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邏輯寫作考點預測【四篇】

字號:

十年寒窗,開出芬芳;十年磨劍,努力未變;十年堅守,成功守候。十年的風雨兼程奮力追逐,讓夢想現實的時刻。祝努力備考,金榜題名,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 《2018考研邏輯寫作考點預測【四篇】》供您查閱。
    【第一部分:形式邏輯】
    【形式邏輯考點預測】
    三段論、模態(tài)命題、選言命題、選言命題的矛盾命題、假言推理、復選假言推理、假言推理的負命題、假言連鎖推理、復合命題推理、二難推理、真假話判斷、結構比較。
    1.一個獨立和富裕國家的公民都是非常文明的,而一個充滿暴力和仇恨的民族不可能是文明的,可是某個中東國家卻充滿了暴力和仇恨。
    如果上述斷定都是真的,以下哪項也一定是真的?
    A.有些富裕的中東國家充滿暴力和仇恨是由某些大國的種族政策造成的。
    B.中東的戰(zhàn)亂導致了有些富裕的中東國家充滿了暴力和仇恨。
    C.沒有民主就沒有自信。
    D.有些中東國家失去了獨立。
    E. 如果這個中東國家富裕,則它并不獨立。
    答案E
    整理題干信息:(1)獨立∧富?!拿?(2)暴力∧仇恨→不文明;所以:暴力∧仇恨→不文明→不獨立∨不富裕;選項E顯然是正確的。
    選項A題干沒有涉及。
    選項B題干沒有涉及。
    選項C題干中沒有涉及民主的問題。
    選項D題干是肯定前件,推不出。
    2.高中同學聚會,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成為了教授、作家和市長。另外,他們分別畢業(yè)于數學系、物理系和中文系;關于他們的情況多年未見的幾位老師分別做了猜測,劉老師猜測:數學系畢業(yè)的是教授,物理系畢業(yè)的是作家;鄧老師猜測:物理系畢業(yè)的是教授,中文系畢業(yè)的是作家;王老師猜測:中文系畢業(yè)的是教授,物理系畢業(yè)的是市長。
    已知三位老師的猜測各對一半,關于數學系、物理系、中文系的畢業(yè)生的對應的職業(yè)(職務)以下哪項一定是真的?
    A.作家 市長 教授。 B.教授 作家 市長。
    C.作家 教授 市長。 D.教授 市長 作家。
    E.市長 教授 作家。
    答案D
    由題干知每個老師只有一半猜測正確,假設劉老師前半部正確,后半部錯誤,也就是數學系畢業(yè)的是教授,物理系畢業(yè)的不是作家。所以,物理系畢業(yè)的只能是市長。得出王老師后半部正確,那么前半部錯誤,中文系畢業(yè)的不是教授;得出中文系畢業(yè)的只能是作家,即鄧老師后半部正確,前半部錯誤,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D。
    3.關于某案,偵察部門鎖定了三個嫌疑人甲、乙和丙。偵查員老李、大李和小李發(fā)表了如下見解:
    老李:甲和乙至少有一人參與作案。
    大李:乙和丙兩人不會都作案。
    小李:如果丙不作案,那么乙不會作案。
    如果三人的見解都成立,則可推出以下哪項結論?
    A.甲是作案者。
    B.乙是作案者。
    C.丙是作案者。
    D.作案者有且只有一人。
    E.作案者有且只有二人。
    答案A
    整理題干信息:
    (1):甲∨乙;
    (2):?乙∧?丙;
    (3):乙→丙;
    (4):三人的見解都成立。
    由(1)+(2)+(3)+(4)可得:甲∧?乙∧?丙。所以正確答案選A。
    選項D、E題干當中是鎖定了三個嫌疑人,至于是否還有沒有其他作案者題干沒有給出足夠的信息,所以無法判斷作案者的人數,排除。
    4.當代商城年終特別獎的評定結果即將揭曉。該商城營業(yè)部的四位職工在對本部門職工的評定結果進行推測。
    張艷說:“如果營業(yè)部經理能評上,那么李霞也能評上?!?BR>    李霞說:“我看我們營業(yè)部沒人能評上?!?BR>    王平說:“我看營業(yè)部經理評不上?!?BR>    趙蓉說:“恕我直言,我看李霞評不上,但營業(yè)部經理能評上?!?BR>    結果證明,四位職工中只有一人的推測成立。
    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則以下哪項也一定是真的?
