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作報告內容 北華大學研究生復試內容(精選5篇)

字號:

    報告在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研究生工作報告內容 北華大學研究生復試內容篇一
    我校研究生獎助體系包括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等。
    1.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參照學校相關文件執(zhí)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不享受獎助學金待遇。
    (1)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為 20000 元/生/年。
    2.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申請助研、助教、助管、本科輔導員崗位,按相關規(guī)定發(fā)放津貼補助。
    p
    研究生工作報告內容 北華大學研究生復試內容篇二
    在我看來,博士生階段最重要的訓練,是在研討會里完成的。雖然研討會幾乎完全自愿出席(在哈佛和斯坦福,研討會有時會作為課選修,但基本上也不存在實質上的考核機制),但沒有人忽視它的重要性。
    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的研討會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正式的研討會,多邀請其他院校的教授來講他們最新的研究。另一類是非正式的研討會,常常由學生自己組織,自己參與,自己選擇演講的題目,教授有時會出席點評。這兩類研討會都很重要。我認為后者尤其重要,因為博士生們可以真正參與到研究過程里面來,學習接受批評、回應批評,和在批評的基礎上改進研究。
    也有一些研討會是兩者的混合,既邀請外校學者,也給本校的學生機會。在哈佛和斯坦福,還有一些研討會是閉門的,只有本校該方向的老師和學生可以參加,并講述自己的學術論文。
    大部分研討會有免費食物,由學校或院系出資。博士生們不富裕,而且常常沒時間做飯,免費食物是他們參加研討會的很重要的動力。不過我聽說,提供免費食物是私立學校特有的現象。
    我特別感激與經濟系及哈佛政府系合辦的政治經濟學早餐(political economy breakfast)。我的一位導師幾乎每次都出席。如果他和其他早餐會的成員認可了一項研究,我們大概就知道這項研究八九不離十了。因此,我們都很珍惜在早餐會演講的機會。我曾擔任過早餐會的主持人(負責協(xié)調演講人和給參與者買早飯)。開學以前,我把講座邀請發(fā)到郵件列表,不到兩小時,十幾個演講的空位就被眾人一搶而空了。老師們的出席很重要。一方面,他們的研究經驗遠勝過學生,提的意見往往也更有價值;另一方面,他們出席可以保證研討會的凝聚力。
    類似由學生主講的研討會在麻省理工學院有不少,我經常參加的有經濟系的發(fā)展經濟學午餐會和斯隆商學院的組織經濟學午餐會。發(fā)展經濟學和組織經濟學圈內最有名的幾位學者每周都會準時參加。
    這些早餐會或午餐會,有點像我在北大參加的導師的組會。我現在仍然覺得北大的組會幫助很大,因為我的導師曾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做研究;而在劍橋,大部分時候得靠自己——自己選題、自己分析、自己準備演講。不過,因為這里熱烈而善意的批評環(huán)境給學生的壓力更大,因此也更鍛煉人吧。這樣的訓練特別重要,因為對別人的工作提出挑戰(zhàn),以及迎接同行的挑戰(zhàn),是學者日后工作中的家常便飯。
    我們系里的另一個非正式研討會叫做gswip(graduate student work in progress,意為研究生們的半成品),類似北大的博士生論壇。如它的名字那樣,討論的形式比較輕松,教授們一般也不會出席。雖然演講的質量常不如前面提到的早餐會,但大部分糟糕的研究想法基本能被眾人擋下來。
    劍橋的研討會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即跨校合作。許多社會科學領域的正式、非正式研討會(甚至課程)都是跨校合辦的。一個例子當然是上面講的早餐會,還是比較有名的政治經濟學論壇和應用理論論壇(由a. shleifer、p. aghion和d. acemoglu等人合辦)。此外還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三校博士生合辦的中國研究論壇。許多同學就是通過這個論壇成為合作者的。從地理上說,清華和北大的距離比劍橋兩校更近(哈佛和麻省理工相距3.5公里或兩站地鐵),可是很少聽說兩校合辦周期性的講座或研討會。這是很遺憾的。
    在一位教授的提議下,我們系最近幾年還有一項創(chuàng)新,叫idea conference(出主意的會)。它的作用是幫助三年級(或更低年級)的博士生選題。在這個很輕松的會議上,每個參與的博士生有五分鐘時間向全系的教授和學生講一個在考慮中的想法,供大家批判。目前很難判斷這個會的成效。不過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主意,因為許多想法要么從一開始就是錯的,要么不夠重要。在博士階段,有人阻止你做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往往比有人建議你做一件對的事情,更加難能可貴。
    職業(yè)發(fā)展支持
    研究生工作報告內容 北華大學研究生復試內容篇三
    美國的社會科學院系一般要求博士生完成兩項目標:一、在修課的基礎上通過博士生資格考試;二、通過畢業(yè)論文答辯。許多院系還要求學生在第二年完成一篇“第二年論文”(second year paper),作為畢業(yè)論文的一次預演。以我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政治系為例,博生需要完成兩年共16門課的課程任務。學生也可以選修或旁聽更多課程,不必付費;而且,只要學生的學術導師同意,選課幾乎沒有院系的限制。許多同學在整個博士生涯中選修了20至25門課程。
    在這頭兩年里,學生一般不需要做除了修課以外的任何工作,靠學校提供獎學金(fellowship)基本上就可以衣食無憂了。學校希望博士生們在這兩年心無旁騖地汲取知識,盡量不要受到經濟因素的干擾。最近幾年,由于一些學?;蛟合地斦顩r吃緊,或者招收的本科生數目上升,它們也開始要求一二年級的研究生承擔一些教學或助研任務。
