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梳理

字號: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yè),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今天高一頻道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梳理》,希望以下內(nèi)容可以幫助到您!
    1.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梳理
    1、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誤:城墻,正:軍營。
    譯文:大敗李信的軍隊,攻下兩座軍營,XX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當誅,請按之。誤:按照,正:審理。
    譯文:徐有功特意開脫謀反的人,論罪應當處死,請審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東南道尚書令,封吳王。誤:拜見,正:授予官職。
    譯文:高祖派來使者授予(杜伏威)東南道尚書令的官,封他為吳王。
    4、府省為奏,敕報許之。誤:報告,正:回復。
    譯文:有關部門為此上奏,(后主)下詔回復同意了這件事。
    5、齊孝公伐我北鄙。誤:輕視,正:邊境。
    譯文:齊孝公進攻我國北部邊境。
    6、官人疑策愛也,秘之。誤:喜歡,正:吝嗇。
    譯文:過路的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騾子,便把它藏了起來。
    7、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誤:生病,正:擔心,憂慮。
    譯文:堯的百姓擔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這就是避免災害的巢。
    8、煥初除市令,過謝鄉(xiāng)人吏部侍郎石琚。誤:免除,正:(被)授職。
    譯文:劉煥剛被授職市令,拜訪同鄉(xiāng)吏部侍郎石琚。
    9、師進,次于陘。誤:依次,正:臨時駐扎。
    譯文: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誤:完畢,正:通“猝”,突然。
    譯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災難突然降臨也不會驚恐。
    11、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誤:高興,正:通“促”,趕快。
    譯文:楚王趕快接見(尊盧沙),(尊盧沙)沒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請)。
    12、存諸故人,請謝賓客。誤:安置,正:問候。
    譯文:問候那些老朋友,邀請拜謝賓朋。
    13、若復失養(yǎng),吾不貸汝矣。誤:借給,正:寬恕。
    譯文:如果再不贍養(yǎng)母親,我就不寬恕你了。
    14、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誤:捉拿,正:及,達到。
    譯文:楚莊王謀劃事情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誤:恩德,正:感激。
    譯文:假如劉裕取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給他的好處。
    16、陛下登殺之,非臣所及。誤:上去,正:當即。
    譯文:陛下(如果)當即殺掉他,(就)不是我的職權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誤:典籍,正:主管。
    譯文:賈黃中先后兩次主管貢部,多次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誤:標點,正:刪改。
    譯文:彌衡揮筆就寫,一氣呵成,一個字沒有刪改。
    19、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誤:許多,正:稱贊。
    譯文:許多人都稱贊他的品行,接連幾次征召他,他都沒有答應。
    20、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誤:奪取,正:強行改變。
    譯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許他而沒有加以強行改變。
    21、阿有罪,廢國法,不可。誤:阿附,正:偏袒。
    譯文:偏袒有罪之人,廢棄國法,是不能容許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許膏腴。誤:討伐,正:夸耀。
    譯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認為門第高貴。
    23、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誤:富裕,正:眾多。
    譯文:音樂和XX的繁多,妻室子女的眾多,都不過是供自己一個人享受罷了。
    24、所犯無狀,干暴賢者。誤:干涉,正:冒犯、沖犯。
    譯文:我們所做的太無理,侵擾了賢良。
    25、致知在格物。誤:標準,正:推究
    譯文:豐富知識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規(guī)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誤:改換,正:經(jīng)過。
    譯文:漢朝想派使者去聯(lián)絡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經(jīng)過匈奴統(tǒng)治區(qū)。
    27、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誤:購買,正:重賞征求。
    譯文:公孫瓚聽說這件事非常憤怒,重賞捉拿田疇,后將他捕獲。
    28、齊將馬仙埤連營稍進,規(guī)解城圍。誤:規(guī)勸,正:謀劃。
    譯文:齊將馬仙埤讓各座營寨相連逐步向前推進,謀劃解除對義陽城的圍困。
    29、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誤:經(jīng)過,正:造訪、探望。
    譯文:他舅舅李常造訪他家,取出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
    30、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誤:遺憾,正:怨恨。
    譯文:我們的國君在上能寬大化民,不用刑法;我們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沒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去不早耳。誤:怨恨,正:遺憾。
    譯文:不離去,項羽必定會殺掉范增,只是遺憾他沒有及早離開罷了。
    32、命下,遂縛以出,不羈晷刻。誤:XX,正:停留。
    譯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綁上押出來,片刻也不停留。
    33、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誤:憎恨,正:妒忌。
    譯文:孫臏來到魏國,龐涓擔心他才能超過自己,妒忌他。
    34、曾預市米吳中,以備歲儉。誤:節(jié)省,正:年成不好。
    譯文:吳遵路曾經(jīng)預先在吳地買米,用來防備年成不好。
    35、其簡開解年少,欲遣就師。誤:簡略,正:選拔。
    譯文:你可以選拔聰明有知識的年輕人,派他們?nèi)膸煂W習。
    36、時楊素恃才矜貴,輕侮朝臣。誤:憐憫,正:夸耀。
    譯文:當時楊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輕視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銘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誤:禁止,正:禁令。
    譯文:王景于是讓人在石碑上刻下誡辭,使百姓知曉法典禁令。
    38、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誤:捐助,正:撤除。
    譯文:(吳起便)申明法度,賞罰分明,撤除冗余官員,廢除疏遠的王族的爵祿。
    39、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誤:刊登,正:刪除。
    譯文:(朱并)控告張儉和同郡二十四人結為朋黨,朝廷于是下詔(刪除告發(fā)人姓名的捕人文書)搜捕張儉等人。
    40、蓋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誤:戰(zhàn)勝,正:能夠。
    譯文:好好開始的的確很多,能夠堅持到后的實在很少。
    2.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梳理
    1、《離騷》是一篇具有深刻現(xiàn)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發(fā)展了我國古代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神話的浪漫主義,成為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直接源頭。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詩人的馳騁想象,糅合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自然現(xiàn)象的編織幻想的境界。它還常常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詩人品格刻畫得異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義特質(zhì)。
    2、《離騷》的另一藝術特色是比興手法的廣泛運用。它“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繼承了《詩經(jīng)》的比興傳統(tǒng),而又進一步反之了它?!对娊?jīng)》的比興大都比較單純,用以起興和比喻的事物還是獨立存在的客體;《離騷》的比興卻與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合而為一,具有象征的性質(zhì)。《詩經(jīng)》中的比興往往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段,《離騷》則在長篇巨制中以系統(tǒng)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來表現(xiàn)它的內(nèi)容。
