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少兒國際象棋教學中隨意性較大,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教材。一般教練都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在講棋,甚至很多資深教練還反對標準教材,認為自家多年的積累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資深教練主要通過給少兒棋手復盤拆棋進行個別指導。
【三點初級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1、解決棋譜記錄問題。對局記譜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小朋友怕麻煩,怕影響下棋不愿意記錄。這很不好。須知剛開始記譜可能對下棋有一定影響,但熟練后則完全不會影響。
2、解決自我學習的問題。打譜是一種高效自我學習的方法,特別是名家譜,有名家自我注解的那種。
3、注意基礎知識、基本功,以及下棋規(guī)則的掌握。當打譜打不下去的時候,一般不是棋譜的問題,往往是自己出錯誤了。這時應該返回從頭開始打譜。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心態(tài)至關重要。家長送自己的孩子來棋校學棋有各種各樣的動機,培養(yǎng)個人興趣愛好者居多,但也有希望將來孩子在國際象棋方面有造詣,有大發(fā)展的。小孩子下不出成績,家長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孩子腦子不好使,學習有障礙。出了成績的孩子家長也不輕松,同樣著急上火。他們又是擔心什么呢?一是考慮孩子將來走不走當職業(yè)棋手,以棋為生的道路;二是由于四川缺乏高水平棋手成長的氛圍和條件,孩子要進一步發(fā)展就得往北京、上海走,這就涉及到搬家、辭職做全陪等等事宜。
所以我認為小朋友學棋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要把學棋、下棋當作娛樂游戲,當作“一道餐后的甜點心”。著重思想狀態(tài)上的進步,感覺練習后獲得的喜悅就好了。至于家長的操心就交給家長去考慮,誰叫他們是大人呢?
【小朋友在學棋、下棋過程中也有三點值得注意的問題】
1、打譜時如何理解,為什么要走某一步棋?一定要認真思考,不要隨手帶過。高水平棋手的自戰(zhàn)注解應該仔細閱讀。
2、我要走某一開局,對手偏偏不配合,要走另一開局。如何解決?這需要時間,就是熟悉各種開局。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從棋理方面去研究。水平提高了,各種開局、各種變化都了然于心,就不會拘泥于某一種開局了。
3、路子不要野,棋書該看就得看,棋譜該背就得背。野戰(zhàn)棋手、江湖擺攤棋手終都敗給了經過系統(tǒng)學習后的棋手。江湖棋手看重的是戰(zhàn)術方面的問題,而經過正規(guī)培訓成長起來的職業(yè)棋手既重視戰(zhàn)術問題,更重視戰(zhàn)略問題。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水平明顯要高于江湖棋手。
【后再談談家長的問題】
學棋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小孩子贏了一盤棋,或者比賽取得了好名次,高興甚至狂妄起來,可以理解,大人一定不能狂妄。深圳國際象棋氛圍非常濃,近出了一個神童,才八歲就當上了深圳市冠軍。家長心態(tài)變了,狂妄了,找到市里有關部門,開口就要一百萬,說是要為中國培養(yǎng)世界冠軍,培養(yǎng)未來的謝軍、諸宸。領導當面只好敷衍他,說要了解一下情況,研究研究。背后罵這個家長是瓜娃子!須知一般棋手要到12歲才基本定型,才看得出將來有沒有大的培養(yǎng)前途。娃娃才8歲,才拿了一個市級冠軍,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明顯是神經短路了嘛!
