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寶爸寶媽都清楚社交能力的強弱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更不能夠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以下是為您精心整理的“培養(yǎng)寶寶社交能力”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篇一】如何培養(yǎng)寶寶社交能力
多向幼兒園老師要"情報",通過和老師的交談,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情況,如果寶寶的老師認為他確實在學校不合群,那么,試著向老師建議:是不是能讓寶寶在學習或是課外游戲時間,和其他小朋友結(jié)成對子,有意識得多安排他們一起活動。
游戲是培養(yǎng)寶寶合作交往能力*有效的手段,父母要多鼓勵自己的寶寶參加游戲活動,讓寶寶走進別的小朋友中間去玩。通過游戲,幫助寶寶逐步擺脫"自我中心",融入到群體之中。邀請寶寶的朋友來家做客一旦寶寶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個,馬上邀請他到家里來玩。趁著這個機會可以教寶寶學習待客,學習幫助別人,學習分享玩具。如果寶寶將好吃的食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會大大激發(fā)寶寶與同伴長期友好相處的愿望。同時,父母還可以在家里開辟出一個"游樂場",讓寶寶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里面玩。要注意的是: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寶寶的反應和心情,一旦他們發(fā)生摩擦、發(fā)脾氣開始吵鬧時,父母要給予制止和正確的引導,告訴寶寶在交友中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
給寶寶做好個好榜樣,父母的態(tài)度和行為對寶寶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里,家長應該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寶寶也可以學習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際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樣,寶寶也會依樣畫葫蘆,也會學著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他的同伴。有的父母認為寶寶還小,沒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為寶寶拿主意,做決定,其實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寶寶的意見和看法,讓他從小就感覺到被尊重,這樣,他自然而然會學著尊重他人,而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條件。
【篇二】寶寶不懂社交的原因
1、孩子被保護的太好
有沒有隔代撫養(yǎng)的情況?祖父母/外祖父母參與孩子的撫養(yǎng),寵愛,無條件滿足,經(jīng)常順著孩子的意思來,有的父母也會過于溺愛孩子。
2、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員相對內(nèi)向?
我們說,孩子*擅長的是觀察學習與模仿學習,如果她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在這樣的情境下比她"站得還靠后",孩子自然不敢上前去跟小伙伴自然交流。
3、孩子缺乏人際交往的方法
在這種情境下,孩子感到迷茫,為什么他們都能在一起玩兒?我要怎樣去跟大家一起玩兒?我怎樣才能被接納?
4、您對孩子的消極評價
孩子對自己的消極認識:您會不會無意之中有這樣的表達--這么害羞,太內(nèi)向了,真是不大方,好膽小??!諸如此類等等。不要認為孩子不明白您在說什么,其實發(fā)展中的孩子非常敏感于大人的評價。
【篇三】幫助寶寶和同伴交往的方法
培養(yǎng)孩子遵從社交規(guī)則
被同伴拒絕的孩子,很多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交往規(guī)則。比如他在參與團體游戲時,不懂得"輪流"規(guī)則,只想自己先玩夠了;小朋友們一起商量做哪項活動時,他也不知道"協(xié)商"、"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為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訂明確的交往規(guī)則,要求孩子遵從。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都把孩子愛吃的東西全留給他,而是適當?shù)胤纸o其他家人,然后告訴他:"好東西人人都喜歡,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輪流地享用,不能夠一個人獨占。"久而久之,孩子在與父母交往過程中習得的社交規(guī)則,能被他逐漸內(nèi)化形成鞏固的能力后,再運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教孩子具體的社交策略
父母可教孩子學習一些具體有效社交策略。例如,對于前文中提到的強制型和逃避型的孩子,父母可以直接教他們學習社交策略。比如當孩子想加入其他人的游戲時,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詢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游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或者教孩子注意觀察其他小朋友。當別的小朋友在游戲過程種出現(xiàn)了麻煩,如搬不動東西時,可讓寶寶主動上前提供幫助。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現(xiàn)得出色,可教孩子不妨贊美他:"你做得真好!"如果孩子害羞,父母可鼓勵他先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和一個人多接觸幾次,再慢慢去和其他孩子接觸。社交策略的學習,對鼓勵膽怯型的孩子勇于交友句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創(chuàng)造具體的情景鍛煉交往能力
父母還可以做的是創(chuàng)造一些具體活動,吸引孩子們走到一起共同活動。交往需要情景,對孩子而言,交往的*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項彼此都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沙包,教孩子們做丟沙包的游戲,或者在家中舉辦小小晚會,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參加。盡管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學校能夠獲得機會和同伴交往,但父母還是不妨自己再創(chuàng)設一些活動,觀察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特征如何,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引導孩子體察他人的情感變化
在同伴交往中,對他人情緒的正確感受和積極反應是交往的基礎。教孩子敏感地判別他人的情感變化,是父母應當重視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看電視、游戲等方式,教孩子觀察人的各種情緒變化是如何通過臉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的。還應注意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會造成什么樣的情感變化。可以多問問他:"如果你是別人,這時你會怎么想?是高興還是生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