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是引導(dǎo)寶寶閱讀的時機(jī),因?yàn)樗F(xiàn)在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如果能及早開始閱讀,將有助小家伙腦力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怎樣引導(dǎo)寶寶閱讀呢?別著急,現(xiàn)在就由為您帶來答案吧!更多精彩內(nèi)容,歡迎關(guān)注!
【篇一】掩耳盜鈴
有個人要偷一口鐘。鐘很大,他抱也抱不動,背也背不走。怎么辦呢?他想不如把大鐘砸碎了,把碎銅一塊一塊搬回家去,于是舉起鐵錘就砸。沒想到大鐘“當(dāng)”地一聲,把他嚇了一大跳。他只怕讓別人聽見,急忙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不見鐘聲,別人也就聽不見鐘聲了。
“掩耳盜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氨I”就是“偷”。故事說的“偷鐘”,成語說的“偷鈴”,意思是一樣的。有人干了壞事,想盡辦法遮蓋,自以為遮蓋得很巧妙,可是別人決不會不知道,這種想瞞過別人結(jié)果只是騙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說是“掩耳盜鈴”。
【篇二】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每股勢力都想壯大自己,成為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其中有位叫劉備的英雄,他看到國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戰(zhàn)爭折磨,很想建立一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yè)、沒有戰(zhàn)亂的國家。但是,劉備的勢力很薄弱,他身邊只有兩個能征善戰(zhàn)的好兄弟——關(guān)羽和張飛,而缺少有智謀的人幫助他。
后來,有人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他才華過人、智謀深遠(yuǎn),如果誰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劉備聽了很高興,于是派人打聽諸葛亮的消息。那時,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間茅草屋里,過著悠閑的隱居生活。為了能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劉備帶著豐厚的禮物,在關(guān)羽和張飛的陪同下,一起去請諸葛亮。
他們到了諸葛亮的家門口,劉備親自去敲門。不巧,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棄請諸葛亮的念頭。
有一天,劉備聽說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帶著關(guān)羽和張飛再一次去拜訪。那時正是冬天,北風(fēng)“呼呼”地刮著,還下著大雪。劉備冒著雪,走了很遠(yuǎn)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誠意打動諸葛亮??墒?,這一次諸葛亮又沒在家。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離開了諸葛亮的茅草屋。
過了些日子,劉備準(zhǔn)備再次去請諸葛亮。這時,關(guān)羽和張飛都勸他不要去了,他們都覺得劉備沒必要對諸葛亮這么恭敬。劉備卻說:“對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態(tài)度?!比缓?,又和關(guān)羽、張飛第三次去請諸葛亮。
這一次,他們來到諸葛亮家時已經(jīng)是中午了,書童說,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沒有打擾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門口等諸葛亮醒來。劉備在門外等了很久,太陽曬得他滿頭大汗。關(guān)羽和張飛都心疼地勸劉備到陰涼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劉備覺得,那樣不足以表示他對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堅持守在門口。
諸葛亮醒來后,聽說劉備為了不影響他休息,已經(jīng)在門口站了幾個小時,心里非常感動,趕快出門去迎接劉備。諸葛亮邀請劉備到自己的書房討論國家大事,他們發(fā)現(xiàn)倆人有著共同的目標(biāo):建立一個讓百姓安居樂業(yè)、沒有戰(zhàn)亂的國家。于是,諸葛亮決定接受劉備的邀請,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quán)。
劉備三次拜見諸葛亮,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他,才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在此后的幾十年里,諸葛亮用自己的才智幫助劉備使蜀漢政權(quán)成為當(dāng)時大的勢力之一。
【篇三】守株待兔
有個人在田里耕地。忽然跑來一只野兔,一頭撞在田邊的大樹上,折斷了脖子死去了。那個人高興極了,把野兔拾了起來。他從此放下了鋤頭,坐在大樹下等著,希望再有野兔跑過來自己撞死在大樹上。野兔當(dāng)然不會再來了,可那個人的田地卻荒蕪了。
“守株待兔”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爸辍痹谶@兒就是“樹”。這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比喻有人把偶然發(fā)生的事情當(dāng)作經(jīng)驗(yàn),還牢牢守住不放。一個是比喻有人不愿切實(shí)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