    A.張艷的推測成立。
    B.李霞的推測成立。
    C.如果李霞評不上年終特別獎,則趙蓉的推測成立。
    D.趙蓉的推測成立。
    E.如果李霞評不上年終特別獎,則張艷的推測成立。
    答案C
    整理題干信息:
    張艷:營業(yè)部經理評上→李霞也能評上;
    李霞:營業(yè)部所有人都評不上;
    王平:營業(yè)部經理評不上;
    趙蓉:營業(yè)部經理評上∧?李霞評上。
    因為四位職工中只有一人的推測成立,由張艷和趙蓉的話相互矛盾可知真話必在二人之間,即李霞和王平說的是假話,有李霞說假話得營業(yè)部有人能評上;有王平說假話得營業(yè)部經理評上。如果補充條件李霞沒評上則趙蓉的推測成立,即選項C是對的。
    5.甲說:“除非所有的疾病都必然有確定的誘因,否則有些疾病可能難以預防?!?BR>    乙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BR>    以下哪項斷定,能準確表達乙的看法?
    A.有些疾病必然沒有確定的誘因,但所有的疾病都可能加以預防。
    B.所有的疾病都必然有確定的誘因,但有些疾病可能難以預防。
    C.有些疾病可能沒有確定的誘因,但所有疾病都必然可以預防。
    D.所有的疾病都可能沒有確定的誘因,但有些疾病可能加以預防。
    E.有些疾病可能沒有確定的誘因,但有些疾病可能加以預防。
    答案C
    甲:除非所有的疾病都必然有確定的誘因,否則有些疾病可能難以預防。等價于:必然所有疾病都可以預防→所有的疾病都必然有確定的誘因。
    乙不同意甲的看法,即求“必然所有疾病都可以預防→所有的疾病都必然有確定的誘因”的負命題,為:必然所有疾病都可以預防∧有的疾病可能沒有確定的誘因。所以,正確答案選C。
    6.要么老張當選代表,要么老李當選代表。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駁倒上述命題?
    (1)老張和老李都當選。
    (2)老張和老李都沒當選。
    (3)老張和老李都當選,或者老張和老李都沒當選。
    A.只有(1)。
    B.只有(2)。
    C.只有(3)。
    D.只有(1)和(2)。
    E.(1)、(2) 和(3)。
    答案E
    題干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命題,要求能駁倒該命題,即求該命題的矛盾命題。
    “要么老張當選代表,要么老李當選代表”的矛盾命題為:或者老張和老李都當選,或者老張和老李都不當選,所以,(1)、(2)、(3)任一成立都能駁倒原命題。所以,正確答案選E。
    7.不可能有作案者沒有作案動機,但不一定作案者都在作案現場。
    以下哪項符合題干的斷定?
    A.作案者都必然有作案動機,但有的作案者可能沒在作案現場。
    B.作案者都必然在作案現場,有作案動機的不一定都作案。
    C.作案者都可能有作案動機,不作案者不一定沒在作案現場。
    D.有作案動機的都可能是作案者,在作案現場的可能不是作案者。
    E.不在作案現場的人都可能是雇兇作案者。
    答案A
    命題“不可能有作案者沒有作案動機,但不一定作案者都在作案現場”等價于“必然所有作案者都有作案動機,但可能有的作案者沒在作案現場”。故正確答案為A。
    8.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 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然而,只有存款利率上限放開,才能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如果政府不主動放棄自己的支配力,市場力量就難以發(fā)揮作用。一旦存款利率上限放開,銀行間就會展開利率大戰(zhàn),導致金融風險上升。如果金融風險上升,則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如果以上陳述為真,以下哪項陳述一定為真?
