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語文知識點整理總結(jié)

字號:

著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樂,不要沉迷于學(xué)習(xí)進步?jīng)]有別*的痛苦中,進步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只有足夠的量變才會有質(zhì)變,沉迷于痛苦不會改變什么。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語文知識點整理總結(ji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4.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①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②相當(dāng)于“而”。如:靜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②而,連詞。如:以望復(fù)關(guān)。
    3.作:
    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chǎn)生。如:薇亦作止。
    ②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
    ③創(chuàng)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⑤為,成為,引申為充當(dāng),充作。如: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
    4.曰:
    ①動詞詞頭,無實意。如曰歸曰歸。
    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靡:
    ①浪費。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為不。
    如:天高地迥,號呼靡窮。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④助詞,無實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7.雨:
    ①眾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②離散。如:一別如雨。
    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fēng)風(fēng)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二】
    一、通假字
    1.距①關(guān),毋②內(nèi)③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無”,不要。
    ③內(nèi),通“納”,接納,進入。
    2.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
    6.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內(nèi)通“納”)
    7.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將軍與臣有卻。卻,通“隙”,隔閡,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氣……成五采。采,通“彩”,顏色。
    1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擊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參,通“驂”,古時乘車。
    二、虛詞實詞
    (一)實詞:
    饗土卒(饗;犒勞)
    夜馳之(之:到,往)
    無所取(所取:所字結(jié)構(gòu),掠奪的東西)
    從沛公(從:跟從)
    亡去不義(亡:逃跑;義:符合道義)
    料大王土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料:估量:當(dāng):抵擋)
    與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記)
    他盜之出入(出入:偏義夏詞,進入)
    具言(具:詳細,完備)
    若入前為壽(若:你;為壽:祝健康)
    *如不能舉(舉;盡)
    竊為大王不敗也(竊;私下里)
    坐須臾(須臾:片刻)
    相去(去,距離)置車騎(置;放棄)
    督過之(督過:責(zé)備)
    留謝(謝:辭謝)
    (二)虛詞
    固不如也(固:當(dāng)然)
    君安與項伯有故(安:怎么)
    孰與君少長(孰與:與……相比,哪一個更……)
    人有大功而擊之(而:卻)
    因言曰(因:趁機)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詞,不譯)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這樣)
    因留沛公與飲(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擊沛公于坐(因,趁機)
    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這些人)
    三、詞類活用
    1.沛公軍霸上。軍,名詞作動詞,駐扎。
    2.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①沛公欲王關(guān)中。
    ②秦地可盡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
    4.夜,名詞作狀語,在夜晚。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②于是項伯復(fù)夜去。
    5.義,名詞作動詞,恪守信義。
    ①亡去不義。
    ②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6.項伯*,臣活之?;?,使動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兄長一樣。
    8.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lǐng)。
    9.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0.若入前為壽。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2.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止,使動用法,使……停止。
    13.頭發(fā)上指。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14.刑人如恐不勝。刑,名詞作動詞,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①下,名詞作動詞,下來。②道,名詞作動詞,取道。
    ③間,動詞作狀語,小道,表示動作的處所。
    16.沛公已去,間至軍中。間,動詞作狀語,從小路。
    17.拔劍撞而破之。破,使動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庫。籍,名詞作動詞,登記。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詞作名詞,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續(xù)耳。續(xù),動詞作名詞,后續(xù)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詞用如名詞,小的方面
    22.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東、南,名詞作狀語,向東、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此天子氣也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續(xù)耳
    (二)被動句:
    1.若屑皆且為所虜
    2.晉屬今為之虜矣
    (三)賓語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關(guān)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為者
    4.大王來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辭為?
    (四)介賓短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
    1.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2.沛公欲王于關(guān)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長于臣?!?BR>    5.得復(fù)見將軍于此。
    五、古今異義:
    1.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
    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關(guān)系。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3.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
    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4.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5.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6.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古義:黃河以北、以南。
    今義:分別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詞多義
    (一)為
    人為刀姐,我為魚肉動詞,是,
    使子嬰為相動詞,做,擔(dān)當(dāng),
    竊為大王不取也動詞,認(rèn)為,
    誰為大王為此計動詞,出,制定,
    且為之奈何動詞,對付,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呢,
    為擊破沛公軍介詞,替,給,
    (二)故
    故聽之連詞,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形容詞,舊時,此指交情)
    故遣將守關(guān)者副詞,特意)
    (三)辭
    卮酒安足辭(推辭,不接受)
    未辭也(告辭,辭別)
    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四)幸
    婦女無所幸(寵幸)
    故幸來告良(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