家長還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同班同校的孩子相比較,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聰明,學棋進步不大,這樣不好。要作縱向性觀察,不多作橫向性比較!只要你的孩子比以前進步了提高了,就應該高興愉快。學棋以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習慣為主。不要摻雜過多的功利性的雜念。
另外,孩子下棋時家長一定不能去干涉,不要自以為走某一步才是好棋,這樣干擾孩子思維,不利于孩子學習提高。正確的方法是孩子下棋時,家長在一旁記錄。待孩子下完棋后或回家后再和孩子一起拆棋分析。如家長水平不夠,也可將對局棋譜交給教練,請教練幫助復盤拆棋。
1、解決棋譜記錄問題。對局記譜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小朋友怕麻煩,怕影響下棋不愿意記錄。這很不好。須知剛開始記譜可能對下棋有一定影響,但熟練后則完全不會影響。
2、解決自我學習的問題。打譜是一種高效自我學習的方法,特別是名家譜,有名家自我注解的那種。
3、注意基礎知識、基本功,以及下棋規(guī)則的掌握。當打譜打不下去的時候,一般不是棋譜的問題,往往是自己出錯誤了。這時應該返回從頭開始打譜。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心態(tài)至關重要。家長送自己的孩子來棋校學棋有各種各樣的動機,培養(yǎng)個人興趣愛好者居多,但也有希望將來孩子在國際象棋方面有造詣,有大發(fā)展的。小孩子下不出成績,家長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孩子腦子不好使,學習有障礙。出了成績的孩子家長也不輕松,同樣著急上火。他們又是擔心什么呢?一是考慮孩子將來走不走當職業(yè)棋手,以棋為生的道路;二是由于四川缺乏高水平棋手成長的氛圍和條件,孩子要進一步發(fā)展就得往北京、上海走,這就涉及到搬家、辭職做全陪等等事宜。
所以我認為小朋友學棋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要把學棋、下棋當作娛樂游戲,當作“一道餐后的甜點心”。著重思想狀態(tài)上的進步,感覺練習后獲得的喜悅就好了。至于家長的操心就交給家長去考慮,誰叫他們是大人呢?
1、打譜時如何理解,為什么要走某一步棋?一定要認真思考,不要隨手帶過。高水平棋手的自戰(zhàn)注解應該仔細閱讀。
2、我要走某一開局,對手偏偏不配合,要走另一開局。如何解決?這需要時間,就是熟悉各種開局。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從棋理方面去研究。水平提高了,各種開局、各種變化都了然于心,就不會拘泥于某一種開局了。
3、路子不要野,棋書該看就得看,棋譜該背就得背。野戰(zhàn)棋手、江湖擺攤棋手終都敗給了經過系統(tǒng)學習后的棋手。江湖棋手看重的是戰(zhàn)術方面的問題,而經過正規(guī)培訓成長起來的職業(yè)棋手既重視戰(zhàn)術問題,更重視戰(zhàn)略問題。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水平明顯要高于江湖棋手。
學棋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小孩子贏了一盤棋,或者比賽取得了好名次,高興甚至狂妄起來,可以理解,大人一定不能狂妄。深圳國際象棋氛圍非常濃,近出了一個神童,才八歲就當上了深圳市冠軍。家長心態(tài)變了,狂妄了,找到市里有關部門,開口就要一百萬,說是要為中國培養(yǎng)世界冠軍,培養(yǎng)未來的謝軍、諸宸。領導當面只好敷衍他,說要了解一下情況,研究研究。背后罵這個家長是瓜娃子!須知一般棋手要到12歲才基本定型,才看得出將來有沒有大的培養(yǎng)前途。娃娃才8歲,才拿了一個市級冠軍,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明顯是神經短路了嘛!
家長還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同班同校的孩子相比較,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聰明,學棋進步不大,這樣不好。要作縱向性觀察,不多作橫向性比較!只要你的孩子比以前進步了提高了,就應該高興愉快。學棋以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習慣為主。不要摻雜過多的功利性的雜念。
另外,孩子下棋時家長一定不能去干涉,不要自以為走某一步才是好棋,這樣干擾孩子思維,不利于孩子學習提高。正確的方法是孩子下棋時,家長在一旁記錄。待孩子下完棋后或回家后再和孩子一起拆棋分析。如家長水平不夠,也可將對局棋譜交給教練,請教練幫助復盤拆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