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憑你躍,天高任你飛。愿你信心滿滿,盡展聰明才智;妙筆生花,譜下錦繡文章;冷靜細心,發(fā)揮如魚得水;心想事成,努力備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 《2017自學考試《中醫(yī)學基礎(一)》試題及答案》供您查閱。
多項選擇題 (在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序號填入括號內)
1.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有 ( )
A.陰陽對立制約 B.陰陽互根互用 C.陰陽消長平衡
D.陰陽相互轉化 E.陰陽偏盛偏衰
2. 與血液運行關系密切的臟是 (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腎
3. 以下何臟腑與水液代謝有關 ( )
A. 肺 B. 脾 C. 腎 D. 三焦 E. 膀胱
4. 五臟之中,與飲食物的消化吸收關系密切的有 (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腎
5.“氣為血之帥”,具體表現(xiàn)為 ( )
A.氣能生血 B.氣能行血 C.氣能攝血 D.血能載氣 E.血能生氣
6. 氣的生理功能有: ( )
A.推動作用 B .溫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固攝作用 E .氣化作用
7 . 六*致病的共同特點是: ( )
A .外感性 B.季節(jié)性 C .地區(qū)性 D .相兼性 E.轉化性
8. 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 ( )
A.黏滯 B.凝滯 C.收引 D.趨下 E.重濁
9. 引起疾病的常見原因是: ( )
A .六* B .七情 C .癘氣 D .藥邪 E .醫(yī)過
10. 風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 ( )
A .輕揚開泄 B.善行數(shù)變 C .主動
D.易耗氣傷津 E .為百病之長
11. 下列哪些是癘氣的致病特點 ( )
A.傳染性強,易于流行 B.發(fā)病急驟,病情危篤
C.一氣一病,癥狀相似 D.轉化性 E.地區(qū)性
12. 正氣是指: ( )
A .人體的機能活動 B .抗邪能力 C .驅邪外出的能力
D. 康復能力 E .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13 . .疾病復發(fā)的誘因是: ( )
A .復感新邪 B.食復 C .勞復 D 藥復 E .伏邪
14. 虛證臨床可見到: ( )
A .五心煩熱 B .脈實有力 C .久病消耗精氣
D .畏寒肢冷 E .食積不化
15 . 實證臨床可見到: ( )
A .二便不通 B .脈實有力 C .瘀血內阻
D .心悸氣粗 E .水濕泛濫
16. “因人制宜”主要根據病人的什么不同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 ( )
A .飲食偏嗜 B.性別 C.勞逸損傷 D.年齡 E .體質
17. “因時制宜”原則是指: ( )
A .夏季慎用溫熱 B.冬季慎用寒涼 C .暑邪致病應解暑化濕
D .秋季外感宜辛溫發(fā)散 E .冬季宜食熱性食物
18 . 中醫(yī)學“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包括: ( )
A .辨證求因 B. 因時制宜 C .未病先防
D.既病防變 E .審因論治
19. 下列哪些屬于“治未病”的內容: ( )
A .治病求本 B.急則治其標 C .調攝精神
D .加強鍛煉 E 先安未受邪之地
20. 病重“失神”表現(xiàn)為 ( )
A.飲食不入,泄瀉不止 B.骨枯肉脫、形羸色敗 C.卒然神昏,手撤遺尿
D.神昏譫語,循依摸床 E.兩目晦暗、瞳神呆滯
21. 我國正常人的面色是: ( )
A.五色鮮明 B.夏季稍黃 C.紅黃隱隱 D.明潤含蓄 E.秋季稍白
22. 紅絳舌,常見于: ( )
A.里實熱證 B.陰虛火旺證 C.氣虛血瘀證 D.痰瘀內阻證 E.食滯氣郁證
23. 望舌時應注意: ( )
A.光線 B.染苔 C.伸舌姿勢 D.年齡體質 E.稟賦
24.膩苔主病為: ( )
A.濕濁 B.痰飲 C.食積 D.胃氣虛 E.邪熱有余
25.痛證可見下列何脈? ( )
A.弦脈 B.緊脈 C.緩脈 D.代脈 E.遲脈
參考答案
1. ABCD 2 .ABCD 3. ABCDE 4 .BC 5. ABC 6 .ABCDE 7. ABCDE 8. BCD
9. ABCDE 10.ABCE 11.ABC 12.ABCDE 13.ABCD 14.ACD 15.ABCE 16.BDE
