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學考試《管理學原理》精選試題【二】

字號:

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可言,如果有的話,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秘訣,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祝大家跟著成功的步伐,努力備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 《2018年自學考試《管理學原理》精選試題【二】》供您查閱。
    一、單項選擇題:
    1、在財務會計中,應當將銷售費用歸屬于下列各項中的( )。
    A.制造費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生產(chǎn)成本
    2、按照管理會計的解釋,成本的相關性是指( )
    A.與決策方案有關的成本特性    B.與控制標準有關的成本特性
    C.與資產(chǎn)價值有關的成本特性    D.與歸集對象有關的成本特性
    3、階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稱為( )
    A.半固定成本    B.半變動成本
    C.延期變動成本    D.曲線式成本
    4.將全部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類標志是( )
    A.成本的目標    B.成本的可辨認性
    C.成本的經(jīng)濟用途    D.成本的性態(tài)
    5、在歷史資料分析法的具體應用方法中,計算結(jié)果為精確的方法是( )。
    A.高低點法    B.散布圖法
    C.回歸直線法    D.直接分析法
    6、當相關系數(shù)r等于+1時,表明成本與業(yè)務量之間的關系是( )。
    A.基本正相關    B.完全正相關
    C.完全無關    D.基本無關
    7、在不改變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總額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
    A.約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單位固定成本
    8、單耗相對穩(wěn)定的外購零部件成本屬于( )。
    A.約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技術性變動成本    D.約束性變動成本
    9、下列項目中,只能在發(fā)生當期予以補償,不可能遞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
    A.直接成本    B.間接成本
    C.產(chǎn)品成本    D.期間成本
    10、為排除業(yè)務量因素的影響,在管理會計中,反映變動成本水平的指標一般是指( )。
    A.變動成本總額    B.單位變動成本
    C.變動成本的總額與單位額    D.變動成本率
    11、在管理會計中,狹義相關范圍是指( )
    A.成本的變動范圍    B.業(yè)務量的變動范圍
    C.時間的變動范圍    D.市場容量的變動范圍
    12、在應用歷史資料分析法進行成本形態(tài)分析時,必須首先確定a,然后才能計算出b的方法時( )
    A.直接分析法    B.高低點法
    C.散布圖法    D.回歸直線法
    13、某企業(yè)在進行成本形態(tài)分析時,需要對混合成本進行分解。據(jù)此可以斷定:該企業(yè)應用的是( )
    A.高低點法    B.回歸直線法
    C.多步分析程序    D.同步分析程序
    14、在應用高低點法進行成本性態(tài)分析時,選擇高點坐標的依據(jù)是( )
    A.高的業(yè)務量    B.高的成本
    C.高的業(yè)務量和高的成本    D.高的業(yè)務量或高的成本
    1、D 2、A 3、A 4、D 5、C 6、B 7、B 8、C 9、D 10、B 11、B 12、C 13、C 14、A
    二、多項選擇題
    1.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標分類為( )。
    A.質(zhì)量成本    B.未來成本
    C.責任成本   D.業(yè)務成本
    E.歷史成本
    2.固定成本具有的特征是( )。
    A.固定成本總額的不變性    B.單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變動性
    C.固定成本總額的正比例變動性   D.單位固定成本的不變性
    E.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性
    3.變動成本具有的特征是( )。
    A.變動成本總額的不變性    B.單位變動成本的反比例變動性
    C.變動成本總額的不變性   D.變動成本總額的正比例變動性
    E.單位變動成本的不變性
    4.下列成本項目中,( )是酌量性固定成本。
    A.新產(chǎn)品開發(fā)費    B.房屋租金
    C.管理人員工資    D.廣告費
    E.職工培訓費
    5.成本性態(tài)分析終將全部成本區(qū)分為( )。
    A.固定成本    B.變動成本
    C.混合成本    D.半變動成本
    E.半固定成本
    6.成本性態(tài)分析的方法有( )。
    A.直接分析法    B.歷史資料分析法
    C.高低點法    D.散步圖法
    E.技術測定法
    7.在我國,下列成本項目中屬于固定成本的是( )。
    A.按平均年限法計提的折舊費    B.保險費
    C.廣告費    D.生產(chǎn)工人工資
    E.材料費
    8.以下屬于半變動成本的有( )。
    A.電話費    B.煤氣費
    C.水電費    D.折舊費
    E.工資費
    9.歷史資料分析法具體包括的方法有( )。
    A.高低點法    B.散布圖法
    C.回歸直線法    D.階梯法
    E.定量法
    10.在相關范圍內(nèi)保持不變的有( )。
    A.變動成本總額    B.單位變動成本
    C.固定成本總額    D.單位固定成本
    E.總成本
    11、下列各項中,屬于未來成本的有( )。
    A.變動成本    B.固定成本
    C.標準成本    D.責任成本
    E.預算成本
    12、由于相關范圍的存在,使得成本性態(tài)具有以下特點,即( )。
    A.相對性    B.暫時性
    C.可轉(zhuǎn)化性    D.不變性
    E.正比例變動性
    13、在應用回歸直線法時,只有當相關系數(shù)復合以下條件之一時才能繼續(xù)計算回歸系數(shù),即( )。
    A.r=-1    B.r=0
    C.r=+1    D.r→+1
    E.r為任意值
    14、下列各項中,一般應納入變動成本的有( )。
    A.直接材料    B.職工的工資
    C.單獨核算的包裝物成本    D.按產(chǎn)量法計提的折舊
    E.臨時發(fā)生的職工培訓費
    1、ACD 2、AB 3、DE 4、ADE 5、AB 6、ABCDE 7、ABC   8、ABC 9、ABC 10、BC 11、CE 12、ABC 13、CD 14、ACD
    三、名詞解釋
    1、成本性態(tài)
    成本性態(tài)又稱成本習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成本總額與特定業(yè)務量之間的依存關系。
    2、固定成本