    A.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遲早會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
    B.只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中國才能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
    C.只要政府主動放棄自己的支配力,市場力量就可以發(fā)揮作用。
    D.只要建立起存款保險制度,就能有效地避免金融風險。
    E.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離不開有效地規(guī)避金融風險。
    答案B
    整理題干信息:(1)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上限放開;(2)政府不主動放棄自己的支配力→市場力量就難以發(fā)揮作用;(3)存款利率上限放開→銀行間就會展開利率大戰(zhàn)→金融風險上升→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由(1)+(3)可得:利率市場化→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故選項B為正確答案。
    選項A與題干無關,排除。
    選項C推理與根據(2)相反,正確的推理應為:市場力量發(fā)揮作用→政府放棄自己的支配力。
    選項D推理與(3)相反,正確的推理應為:金融風險上升→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選項E推理與(3)相反,正確的推理應為:金融風險上升→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9.近,對網絡舉報是否應該實行實名制,爭議頗大。對此,紀檢工作者甲和乙有如下陳述:
    甲:如果舉報者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就不會出現網絡舉報是否應該實行實名制的爭論。
    乙:法律確實不能給舉報者以充分的保護。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并且甲乙兩人的斷定中至多只有一個為真,則能推出以下哪項結論?
    A. 網絡舉報應該實行實名制。
    B. 網絡舉報不應該實行實名制。
    C. 法律不能給舉報者以充分的保護。
    D. 紀檢工作者甲的斷定為假。
    E. 上述結論都不能從題干的條件中推出。
    答案D
    假設甲為真,則乙也為真。因為,根據甲為真可知,如果有爭論,那么法律不能給舉報者充分保護,并且確實有爭論(爭論頗大),可得法律不能給舉報者充分保護,即乙也為真,與題意矛盾,所以甲的話為假。
    由甲的話為假,得到乙的話也必然為假。所以得到法律能給舉報者充分的保護。
    所以選項D是正確的。
    選項A題干中只是涉及到是實行實名制有無爭議的問題,沒有說是不是應該實行的問題。
    選項B同選項A一樣,所以錯誤。
    選項C顯然不正確。
    選項E顯然不正確。
    10.在這場球賽中,不可能甲隊和乙隊都沒有獲勝。
    以下哪項為準確地表達了上述斷定的意思?
    A.甲隊和乙隊可能都獲勝。
    B.甲隊和乙隊至少有一個隊可能獲勝。
    C.甲隊和乙隊必然都獲勝。
    D.甲隊和乙隊至少有一個隊必然獲勝。
    E.如果甲隊獲勝,那么乙隊不可能獲勝。
    答案:D
    “并非可能(p∧q)”=“必然非p∨非q”,可推出D。
    【第二部分:論證邏輯】
    【論證邏輯考點預測】
    結論推導、假設、假設復選、支持、不能支持、支持結論、支持觀點、削弱—方法不可行、削弱—無因有果、削弱結論、削弱前提、削弱—存在他因、削弱—存在他差、削弱—割裂關系、削弱—因果倒置、評價、焦點、解釋矛盾、解釋現象、解釋原因、不能解釋、語義理解——列表法、語義理解—排序法、語義理解—代入法、語義理解——組隊法、語義理解—數字推理、語義理解—排除法。
    1.李進:這學期沒有女生獲得“銀士達”獎學金。
    王芳:這就是說這學期沒人獲得"銀士達"獎學金。
    李進:不,事實上有幾個男生這學期獲得了“銀士達”獎學金。
    王芳的回答可能假設了以下所有的斷定,除了:
    A.“銀士達”獎學金只發(fā)給女生。
    B.只有女生能申請“銀士達”獎學金。
    C.所有的女生“銀士達”獎學金申請者要比男生申請者更為夠格。
    D.這學期“銀士達”獎學金的申請者中,女生多于男生。
    E.男生和女生將獲得相等數額的“銀士達”獎學金名額。
    答案D。
    題干中王芳的回答意味著,沒有女生獲得“銀士達”獎學金就可以說沒有人獲得“銀士達”獎學金。即女生獲得“銀士達”獎學金是有人獲得“銀士達”獎學金的必要條件。選項A、B都指出了這個意思,都可以作為王芳回答的假設。選項C意味著,既然所有女生“銀士達”獎學金申請者要比男生申請者更為夠格,如果女生都沒有獲得,當然也就可以說沒有人獲得了。選項E意味著,既然男生和女生將獲得相等數額的“銀士達”獎學金名額,而女生為0,當然男生也應該是0了。選項D說女生的申請者多于男生,但是申請者多未必就是夠格的。所以,該項不能作為王芳回答的假設。
    2.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存在,至少是因為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因與熱源保持一定距離而產生出適當的溫差范圍;二是這種溫差范圍恒定保持了至少37億年以上。在宇宙的其他地方,這兩個條件的同時出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與地球上一樣的生命。
    該論證是以下面哪項為前提?
