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音樂教案【四篇】

字號: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小編整理了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音樂教案【四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雨花石》
    教學目標
    1.革命歌曲留下的歷史足跡,使我們不忘過去,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讓我們在革命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tǒng),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好教材。
    2.通過課前收集資料,讓學生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BR>    教學重點
    歌曲裝飾音的唱法
    教學方法
    視聽結合教學法,練習法,啟發(fā)引導式……
    教具準備
    手風琴、課件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引導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壓縮”,學會概括總結。
    教學過程
    一、 聆聽《紅星歌》
    1.課前先請個別學生準備《閃閃的紅星》故事。
    2.欣賞全歌
    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故事。
    設問:歌曲講述了什么內容?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斗爭。
    3.再聽全歌。
    設問:音樂分為幾個部分?哪部分的曲調是相同的?次出現(xiàn)相同的音樂時請舉手示意。
    4.復聽全歌??梢噪S音樂哼唱歌曲。
    設問:歌曲的體裁是進行曲,還是舞曲、搖籃曲?
    5.小結:這是反映工農革命時期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革命斗爭的足跡。
    二、表演《雨花石》
    1.簡介書上插圖“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這首歌的曲調節(jié)奏較復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不宜讓學生識譜視唱,主要通過聆聽范唱,范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的輪廓后,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可分為二部學習。第一部分為前四樂句,第二部分為后四樂句加尾聲。有困難的小節(jié),必需是以樂句的單位進行指導。
    3.在曲調開始學唱時先不加裝飾音,當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簡單講解倚音的寫法與作用(寫法:左上角;作用:裝飾性)。
    4.在曲調唱得很流暢的基礎上填上歌詞,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現(xiàn)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在學生充分理解歌詞深刻含義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jù)四句歌詞設計四個造型為歌曲做背景,并充滿深情地唱好歌曲。
    三、學生以組設計不同的方法來豐富歌曲
    抽查,相互評價
    四、小結本課
     《趕圩歸來啊哩哩》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和學唱歌曲,感受歡快、活潑的情緒和民族風格,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準確表達歌曲的情緒。
    2.采用聆聽、演唱、表演、伴奏等綜合性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表現(xiàn)音樂。
    3.幫助學生掌握×××× 、××× 、×××等節(jié)奏,并用打擊樂合奏。
    教學重難點
    1.學生用歡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準確掌握歌曲中的×××× 、××× 、×××節(jié)奏,用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方法
    聽唱法、提綱式學習法、啟發(fā)引導式、小組合作……
    教學準備
    手風琴、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引導學生在互評時能學會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歌舞都有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民族風格濃郁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出示課題)
    2.這究竟是哪個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當中。同學們可要仔細聽好啰 (播放歌曲)
    3、現(xiàn)在,大家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了嗎?
    對,彝族。
    師:你知道趕圩是什么意思?趕圩就是我們這兒說的趕集。
    4、簡介彝族(播放課件,背景音樂《趕圩歸來啊哩哩》)
    下面,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風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間辛勤的勞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節(jié)日、慶豐收或辦喜事,人們就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qū),隆重的節(jié)日是火把節(jié),當夜幕降臨,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歡呼,祈求五谷豐登,生活幸福。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徹夜狂歡。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
    師:仔細聆聽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緒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樣的?
    生回答(歡快、活潑的情緒。中速稍快)
    再聽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樣的畫面?分別請學生說一說。
    說說歌曲的拍號、強弱規(guī)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強弱拍。
    3.再用da來模唱,然后把它換成拍手,拍出歌曲的節(jié)奏。
    4.注重×××× 、××× 、×××
    節(jié)奏的拍擊,出現(xiàn)錯誤及時矯正。
    5.邊模唱邊用
    ×× ×× ×× ××∣
    0 × 0 × ∣
    × - × - ∣
    這三種節(jié)奏分別拍一拍。
    6.播放歌曲伴奏音樂(經(jīng)處理過的慢速伴奏音樂),將學生分成三個組,一組一個節(jié)奏,合奏。
    7.也可師生合作,老師選擇任一條節(jié)奏和學生一起拍,然后以遞進式進入(第二組節(jié)奏在第二小節(jié)進入,第三組節(jié)奏在第三小節(jié)進入),老師指揮提示。
    8.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使其對號入座。
    9.學生隨琴用慢速哼唱歌曲。
    10.問:第四小節(jié)“ 2”上的記號是什么記號?引導學生感受有無波音記號不同的效果。并用原速正確演唱。
    11.再聽范唱,說說歌曲可分為幾個樂段,各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生:兩個樂段,第一樂段歡快、活潑,第二樂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緒上更加歡快、熱烈。
    12.師:用怎樣的聲音表達歌曲,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的呢?生:歡快、活潑的、富有彈性的聲音……
    13.分別請學生唱一唱,并互相評價一下。
    (三)拓展延伸,表現(xiàn)歌曲
    1.老師引導學生用領唱、對唱、齊唱等演唱形式來演唱,強調聲音要富有彈性。
    2.師:彝族同胞都是能歌善舞,觀賞《趕圩歸來啊哩哩》。多媒體播放舞蹈視頻,讓學生模仿歌舞里的動作一起來律動。
    3.老師講解彝族舞蹈的簡單動作,學生學著做一做,再和著音樂邊唱邊表演。
    4.請部分學生用雙響筒、串鈴、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其他學生歌表演,邊唱邊舞,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奏、舞合一。