    我們暫時不討論課程設置的問題。在麻省理工學院,一門三學分的核心課程,一般每周有兩次一個半小時的主課(教授主持)和一次一小時的復習課(助教主持)。也就是說,一門核心課程,通常學生們一周要見面三次。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情況也類似。
    大部分教授給博士生授課是很用心的,我們從許多網上的公開課視頻里就可以感受到這一點。網絡課堂缺少兩個重要元素,一是課堂里的互動;二是在助教和同學的幫助下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硬約束。我認為后者更重要。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博士階段的每門課程,每周需要15-20小時以上的課外時間用于閱讀、復習和完成作業(yè)。我也是這樣要求我參與授課的學生們的。麻省理工學院要求低年級博士生每學期選修四門課。哈佛的要求是三門。斯坦福大學采用三quarter制,要求學生每個quarter選三到四門課。在這幾所學校,不少學生還在額外旁聽一到兩門課。
    總的來說,博士生們的課業(yè)壓力是很大的。我確實從學習和研究中得到許多快樂,但是這些年下來,我深信以快樂為宗旨的教育,恐怕達不到期望的效果。我的一位老師對一年級博士生的要求只有兩個字:no whining(不要抱怨)。
    博士生一開始對做研究沒有什么概念。主要的辦法當然是閱讀前人的作品,輔之以工具類課程的嚴格訓練。最近一兩年,我們系有一個小創(chuàng)新,即在為一年級開設的一門《研究設計》課中,指導學生撰寫研究計劃,申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的博士獎學金。這項教學實驗還是比較成功的——先后有三位一年級同學得到了nsf的資助。這不僅是博士生們值得夸耀的榮耀、給系里節(jié)省了資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yǎng)博士生們獨立開展研究和日后申請研究經費的能力。
    在第二年末,系里期望學生能完成一篇可被發(fā)表的論文,這是所謂的“第二年論文”。在現實中,絕大多數論文達不到發(fā)表的要求。在學術生涯的起點,總難免要生產一些糟糕的文章,但這樣的練習也很有價值。與國內不少學校的情況相反,我所知的幾所學校對博士生發(fā)表論文的數量都沒有任何硬性要求。因此,博士生沒有什么動力發(fā)表水準不高的論文。
    經過一到兩個月緊張的復習,博士生要通過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口試,主要考察博士們對本領域文獻的掌握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博士階段,除了學生自己,幾乎沒有人關心他或她的考試成績——教授不太關心,未來的雇主則根本不關心。
    每個院系的考試安排略有不同,哈佛大學政府系是在第二年末進行的;斯坦福大學政治系則將兩門資格考試安排在兩個學期。我們系把資格考試安排在第三學年初,分兩天對博士生選擇的兩個領域進行考察,每個領域一天(八小時)。按照領域的不同,可能是三篇2500字左右的寫作,或是一個很長的習題集。
    考試很緊張。我記得單單考試的兩天,我就丟了一公斤以上的體重。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再在8小時以內寫過那么多英文。斯坦福政治系的考試,每次(一個領域)長達52小時——跨越一個周末——答題者有時被要求完成三篇8000字的文章,我覺得那太長了。
    考試確實能檢驗學習效果。不過我還是認為資格考試浪費過多時間了。比較可取的辦法,可能是把資格考試安排在第二學年末的暑假前進行。另外,考試時間其實可以縮短到3到5個小時。這樣,第二年結束后暑假可以用來想博士研究的題目。麻省理工的經濟系就是這樣做了,效果很好。這項改革在政治系被提了幾次,可是每次都被否決。最反對這項改革的,正是面臨考試的低年級學生們。
    通過資格考試的博士生被稱為“博士候選人”(phd candidate)。此后,他們就得以研究為主業(yè)了。不過,從第三年起,他們也被要求承擔助研(research assistant,ra)或助教(teaching assistant,ta)的任務。前者要幫助教授完成指定的研究任務(一周10小時左右)。許多時候,老師們愿意與學生們合作。一方面學生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更高,完成任務更利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如果幸運地話,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完發(fā)表論文的全過程。
    在和教授合寫論文的過程里,博士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除了研究和撰寫論文以外,還包括如何與學術雜志的編輯溝通、如何回應匿名審稿人的批評等等。老師們對學生的獨立研究一般也很支持。我寫完第一篇達到發(fā)表質量的文章后,先后有五位老師為我逐字逐句地修改語病和提出建議。我身邊的大部分同學都有這樣的經歷。一位老師曾告訴我,老師們對學生的關心程度,與學生的努力程度是正相關的。他說得很有道理。
    助教不僅要批閱作業(yè),往往還需要承擔輔助教學任務,如上面提到的每周一小時的復習課。對于助教,他們備課的時間往往超過每周10小時。不過助教工作除了能讓博士生賺取生活費外,也讓他們獲得了寶貴的教學經驗。我們系要求博士生在畢業(yè)前至少任助教兩次。由于學校的本科生比較少,當助教的機會很難得,大家都希望有機會教那些對自己的能力有提升的課程。由于助教的勞動力供給很大,教授們不得不開會討論,來匹配博士生們的研究興趣、過去的助教經歷和他們教課意愿。在其他很多學校,由于本科生人數比較多,則經常會出現助教人手不夠的情況。
    畢業(yè)論文毫無疑問是博士生生涯的重頭戲。為了督促博士生們合理安排時間,系里一般要求博士生在三年級結束前開題。此時,博士生的論文委員會正式成立。論文委員會由三至五名成員組成,俗稱為導師。與其他領域不同,在社會科學領域,導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比較平等的。導師可以在中途更換,但學生要及時與老師們溝通。
    在開題后的兩到六年內,博士生完成一次中程答辯和一次畢業(yè)論文答辯。博士候選人通過論文委員會的畢業(yè)論文答辯后,就可以正式拿到博士學位了。
    后兩次答辯的時間是比較隨意的。在美國,社會科學的博士教育實際上已經不是所謂的“寬進、嚴出”,也不單純是“嚴進、嚴出”,而是 “嚴進、找到工作后出”。有一位教授曾和我開玩笑說:一個博士是否能拿到博士學位,是由兩個委員會決定的,一個是本人的論文委員會,另一個是求職院校的聘用委員會(hiring committee)。
