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模擬題【16-19】

字號:

寒窗苦讀十余載,今朝考試展鋒芒;思維冷靜不慌亂,下筆如神才華展;心平氣和信心足,過關(guān)斬將如流水;細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備考,定會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 《2018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模擬題【16-19】》供您查閱。
    
    【第一篇:母狼的智慧原文】
    ⑴“僅次于人的聰明的動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樣,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說,我只知道北方的狼。”
    ⑵一位老獵人,在大興安嶺蜂蜜般的黏稠的篝火旁,對我說。獵人是個漸漸消亡的職業(yè),他不再打獵,成了護林員。
    ⑶我說:“不對。是大猩猩。大猩猩有表情,會使用簡單的工具,甚至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用特殊的語言與人交流?!?BR>    ⑷“我沒見過大猩猩,也不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是什么東西。我只見過狼。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聰明。那是我年輕的時候啦……”老獵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復(fù)了當年的神勇。
    ⑸“狼帶著小狼過河,怎么辦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會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幾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帶過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時候,留在岸邊的子女會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動物,把那動物的胃吹足了氣,再用牙齒牢牢緊住蒂處,讓它脹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負在身上,借著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過河?!?BR>    ⑹“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帶有兩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為小狼腳力不健。我和狼的距離漸漸縮短,狼媽媽轉(zhuǎn)頭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驚。通常狼在危機時,會在草木旺盛處兜圈子,借復(fù)雜地形伺機脫逃。如果爬向沙坡,狼雖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覽無余,狼就再也跑不了?!?BR>    ⑺“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許它昏了頭。我這樣想著,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飛快逃向遠方。我下坡去追,突然發(fā)現(xiàn)小狼不見了。當時顧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見過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從哪兒來的那么大的力氣,像貼著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陽下山,才將它擊斃,累得我?guī)缀跬铝搜??!?BR>    ⑻“我把狼皮剝下來,挑在槍尖上往回走。一邊走一邊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議的狼,它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兩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經(jīng)快走回家了,我決定再回到那個沙丘看看??彀胍共诺剑鞖饫錁O了,慘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銀子筑成的墳,毫無動靜。我想真是多此一舉,那不過是一只傻狼罷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個隱蔽的凹陷處,像白色的燭光一樣,悠悠地升起兩道青煙?!?BR>    ⑼“我跑過去,看到一大堆干駱駝糞。白氣正從中冒出來。我輕輕扒開,看到白天失蹤了的兩只小狼,正在溫暖的駝糞下均勻地喘著氣,做著離開媽媽后的第一個好夢。地上有狼尾巴輕輕掃過的痕跡,活兒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瞞過了我這個老獵人的眼睛?!?BR>    ⑽“那只母狼,為了保護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遲了我的速度,贏得了掩藏兒女的時間。又從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跡,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換回孩子的生存?!?BR>    《母狼的智慧》閱讀答案:
    1、“狼”是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請說說文中的母狼有哪些特點。(3分)
    答案:文中的“母狼”有毫不遜于人類情感的“狼”的母愛,母狼保護小狼的行為表現(xiàn)了它的智慧和犧牲精神。(抓住“母愛”“智慧”“犧牲”三點即可。)
    2、閱讀⑸——⑽段回答下面的問題。(5分)
    (1)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狼的聰明和富于創(chuàng)造性?(3分)
    答案:母狼帶小狼過河的情景;把小狼隱藏在駱駝糞下,用尾巴抹平痕跡;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引開路人,表現(xiàn)了狼的聰明和富于創(chuàng)造性。
