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音樂教案【三篇】

字號: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小編整理了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音樂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牧場上的家》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用平穩(wěn)、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達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能力目標: 用正確的聲音演唱歌曲,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自學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知識目標: 學習弱起小節(jié)的含義和他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效果。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調式,旋律優(yōu)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由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構成,舒展的節(jié)奏,曲調在平穩(wěn)中帶起伏,使旋律優(yōu)美而又有蕩漾之感,描繪了綠草茵茵的寬闊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進后,以寬松的節(jié)奏展開,使得曲調更加優(yōu)美而抒情,它不僅表現(xiàn)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而且還縱情的抒發(fā)了人們對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后的樂句再現(xiàn)了歌曲第二樂句的旋律,曲調又趨平穩(wěn),它使人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景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可愛的家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2.弱起小節(jié)的學習;長音的延長時值。
    3.歌詞的填入,字與音對齊。如:那兒的兒化音和那兒沒有兒話音的填入。
    教法
    聽唱和視唱結合;引導與自學結合。
    學法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我會用學生自學及讓學生當小老師,利用生幫生的方法,讓能干的學生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手風琴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在自學中遇到困難時能想辦法解決。(如:音不準時借助豎笛練習或者請音準好的同學教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
    在美國的鄉(xiāng)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讓我們看看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里?②他們家有什么美景?
    觀看課件
    師生交流。(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樂的天堂)
    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瞧!他們還在小院里唱起了家鄉(xiāng)的歌。我們和他們一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聽錄音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一〉學習曲調
    1.觀察曲調。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弱起小節(jié)、連音線、附付點四分音符等)。
    講解不完全小節(jié)和弱起小節(jié):第一個小節(jié)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節(jié) 不完全……) 想想這樣的小節(jié)應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 這樣的小節(jié)就叫弱起小節(jié)。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jié)”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一部分。
    (1)聽琴、劃拍、自學曲調。
    (2)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聽一遍唱一遍。第一遍:聽琴、劃拍、心里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完整、準確唱全曲。
    〈二〉歌詞教學
    1.全班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思考:歌詞表達了美國小朋友對自己家的怎樣的感情?(對家的無限熱愛之情)
    2.填入歌詞。要求:①歌詞要與音對準。②不要忘記曲調。先填第二段。解決那兒的兒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詞。
    3.完整、準確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啟發(fā)學生: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達小朋友們對牧場上的家的熱愛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牧場上的家嗎?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2。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齊唱《牧場上的家》。
    3。創(chuàng)編歌詞。同桌同學合作創(chuàng)編一段熱愛家鄉(xiāng)、歌頌家鄉(xiāng)的歌詞,使情感得到升華。
    附老師自編歌詞:我的家在晉城,這里風光秀麗,還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還有有名的土特產,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的驕傲。家!晉城——我的家!這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有名的土特產,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晉城的驕傲……
    四、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jié)曲調。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5.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但由于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五、課堂小結
     《校園小戲謎》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能夠自信地單獨或與他人一起表演戲歌,享受京劇帶來的魅力和震撼力!用歌聲表達自己真摯的感情。
    能力目標:能較好地掌握戲曲的趣味發(fā)聲練習方法并運用到演唱當中。
    知識目標:了解京劇四大行當,及二黃、西皮等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學唱《校園小戲迷》并能學會基本動作并表演。