    A.一個確定的溫差范圍是生命在星球上發(fā)展的惟一條件。
    B.生命除了在地球上發(fā)展外不能在其他星球存在。
    C.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樣的生存條件。
    D.對于為什么生命只在地球上出現而不在其他星球上出現尚無滿意解釋。
    E.地球上已絕種的某些生命形式很可能在許多有極端溫度的星球上發(fā)現。
    答案C。
    因為如果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并不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樣的生存條件,則不能從其他星球不具有和地球上一樣的條件就推出其他星球不存在和地球一樣的生命。
    3.西式快餐已經被廣大的中國消費者接受。隨著西式快餐必勝客的大踏步邁進并立足中國市場,一向生意火爆的麥當勞在中國的利潤在今后幾年肯定會有較明顯的下降。
    要使上述推測成立,以下哪項是必須假設的?
    Ⅰ今后幾年中,中國消費者用于西式快餐的消費總額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Ⅱ今后幾年中,中國消費者用于除麥當勞、必勝客以外的西式快餐(例如肯德基)上的消費總額不會有大的變化。
    Ⅲ今后幾年中,必勝客的經營規(guī)模要達到和麥當勞相當。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全部。
    答案D。
    為使題干的推測成立,Ⅰ項是必須假設的。否則,如果今后幾年中,中國消費者用于西式快餐的消費總額有大幅度的增長,那么,雖然艾德熊占據了原來屬于麥當勞的一部分西式快餐中國市場,但麥當勞在中國的利潤在今后幾年仍可能不但不會有明顯的下降,甚至會有上升。這樣,題干的推測就不成立。
    為使題干的推測成立,Ⅱ項是必須假設的。否則,如果今后幾年中,中國消費者用于除麥當勞、艾德熊以外的西式快餐(例如肯德基)上的消費總額大幅度減少,那 么,就很可能是艾德熊占據了原來屬于例如肯德基的一部分西式快餐中國市場,而對麥當勞在中國的利潤不發(fā)生不利影響。這樣,題干的推測就不成立。
    Ⅲ項顯然不是題干的推測必須假設的。
    4.兩組兒童在一起玩耍,一組曾看過具有暴力行為的電視節(jié)目,另一組則沒看過。在玩耍中,看過具有暴力鏡頭的電視節(jié)目的孩子比那些沒看過的孩子表現出大量的暴力行為。因此,若想阻止那些孩子在玩耍中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就不能允許他們觀看具有暴力鏡頭的電視節(jié)目。
    以下哪一項是上述論證依賴的假設?
    A.具有暴力鏡頭的電視節(jié)目的收視率很高。
    B.父母對他們孩子的行為應該負責任。
    C.發(fā)生在實際中的暴力行為與觀看暴力行為沒有必然聯系。
    D.導致兩組孩子的行為差異的,沒有其他不同的原因。
    E.受到暴力對待的孩子會回之以暴力。
    答案D。
    題干觀點:看暴力節(jié)目導致暴力行為。假設、前提、條件類題目,我們可以首先排除明顯無關選項,然后在剩余的選項上“加非”尋找能削弱題干的一項。
    A、B為明顯無關選項,排除;
    C與題干觀點矛盾,排除;
    D加非:導致兩組孩子的行為差異的,“有”其他不同的原因,意味著暴力行為未必是暴力節(jié)目引起的,削弱題干論證,正確;
    E為無關選項,排除。
    5.一份近的報告表明,盡管只有3%在馬里蘭州高速公路上駕駛的司機為其汽車裝備了雷達探測器,在因超速而被罰的所有汽車中,卻有33%以上的汽車裝備了雷達探測器。顯然,車上裝備雷達探測器的司機比沒有這么做的司機更有可能經常超速。
    上文中的結論依賴以下哪項假設?
