《后漢書•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二者茍然,則蓽門蓬戶之俊,安得不有陸沉者哉! ——《晉書•段灼傳》
    材料四:唐人沈既濟說:“故太平君子,唯門調戶選,征文射策,以取祿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無所易業(yè),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資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是以進士為士林華選,四方觀聽,希其風采。每歲得第之人,不浹旬而周聞天下,故忠賢雋彥韞才毓行者,咸出于是?!?BR>    — —轉引自韓國磐《隋唐五代史論集》
    請回答:⑴材料一表明先秦時期人才選撥的標準是什么?(6分)
    ⑵材料二與材料一的選官制度相比,有何進步性?(6分)
    ⑶材料三和材料四中說的是哪兩種選官 制度?簡析材料四中選官 制度的影響。(13分)
    27. (25分) 政治文明在人類文明中具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東西方歷史文化以及社會現狀的差異使其文明各具特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英國通過“光榮革命”克服了專制王權,議會成為權威,在君主立憲制的政治框架內,英國又用和平、漸進方式實現權力轉移,從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歷程。
    ——《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美國人生而平等,因而從未為創(chuàng)造平等而操心。他們也沒有經歷過民主革命的苦難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實。美利堅合眾國一誕生便引進了17世紀英國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國人從未為創(chuàng)造一個政府而擔憂。……當一個美國人在考慮政府建設問題時,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創(chuàng)造權威和集中權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權威和分散權力。
    ——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新中國60年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延續(xù)過程。改革開放后30年我們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內取得的。沒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⑴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光榮革命”后至19世紀中期,英國是怎樣用和平漸進方式實現政治權力轉移、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的?(6分)
    ⑵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建國以來是“如何去限制權威和分散權力”的?(8分)
    ⑶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實現“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現。(7分)
    ⑷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認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