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語文備考課外文言文專練含答案【1-5】

字號:

寒窗苦讀十余載,今朝考試展鋒芒;思維冷靜不慌亂,下筆如神才華展;心平氣和信心足,過關(guān)斬將如流水;細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備考,定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 《2018中考語文備考課外文言文專含答案【1-5】》供您查閱。
    
    【第一篇:七步詩】
    文帝嘗令東阿王①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 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導(dǎo)讀:古人說"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間為了爭王位、爭財物而互相殘殺的從古到今卻屢見不鮮,這不是太可悲了嗎!
    注釋: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東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詩人。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不成者行大 法()2.萁在釜下然()
    3.漉菽以為汁()4.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釋為____,寫出一個同義的成語_______。
    三、《七步詩》一般寫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譯文和答案】
    81.七步詩
    魏文帝曾經(jīng)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nèi)做成一首詩,做不出即處以死刑。東阿王隨聲就做詩一首:"鍋里煮著豆子用來作羹,濾豆子用來作汁。豆秸在鍋底燃燒著,豆子在鍋中哭泣:'你我本是一個根上生長的,你為什么這樣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魏文帝聽了深有慚愧之色。
    一、1.死刑2.同"燃"字3.過濾豆類4.曾經(jīng)
    二、鍋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
    【第二篇: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①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于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于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選自《呂氏春秋》有改動)
    【注釋】①曠日:荒廢時日。②致力:致:竭盡(精力)、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從事(某項事業(yè))。③疾:急切從事。
    【譯文】
    齊國有個喜歡打獵的人,荒廢了許多時日,可什么野獸也沒獵到?;氐郊依?,就感到對不起妻子和孩子,走出家門,就感到對不起朋友鄉(xiāng)鄰。他獵不到野獸的原因,是他的獵狗不好。(他)想要買一只好狗,(可是家里又十分貧困,買不起。)有個人對他說:"你應(yīng)該盡力耕田。"這個打獵的人說:"為什么?"那個人沒有回答他。他就自己想到,該不會是想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獲之后就可以買到好狗了吧?于是,他回家后就辛勤耕田。辛勤耕田,家里就富裕起來。家里富裕起來,就(有錢)買到了好狗,于是他每次打獵的收獲,常常超過別人。不僅僅是打獵,許多事情都是這樣。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入(2)家室(3)宜(4)疾耕
    2.翻譯
    (1)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2)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
    3.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參考答案】
    1.(1)回家(2)妻子孩子(3)應(yīng)該(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難時,不可勉為其難,有時暫時后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蠻干,當(dāng)失敗時,應(yīng)該注重考慮成功的策略。)
    【第三篇:齊欲伐魏】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①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韓于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②,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④其兵、弊⑤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導(dǎo)讀: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zhàn)爭,可謂大功一件。
    注釋:①淳于髡(kn):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上大夫。齊王:齊宣王,戰(zhàn)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辟疆。②環(huán)山者三:相當(dāng)于"三環(huán)山",意思是圍繞著山追了三圈。③無勞倦之苦:意思是沒有費一點力氣。④頓:困倦,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勞,這里是"使……疲勞"的意思。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處()
    3.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后()4.謝將休士也()()
    5.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譯:
    1.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與寓言故事_________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及參考答案】
    67.齊欲伐魏