    研討會系列
    研究生工作報告內容 北華大學研究生復試內容篇四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愿意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因為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共產主義的事業(yè)中,為中國的勝利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出一份微薄而堅強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黨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黨的輝煌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史;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zhàn)勝一切困難,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無愧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我面對著黨的光輝歷程,面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目標,深切地希望能成為這組織中的一員,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行動接受黨對我的考驗。作為我個人來講只有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做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站在科學一邊,站在真理一邊。
    長期以來,我堅持學習黨的有關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思想上有了極大進步。在高中學習期間我就提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明確了我的思想道路,提高了認識,之后,我參加參加大學學院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系統(tǒng)地學習了有關理論知識;多年來黨對我孜孜不倦的教育,使我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領導中國人民向新生活邁步,她不愧為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我在自己的學習中踏實肯干,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幫助老師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自己有了一些優(yōu)點的時候,我還經常作自我批評,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并努力改進,也請組織給予指導和幫助。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要在黨的組織內,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學習科學、文化和業(yè)務,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我要認真地用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謀取個人私利,百折不撓地執(zhí)行黨的決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機密,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密切聯(lián)系群眾,在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隨時為黨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斗爭,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我現在是一名研一的學生,我會在發(fā)奮學習的同時時利用自己的特長來為周圍的老師同學們服務,并努力學習黨的相關理論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
    請黨組織考驗我!
    此致
    敬禮!
    研究生工作報告內容 北華大學研究生復試內容篇五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愿意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當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之中的時候,無數志士仁人為尋求救國的出路而作出各種探索,為中國的獨立和富強獻出了生命。但無論是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還是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都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真正的出路。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他的誕生立即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歷經了千難萬險,摧毀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從她成立之日起,一直忠實代表工人階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具有遠見卓識,能把握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她具有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能夠堅韌不拔地團結奮斗;具有實事求是、走群眾路線、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善于總結和吸取經驗教訓,不斷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優(yōu)秀共產黨員也是中國人的典范,我清楚的記得,面對天災的時候,面對危險的時候,到處都顯現出中國共產黨員的影子,他們勇挑重擔,永遠沖在最前面,哪里最苦最累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共產黨員,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國家和人民對他們的要求,他們不負黨和人民的信任最終戰(zhàn)勝了困難,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這也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決心。