    A.車上裝備雷達探測器的司機比沒有這么做的司機因超速而被罰的可能性更小。
    B.因超速而被罰的司機比超速但沒有被罰的司機更有可能經常超速。
    C.因超速而被罰的汽車的數量多于裝備雷達探測器的汽車數量。
    D.在該報告涉及的時期內,許多因超速而被罰的汽車不止被開過罰單。
    E.在馬里蘭州高速公路上駕駛的司機比在這份報告中沒涉及到的其他州的高速公路上駕駛的司機更經常地超速。
    答案B。
    題干觀點:由于因超速被罰的汽車中33%以上裝了雷達探測器,推出裝雷達探測器的司機更經常超速。假設、前提、條件類題目,我們可以首先排除明顯無關選項,然后在剩余的選項上“加非”尋找能削弱題干的一項。
    車上裝備雷達探測器的司機比沒有這么做的司機因超速而被罰的可能性更小,卻有更大比例的被罰者,意味著裝雷達的車主更愛超速,但是A不是必要的假設,因為只要車上裝備雷達探測器的司機與沒有這么做的司機相比因超速而被罰的可能性相差不大就能支持題干,沒必要“更小”,A排除;
    B加非:因超速而被罰的司機“不”比超速但沒有被罰的司機更有可能經常超速。意味著被罰比例的大小未必能真正反映實際超速情況,削弱題干,正確;
    C為明顯無關選項,引入的比較對題干論述不產生影響,排除;
    D暗示有可能被罰的裝雷達的車輛是多次被罰,甚至可以假設只有1輛裝雷達的車反復的被罰,而其余的被罰車都沒有雷達的,有削弱題干論述的意思,排除;
    其他州的情況如何與題干無關,E排除。
    6.FilmPro直接向顧客銷售幾百萬盤錄像帶,每盤售價25美元,利潤為10美元。然而,由于人們以低得多的價格購買非法盜版的錄像帶,FilmPro在蒙受損失。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00萬盤盜版錄像帶以5美元一盤售出,所以,盜版行為已使該公司至少損失了1000萬美元的潛在利潤。
    如果以下哪項假設為真,能使上述結論適當地得出?
    A.每盤盜版錄像帶的單價不會再低于5美元。
    B.如果沒有盜版錄像帶,FilmPro至少能以每盤25美元的價格多出售100萬盤錄像帶。
    C.該公司為對原版錄像帶不滿意的顧客退款。
    D.盜版錄像帶的質量很好,以至于很難區(qū)分哪些是盜版的,哪些是原版的。
    E.該公司從未以低于25美元的價格出售絕版錄像帶。
    答案B。
    題干觀點:因為100萬盤5美元的盜版帶被售出,所以F公司損失了100萬盤錄像帶的利潤。假設、前提、條件類題目,我們可以首先排除明顯無關選項,然后在剩余的選項上“加非”尋找能削弱題干的一項
    無論盜版帶的質量如何、價格如何,不影響已經銷售100萬盤的事實,也不影響題干推理,A、D排除;
    B加非:如果沒有盜版錄像帶,FilmPro“也不”能以每盤25美元的價格多出售100萬盤錄像帶。意味著沒有盜版帶F公司也未必能得到另外100萬盤的銷售利潤,削弱題干,正確;
    C為明顯無關選項,排除;
    E討論絕版錄像帶,明顯無關選項,排除。
    7.有的地質學家認為,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區(qū)中單位面積的平均石油儲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區(qū)一樣的話,那么,目前關于地下未開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確估計因此要乘上一萬倍,由此可得出結論,全球的石油需求,至少可以在未來五個世紀中得到滿足,即便此種需求每年呈加速上升的趨勢。為使上述論證成立,以下哪項是必須假設的?
