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即課文教學時的開場白,教師一走上講臺,就用一篇課件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課件的設計,往往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文體類型、作家風格、作品的內(nèi)容和具體寫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而靈活運用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表內(nèi)除法(一)》,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材內(nèi)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乘法口訣口算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接觸除法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學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擺一擺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
1、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總數(shù)分成同樣多的份數(shù)或每份同樣多。在總數(shù)中分走同樣多的幾部份,也就是幾個減數(shù)相同,這樣用除法計算比較簡便。
2、在實際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義。通過擺學具我們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也用除法計算。
3、通過看一幅圖,列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的練習,溝通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義,記住了2~6的乘法口訣,那么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就比較容易了。求商時,根據(jù)乘法和除法的關系,先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訣。
5、除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與除法含義是緊密相聯(lián)的,除法的含義有兩種,一是把總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因此,除法應用題就有兩種數(shù)量關系。這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除法含義,用除法計算,都已知要分的總數(shù)。不同點是其中的一個條件不同,問題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單位名稱也不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 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難點、關鍵:通過動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義。用除法計算應用題。能正確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nèi)容】12頁—14頁例1、例2做一做練習三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勢力和活動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會平均分,提高動手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2塊糖。每個學生實物卡片。三角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近我們五小二年級一班要組織春游活動,我們幫他們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嗎?
請小組長來領要分的物品,(每個小組12塊糖)
請學生試著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滿意。
學生先在小組中分,再請學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結果。
多請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分的結果,預計都是每人分得3塊糖。
教師:這樣分大家都滿意嗎?為什么?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個小組8張面包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3、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時候要平均分?是怎樣分的?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指名說。
(三)連一連、圈一圈
把10條魚平均分在2個漁缸里,請學生連一連或圈一圈,
說說分的結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2、練習三1~3
第1題:給每個花瓶里插上花,應該怎么插?如果要求每個花瓶里插上同樣多的花,又應該怎么插?插幾枝?
四、總結
【篇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習用2~5的口訣求商。
2、經(jīng)歷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與同伴共同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2—5的口訣求商
教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
活動內(nèi)容:
關注要點
活動一
同學們,你經(jīng)常到郊外去玩嗎?在郊外你參加過哪些活動?
今天天氣特別好,你們想到郊外去玩嗎?快快閉上眼睛,咱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
(出示掛圖)
師:快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師:聽了這些小朋友說的話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就一個一個地來解決。
學生回憶到郊外所參加過的活動,如放風箏、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回答:有三個小男孩在捉蝴蝶、三個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說:我們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說:勻們3人共采了12種葉子。其中其中個小女孩說:我采了8朵花,每種2朵。。。。。(允許學生說出情境圖中的其它信息)
學生可能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女同學平均每人采了幾種葉子?那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幾種花……
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能夠自然地進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學生能否全面了解圖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學生對圖中的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
活動二
師: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來嗎?
教師板書:15÷3
師:15÷3等于幾?你想怎么樣來計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學具。
(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的情況,)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一說你們組想出了哪幾種方法?
師:同學們剛才想了許多好的辦法算出了15÷3的結果。其實我們都是在想幾個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這句乘法口訣來計算。
教師板書:
三(五)十五商是5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么樣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師板書:用口訣求商
師:你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
學生說出算式:
15÷3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有(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1、用小棒擺一擺:
2、用乘法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
通過教師的小結使學生對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一個比較的印象
學生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如果有學生能說出得數(shù)教師應予以鼓勵。
學生積極地參與探索合作。動腦筋想出辦法后,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對學生有價值的想法及時地給與肯定,使他們對每一種算法都有所體驗,提倡算法多樣化。
對于合作意識強的小組給予肯定。
使學生初步感覺到用口訣求商比較方便。
允許學生選擇其它方法。
活動三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穿紅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幾種花嗎?列算式表示出來。
師:說說你是怎么樣計算的?
師:剛才沒有用口訣來計算的同學,你現(xiàn)在能再來試一試嗎?
