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范例匯總

字號: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nèi)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有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yù)期的教學效果。今天為您帶來了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范例匯總,供您參考。
    【范例一】
    一、活動目的
    1.引發(fā)幼兒觀察畫面,想象和講述富有童話情趣的內(nèi)容。
    2.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詩歌的興趣,能在看看講講中學習整首詩歌。
    3.理解詞:山腰、拋。
    二、活動準備
    1.背景圖,群山,插入材料:花轎,*兩只(一只笑嘻嘻搖扇,一只在達瞌睡)。抬轎的八只小狗。
    2.扇子幾把。
    三、活動過程
    (一)理解圖意。
    1、出示背景圖及一頂可移動的花轎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幼兒理解的詩歌內(nèi)容。
    師:山腳下有什么?
    猜一猜誰會坐在花轎里?
    讓我們來看一看誰坐在里面?(掀開轎簾)
    2、出示八只小狗圖片
    師:平時都是人坐轎,今天可奇怪了坐只大老虎那么是誰來抬轎子?
    有幾只小狗抬轎子?
    為什么要8只小狗來抬轎子?
    老虎在轎子里舒服嗎?
    (移動一只小狗成摔到的姿勢)問:發(fā)生什么事了?
    小狗為什么摔到?摔到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3、出示老虎踢小狗,小狗氣得直叫,老虎睡大覺的圖片。
    師;我們看一看小狗摔到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快幫小狗想辦法對付壞老虎。
    4、移動轎子到山腰
    師;看小狗用什么辦法對付老虎?
    (重點理解“山腰,拋”兩個詞)
    語言概括小狗抬轎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二)引導幼兒試編詩歌。
    1、師:我們可以把故事編成詩歌,每一句的字數(shù)要一樣多,讀起來要順口。
    2、出示圖片試編詩歌,把詩歌連起來說一遍。
    (三)分組看圖、編后半部分。
    (四)分角色表演詩歌(用道具),結(jié)束活動。
    詩歌:
    小狗抬花轎
    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扇扇子。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踢了它一腳。
    小狗氣得汪汪叫,老虎卻在睡大覺。
    小狗抬轎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范例二】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較完整地自編故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磁性黑板、幼兒操作用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想象,讓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想法。
    1、出示“西瓜皮和小老鼠”的圖片,問:它們是些什么樣的小老鼠?(讓幼兒自由描述老鼠的樣子)。
    2、它們看見半個西瓜皮,會把它當成什么玩(用)?(先讓幼兒想象再出示有關(guān)幼兒想象出來的用法和玩法的圖片)。
    3、引導講述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等情境。
    師:我真想講故事了,可是,這個故事可能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呢?出示有關(guān)時間、地點的圖片。
    二、示范性地按一種思路進行講述,學習用恰當?shù)脑~匯比較連貫、完整地講述句子或短文。
    1、利用太陽、河邊、小老鼠和西瓜皮、坐船四幅圖講述;邊講述邊將選用的圖片按次序排好。
    2、通過提問,了解講故事的先后順序,并再次編故事激發(fā)興趣。
    師:我講的“西瓜船”的故事里,先講到什么?再講了什么地方?還把誰講到故事里了,后講它們怎么玩?
    師小結(jié):其實,自己講故事并不難,只要選一個什么樣的時候、在什么樣的地方、故事里有誰、它們在怎么樣玩,選好這些內(nèi)容,自己想怎么樣編就可以怎么樣編了。不信,你看我再編一個。(……)你瞧,編故事不難吧?你們想試一試嗎?
    3、激發(fā)幼兒選圖講故事,嘗試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編一編。講述之前,說說講述意圖,并進行選圖,教師幫助幼兒理順思路。(問:你取什么題目,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講述時,讓幼兒先取題目,說說講述意圖,利用黑板上的活動圖片幫助幼兒理順思路。鼓勵編的不同,有創(chuàng)新。
    三、幼兒操作小圖片分組編講故事
    1、講解操作要求:四種顏色的小圖片分別代表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圖。由一人管理小圖片,其余每人各選一張,按次序編一個故事由一人先講,其它人聽好,等輪到自己編時要編得不同,可多編幾個。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幼兒編講故事,了解幼兒所編情況。
    四、幼兒講述故事。
    1、師:你們組編了幾個故事,你編了幾個?誰編得很好聽?
    2、每組請一位幼兒講述故事。
    3、肯定幼兒的積極思維和想象,激發(fā)下次講述的愿望。
    五、延伸:語言角活動
    師:剛才,我們用圖片編了那么多好聽的不同故事,你們肯定還想編,只要小朋友多動腦筋,就可以編更多更好的故事。那老師就把這些圖片放在語言角里小朋友可以自己編好聽得故事。
    【范例三】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話中的禮貌用語,讓幼兒知道說話要有禮貌。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動物的尾巴,知道動物的尾巴都有用。小壁虎的尾巴能夠再生。
    3、通過角色表演,讓幼兒體驗快樂。
    4、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小動物。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角色頭飾。
    2、獎勵幼兒的小獎品若干。(漂亮的小紅花)
    活動過程:
    一、教師課前談話,引起幼兒興趣。孩子們,今天我聽說森林里面正在舉行一場非常有趣的比賽,小動物們正在比一比誰的尾巴有用。我想去看看,你們想不想?(幼兒觀察動物尾巴說說尾巴的用處。)你們知道嗎?有一只小壁虎它的尾巴沒有了,我讓你們看看它的尾巴是怎么沒有的,小朋友看了要告訴我它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時候,怎么沒有的?
    二、幼兒觀看課件,知道故事內(nèi)容。
    1、看課件,了解小壁虎斷尾巴的原因。
    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時候,被誰咬斷的呢?
    2、完整看課件,了解故事中的具體內(nèi)容。
    (1)孩子們,故事中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呢?
    (2)它借到了嗎?
    3、再次完整看課件,注意小壁虎借尾巴時,它們時怎么說的?孩子們,故事看完了,提問:
    (1)小壁虎向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時候時怎么說的?小魚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小壁虎和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時候叫他們姐姐、伯伯、阿姨,小壁虎那么有禮貌,為什么它們都沒有借給它呢?
    (3)老師做小壁虎,請你們做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說出對話。
    (4)請小朋友說說小魚游水、牛吃草、燕子飛的動作是怎樣的?
    (5)我請一個小朋友做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我們來演一演他們的對話好嗎?
    (6)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為什么后來小壁虎又高興的叫起來了呢?
    三、完整的看著課件和小朋友一起講述故事。
    四、角色表演故事。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學會了這個故事,你們想不想演一演?(請一個小朋友戴上小壁虎的頭飾,請四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頭飾跟著課件進行表演。)
    五、總結(jié)延伸,自然結(jié)束活動。孩子們,當我們在午睡或者晚上睡覺時,小壁虎就在墻角里幫我們捉蚊子,不讓蚊子吸我們的血,你們說,小壁虎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敵人呢?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愛護它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nèi)テ渌嗫匆豢?,它們的動物角里面有些什么動物好嗎?帶著孩子出去自然結(jié)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