    A.地球上未勘探地區(qū)的總面積是已勘探地區(qū)的一萬倍。
    B.地球上未勘探地區(qū)中儲藏的石油可以被勘測和開采出來。
    C.新技術將使未來對石油的勘探和開采比現在更為可行。
    D.在未來至少五個世紀中,石油仍然是全球主要的能源。
    E.在未來至少五個世紀中,世界人口的增長率不會超過對石油需求的增長率。
    答案B。
    題干的結論是:全球的石油需求,至少可以在未來五個世紀中得到滿足,即使此種需求每年呈加速上升的趨勢。其根據是:根據地質學家的觀點,目前包括未勘探地區(qū)在內的地下未開采的能源含量比原來估計的要多一萬倍。
    要使這一論證成立,有一個條件必須滿足,即地球上未勘探地區(qū)中儲藏的石油事實上可以被勘測和開采出來。B項正是斷定了這一點。因此,B項是題干的論證必須假設的。
    8.近五年來,共有五架W-160客機失事。面對W-160設計有誤的指控,W-160的生產廠商明確加以否定,其理由是,每次W-160空難的調查都表明,失事的原因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
    為使廠商的上述反駁成立,以下哪項是必須假設的?
    Ⅰ如果飛行員不操作失誤,W-160就不會失事。
    Ⅱ飛行員的操作失誤,和W-160任一部分的設計都沒有關系。
    Ⅲ每次對W-160空難的調查結論都可信。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E.Ⅰ、Ⅱ和Ⅲ。
    答案D。
    復選項Ⅰ不是必須假設的。廠商的反駁需要假設的是:如果飛行員不操作失誤,W-160也會失事,但這種失事和W-160的設計無關。
    復選項Ⅱ是必須假設的。否則,如果飛行員的操作失誤,和W-160的設計有關,那么,就不能否定對W-160設計有誤的指控。
    復選項Ⅲ是必須假設的。否則,如果對W-160空難的調查結論有的不可信,那就題干中廠商的反駁的根據也就不可信。
    9.美國聯邦所得稅是累進稅,收入越高,納稅率越高。美國有的州還在自己管轄的范圍內,在絕大部分出售商品的價格上附加7%左右的銷售稅。如果銷售稅也被視為所得稅的一種形式的話,那么,這種稅收是違背累進制原則的:收入越低,納稅率越高。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加強題干中的議論?
    A.人們花在購物上的錢基本上是一樣的。
    B.近年來,美國的收入差別顯著擴大。
    C.低收入者有能力支付銷售稅,因為他們繳納的聯邦所得稅相對較低。
    D.銷售稅的實施,并沒有減少商品的銷售總量,但售出商品的比例有所變動。
    E.美國的大多數州并沒有征收銷售稅。
    答案A。
    如果人們花在購物上的錢并不一樣,比如收入越高,花在購物上的錢也越多,那么即便銷售稅也被視為所得稅的一種形式,也不會違背累進制原則。
    10.在法庭的被告中,被指控偷盜、搶劫的定罪率,要遠高于被指控貪污、受賄的定罪率。其重要原因是后者能聘請收費昂貴的私人律師,而前者主要由法庭指定的律師辯護。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支持題干的論證?