師:計算除法,我們還可以把它寫成豎式。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先寫被除數(shù)8,再寫╯,后在╯8的左邊寫除數(shù)2,想8里面有幾個2?然后再在橫線上寫4……
4……商
除數(shù)……2╯8……被除數(shù)
8……2和4的積
0
學生回答:8÷2=4(種)
學生可能回答:擺小棒連續(xù)連續(xù)4個2;想二四得八。。。
學生學習除法豎式的書寫和計算過程。理解每一步的意義及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的位置
學生正確用算式表示出來。
鼓勵用口訣求商的學生。
除法豎式比乘法豎式要難,書寫格式與加、減、乘法不同,計算的過程也比較復雜,所以重點讓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過程。
活動四
自主練習第2題。
(這道題主要幫助學生鞏固熟悉2~5乘法口訣,為用口訣求商打好基礎,所以教學時把它放在前面,教師在課前把口訣寫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課件,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
學生復習2~5的乘法口訣:
二()得六()五二十五
()四十二四()十六
四()二十()五十五
()四十二二()得六
學生非常熟悉地說出2~5的乘法口訣。
活動五
師:這里有15個小方格,請你拿出自己喜歡的五種顏色涂一涂,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
師: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師:請你用算式來表示一下吧?
師:你能用口訣來算出15÷5等于幾嗎?用哪句口訣?商是幾?
師:如果三種顏色涂一涂,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
師:在計算這兩道算式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產(chǎn)生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的想法,并提出問題: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
15÷5=3(個)
學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學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個)
三(五)十五
學生發(fā)現(xiàn)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這句口訣。
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
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說出所使用的口訣。
學生體會到用一句乘法口訣能計算兩道除法算式,意識到用口訣來求商的方便。
活動六
同學們喜歡玩風車嗎?這3個風車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讓風車轉(zhuǎn)起來,就趕快來算一算吧!看誰的風車轉(zhuǎn)得快!
學生練習除法算式的計算:
12÷42÷215÷34÷44÷212÷38÷46÷29÷316÷48÷26÷320÷410÷23÷3
對能夠運用口訣求商、正確率較高的學生,教師應及時予以鼓勵。
活動七
誰來說一說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作簡單回顧與整理。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的總結,也可以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
教材內(nèi)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乘法口訣口算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接觸除法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學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擺一擺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
1、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總數(shù)分成同樣多的份數(shù)或每份同樣多。在總數(shù)中分走同樣多的幾部份,也就是幾個減數(shù)相同,這樣用除法計算比較簡便。
2、在實際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義。通過擺學具我們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也用除法計算。
3、通過看一幅圖,列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的練習,溝通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義,記住了2~6的乘法口訣,那么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就比較容易了。求商時,根據(jù)乘法和除法的關系,先想除數(shù)和幾相乘得被除數(shù),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訣。
5、除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與除法含義是緊密相聯(lián)的,除法的含義有兩種,一是把總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因此,除法應用題就有兩種數(shù)量關系。這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除法含義,用除法計算,都已知要分的總數(shù)。不同點是其中的一個條件不同,問題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單位名稱也不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 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難點、關鍵:通過動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義。用除法計算應用題。能正確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nèi)容】12頁—14頁例1、例2做一做練習三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勢力和活動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會平均分,提高動手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2塊糖。每個學生實物卡片。三角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近我們五小二年級一班要組織春游活動,我們幫他們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嗎?
請小組長來領要分的物品,(每個小組12塊糖)
請學生試著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滿意。
學生先在小組中分,再請學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結果。
多請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分的結果,預計都是每人分得3塊糖。
教師:這樣分大家都滿意嗎?為什么?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個小組8張面包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3、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時候要平均分?是怎樣分的?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指名說。
(三)連一連、圈一圈
把10條魚平均分在2個漁缸里,請學生連一連或圈一圈,
說說分的結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2、練習三1~3
第1題:給每個花瓶里插上花,應該怎么插?如果要求每個花瓶里插上同樣多的花,又應該怎么插?插幾枝?
四、總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習用2~5的口訣求商。
2、經(jīng)歷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與同伴共同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2—5的口訣求商
教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
活動內(nèi)容:
關注要點
活動一
同學們,你經(jīng)常到郊外去玩嗎?在郊外你參加過哪些活動?
