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基層來說,大多數(shù)人眼中的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供孩子上學。在基層,家庭教育該如何帶領家長成長呢?
轉(zhuǎn)變家庭教育的主體
很多人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教育孩子。許多學校的家委會替代了家長學校,每年的家長培訓課題多是告訴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寫作業(yè)磨蹭去尋求幫助,卻很少反思,孩子各種毛病的根源是不是在自己身上。目前,家庭教育的主體認知普遍出現(xiàn)了偏差。
家庭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家長。家庭教育,教在家長的“行”,育在家長的“心”。家長需要學習的不是如何管好孩子,而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家庭生活觀念,如何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
省婦聯(lián)開發(fā)了一套母親課堂教材,按照孝、愛、親、和、廉做成卡片,一個字一個字地講。從簡單的生活習慣影響這些父母,不說臟話,見面問好,愛護環(huán)境,不亂丟垃圾,不亂吐痰,鄰里互幫互助,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等。這就是基層的家庭教育,改變父母的生活習慣是第一步。家長的改變才能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
家庭教育從提高婚姻質(zhì)量開始
婚姻在基層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尤為重要。特別是農(nóng)村,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今年“六一”,我們到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調(diào)研,全校400多個孩子,99%都是留守兒童,而且大部分父母都不在身邊,有些甚至幾年沒有父母的音訊。父母外出務工導致的高離婚率是農(nóng)村家庭教育問題突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婦聯(lián)作為群團組織,將服務功能延伸到村,開展婚姻家庭及家庭教育知識宣講,從細節(jié)上不斷影響群眾的基本家庭觀念,不斷引導群眾認識婚姻對于子女未來成長的影響。一些父母在當?shù)卣撠毠缘姆龀窒麻_始返鄉(xiāng)工作,盡量留下來照顧子女。這種從婚姻角度來改善家庭教育工作的做法收效非常明顯。
明確孩子在家庭中的定位和需求
很多家庭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甚至把家里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終會看到一個不知敬畏、無法無天的孩子。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就是要讓孩子知道他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從生活細節(jié)中向孩子傳遞社會責任感。生活教育是好的家庭教育,比解決家庭教育問題來得更簡單有效。
在基層,很多父母因外出務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就把這種欠缺換成了物質(zhì)補償,竭盡所能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孩子跟家長交流很少,導致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頻發(fā)。省婦聯(lián)針對這一問題在鄉(xiāng)鎮(zhèn)、村社建立了兒童之家、媽媽家,開設家長學校,定期開展活動,提供關懷幫扶服務,在基礎性的陪伴上做了一些嘗試。利用過年返鄉(xiāng)時間集中開設家長課堂,引導家長跟孩子正確溝通,教家長如何做好有效陪伴,并設立微信群,免費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