    教學方法:聽唱法、練習法、小組合作式等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手風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前聽《說唱臉譜》旋律)
    二、新課教學
    1.激趣表演:欣賞《智斗》片段,讓學生模仿阿慶嫂、刁德一進行唱段的表演。
    2.簡介生行、旦行角色和唱腔特點。(圖片展示)。
    介紹今天學習主要方式:角色比賽。分為生行、旦行兩大組進行比賽。
    3.聆聽歌曲:
    ①出示新歌。初聽全曲學生哼唱熟悉歌詞。
    西皮二黃韻味濃,唱念做打見真功;
    仔細學,認真練,古樸神韻展奇功。
    ②第二次聆聽:教師講解歌詞朗讀的節(jié)奏特點,要求學生邊聽邊打節(jié)奏。(京劇當中的“一板一眼”)在每次的學生的表演之后及時進行評價,分兩個組進行點評。
    ③第三次聆聽:加上節(jié)奏和搖頭晃腦的動作沉醉于音樂中分角色再次聆聽。
    4.學唱歌曲:
    ①引導學生學習趣味發(fā)聲方法開始第一遍演唱,演唱時注意高音用假嗓子,嘗試將京劇當中的吊嗓運用到其中。
    ②第二遍演唱:要求所有同學注重京劇當中的咬字、吐字、字正腔圓等。注重京劇的京味濃。
    ③第三遍演唱:要求學生能一板一眼地跟隨節(jié)奏注重咬字等演唱。
    三、拓展與延伸
    嘗試京劇的走臺步、亮相等幾個基本動作,為《校園小戲迷》表演增添樂趣。著戲裝師生共同上臺表演。
    四、教師小結
     《外婆的澎湖灣》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體驗歌曲中主人公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能力目標:在學唱歌曲中,使學生對臺灣校園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輕松、親切的特點。
    知識目標:了解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初步感受和聲的美妙。
    教學重點
    準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感受和聲的美妙。
    歌曲分析
    本課是由臺灣著名的民謠創(chuàng)始人葉佳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謠歌曲。歌曲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表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美好童年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宮調式,兩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從低音區(qū)緩緩進入,曲調平穩(wěn),節(jié)奏跳躍富有動感,即刻使人聯(lián)想到,漫步在童年時熟悉的沙灘上,留下一步一個腳印的生動情景,心潮起伏,浮想聯(lián)翩,抒發(fā)了對美麗家園的贊美之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節(jié)奏頓時拉寬,旋律舒展,情緒親切熱情,切分音的運用,較強的表達了對家鄉(xiāng)充滿著激情的抒發(fā),在“陽光”和“沙灘”的句中出現(xiàn)一拍休止符,更近一步的表達了對童年時美好時光的懷想,句末的旋律在變拍子中有高音,下行結束,表現(xiàn)了那時的童年回憶還是那么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教學方法
    聽唱法,練習法,啟發(fā)引導式,對比法,分組合作式
    教學準備
    手風琴,課件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要養(yǎng)成認真傾聽,勇于發(fā)言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臺灣校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師生一起唱。
    (目的:為后面引出民謠這種歌曲的形勢做鋪墊,同時也是為了活躍氣氛。)
    2.師:你對臺灣有哪些了解?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
    師:臺灣省是由臺灣島及其周圍的綠島、澎湖列島等幾十座島嶼組成,是我國第一大島。還有很多自然景觀象日月潭,北投溫泉風景區(qū),臺北故宮博物館,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的清水斷崖。主要民族有漢族、高山族。(米倉,水果之鄉(xiāng),蝴蝶王國,珊瑚王國,魚倉)使用的語言有普通話、閩南方言和客家方言。
    臺灣所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樸實、真摯、爽朗的臺灣人,正是臺灣人的這種性格特點,孕育了具有臺灣風格的藝術形式。如臺灣的民歌、臺灣的校園歌曲等。
    師: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唱一首臺灣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播放歌曲,談感受
    歌曲背景
    《外婆的澎湖灣》是由臺灣著園歌謠的創(chuàng)始人葉佳修寫的。他說,其實這首歌是為著名音樂人潘安邦寫的,而且是真的完全為他寫的,里頭的外婆就是潘安邦的外婆,澎湖是他外婆住的地方,他告訴葉佳修自己小時候的風景,當葉佳修寫《外婆的澎湖灣》的時候還沒去過澎湖,但因為他們的生活背景比較接近,都是鄉(xiāng)下的孩子,所以葉佳修把潘安邦的外婆想成自己的外婆。很快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
    潘安邦在唱完這首歌曲之后,一曲成名。澎湖灣也跟著聞名起來,而且更有趣的是,潘安邦的外婆也如澎湖的景點一樣,成了游客們拍攝的對象,慈祥的外婆從來不會拒絕游客們的要求,因為她知道,是孫子的歌把他們帶到了澎湖。老師下載了一些澎湖美景的圖片,想不想欣賞一下?
    (課件:播放澎湖flash由潘安邦演唱)
    二、學唱歌曲:
    師:看了這么動人的澎湖美景,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們對澎湖的向往?現(xiàn)在咱們到臺灣旅游也很方便,合適的機會時和爸媽一起到澎湖灣游玩了。
    1、初聽:這首歌曲的情緒、速度……
    2、復聽:
    思考:歌曲分為幾個樂段。
    3、誦讀歌詞(放伴奏音樂)
    4、師彈琴
    捕捉學生演唱不準的地方,進行糾正,解決難點,并對學生的演唱進行鼓勵性的評價。
    5、難點突破:切分節(jié)奏,用對比的方法練習
    6、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練習歌曲
    7、有感情地演唱:
    歌曲表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演唱時要強調聲音和情感,不能喊唱。
    8、抽查練習
    9、欣賞名家演唱
    欣賞著名歌唱家謝莉斯王潔實演唱的二重唱《外婆的澎湖灣》讓我們仔細的聽一聽他們是如何為歌曲進行合唱處理的。(課件)
    和聲效果
    三、拓展延伸: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臺灣校園歌曲“點歌臺”,一起去欣賞、品味臺灣校園歌曲。(新兒歌網(wǎng)站)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吟唱了優(yōu)美的臺灣校園歌曲,還了解臺灣其他方面的知識。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一部分,臺灣和大陸人民有著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關系。他們也深深地思念著祖國,思念著親人,盼望著相聚。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臺灣同胞都在第一時間里捐款捐物,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在大災面前福禍同當?shù)难獫庥谒挠H情。讓我們深深地期望他們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