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巧設課件,激發(fā)興趣,可以給數學學習動力;情注文本,感受數學體溫,則可以讓數學學習成為生活需要。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三年級數學課件:《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中引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解決問題與計算有機的結合。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注重情境圖的運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欲 望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節(jié)課首先利用情境圖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提出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2.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由于學生已有口算加減法的經驗,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實現知識的遷移。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同時,鼓勵學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資料的信息卡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10頁情境圖。(出示PPT課件)
(1)引導學生觀察,同時收集數學信息,并相互交流。
(2)引導學生根據收集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結合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揭示課題:本節(jié)課我們就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 望,讓學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探究體驗
1.(1)出示例1(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2)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35+34=?
(3)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然后匯報。
算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結果是69。
算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后算60+9,得數是69。
(4)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
(5)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①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后用另一個加數連續(xù)加上這個整十數和一位數。
②把兩個加數都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后用整十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加一位數,后把兩次的結果加起來。
2.課件出示例1(2),學生獨立完成。
(1)各組匯報算法。
算法一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用湊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先算30+40=70,再算9+4=13,后算70+13=83。
(2)引導學生比較例1(1)和例1(2)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例1(1)不需要進位,例1(2)個位數相加滿十了,需要向十位進1]
3.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可以根據數字的特點,靈活地選擇口算方法,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設計意圖: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充分體現知識的遷移,給學生充分探究和交流的空間,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學法:
講解法、引導法。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口算題(略)
2、看誰都能算正確。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這些題的呢?先來看左邊這一組兩位數加整十數,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35+30=65
師:那么右邊這一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我想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64+5=69
二、新知講授。
課件出示“海寶”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找到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師: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回答
(2)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師:如果你是每個年級的領隊老師,首先要考慮什么?
預設:應該考慮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指名提問題。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匯報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學例2
選擇學生提出的“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針對學生列出的算式39+44=?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口算。
匯報交流。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3)觀察對比
師:剛才學習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今天學習的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師引導:這兩個算式的兩個加數的十位上的數與和十位上的數比較,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也就是35+34是不進位加法,39+44是進位加法。
師: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個位相加滿十,一定要向十位進1.
三、知識應用。
1、填一填(判斷十位上的數)
師: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數嗎?
2、先說一說,再計算。
23+46=63+17=
3、請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題目,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四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4、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四、小結。
師: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中引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解決問題與計算有機的結合。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注重情境圖的運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欲 望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節(jié)課首先利用情境圖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提出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2.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由于學生已有口算加減法的經驗,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實現知識的遷移。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同時,鼓勵學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資料的信息卡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10頁情境圖。(出示PPT課件)
(1)引導學生觀察,同時收集數學信息,并相互交流。
(2)引導學生根據收集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結合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揭示課題:本節(jié)課我們就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 望,讓學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探究體驗
1.(1)出示例1(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2)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35+34=?
(3)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然后匯報。
算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結果是69。
算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后算60+9,得數是69。
(4)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
(5)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①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后用另一個加數連續(xù)加上這個整十數和一位數。
②把兩個加數都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后用整十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加一位數,后把兩次的結果加起來。
2.課件出示例1(2),學生獨立完成。
(1)各組匯報算法。
算法一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用湊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先算30+40=70,再算9+4=13,后算70+13=83。
(2)引導學生比較例1(1)和例1(2)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例1(1)不需要進位,例1(2)個位數相加滿十了,需要向十位進1]
3.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可以根據數字的特點,靈活地選擇口算方法,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設計意圖: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充分體現知識的遷移,給學生充分探究和交流的空間,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學法:
講解法、引導法。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口算題(略)
2、看誰都能算正確。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這些題的呢?先來看左邊這一組兩位數加整十數,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35+30=65
師:那么右邊這一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我想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64+5=69
二、新知講授。
課件出示“海寶”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找到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師: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回答
(2)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師:如果你是每個年級的領隊老師,首先要考慮什么?
預設:應該考慮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指名提問題。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匯報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學例2
選擇學生提出的“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針對學生列出的算式39+44=?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口算。
匯報交流。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3)觀察對比
師:剛才學習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今天學習的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師引導:這兩個算式的兩個加數的十位上的數與和十位上的數比較,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也就是35+34是不進位加法,39+44是進位加法。
師: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個位相加滿十,一定要向十位進1.
三、知識應用。
1、填一填(判斷十位上的數)
師: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數嗎?
2、先說一說,再計算。
23+46=63+17=
3、請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題目,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四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4、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四、小結。
師: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