    3、抒情詩一般篇幅短小,沒有故事情節(jié)?!峨x騷》不只篇幅宏偉,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詩人大半生歷史發(fā)展的廣闊背景上展開抒情,后一部分又編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節(jié)的成分。這種內(nèi)容和結構上的態(tài)度,就是波瀾起伏、百轉(zhuǎn)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轉(zhuǎn)眼卻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境界。
    4、《離騷》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筆法,把詩句加長,構成巨排內(nèi),既有利于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又有力地表現(xiàn)了奔騰澎湃的感情。《離騷》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數(shù)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錯落中見整齊,整齊中又富有變化的特點。
    3.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梳理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一觴一詠(觴:喝酒)
    (2)映帶左右(帶:環(huán)繞)
    (二)動詞作名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視、聽:眼睛、耳朵)
    (三)動詞的使動
    (1)引以為流觴曲水(流:使……流)
    (2)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興:使……興,使……產(chǎn)生)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⑴群賢畢至(賢:有才有德的人、賢士)
    ⑵少長咸集(少長:少者、年輕的人)
    ⑶無絲竹管弦之盛(盛:熱鬧的場面)
    (五)形容詞的意動
    (1)齊彭殤為妄作(齊: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當其欣于所遇(欣:以……為欣、對……感到高興)
    (六)數(shù)詞的意動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把……看作一樣)
    (七)副詞作動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極:盡情享受)
    4.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4.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①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②相當于“而”。如:靜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②而,連詞。如:以望復關。
    3.作:
    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chǎn)生。如:薇亦作止。
    ②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
    ③創(chuàng)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⑤為,成為,引申為充當,充作。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4.曰:
    ①動詞詞頭,無實意。如曰歸曰歸。
    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BR>    5.止:
    ①語尾助詞。如:歲亦莫止。
    ②腳,足。如:當斬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為使動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殘賊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禮貌。如:人而無止,不死何候。
    6.載:
    ①記錄,記載。如:史載田橫事。
    ②年。如:自去舟職,五載復還。
    ③裝載。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引申為承擔,承受。
    如:載舟載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車。如:直上載公子車。
    ⑤祝詞,起加強語氣作用,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詞頭,可譯為“且”“又”。如:“載欣載奔”。
    ⑥副詞,開始。如:春日載陽,有名倉庚。
    7.靡:
    ①浪費。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為不。
    如:天高地迥,號呼靡窮。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勢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為放火燒,如:益烈山澤而焚之。又引申為猛烈。如:窮冬烈風。
    ②光明,顯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業(yè),功業(yè)。如:奮六世之余烈。
    ④厲害,嚴重。如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9.陽: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陽光,太陽。如: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③溫暖。如:春日載陽。
    ④表面上,假裝。如: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華: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爍爍其華。
    ②開花。如:始雨水,桃李華。
    ③美麗有光彩。如:華服麗人。
    ④繁華。如:其街市之繁華。
    ⑤精華。如:物華天寶。
    ⑥敬辭。如:華誕,華居。
    12.思:
    ①思考。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④助詞,無實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備,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備萬事。
    ②告誡,警告。如:觀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眾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②離散。如:一別如雨。
    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5.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盤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望:
    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給)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
    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zhuǎn)折)
    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
    3.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
    6.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7.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8.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9.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三、成語
    1.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shù)臉幼印?BR>    3.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4.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5.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四、其他重點字詞
    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
    白露橫江(籠罩)
    縱一葦之所如(縱:任,如:往)
    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浩浩:廣闊,遼遠;馮虛:凌空、憑空)
    渺渺兮予懷(悠遠的樣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縷:細絲)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荊州(方,當)
    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哀吾生之須臾(片刻)
    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驟得輕易得到)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連……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時間短暫)
    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適”)
    五、重點句子翻譯
    1.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翻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
    2.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翻譯:同仙人一起遨游,與明月一起長存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譯: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翻譯: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