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的成語故事

字號:

櫛風沐雨的成語故事講的是從前大禹治水時堵塞洪道,疏通長江黃河并使四夷九州溝通起來,整治的大河三百條,分支河道三千條,水渠溪流不可計數(shù)。大禹親自抬筐揮鏟,終于匯聚地面的水而使它歸入大江河。禹是大圣賢,仍親自為天下事務如此操勞。
    相傳在堯的時代,中國有大川三百條,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處都是,一旦發(fā)生大水,江河橫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沖毀了,人們生活十分痛苦。后來大禹擔起了治河的重任,他親自拿著治水的工具,和人們一起開通水道,疏通洪水,終于匯聚地面的水而使它歸入大江河。因為太勞累,以至腿上無肉,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了,身體常常浸沐在暴雨中,頭發(fā)被強風給吹動著,每天頂著烈風急雨不斷辛勤地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讓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
    《莊子·天下》記載,墨子稱禹“沐甚雨,櫛疾風”,因此,要讓后世的墨家,多用羊皮、粗布做衣服,用木鞋、草鞋做服飾,日夜不停地操勞,把自身清苦看作是行為準則。并且還說:“不這樣做,就不符合夏禹的主張,也就不配稱作墨家。”
    后來“櫛風沐雨”就被用來比喻行程非常辛苦,在外奔走,極為辛勞。亦可作“沐雨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