    (2)下面是從文中摘錄的兩個比喻句。請選擇其中一句,具體說說它的表達作用。(2分)
    A.那是我平生見過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從哪兒來的那么大的力氣,像貼著地皮的一支黑箭。
    B.天氣冷極了,慘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銀子筑成的墳,毫無動靜。
    答案:A.生動形象地寫出母狼逃跑速度之快,表現(xiàn)了母狼為引開獵人而奮不顧身的“母愛”。B.形象地寫出月夜沙丘給人的那種死寂、冷清、陰森的感受。
    3、結(jié)合上下文,請從結(jié)構(gòu)和表達兩方面談?wù)劦?12)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承上啟下(1分)為下揭示主題作了鋪墊。
    4、第⑼段描寫了狼崽在糞堆中熟睡的情景,其中加點詞語極為生動,請說說它的妙處。(3分)
    答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狼崽熟睡時呼出的熱氣,在寒夜中凝成白線緩緩上升的情景,細致而傳神。(意對即給分,只答“生動形象”扣1分)
    5、本文的主題是什么?請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作者是怎樣揭示這一主題的?(4分)
    答案:“通過訓(xùn)練,讓某一動物變蠢,以供人役使,真是一大發(fā)明啊?!?2分)作者表面謳歌動物的母愛和聰明,實際由物及人,揭示人類社會中的某一現(xiàn)象,表現(xiàn)了一個深刻的主題。(2分)(意對即給分)
    【第二篇: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原文】
    被人邀請去看一棵樹,一棵古老的樹。大約有五千年的歷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彎折了腰,半匍匐著,依然不倒,享受著人們尊敬的注視。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著脖子虔誠地仰望著古樹頂端稀疏的綠葉,一邊想,人和樹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來,肯定是比一粒樹種要大很多倍,但人沒法長得如樹般偉岸。在樹小的時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樹枝、樹干折斷,甚至把樹連根拔起,樹就結(jié)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樹長成了大樹,歸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種各樣實用的物件。長的好好的樹,花紋美麗木質(zhì)出眾,也像美女一樣,紅顏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貴的樹種瀕臨滅絕。在這一點上,樹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樹卻是不可以人造的。
    樹比人活的長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絕對活不過一棵樹的。樹并不以此傲人,爺爺種下的樹,照樣以碩碩果實報答那人的孫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況下,樹是絕對不傷人的。即使如前幾天報上所載一些村民在樹下避雨,遭了雷擊致死,那元兇也不是樹,而是閃電,樹也是受害者。人卻是絕對傷樹的,地球上森林數(shù)量的銳減就是明證,人成了樹的天敵。
    樹比人堅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樹卻*身生長著,不需要爐火或是空調(diào)的保護。樹回幫助人的,在饑謹?shù)臅r候,人可以扒樹的皮來充饑。
    很多書籍記載過這棵古樹,若是在樹群里評選名人的話,這棵古樹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詩人詞人詠頌過這棵古樹,如果樹把那些詞句當作葉子一般披掛起來,一定不堪重負。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壓倒,這些贊美會讓它撲在地上。
    樹的壽命是如此長久,在我們死后很多年,這棵古樹還會枝葉繁茂地生長著。一想到這一點,無邊的嫉妒就轉(zhuǎn)成深深的自卑。作為一個人活不了那么久遠,傷感讓我低下頭來,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長在古樹之旁的小草。只有細長的兩三片葉子,纖細得如同嬰兒的睫毛。樹葉縫隙的陽光打在草葉的幾絲脈絡(luò)上,再落到地上,陽光變得如綠紗一樣漂浮了。
    這樣一株柔弱的小草,在這樣一棵神圣的樹底下,一定該俯首稱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從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順眼的謙卑,最后以失望告終。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無疑問是非常渺小的。就壽命計算,假設(shè)一歲一枯榮,老樹很可能見過小草五千輩以前的祖先。就體量計算,老樹抵得過千百萬小草集合而成的大軍。就價值來說,人們千里萬里路地趕了來,只為瞻仰老樹,我敢肯定沒有一個人是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為一個人,都在古樹面前自慚形*了,小草你怎能不頂禮膜拜?我這樣想著,就蹲下來看著小草。在這樣一棵歷史久遠聲名卓著的古樹旁邊為鄰,你豈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著,我向它吐了一口氣,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氣息一盡,它就像彈簧般伸展了葉脈,快樂地抖動著,我向它吐了一口氣,它還是在彎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發(fā)現(xiàn),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氣絕倒地的一刻,小草卻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慚。在莊嚴大樹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慚形*地生活著,何況我們?nèi)f物靈長的人類!
