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教案【三篇】

字號:

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為大家準備了初中體育教案【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拍球比多


    一、教學內容:
    拍球比多
    二、教學目標:
    1、能說出游戲名稱,知道游戲的方法和要求。
    2、能做出原地連續(xù)拍球的基本動作。
    3、能克服困難,勇于參加各種形式的拍球比賽。
    三、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集合,宣布本課教學目標及要求
    (二)基本部分:
    教法:1、組織學生進行連續(xù)拍球練習,重點提示手拍球練習,重點提示手拍球時擊球的部位。
    2、分組游戲時盡可能多分組,以提高游戲練習密度。
    3、選擇各組拍球動作好的同學進行示范表演。
    學練法:1、分組進行連續(xù)拍球練習,體會正確的擊球點對拍球所起的控制作用。
    2、分組游戲時,先比一比誰拍球的動作正確,再比誰拍的球多。
    3、仔細觀察示范表演同學的拍球動作,并與自己的拍球動作進行對比,找出不足。
    ××××××
    ××××
    ××××
    ××××××
    ××××
    ××××
    ××××
    ××××
    ××
    (三)結束部分:
    1、整隊、小結、放松
    2、布置回收器材
    3、下課
    

  《安全常識和韻律活動》


      一.教學內容:
      安全常識和韻律活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怎樣預防運動損傷事故。
      2.了解預防運動損傷及事故的要求,逐步學會一些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自我保護的技能。
      3.對科學鍛煉身體有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知道動物模仿操的名稱,動作方法。能隨音樂節(jié)拍進行練習,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體會樂。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體育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注意點。
      難點:使體育課上的安全意識在腦海里得到深化,并能在今后的學習中自發(fā)的運用。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卡片、紅五角星。
      五.教法與學法:
      1.采用讓學生自主探索、嘗試、發(fā)現尋求答案。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去發(fā)揮,去探索,去想象。
      2.菜用啟發(fā)、誘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通過電化教學,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并滲透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能力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嘗試與猜想和學生實際參與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雜技圖片,思考問題。學生大膽猜想,各敘己見。
     ?、?教師歸納出示課題。
      2.學生看故事錄象。
      揭示問題:天鵝有危險嗎?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歸納知識點:聽從指揮有秩序。
      3.教師提問:上體育課前對于身體不舒服的同學應采用什么方法?
      學生口答,教師加以說明。出示第二個知識點:身體不適停運動。
      4.引導學生自己猜想:體育課上還有那些安全知識?學生討論,各自發(fā)表見解。
      5.驗證與思考:電腦聰聰帶了幾個動畫故事,里面講的也是一些安全知識,想知道是什么嗎?
      讓學生自己選擇看的順序,出示解答、評比、總結。出示三個知識點:做好準備防扭傷,相互幫助學保護,檢查器械再運動。
      6.學生自己小結,學到什么知識?
      7.室內活動:動物摸仿操。
      學生看錄象,然后跟著進行分解練習。跟音樂完整練習。
      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練習。
      8.課堂小結:
      同學之間互評各自的表現,看誰得的五角星多。
      再次記憶學到的知識。
    

  《修其德與運其智》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學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豐富的知識是增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必要條件。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地說出和恰當地解釋課文中的兩句話——“大德必得其壽”、“知者不惑”;同時,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識)。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樹立培德、增智、健體三位一體的觀念,并化為行動,付諸實踐。、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修其德”和“運其智”二訣的學習,闡釋德與智對體的保健奇效。
      難點:明確養(yǎng)生必須以高尚的道德為前提,以豐富的知識為指導。
      三、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夠活得健康一點,長壽一點,這也就是養(yǎng)生。但是,很多人都處于一種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另一方面卻在不斷地損害自己的身體。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壽呢?在這點上,我們的先輩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無價之寶——“中華養(yǎng)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中華養(yǎng)生中的“修其德”和“運其智”兩條古訓,并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之后,能夠自覺地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
      (二)出示思考題,指導學生自學。
      請同學們根據思考題進行自學,并找出答案。
      思考題:
      1.“大德必得其壽”出自何書?何人先提出?意思是什么?
      2.“養(yǎng)德養(yǎng)生無二術也” 出自何書?何人先提出?意思是什么?
      3.解釋“智者不惑”。
      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養(yǎng)生”?
      5.如何理解“運智可以養(yǎng)生”?
      6.如何發(fā)揮強身延年的主觀能動性?
      (三)學生自學。
      (四)檢查自學效果,師生討論。
      思考題答案:
      1. 出自子思所作的《中庸》,早由孔子提出,全文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贝蟮拢撼绺叩牡赖?,此指道德高尚的人。其壽:指自然壽命,古稱“天年”,分為上、中、下“三壽”——下壽八十,中壽百歲,上壽百二十。
      2. 出自《醫(yī)先》,由王文祿(明代醫(yī)學家、養(yǎng)生學家)提出。養(yǎng)德;培養(yǎng)道德。養(yǎng)生:保養(yǎng)身心。無二術:沒有不同之處,是一致的。
      3. 出自《論語》。智者:原為“知者”,有智慧的人,聰明的人。不惑;沒有疑惑,不受迷惑。
      4. 修德,指努力培養(yǎng)(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德,是做人的基礎,更是做長壽人的基礎,早在春秋時孔子就指出了“大德必得其壽”,在明代,醫(yī)學家和養(yǎng)生學家王文祿專門從養(yǎng)生角度指出了“養(yǎng)德養(yǎng)生無二術也”,可見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也就是“修德可以養(yǎng)生” 或者說“修德可以增壽”。
      5. 運智,指運用知識,即把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加以運用。
      “運智養(yǎng)生” 即把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知識運用于養(yǎng)生。用生理養(yǎng)生知識養(yǎng)生,過正常而規(guī)則的物質生活;用心理養(yǎng)生知識養(yǎng)生,過從容而樂觀的精神生活;用哲理養(yǎng)生知識養(yǎng)生,過唯物而辯證的理性生活。
      6. 在養(yǎng)生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強身延年的主觀能動性,即病可預防,老可延緩,死可推遲。例如:積極預防,以防生病;過正常而規(guī)則的物質生活,減少機體的損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過樂觀的生活……
      (五)布置課后作業(yè)。
      1.記誦“大德必得其壽” “養(yǎng)德養(yǎng)生無二術也”。
      發(fā)揮強身延年的主觀能動性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