    齊國要攻打魏國,淳于髡對齊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極快的犬;東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極其狡猾的兔子。韓子盧追逐東郭逡,環(huán)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盡地跑在前面,犬疲憊不堪地跟在后面,犬與兔都疲憊至極,后分別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農(nóng)夫看見了,沒遭受任何勞碌之苦,就獨得了利益?,F(xiàn)在齊國與魏國長期相對峙,以致使士兵困頓、百姓疲乏,我擔(dān)心強大的秦國和楚國會等候在身后,坐收農(nóng)夫之利呀。"齊王害怕了,遣散了將帥,讓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2.分別3.怕,擔(dān)心4.辭去、遣散使(讓)……休息5.獨得,據(jù)有
    二、1.東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環(huán)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
    3.農(nóng)夫看見了,沒有任何勞碌之苦,就獨得了利益。
    三、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不要因雙方相爭持,讓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對人們有一定警示作用。
    【第四篇:祈夢決獄】
    曩有縣令,遇殺人獄不能決,蔓延①日眾,乃祈夢于城隍祠。夢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種竹十余竿,青翠可愛。覺而檢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窮治③無跡。又檢案中有名節(jié)者,私念曰:"竹有節(jié),必是也。"窮治亦無跡。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計無復(fù)之,乃以疑獄上,請別緝殺人者,卒亦不得。
    導(dǎo)讀:"祈夢決獄",牽強附會,涂毒生靈??h令的糊涂表現(xiàn)令人不可思議,既可笑又可嘆。當(dāng)時清代官場的風(fēng)氣可見一斑,作者可謂用心良苦矣。
    注釋:①蔓延:指案件牽連的人像蔓草一樣不斷向周圍擴展。②盎(ng):古代的一種盆腹大口小。③窮治:窮追不舍地審理。窮,盡、到底。治,審理。根據(jù)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處"窮治"實指嚴刑審訊。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字
    1.曩有縣令()2.乃祈夢于城隍祠()3.盎中種竹十余竿()
    4.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5.乎亦不得()
    二、翻譯
    覺而檢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對于文中縣令斷案的做法,恰當(dāng)?shù)脑u價是()
    A.胸?zé)o點墨B.牽強附會C.東拉西扯D.人云亦云
    四、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筆記小說集,與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文言小說集_______的_______并稱。
    五、與本文縣令兒戲辦案不同,《曹劌論戰(zhàn)》中提出了慎重辦案的重要性,當(dāng)魯莊公說自己"______,_____,______"時,曹劌贊許地說:"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參考譯文和答案】
    112.祈夢決獄
    從前有個縣令,遇到一件殺人案不能夠判決,被牽連的人一天天地增多。于是他在城隍廟求神賜夢指點。夢中見神領(lǐng)來一鬼,那鬼頭頂瓷盆,盆中栽了十幾竿竹子,青翠可愛。醒來后他翻閱案卷,見有姓祝的人,"祝"、"竹"發(fā)音相同,心想一定是這個人了。嚴刑審訊,沒能發(fā)現(xiàn)可疑的罪跡。他又翻閱案卷,見有名叫"節(jié)"的人,暗自想道:"竹子有節(jié),一定是這個人了。"嚴刑審問,也沒發(fā)現(xiàn)疑跡。而這兩人已經(jīng)被拷打得九死一生了。他再沒有別的辦法,于是當(dāng)作疑案上報,請求準許另外捉拿兇手,但終究也沒抓到。
    一、1.從前2.祈禱懇求3.表示整數(shù)外不定的余數(shù),譯為"幾"
    4.然而5.終究
    二、醒來后翻閱案卷,見有姓祝的人,"竹"、"祝"發(fā)音相同,心想一定是這個人了。
    三、B
    四、蒲松齡《聊齋志異》
    五、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第五篇:千里之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導(dǎo)讀:"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②捐:白白費掉。③市: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
    1.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3.而吾以捕蛇獨存()
    4.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三、涓人為什么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用文中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譯
    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及參考答案】
    65千里之馬
    古代有個國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三年不能夠買到。有個宦官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馬。"國王派他去了。三個月就得到了千里馬;但馬已經(jīng)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馬的骨頭買來,回來向國王報告。國王大怒說:"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白白地花費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下,何況活馬呢?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肯出高價買馬,千里馬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一、1.派遣、差遣2.花費,此指白白費掉3.一年,周年
    二、1.用2.認為3.因為4.用來
    三、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四、1.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