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小小的早餐券,叫不醒沉睡的大學生

字號:


    一張小小的早餐券,叫不醒沉睡的大學生,大學生這個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好像越來越不那么好了,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著是許多大學生的現(xiàn)狀,為此,各方大顯神通,來隨了解詳情吧!
    -1-
    有媒體報道說,鄭州大學為鼓勵學生早起,從2010年開始推出了“陽光早餐卡”。
    每周一、三、五早上6:30-7:10到操場晨讀或者晨跑者,獎勵3元早餐券,每日限量480份。
    活動在學生中間引起了很好的反響,每天領取早餐卡的服務臺都會排起長隊,上千名學生自發(fā)早起,參與其中。
    在活動現(xiàn)場,一位幾乎每次都參加該活動的同學表示,“不只是為了免費早餐,更是為了找到一個讓自己堅持早起的理由”。
    也有同學說,“剛開始參加純屬湊熱鬧,但后來漸漸真的養(yǎng)成了早起的習慣”。
    -2-
    大學生早上不起床睡懶覺,這確實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但說實話,對于那些真正愛睡懶覺又不缺錢花的大學生來講,三元早餐券的吸引力并不大。
    每天領早餐券的學生肯定有,但因此養(yǎng)成早起習慣的學生肯定不多。
    有同學就認為,更多的可能,是本來就早起的人順手去領了早餐券。
    對于那些不想早起的人來說,估計30元早餐券也很難喚醒他們。
    而且,用早餐券鼓勵大學生早起,就像孩子厭學,家長靠給孩子買糖吃、給零花錢鼓勵一樣,兩次也許能立竿見影,但難以收到長效,甚至會收到反面效果。
    -3-
    不妨講一個心理學的故事:
    一位老人對噪音特別敏感,但是有一群孩子在他的房前踢鐵桶,“咣咣咣”的聲音令他煩躁不安。
    老人想制止孩子們踢鐵桶,他對孩子們說:“你們踢的聲音很好聽,如果你們使勁踢,我每天給你們一塊錢!”
    孩子們聽說踢鐵桶還有錢賺,都賣勁地踢了起來。
    第二天,老人說:“今天不能給一塊了,只能給五角?!?BR>    孩子們聽說價格減半,踢鐵桶的勁頭也馬上松懈了。
    到第三天,老人又說:“今天沒有錢給你們了?!?BR>    孩子們一聽今天沒有錢了,紛紛說:“一分錢不給,誰會為你賣力?”
    說完一哄而散。
    當人做一件事情是靠物質驅動的時候,如果沒有了物質的刺激,那么很可能就堅持不下去。
    如果有朝一日學校不發(fā)早餐券了,會不會有大學生覺得早起“不劃算”,從此就不早起了?
    -4-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早睡早起,鍛煉身體”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但大學生們?yōu)槭裁丛缟掀鸩粊??是因為晚上睡得太晚。為什么總是睡得晚?是因為玩手機打游戲等夜生活沒有節(jié)制。
    而三元早餐券,還不具備讓大學生戒掉那些不良習慣的吸引力。
    如果戒不掉那些壞習慣,就算咬牙早起,說不定有人領了早餐券之后,還會回宿舍睡回籠覺,甚至,白天在課堂上補覺。
    任何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靠內在的推動力,而不是外在的吸引力。
    只有大學生從內心認識到早起的重要性,才會堅持一輩子,把早起當成習慣。
    -5-
    在生活中,那些生活有規(guī)律,堅持晨起鍛煉的大多都是“耳畔頻聞故人死,眼前但見少年多”的中老年人,因為他們對時光的流逝、對身體的健康有著切身的感受。
    大學生不吝惜時間、不注意鍛煉身體,和他們所處的人生階段有直接關系。
    他們這個年齡,對生命的短暫、對健康的重要性都并不敏感。
    想讓大學生養(yǎng)成早起的習慣,還得從教育上入手,比如讓大學生多去敬老院做一些服務工作,或者做一些社會調查和研究,讓他們自己得出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會更健康、年輕時不注意身體將來會疾病纏身的結論,可能對他們的刺激更大。
    如果只靠一張小小的早餐券,恐怕還叫不醒沉睡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