17.ABCE 18.CD 19.CDE 20 .ABCDE 21. CD 22. AB 23 .ABCDE 24. ABC 25. ABD
多項選擇題 (在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序號填入括號內)
1.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有 ( )
A.陰陽對立制約 B.陰陽互根互用 C.陰陽消長平衡
D.陰陽相互轉化 E.陰陽偏盛偏衰
2. 與血液運行關系密切的臟是 (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腎
3. 以下何臟腑與水液代謝有關 ( )
A. 肺 B. 脾 C. 腎 D. 三焦 E. 膀胱
4. 五臟之中,與飲食物的消化吸收關系密切的有 (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腎
5.“氣為血之帥”,具體表現(xiàn)為 ( )
A.氣能生血 B.氣能行血 C.氣能攝血 D.血能載氣 E.血能生氣
6. 氣的生理功能有: ( )
A.推動作用 B .溫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固攝作用 E .氣化作用
7 . 六*致病的共同特點是: ( )
A .外感性 B.季節(jié)性 C .地區(qū)性 D .相兼性 E.轉化性
8. 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 ( )
A.黏滯 B.凝滯 C.收引 D.趨下 E.重濁
9. 引起疾病的常見原因是: ( )
A .六* B .七情 C .癘氣 D .藥邪 E .醫(yī)過
10. 風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 ( )
A .輕揚開泄 B.善行數(shù)變 C .主動
D.易耗氣傷津 E .為百病之長
11. 下列哪些是癘氣的致病特點 ( )
A.傳染性強,易于流行 B.發(fā)病急驟,病情危篤
C.一氣一病,癥狀相似 D.轉化性 E.地區(qū)性
12. 正氣是指: ( )
A .人體的機能活動 B .抗邪能力 C .驅邪外出的能力
D. 康復能力 E .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13 . .疾病復發(fā)的誘因是: ( )
A .復感新邪 B.食復 C .勞復 D 藥復 E .伏邪
14. 虛證臨床可見到: ( )
A .五心煩熱 B .脈實有力 C .久病消耗精氣
D .畏寒肢冷 E .食積不化
15 . 實證臨床可見到: ( )
A .二便不通 B .脈實有力 C .瘀血內阻
D .心悸氣粗 E .水濕泛濫
16. “因人制宜”主要根據病人的什么不同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 ( )
A .飲食偏嗜 B.性別 C.勞逸損傷 D.年齡 E .體質
17. “因時制宜”原則是指: ( )
A .夏季慎用溫熱 B.冬季慎用寒涼 C .暑邪致病應解暑化濕
D .秋季外感宜辛溫發(fā)散 E .冬季宜食熱性食物
18 . 中醫(yī)學“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包括: ( )
A .辨證求因 B. 因時制宜 C .未病先防
D.既病防變 E .審因論治
19. 下列哪些屬于“治未病”的內容: ( )
A .治病求本 B.急則治其標 C .調攝精神
D .加強鍛煉 E 先安未受邪之地
20. 病重“失神”表現(xiàn)為 ( )
A.飲食不入,泄瀉不止 B.骨枯肉脫、形羸色敗 C.卒然神昏,手撤遺尿
D.神昏譫語,循依摸床 E.兩目晦暗、瞳神呆滯
21. 我國正常人的面色是: ( )
A.五色鮮明 B.夏季稍黃 C.紅黃隱隱 D.明潤含蓄 E.秋季稍白
22. 紅絳舌,常見于: ( )
A.里實熱證 B.陰虛火旺證 C.氣虛血瘀證 D.痰瘀內阻證 E.食滯氣郁證
23. 望舌時應注意: ( )
A.光線 B.染苔 C.伸舌姿勢 D.年齡體質 E.稟賦
24.膩苔主病為: ( )
A.濕濁 B.痰飲 C.食積 D.胃氣虛 E.邪熱有余
25.痛證可見下列何脈? ( )
A.弦脈 B.緊脈 C.緩脈 D.代脈 E.遲脈
參考答案
1. ABCD 2 .ABCD 3. ABCDE 4 .BC 5. ABC 6 .ABCDE 7. ABCDE 8. BCD
9. ABCDE 10.ABCE 11.ABC 12.ABCDE 13.ABCD 14.ACD 15.ABCE 16.BDE
17.ABCE 18.CD 19.CDE 20 .ABCDE 21. CD 22. AB 23 .ABCDE 24. ABC 25. A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