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課件:《想別人沒想到的》

字號:

語文課件對大家學好課本上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我們掌握所學的重點內(nèi)容,這樣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課件:《想別人沒想到的》,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根據(jù)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二、匯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2、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說說為什么師父夸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里?
    (根據(jù)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里?)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jié),隨文閱讀
    總結(jié):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shù)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zhuǎn)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chuàng)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踏花歸去馬蹄香(寫作趣談)
    伍玉成
    宋朝時候,有畫院招考??荚囀敲}作畫,題目是一句古詩:“踏花歸去馬蹄香”。
    考場上安靜極了,應考者都在認真思索。有的認為詩句的重點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畫了一些花瓣,讓一青年騎著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這不正是踏花么?表現(xiàn)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覺得重點是在“馬”上。踏花也好,歸去也好,馬蹄也好,都離不開“馬”。于是就精心地畫了一匹駿馬,一青年騎在馬上從花叢中疾馳,顯得很有氣勢。
    也有的人琢磨“馬蹄”應是重點,因此在畫紙上突出那騰空的馬蹄,并在“馬蹄”旁畫著紛飛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揚了起來,馬蹄還不會“香”么!
    眾多的應考者中,只有一位畫得很特別。他的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他畫的是:夕陽西下之時,一位英俊少年騎在一匹駿馬上。馬在奔騰著,馬蹄高高揚起,一些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飛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張張評選。當他看到那張蝴蝶紛飛的畫卷時,就會心地笑了。這張畫被評為佳。
    為什么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評說,應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這考生的成功,關(guān)鍵在于他仔細地分析了題目,全面領(lǐng)會了詩句的含義,并找到了體現(xiàn)題意的巧妙的方法。
    畫題中的“踏花、歸去、馬蹄”都是具體的事物,容易用圖形表現(xiàn),所以一般人都在這表面上下功夫。而題中的重點在“香”字上。這“香”是一種感覺,憑嗅覺所得,而繪畫是讓人從視覺上感受。如何在畫面上體現(xiàn)出“馬蹄香”來就很不容易了。讓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難突出那“香”味。用蝴蝶來烘托真是想法新穎。蝴蝶為什么追逐馬蹄呢?不正是體現(xiàn)“馬蹄”的香么。這“香”不是直接畫出來的,而是觀畫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寫作也是一樣,作文之初要仔細分析題意,這就是審題。它是動筆的基礎(chǔ)。然后精心地構(gòu)思,尋找體現(xiàn)題意的表現(xiàn)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讀一讀,寫一寫。
    召集駱駝得意稱贊群山
    連綿起伏若隱若現(xiàn)恍然大悟
    二、照樣子,寫一寫。
    密密麻麻()()()
    整理整理()()()
    三、不改變原意,把下面句子換個說法
    1、這不恰好表明有數(shù)不盡的駱駝嗎?
    2、畫師把三個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這樣做?
    五、課外拓展。
    1、學習古詩
    風(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閱讀《同步閱讀》P66《差別》
    
篇二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3結(jié)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重點難點
    理解畫師后說的那句話。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一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一個滿意。但他看到后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一位少女穿著一身綠裝在林子里蕩秋千,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么不滿意?看到后一張畫時,為什么又連聲叫好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古時候,有一位的畫師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讓徒弟們在同樣大小的紙上畫駱駝,看誰畫的多。結(jié)果是,紙上畫駱駝少的徒弟卻受到了畫師的稱贊,想知道是為什么嗎?下面我們就學習這個故事——《想別人沒想到的》。
    二.自讀課文,粗知大意
    1.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認讀詞語,糾正讀音。
    (課件出示)
    zhàoluòtuomiánqǐfúruò
    召集駱駝連綿不斷起伏若隱若現(xiàn)
    3.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連綿不斷:綿,延續(xù)不斷。文中指山峰一座連一座,不間斷。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隱若現(xiàn):若,如,像。隱,不顯露?,F(xiàn),顯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駱駝有時看得清楚,有時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然后用簡練的語言敘述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故事的起因:(畫師)要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經(jīng)過: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的駱駝的頭),小徒弟(畫了一只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一只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結(jié)果:(小徒弟)的畫得到了畫師的稱贊。
    三.討論交流,領(lǐng)會內(nèi)涵
    故事的結(jié)果真讓人感到意外,想知道為什么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嗎?
    1.指名讀大徒弟畫的內(nèi)容,你來幫大徒弟說一說繪畫構(gòu)思。
    (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盡可能多的駱駝,“我”的想法就是把駱駝畫的小一點,這樣就能在紙上多畫駱駝了)
    大徒弟的想法簡單,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讀二徒弟畫的內(nèi)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進步,他用駱駝的頭來代表整個駱駝,這樣他畫的駱駝數(shù)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畫多少只駱駝?
    (無論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的駱駝畢竟受到紙張的限制,駱駝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
    他們倆的畫法有什么缺陷?
    (無論是畫駱駝,還是畫駱駝頭,太麻煩,要花費很長時間)
    3.那么,小徒弟畫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讀小徒弟畫的內(nèi)容。
    (小徒弟只畫了一只完整的駱駝和一只不完整的駱駝。)
    讀讀畫師說的話,你有哪些收獲?
    (小徒弟的辦法之所以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只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別人不一樣,是想別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讓你畫,你想怎么樣畫?
    (可以畫許多駱駝的腳印……)
    四.廣泛思考,課外延伸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chuàng)新,就會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⑴<<踏花歸來馬蹄香>>
    你從哪里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chuàng)意?他是怎么表現(xiàn)出香的?
    ⑵引言:關(guān)于趙佶皇帝以詩做畫的故事還有許多,比較有名的還有這一篇。有,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
    下面四幅圖,哪一幅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畫著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著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師給大家留一個思考題:畫風,你將怎樣畫呢?
    總結(jié)道理:創(chuàng)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yǎng)起來的,要想擁有創(chuàng)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么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板書
    12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用細筆畫滿
    二徒弟——畫許多頭
    小徒弟——只畫山、一頭駱駝——畫師滿意
    (動腦、創(chuàng)新)
    六.課堂練習
    1.照樣子,寫詞語。
    密密麻麻:
    若隱若現(xiàn):
    2.補充詞語。
    連綿()自()為()()大悟
    情()禁若()若()驚()鳥
    3.按要求寫句子。
    (1)這不恰好表明有數(shù)不盡的駱駝嗎?(改成陳述句)
    (2)少先隊員應該助人為樂。(改成反問句)
    (3)草地上開滿花。(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