今天天氣特別好,你們想到郊外去玩嗎?快快閉上眼睛,咱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
(出示掛圖)
師:快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師:聽了這些小朋友說的話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就一個一個地來解決。
學生回憶到郊外所參加過的活動,如放風箏、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回答:有三個小男孩在捉蝴蝶、三個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說:我們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說:勻們3人共采了12種葉子。其中其中個小女孩說:我采了8朵花,每種2朵。。。。。(允許學生說出情境圖中的其它信息)
學生可能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女同學平均每人采了幾種葉子?那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幾種花……
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能夠自然地進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學生能否全面了解圖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學生對圖中的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
活動二
師: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來嗎?
教師板書:15÷3
師:15÷3等于幾?你想怎么樣來計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學具。
(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的情況,)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一說你們組想出了哪幾種方法?
師:同學們剛才想了許多好的辦法算出了15÷3的結果。其實我們都是在想幾個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這句乘法口訣來計算。
教師板書:
三(五)十五商是5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么樣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師板書:用口訣求商
師:你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
學生說出算式:
15÷3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有(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1、用小棒擺一擺:
2、用乘法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
通過教師的小結使學生對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一個比較的印象
學生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如果有學生能說出得數(shù)教師應予以鼓勵。
學生積極地參與探索合作。動腦筋想出辦法后,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對學生有價值的想法及時地給與肯定,使他們對每一種算法都有所體驗,提倡算法多樣化。
對于合作意識強的小組給予肯定。
使學生初步感覺到用口訣求商比較方便。
允許學生選擇其它方法。
活動三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穿紅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幾種花嗎?列算式表示出來。
師:說說你是怎么樣計算的?
師:剛才沒有用口訣來計算的同學,你現(xiàn)在能再來試一試嗎?
師:計算除法,我們還可以把它寫成豎式。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先寫被除數(shù)8,再寫╯,后在╯8的左邊寫除數(shù)2,想8里面有幾個2?然后再在橫線上寫4……
4……商
除數(shù)……2╯8……被除數(shù)
8……2和4的積
0
學生回答:8÷2=4(種)
學生可能回答:擺小棒連續(xù)連續(xù)4個2;想二四得八。。。
學生學習除法豎式的書寫和計算過程。理解每一步的意義及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的位置
學生正確用算式表示出來。
鼓勵用口訣求商的學生。
除法豎式比乘法豎式要難,書寫格式與加、減、乘法不同,計算的過程也比較復雜,所以重點讓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過程。
活動四
自主練習第2題。
(這道題主要幫助學生鞏固熟悉2~5乘法口訣,為用口訣求商打好基礎,所以教學時把它放在前面,教師在課前把口訣寫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課件,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
學生復習2~5的乘法口訣:
二()得六()五二十五
()四十二四()十六
四()二十()五十五
()四十二二()得六
學生非常熟悉地說出2~5的乘法口訣。
活動五
師:這里有15個小方格,請你拿出自己喜歡的五種顏色涂一涂,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
師: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師:請你用算式來表示一下吧?
師:你能用口訣來算出15÷5等于幾嗎?用哪句口訣?商是幾?
師:如果三種顏色涂一涂,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
師:在計算這兩道算式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產(chǎn)生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的想法,并提出問題:每種顏色需要涂幾個?
15÷5=3(個)
學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學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個)
三(五)十五
學生發(fā)現(xiàn)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這句口訣。
每種顏色涂的同樣多。
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說出所使用的口訣。
學生體會到用一句乘法口訣能計算兩道除法算式,意識到用口訣來求商的方便。
活動六
同學們喜歡玩風車嗎?這3個風車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讓風車轉(zhuǎn)起來,就趕快來算一算吧!看誰的風車轉(zhuǎn)得快!
學生練習除法算式的計算:
12÷42÷215÷34÷44÷212÷38÷46÷29÷316÷48÷26÷320÷410÷23÷3
對能夠運用口訣求商、正確率較高的學生,教師應及時予以鼓勵。
活動七
誰來說一說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作簡單回顧與整理。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的總結,也可以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