    是指在一定相關范圍內(nèi),其總額不隨業(yè)務量發(fā)生任何數(shù)額變化的那部分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管理*短期決策行為影響,可以在不同時期改變其數(shù)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4、變動成本
    是指在一定相關范圍內(nèi),其總額隨業(yè)務量成正比例變化的那部分成本。
    5、相關范圍
    是指不會改變或破壞特定成本項目固有特征的時間和業(yè)務量的變動范圍。
    6、成本性態(tài)分析
    成本性態(tài)分析是指在明確各種成本的性態(tài)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終將全部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大類,建立相應成本函數(shù)模型的過程。
    7、約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管理*短期決策行為影響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8、混合成本
    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其總額既隨業(yè)務量變動又不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成本。
    四、簡答題:
    1、比較成本性態(tài)分析與成本按其性態(tài)分類的異同。
    答:成本性態(tài)分析與成本按性態(tài)分類的區(qū)別是:第一,性質(zhì)不同。前者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后者則僅僅屬于定性分析;第二,終結(jié)果不同。前者終將全部成本區(qū)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個部分,
    并建立相應的成本模型;后者只要求將全部成本區(qū)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類。它們的聯(lián)系在于:兩者都是以企業(yè)的總成本為對象,成本性態(tài)分析需要以成本按性態(tài)分類為前提。
    五、計算分析題:
    1、某企業(yè)生產(chǎn)的甲產(chǎn)品7-12月份的產(chǎn)量及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
    7 8 9 10 11 12
    產(chǎn)量(件) 40 42 45 43 46 50
    總成本(元) 8800 9100 9600 9300 9800 10500
    要求:
    (1)采用高低點法進行成本性態(tài)分析;
    (2)采用回歸直線法進行成本性態(tài)分析。
    習題答案:
    解:1、高低點法:
    (1)從表中找出高點和低點:
    產(chǎn)量(件)X 總成本(元)Y
    高點 50 10500
    低點 40 8800
    (2)計算y=a+bx中的a、b值:
    b=(10500-8800)/(50-40)=170元
    將b代入高點:
    10500=a+170*50
    a=2000
    或?qū)代入低點:
    8800=a+170*40
    a=2000
    (3)將a、b值代入y=a+bx中,則成本性態(tài)模型為:
    y=2000+170x
    這個模型說明單位變動成本為170元,固定成本總額為2000元。
    2、回歸直線法:
    應用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兩個待定參數(shù),應用公式:
    b=(n∑xy-∑x∑y)/[n∑x2-(∑x)2]
    a=(∑y-b∑x)/n
    根據(jù)資料列表計算∑x、∑y、∑x∑y、∑x2,其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月份 產(chǎn)量X 混合成本Y XY X2
    7 40 8800 352000 1600
    8 42 9100 382200 1964
    9 45 9600 432000 2025
    10 43 9300 399900 1849
    11 46 9800 450800 2116
    12 50 10500 525000 2500
    n=6 ∑x=266 ∑y=57100 ∑xy=2541900 ∑x2=11854
    b=(6*2541900-266*57100)/(6*11854-2662)
    =170.65(元)
    a=(57100-170.65*266)/6
    =1951.19(元)
    則成本性態(tài)模型為:
    y=1951.19+170.65x
    2、某企業(yè)生產(chǎn)的甲產(chǎn)品1-8月份的產(chǎn)量及總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產(chǎn)量(件) 18 20 19 16 22 25 28 21
    總成本(元) 6000 6600 6500 5200 7000 7900 8200 6800
    要求:
    (1)采用高低點法進行成本性態(tài)分析;
    (2)采用回歸直線法進行成本性態(tài)分析。
    習題答案:
    解:1、高低點法:
    (1)從表中找出高點和低點:
    產(chǎn)量(件)X 總成本(元)Y
    高點 28 8200
    低點 16 5200
    (2)計算y=a+bx中的a、b值:
    b=(8200-5200)/(28-16)=250(元/件)
    將b代入高點:
    8200=a+250*28
    a=1200
    或?qū)代入低點:
    5200=a+250*16
    a=1200
    (3)將a、b值代入y=a+bx中,則成本性態(tài)模型為:
    y=1200+250x
    這個模型說明單位變動成本為250元,固定成本總額為1200元。
    2、回歸直線法:
    應用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兩個待定參數(shù),應用公式:
    b=(n∑xy-∑x∑y)/[n∑x2-(∑x)2]
    a=(∑y-b∑x)/n
    根據(jù)資料列表計算∑x、∑y、∑x∑y、∑x2,其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月份 產(chǎn)量X 混合成本Y XY X2 Y2
    1 18 6000 108000 324 36,000,000
    2 20 6600 132000 400 43,560,000
    3 19 6500 123500 361 42,250,000
    4 16 5200 83200 256 27,040,000
    5 22 7000 154000 484 49,000,000
    6 25 7900 197500 625 62,410,000
    7 28 8200 229600 784 67,240,000
    8 21 6800 142800 441 46,240,000
    n=8 ∑x=169 ∑y=54200 ∑xy=1170600 ∑x2=3675 ∑y2=373,740,000
    b=(8×1170600-169×54200)/(8×3675-1692)
    =244.34(元)
    a=(3675×54200-169×1170600)/(8×3675-1692)
    =1613.35(元)
    則成本性態(tài)模型為:
    y=1613.35+244.3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