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課件:《摩擦起電》

字號:

現(xiàn)在很多老師上課都用課件,通過課件教學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了解上課內(nèi)容,下面是給大家?guī)碛變簣@大班科學課件:《摩擦起電》,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對同學們學習科學有所幫助。
    
篇一

    活動目標:
    1.對摩擦起電感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能正確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表達自己的認識。
    3.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1盤小紙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筆、塑料尺、塑料吸管、鉛筆、勺子,記錄單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紙片,引導幼兒討論。
    1.教師:老師的盒子里有許多的小紙屑,這里還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塊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紙屑,你覺得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幼兒交流猜想,教師歸納幼兒的意見。
    (二)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嘗試。
    1.教師:剛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結(jié)果,現(xiàn)在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到底會發(fā)生樣的事情?(幼兒第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紙屑是怎樣吸上來的?吸上來后事什么樣子的?
    3.教師:除了塑料勺子,老師這里還準備了幾種東西,你來猜猜看哪些東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氣小紙屑?
    A認識記錄卡上的標記。
    B猜一猜:這些東西摩擦后也能把紙屑吸起來嗎?
    C如果可以的話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兒猜想記錄。
    5.操作驗證。
    (三)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試驗過程和結(jié)果。
    1.教師: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紙屑的?
    交流:為什么塑料尺、塑料筆、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紙屑?
    幼兒思考討論(相互討論)
    師小結(jié):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后會產(chǎn)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產(chǎn)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容易產(chǎn)生靜電。
    活動延伸:
    在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會產(chǎn)生靜電?
    
篇二

    設計背景:
    天氣干燥的時候,特別是秋冬季節(jié),我?guī)Ш⒆觽冞M行戶外活動時或者在與孩子不經(jīng)意的親密接觸間,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孩子驚呼:“哇!有電。好麻!”但是孩子們都說不清“電”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自己會被電到?為什么夏天不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秋天和冬天卻常常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呢?因為這樣的摩擦起電現(xiàn)象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時常地出現(xiàn),孩子們也產(chǎn)生了各種的疑問,所以針對這一客觀存在具有教育價值的課題,我想引領孩子們?nèi)ニ伎?、探究,發(fā)展孩子的科學的探索能力,感受奇妙地自然現(xiàn)象。以下是我和孩子們的第探索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請幼兒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戲。
    游戲玩法:幼兒與教師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紙片“小蛇”,教師與幼兒分別用塑料牙刷吸引紙片“小蛇”。
    1、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與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樣的?為什么自己沒有叫醒“小蛇”?
    2、教師揭示:因為老師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摩擦了一會兒,使塑料牙刷上帶上了靜電,靜電可以吸引輕小的物體,所以老師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請幼兒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摩擦一會兒,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出示材料,引發(fā)幼兒猜測,并嘗試實驗操作。
    1、向幼兒出示材料盒,請幼兒觀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導幼兒猜測: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會兒是否會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
    (1)用綢子、毛皮或尼龍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幾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2)用綢子、毛皮或尼龍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幾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3)將你的圓珠筆筆桿與頭發(fā)摩擦后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4)用摩擦過的簽字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5)用摩擦過的水彩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6)用摩擦過的木質(zhì)鉛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7)用摩擦過的橡皮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3、向幼兒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記錄下猜測結(jié)果,然后進行實驗操作,證實自己的猜測并記錄下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
    物體能不能吸起小東西(能√,不能×)
    (三)展示幼兒的實驗報告單,教師與幼兒一起歸納總結(jié)實驗結(jié)果。
    1、摩擦過的塑料牙刷能夠吸引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2、摩擦過的塑料梳子能夠吸引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3、摩擦過的圓珠筆桿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4、摩擦過的簽字筆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5、摩擦過的水彩筆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6、摩擦過的木質(zhì)鉛筆不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7、摩擦過的橡皮不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教師小結(jié):塑料牙刷、梳子、圓珠筆等這些物品能夠吸引紙屑、頭發(fā)、羽毛等輕小物體,是因為這些塑料物品經(jīng)過摩擦后產(chǎn)生了靜電,靜電會使這些小的物品吸在這些塑料制品上,這就是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木質(zhì)鉛筆不是塑料制品,摩擦后不會產(chǎn)生靜電,所以不能夠吸引小紙屑、頭發(fā)、羽毛等輕小物體。
    (四)引導幼兒談一談生活中遇到的靜電現(xiàn)象,以及靜電的危害
    我們穿的化纖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會通過摩擦產(chǎn)生靜電,靜電使這些物品沾上一層灰塵,使用不久后它們失去了原來好看的顏色了。
    在煤礦里,摩擦起電放出的電火花會引起瓦 斯爆炸……
    在干燥的環(huán)境里,如果你穿著塑料底鞋在干凈的地板或地毯上長時間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屬門把,也許會“啪的一個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電了一下?!?BR>    (五)活動延伸
    1、對照幼兒用書,利用氣球和光碟繼續(xù)探索摩擦起電的有趣現(xiàn)象。
    2、在科學角設置“有趣的靜電”探索區(qū),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生活中“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以及探索避免靜電產(chǎn)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