    《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閱讀答案:
    1.與人相比,樹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請加以概括,分條陳述。(3分)
    答案:(1)樹比人活的長久,但并不以詞傲人;(2)樹絕對不傷人;(3)樹比人堅忍;(4)樹會幫助人。
    2.簡要闡釋“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壓倒,這些贊美會讓它撲在地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3分)
    答案:這句話運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說的是樹,實際上說的是人(1分)。人容易戰(zhàn)勝各種不幸和災(zāi)難,但常常會被名利壓垮(2分)
    3.從“仰望”大樹到“蹲下來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軌跡?(4分)
    答案:虔誠、尊敬——嫉妒——自卑、傷感——自信、自強(每點1分)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過對小草不同特征的描寫來揭示主旨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文章主旨是不管身處何種環(huán)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沒有理由也不應(yīng)該自慚形*,而應(yīng)像小草那樣坦然、快樂地生活(2分)。文中對小草的描寫雖著墨不多,但極為細致,手法多樣,形神兼?zhèn)?,特點鮮明(2分)。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小草雖纖細、柔弱、不受重視,卻依然能昂然立著、怡然挺立、安然生活的特點,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
    5.探究與感悟:閱讀下列材料并結(jié)合上文,談?wù)勀愕捏w會。不少于40字。(4分)
    材料一:心理學(xué)認為,自卑這一種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個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敵人就是勇于面對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和張越年少時也曾自卑,現(xiàn)今都有豁達自信的主持風(fēng)格。
    答案:自卑人人都有,但要勇于面對;人們雖然會在各個方面存在差異,但不能自慚形*,要豁達自信,坦然快樂地生活,你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潭,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就。字數(shù)不夠扣1分。
    【第三篇:十三歲的際遇原文】
    ⑴第一次知道這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北大”,是在我七歲的時候。那天,偶爾從抽屜里翻出一張泛黃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靜而美麗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這似曾相識的風(fēng)景,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悅與感動,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內(nèi)心。母親告訴我:這,就是北大。十歲,乘汽車從北大校門口經(jīng)過。身邊的阿姨喚我快看快看,我卻固執(zhí)地扭過頭去,口里說著:才不呢!現(xiàn)在若看了,以后再來上學(xué)不就“不新鮮”了嗎?
    ⑵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xué)生。那份稚氣十足的自信,似乎預(yù)示了一段奇妙的塵線。只是我沒有想到,我會這么快就實現(xiàn)了童年的夢想;而且,在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這已是我來到北大的第三個秋天。
    ⑶驀然回首,我仿佛認出了兩年前的自己:短短的頭發(fā),天真的目光,還不滿十四歲,完全是個一腦子浪漫念頭的小女孩,對什么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紛揚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著藍色羽絨衣,在結(jié)冰的湖面擲下一年雪團般四處進濺的清脆笑聲。如今,秋風(fēng)又起,樹枝樹葉交織出金色的穹隆。落葉遍地,踩上去很柔軟,好像此時此刻不勝涼意的心情。眼看八七級新生穿著軍訓(xùn)時領(lǐng)來的綠軍衣滿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級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親切的三十五樓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⑷秋天,是成熟的季節(jié)了。我似乎應(yīng)該對你說點兒什么,北大。不是已經(jīng)和你朝夕相處整整兩年了嗎?不是已經(jīng)長成停停少女、就要度過自己的十六歲生日了嗎?但平時常在嘴邊的歌這會兒全都沉默了。我望著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兩年里積攢下來的那么多話,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來。
    ⑸才進校門,高年級同學(xué)就帶著我們參觀北大圖書館。
    ⑹當時,好像還看了一個介紹圖書館的紀錄片。入學(xué)之初那句頗為雄壯的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在圖書館大樓的映襯下驟然顯得蒼白無力。我緊閉著嘴,心頭涌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四百萬冊圖書!實在難以想象。而其中我所讀過的,大概連這個數(shù)目字的最小的零頭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憶起了1983年在青島過夏令營時發(fā)生的一件事情:記得那時燈已熄了,我們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隨意聊著天兒。我和領(lǐng)隊的那個小小的女老師正說得津津有味,我上鋪的女孩卻忽然哭了起來。我們驚訝地問她怎么了,她嗚咽著答道:“你們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師的談話早忘得一干二凈了,可那女孩子的嗚咽反倒長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當我隨著面孔尚未記熟的新同學(xué)一起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似乎剛剛理解了那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抽泣的女孩……
    ⑺于是,自從小心翼翼地佩帶上那枚白色?;掌?,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車窗外一掠而過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夢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識來對付的、不折不扣的現(xiàn)實。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許多階段,那么與北大的際遇,便是又一個新的開始。
