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奧數(shù)行程問題例題解析【三篇】

字號:

海闊憑你躍,天高任你飛。愿你信心滿滿,盡展聰明才智;妙筆生花,譜下錦繡第幾篇。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學一點東西,必需從不自滿開始。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奧數(shù)行程問題例題解析【三篇】》 供您查閱。
    【第一篇】
    【第二篇】
    江上有甲、乙兩碼頭,相距15千米,甲碼頭在乙碼頭的上游,一艘貨船和一艘游船同時從甲碼頭和乙碼頭出發(fā)向下*駛,5小時后貨船追上游船。又行駛了1小時,貨船上有一物品落入江中(該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6分鐘后貨船上的人發(fā)現(xiàn)了,便掉轉船頭去找,找到時恰好又和游船相遇。則游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每小時多少千米?
    【解】:此題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來考慮。第一個階段是一個追及問題。在貨艙追上游船的過程中,兩者的追及距離是15千米,共用了5小時,故兩者的速度差是15÷5=3千米。由于兩者都是順水航行,故在靜水中兩者的速度差也是3千米。在緊接著的1個小時中,貨船開始游船,兩者最后相距3*1=3千米。這時貨船上的東西落入水中,6分鐘后貨船上的人才發(fā)現(xiàn)。此時貨船離落在水中的東西的距離已經(jīng)是貨船的靜水速度*1/10千米,從此時算起,到貨船和落入水中的物體相遇,又是一個相遇問題,兩者的速度之和剛好等于貨船的靜水速度,所以這段時間是貨船的靜水速度*1/10÷貨船的靜水速度=1/10小時。按題意,此時也剛好遇上追上來的游船。貨船開始回追物體時,貨船和游船剛好相距3+3*1/10=33/10千米,兩者到相遇共用了1/10小時,幫兩者的速度和是每小時33/10÷1/10=33千米,這與它們兩在靜水中的速度和相等。(解釋一下)又已知在靜水中貨船比游船每小時快3千米,故游船的速度為每小時(33-3)÷2=15千米。
    【第三篇】
    某河有相距45千米的上下兩港,每天定時有甲乙兩船速相同的客輪分別從兩港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這天甲船從上港出發(fā)掉下一物,此物浮于水面順水漂下,4分鐘后與甲船相距1千米,預計乙船出發(fā)后幾小時可與此物相遇。
    【解】:物體漂流的速度與水流速度相同,所以甲船與物體的速度差即為甲船本身的船速(水速作用抵消),甲的船速為1÷1/15=15千米/小時;乙船與物體是個相遇問題,速度和正好為乙本身的船速,所以相遇時間為:45÷15=3小時
    【拓展】甲輪船和自漂水流測試儀同時從上游的A站順水向下游的B站駛去,與此同時乙輪船自B站出發(fā)逆水向A站駛來。7.2時后乙輪船與自漂水流測試儀相遇。已知甲輪船與自漂水流測試儀2.5時后相距31.25千米,甲、乙兩船航速相等,求A,B兩站的距離。
    【解】:因為測試儀的漂流速度與水流速度相同,所以若水不流動,則7.2時后乙船到達A站,2.5時后甲船距A站31.25千米。由此求出甲、乙船的航速為31.25÷2.5=12.5(千米/時)。A,B兩站相距12.5×7.2=9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