    A.被指控偷盜、搶劫的被告,遠多于被指控貪污、受賄的被告。
    B.被指控偷盜、搶劫的被告中罪犯的比例,不高于被指控貪污、受賄的被告。
    C.一些被指控偷盜、搶劫的被告,有能力聘請私人律師。
    D.司法腐敗導致對有權勢的罪犯的庇護,而貪污、受賄等職務犯罪的構成要件是當事人有職權。
    E.一個合格的私人律師,與法庭指定的律師一樣,既忠實于法律,又努力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答案B。
    如果該項為假,則貪污、受賄的定罪率低的原因就不會是由于能夠聘請收費昂貴的私人律師,而是犯罪率本身就高。選項D削弱了題干。
    【第三部分:論證有效性分析】
    一、混淆概念、概念界定不清
    混淆概念:
    材料中的A是…,B是…,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可混為一談。此處論述存在混淆概念的嫌疑,故其結論…是不足信的。
    概念界定不清:
    材料在沒有清楚界定什么是A(、B)的情況下,得出了…的結論,此處論述存在概念界定不清的嫌疑,故其結論不足信。
    二、類比不當
    A和B在甲、乙等方面是不同的,而材料中的某話題與上述因素有關,故不能將B…的信息必然的推導到A。此處論述存在類比不當的嫌疑,故其結論…是不足信的。
    材料由…得出了...的結論,這是欠妥當的。此處存在類比不當的嫌疑。A和B在…方面有差異,故其結論不足信。
    三、條件關系理解謬誤
    (1)材料中指出,如果A,那么B。
    想要達到B這個結果,除了A這個條件,還需要甲、乙等其他條件的配合。此處存在條件關系理解謬誤的嫌疑,故其結論…是不足信的。
    (2)材料中指出,只有A,才B。
    要達到B這個結果,除了A這個途徑以外,可以通過甲、乙等其他途徑來實現。此處存在條件關系理解謬誤的嫌疑,故其結論…是不足信的。
    四、因果類謬誤
    另有他因:對于B這個結果而言,除了A這個因素以外,還與甲、乙等其他因素有關。此處存在另有他因的嫌疑,故上述結論…是不足信的。
    另有他果:從A出發(fā),除了B這個結果以外,還可能有甲、乙等其他結果。此處存在另有他果的嫌疑,故上述結論…是不足信的。
    強拉因果:材料認為因為A所以B,然而很可能A和B無關,要證明二者之間的關系,材料還需要提供更為充分的論據。此處存在強拉因果的嫌疑,故上述結論…是不足信的。
    五、標準不當
    材料把A當作了B的標準,然而…,此處論述存在標準不當的嫌疑,所以其結論…是不足信的。
    六、自相矛盾
    材料一方面說…,另一方面說…,這二者之間構成了沖突,此處論述存在自相矛盾的嫌疑,故其結論…也是不足信的。
    七、非黑即白
    材料認為某只有A和B這兩個選擇,然而,某還有其他選擇,如C,此處論述有非黑即白的嫌疑,故其結論…也是不足信的。
    八、以偏概全
    A只是某的一部分,而不足以代表某的全部,此處論述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故其結論…是不足信的。
    九、不當假設
    材料不當的假設了W,然而非W,此處存在不當假設的嫌疑,故其結論…是不足信的。
    十、屬性關系判斷謬誤
    材料認為集合概念(部分概念)A具有的屬性甲,個體概念(整體概念)B也一定具有。然而, A具有的屬性,B可能不具有。此處存在屬性關系判斷謬誤的嫌疑,故其結論…也是不足信的。
    十一、樣本不具代表性
    材料中的抽樣調查不滿足…,此處論述存在樣本不具代表性的嫌疑,故不能必然得出…的結論。
    【第四部分:論說文】
    一、合作、合作共贏
    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改革
    材料:公元前333年的冬天,馬其頓將軍亞歷山大率領軍隊進入亞洲的一個城市扎營避寒。這個城市有個的神諭:誰能解開城中那種秘密的結,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當時已有許多達官顯貴前來解結,但都無法找到結的兩端。亞歷山大滿懷信心前去解結。這真是一個神結,左看右看上瞧下瞧都不見結端蹤影,他擰來擰去,也茫然無措。幾天過去后,亞歷山大在舞劍中突然醒悟:我為什么走老路呢?難道自己不能制定一條解結的新規(guī)則嗎?于是,他躍馬揮鞭到結前,揮劍將結砍成兩半,并對眾人說:“解難結唯有此法!”神秘的“結”被亞歷山大解開了。
    三、美德(寬容……)
    材料一:《左傳?定公十三年》也有這樣的記述:“三折肱,知為良醫(yī)?!币馑颊f多次摔壞胳膊,就必然會成為一個好外科醫(yī)生。詩人屈原在《惜誦》中寫道:“九折臂而醫(yī)兮,吾至今而其信然?!笨梢?犯錯誤甚至多次犯錯誤就會從中得到寶貴經驗,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真理早已被我們的祖先所認知。
    材料二: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guī)越墻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四、教育
    材料:哈佛大學培養(yǎng)學生的首要目的是(培養(yǎng)好人),品德第一。“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對社會的職責感,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對他人的保密和權利的尊重,對不一樣生活方式和不一樣宗教信仰的包容,“我不一樣意你的觀點,但堅決?衛(wèi)你有不一樣觀點的權利”,遵守法律,懷有良心、堅守良知,等等。沒有這個修養(yǎng),社會就不健康,就做不到邪不壓正。奶粉事件就是良心出了問題。“德育”還包括“科學品德”:要有“拿一打皇冠也換不走好奇心”的求知精神,“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的求真追求、“堅持真理不惜成為全民公敵”的英勇人格。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咱們創(chuàng)造出自我。