    黨的輝煌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史,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zhàn)勝一切困難、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一個能夠克服自身缺點不斷進步的黨。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建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社會主義中國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前進了方向。3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到內陸,從東部到中西部,從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進程勢不可當、蓬勃向前。
    這場歷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巨大解放,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感召力。
    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大發(fā)展,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而且?guī)砹它h的建設的新進步,極大地增強了我們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使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
    作為新時期的研究生,我對黨的認識是不斷加深的,上小學的時候,在父母和老師的言傳中,共產黨員的形象在我眼中變的無比高大;高中時候的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了黨的歷史和黨的理論知識,從而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升入大學后,在領導和同學的關心教育下,并通過自己對身邊人和事的觀察,自己對黨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共產主義在我的眼中也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存在于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它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在世界上應該有一個目標,一個為了整個人類而不只是為自己的目標。
    而當一個人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會很自然地產生一種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的崇高愿望。因為只有黨才能給我們前進的正確方向,只有加入黨,才能更直接地接受黨的領導和幫助,更有效地為祖國建設服務,繼而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建設祖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行的,祖國的繁榮需要組織的力量、集體的力量,只有加入黨,才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才能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祖國群策群力。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因為我深信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必然成功,深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實踐也充分證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共產黨員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我將努力向這個方向發(fā)展。
    今天,我雖然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但我深知,在我身上還有許多缺點和不足,因此,我希望黨組織從嚴要求我,以便使我更快進步。
    今后,我要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接受黨員和群眾的幫助與監(jiān)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爭取早日在思想上,進而在組織上入黨。
    如果組織批準我的申請,我一定會戒驕戒躁,繼續(xù)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作一名名副其實的黨員。如果組織沒有接受我的請求,我也不會氣餒,會繼續(xù)為之奮斗,相信總有一天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
    請黨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