    5.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短片,欣賞民俗版羅寧娜和通俗版玖月奇跡的《趕圩歸來啊哩哩》,讓學生聽賞并討論不同版本的特點。
    (四)小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學習了彝族風格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感受了民族音樂的魅力,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有好的音樂也可帶到課堂上我們一起分享。
    在《趕圩歸來啊哩哩》音樂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
     《媽媽格桑拉》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媽媽格桑拉》,啟發(fā)學生懷著對母親的贊賞之情,用親切的情緒、飽滿而深情地聲音演唱歌曲,并從中感受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深情,得到愛的教育。
    2、積極參與活動《獻給媽媽的愛》,并從中體驗和表達對媽媽的深情。音樂是一種情感教育。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過本堂課學習,主旨在于讓學生關心父母,知道父母撫育自己長大很不容易。
    教學重點
    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達對母親的愛與感激,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親情的珍愛。
    教學難點
    通過情感的體驗升華為感恩的實際行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聆聽《世上只有媽媽好》,感受濃濃的母愛。
    2、師生問好。
    二、情景引入
    1、欣賞親情圖片《深深的母子情》
    說一說:感受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媽媽格桑拉》
    三、學習歌曲《媽媽格桑拉》
    (一)感受歌曲
    1、初聽歌曲《媽媽格桑拉》(欣賞音樂音樂視頻),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與深情。
    2、在聽錄音范唱,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帶學生用“l(fā)a”音輕聲跟唱旋律。
    (二)學唱歌曲
    1、指導學生輕聲的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體驗歌曲的意境。
    2、師教唱曲譜,然后再彈琴逐句教唱歌曲。
    3、師生進行歌曲接唱,檢查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情況。
    4、對歌曲進行情感處理。
    要求:小組討論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才能更好的唱出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5、師伴奏,師生一起帶著對媽媽的愛與感激之情,親切、深情的演唱全曲。
    (三)表現(xiàn)歌曲
    1、師生合作,用舞蹈展現(xiàn)與媽媽的情。
    2、學生齊唱,用歌聲唱出對媽媽的愛。
    四、活動——《獻給媽媽的愛》
    1、說
    師:你們知道媽媽的節(jié)日除了“三八”婦女節(jié),還有一個什么節(jié)日?
    (引導學生說出母親節(jié))
    師:那么過節(jié)的時候,你想怎樣向媽媽表達你的心意呢?今天雖然不是母親節(jié),但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媽媽說,對嗎?老師這兒特意為你們準備了愛心卡片,請你們把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上面,等到母親節(jié)那天,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們的媽媽,好嗎?
    2、寫
    學生各自寫下自己想對媽媽說的話,鼓勵學生把寫給媽媽的話讀給大家聽。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大家不僅學會了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還為媽媽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老師相信,你們的媽媽一定會非常高興的。同學們,也許,我們的母親沒有領袖的豐功偉績,沒有明星的光彩奪目,沒有科學家的源深博學,沒有文學家的鴻篇巨著。但母愛比天高、比海深、比地寬……母愛是世界上偉大的力量。讓我們永遠熱愛自己的母親!同時,老師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報答媽媽的恩情,學會用心、用真誠去回報每一個給予你關愛的人。
     《我怎樣長大
    教學目標
    1.讓我們在革命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tǒng),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好教材。
    2.通過讓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在課內進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設計等活動,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使課內外的封閉式與開放式教育相結合?!—?BR>    教學重點
    掌握跨小節(jié)長音拍子
    教學方法
    視聽結合教學法、啟發(fā)引導式,對比法,練習法,交流法、合作式……
    教具準備
    手風琴、錄音機。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引導學生用“提綱式”的方式學會歌譜
    教學過程:
    一、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今天,老師請錄音機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請你們聽仔細——播放本歌錄音。
    2.設問:誰聽清楚了這個故事?能復述一遍嗎?
    3.再聽:記著歌曲的情節(jié)。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師生討論:歌曲的人物及場景。
    5.在教師指導下布置場景、分配角色。注意:要發(fā)動學生設計與自薦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學扮群眾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錄音,根據(jù)歌曲的敘事過程學生演小品。
    7.小結:這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跡。
    二、聆聽《紅梅贊》
    1.課前請個別學生準備歌劇《江姐》的劇情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這一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名《紅梅贊》的含義是什么?
    3.再聽歌曲:
    設問:你從歌曲的情感與風格中領悟到什么?
    (提示:書上插圖是江姐的形象)
    4.小結:這是反映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革命先輩留下的“足跡”。
    三、表演《我怎樣長大》
    1.這首歌的歌詞看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結合前面作品中表現(xiàn)的英雄足跡,對學生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
    2.這首歌的曲調是三拍子,學唱時要求學生用三拍子的指揮圖式邊唱邊劃拍進行。放慢速度分兩個樂段學習,一般不會有太大困難。
    3.二聲部合唱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為同度,可能會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時,注意歌詞的語氣,如疑問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暢性及二聲部的和諧。
    5.在學生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討論,說說自己應“怎樣長大”?
    四、編創(chuàng)與活動
    1.根據(jù)歌曲《紅星歌》、《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說說革命的歷史足跡。用線連一連。
    2.展示各自準備的資料、CD、VCD、圖片、故事,比比誰的資料生動。
    五、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