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相約星期二》有感

字號:

《相約星期二》是一本由美國人米奇·阿爾姆講述一位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的哲理書。
    《相約星期二》是一本由美國人米奇·阿爾姆講述一位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的哲理書。社會學教授莫里·施瓦茨患了盧·格里克氏不治之癥,患病后莫里老人偶遇從事記者工作的學生米奇,于是師生二人相約每周星期二談論人生感悟,老人的葬禮成為了后的一課。
    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莫里老人以一種正在經(jīng)歷死亡的體驗對衰老、疾病、死亡這樣詮釋道:“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因為衰老和病痛總會來,你為此擔驚受怕,卻又拒絕了它,哪還會有幸福?”“死亡是一種自然,人平??傆X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實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罷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懷抱里講和吧?!泵鎸ι?,我們應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改變我們所能改變的,接受我們所不能改變的。當莫里老人幾乎喪失自理能力,不能再跳舞、游泳、洗澡、行走,連上廁所都需要人幫助,自己的隱私迫不得已暴露在外人面前時,這情景讓人頓生憐憫之心,但老人卻表現(xiàn)出一種神奇的寧靜。他會把這一切當作一種享受,會閉上眼睛陶醉其中,仿佛重新回到了嬰兒期。豁達、平和、順其自然,以“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真正做到“與生活講和”。
    在星期二的人生課程中,老人反復涉及的另一主題是“愛”。人人都需要愛,愛既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也包括對不熟知的人與事物的博愛之情??傊?,愛永遠是藝術和生活中的主旋律?!板X無法替代溫情,權力也無法替代溫情?!薄八腿嗣倒?,手留余香”當我們不斷地施加愛,創(chuàng)*時,我們將活著,活在所有我們關懷過,撫慰過的人們的心中。莫里老人盡管處于生命的邊緣,卻依舊堅持收聽廣播,關愛他人,為他人的不幸遭遇憐憫、落淚;同時老人向聽眾展示自己的生死觀,鼓勵著很多和病痛作斗爭的人們。
    一切生活中的遺憾與悔恨,都將在老人愛的心田中化解,莫里老人“與生活講和”,笑對生活,快樂地活著,哪怕只剩下一分一秒。即使他在治療中,讓學生米奇把他肺部的毒物拍打出來,老人也不忘幽默一下,“我……早就知道……你想……打我……?!泵灼娴溃骸罢l叫你在大學二年級時給我一個B!”再來一下重的!老人道:“嗯?我……什么時候……給過你……B?”這種孩童似的純真,這種智慧的幽默,這種輕松和諧的氛圍與老人平靜、健康的心態(tài)是密不可分的。老人隨和、自如的表現(xiàn)讓人早已將死亡拋到九霄云外,而且老人依舊沒忘記自己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生活中沒有“來不及”這個詞。他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還在改變自己。當他參加了一個人的葬禮,聽到其家人對逝者的悼詞時,他覺得太可惜了,人已經(jīng)死了,聽不到家人的那番肺腑之言,他毅然決定給自己辦一個“活人葬禮”。當他聽到家人的真情表白時,淚水與歡笑夾雜其間,耐人尋味。
    《相約星期二》一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超脫、豁達、平淡、博愛、寬容、坦蕩的心境與健康的心態(tài),將時??M繞在我的腦間,督促我努力去過一種積極、健康、有意義的生活。“與生活講和”,人間有愛,不管多忙,不管多累,抽點時間,努力經(jīng)營并珍惜圍繞在你身邊的每一份情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