    五、敬畏、廉政
    材料:“敬畏”是什么?就是“既敬重又畏懼”。這是人對待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它囊括了“敬”與“畏”的雙重情感內涵:“敬”是指恭敬、敬重、彬彬有禮,“畏”是指懼怕、畏怯、戰(zhàn)戰(zhàn)兢兢。在這里,“敬”,體現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價值追求,是對事物人格化的一種尊重;“畏”,是一種行為的警示界限,是一種對自身言行的自律,是一種對萌生不規(guī)行為的自我約束。敬畏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觀念、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自省、一種約束,也是一種憂患、一種睿智、一種敏銳、一種原則、一種覺悟。一句話,是內在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的自然外化。
    六、慎獨、自我監(jiān)督
    材料:"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嚴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別人監(jiān)督,自覺控制自己的欲望。
    語出《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yǎng),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風(儒家風范)的高境界。對于其含義,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辭?!罚?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茍"《辭源》。
    七、成功的重要要素:信念、毅力、理想、挫折、磨難、興趣、堅持
    1、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雨果
    2、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旯?BR>    3、向著某一天終于要達到的那個終極目標邁步還不夠,還要把每一步驟看成目標,使它作為步驟而起作用?!璧?BR>    八、知與行關系:知行合一、知易行難
    古人云: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美國通用電器首席執(zhí)行官杰克?韋爾奇應邀來我國講課。一些企業(yè)管理人員聽完課后,感到有些失望,便問:“您講的那些內容,我們也差不多知道,可為什么我們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呢?”杰克.韋爾奇聽后回答說:“那是因為你們僅是知道,而我卻做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差別。”
    九、社會現象一: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y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新一代年輕人價值觀、自我觀念的變化,年輕一代的就業(yè)觀也在持續(xù)變化。而現在“95后”逐漸步入社會,作為新一代的他們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就業(yè)觀念和渠道。
    媒體新發(fā)布數據顯示,年輕的“95后”們并沒有在傳統的就業(yè)道路上一走到底,只有52%的“95后”在畢業(yè)后選擇找工作,而選擇不就業(yè)的比例高達48%,這些選擇不就業(yè)的畢業(yè)生去向更是五花八門,學習深造、創(chuàng)業(yè)、上直播當網紅、回家結婚生子等不一而足,其畢業(yè)去向選擇上呈現多元化、網絡化、娛樂化的三大新趨勢,可謂迷之就業(yè)觀。
    十、社會現象二:
    “低頭族”,是指在公共場所以及私人空間里“低頭看屏幕”狀的人,主要是玩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數字終端。法制日報11月25日消息,“低頭族”,街面上、地鐵公交里、商場、醫(yī)院……埋頭于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情形幾乎隨處可見。在人們對“低頭”已經習以為常時,卻忽略了“低頭”的危害——對“低頭族”個人的人身安全、對公共安全都已造成影響。
    但是同時,今天智能手機已經日漸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手機功能的豐富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手機早已從那個單純的通話設備變成了強大的“瑞士軍刀”。手機播放個音樂視頻、拍個照片、看看新聞,各種APP的出現和應用,大大便利了我們的衣食住行,就在這不經意間,智能手機已然取代了我們身邊很多常用的電子設備,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周邊的行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