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三寫苦趣作文800字》,供您查閱。
墨香四溢的房間里,窗外撒進的陽光驅散了最后一點陰冷的空氣。
初學書法,稚嫩的小手顫巍巍地攥著毛筆,在怎么也鋪不平整的毛邊紙上,極緩極緩地描下一橫。老蕭——當時還算不上老——是一個相貌平平、衣著素樸、操著一口福建味普通話的青年人,即我的書法師父,會走過來,彎下腰,握著我的手,穩(wěn)穩(wěn)地落筆,行筆,提筆,頓筆,收鋒。然后直起身,拍拍我的肩,示意我好好寫。我盯著他寫下的字,希翼自己的字也能這樣美,眼中閃爍著光芒。
然而這樣親切和藹的教導很快就無蹤影了。練字時,每當我搖頭晃腦、胡亂甩腳時,老蕭就毫不留情地往我頭上一敲,再踢正我的腳,嚴厲地訓道:“知不知道什么叫行得端,坐得正?寫字的時候要腳踏實地,給我記住了!”我不敢惦記頭頂被筆桿敲過的疼,趕緊坐得端端正正。當我將錯字劃去,他重重地打在我的手背,呵斥:“寫錯了字就像人生做錯了事,及時劃掉了也依然存在著,你得正視它,之后的每一筆都得提醒自己慎重,不該犯相同的錯誤。”看著泛紅的手背,眼眶發(fā)熱,卻只能繼續(xù)寫下去。
師父的教訓我尚且忍受,練字本身的痛苦更加難捱。冬日里練字,真是一項罪罰。曾經宋濂寫下“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我讀到,辛酸得幾欲落淚,那般艱苦的環(huán)境里,骨頭都僵硬成冰卻仍要施力握筆的感受,我體會得太深。洗筆時,手在冰冷的水中凍得通紅,因記著老蕭說過的:不能用熱水,會使筆毛脫膠。
學書法的苦,又豈止如此。藝術節(jié),當學習器樂、舞蹈的人在舞臺上盡情表演時,我多少次望著那耀眼的燈光、華美的服飾出神。他們無論技藝精湛與否,都能讓他人關注到自己的身影,多令人羨慕!反觀我們,在小小的房間里,默默地修煉那一米宣紙上的寥寥數字。將熟宣鋪開,用紙鎮(zhèn)壓好。拿起筆,潤了潤水,蘸了墨,堪堪落筆。筆尖一壓一提,離方遁圓,褚體楷書浮現(xiàn)紙上。交上作品,收拾好工具,獨自一人走出教室時,覺出一絲枯燥繁瑣。最后呈現(xiàn)的,是張貼出來的一幅作品和作品下方毫不起眼的名字。凝視著那一幅高掛的作品,我竟已然感到了滿足。即使付出的多,回報的少,我仍無怨無悔,并將用不懈的耕耘,換來收獲。
一年復一年,松煙墨的味道越發(fā)濃郁了,這驅不散,揮不去的香味,停駐在心的一隅。一筆又一筆,常年在筆端游走的愁苦,不知不覺寫成了趣,恣意飛揚。秋日的暖陽依約而來,柔和的光線懶懶散散鋪了一地。惟愿,以苦寫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