    ⑻可不,是開始——開始做美得有點迷離的夢,開始對從未涉足過的世界進行探尋。當我在圖書館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許灰塵的書架間倘佯,我覺得自己就像是童話里的女孩,懷著激動不安的心情啟開了閃閃發(fā)光的仙宮大門,有時,并不急著翻檢借閱,只在書深給我留出的窄窄小徑上慢慢地走來走去,以目光撫愛每冊圖書。中文的、英語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聲音,向我發(fā)出低低的絮語和呼喚。漸漸地,我的心情也變得和它們一樣:沉靜,愉悅,安詳。
    ⑼就這樣,簡單而又美好地,北大為一個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擁抱永恒的小女孩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子,從這微風(fēng)吹拂的窗口,透進一片純潔的真理之光。宇宙與人開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現(xiàn),我開始思索,開始疑問,開始摒棄,開始相信。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擺脫這沉重的肉體的束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⑽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有時,我特別愿意靜靜地站在圖書館閱覽室的門口,看那些伏案讀書者專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邊走向第三教學(xué)樓,一邊聽身旁經(jīng)過的人高聲爭論著什么問題,——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們爭辯的題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學(xué)生特有的純潔,言談的犀利與機智,精神狀態(tài)的生機勃勃;更愿意站在廣告欄前,一張一張細細地讀那些五顏六色的海報,為的是永不厭倦地重溫北大清新自由的氣氛。
    ⑾寫到這里,不由吐了吐舌頭,因為北大老師們的肖像,也一視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寫生畫冊上:有的紳士風(fēng)度,有的和藹可親,這個怪癖,那個瀟灑,或手談笑風(fēng)生間“檣櫓灰飛煙滅”,或于古樸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風(fēng)格……我喜歡由這些親切的手牽引著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徑,我喜歡師生之間那種平易而自然的關(guān)系。嚴謹治學(xué),誠懇做人,我第一次體會到了“老師”二字的真正含義。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fā),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fēng)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著渴望駛向美麗彼岸的船客,也有著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
    ⑿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⒀因此,當有人問我大學(xué)兩年收獲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時候,你叫我怎能以輕巧的“得失”二字,來衡量這因浸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的時光?
    ⒁“沒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陰、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系之舟?!?BR>    ⒂不止一次把這些詩句悄悄念給你,北大。千言萬語,有時只能凝聚為這最濃最濃的幾行。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經(jīng)那樣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濤。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發(fā)現(xiàn)新的大陸,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
    ⒃不過,自七歲起便結(jié)識便熱愛的地方是永遠無法忘記的?!白屛腋┦赘兄x所有星球的相助”,為了我能在北大校園里度過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正是在北大,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內(nèi)心最柔軟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美好的少年的回憶一起,永遠無法分割開來。()
    ⒄“啊,也許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沒有繩索和帆桅?!?BR>    ⒅是的,總有一天,北大,我也會離你而去。你卻永遠年輕看,微笑著,擁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夢想,激勵一屆又一屆學(xué)子的抱負,也撫慰一年又一年桃李開落的惆悵。那么,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來,是夢是真,又有什么相干!我只要像當初一樣,在老朋友般的三十五樓下小立片刻,那么我相信,所有逝去的歲月都會重新開花結(jié)果,我將不顧頭上蒼蒼的白發(fā),再次像個十六歲的女孩那樣,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十三歲的際遇》閱讀答案:
    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時候?是怎樣知道的?(2分)
    答案:我七歲的時侯,看一張照片時媽媽告訴我的。
    2.作者十歲時,乘汽車從北大校門口經(jīng)過,為什么固執(zhí)地扭過頭去,不看呢?(2分)
    答案:堅信自己會成為北大的學(xué)生,要保持新鮮感。
    3.閱讀(5)—(9)段,說說北大圖書館對作者有什么影響?(4分)
    答案:北大為一個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擁抱永恒的小女孩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子,從這微風(fēng)吹進的窗口,透進一片純潔的真理之光。宇宙與人開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現(xiàn),“我”開始思索,開始疑問,開始摒棄,開始相信。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個“我”驚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4.閱讀(10)—(11)段“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作者對“北大的人”喜歡的是什么?(4分)
    答案:①刻苦學(xué)習(xí)的精神;②清新自由的氣氛;③帶領(lǐng)學(xué)生攀登科學(xué)高峰的老師;④平易而自然的師生關(guān)系。
    5.從文章的題目來看,其中“際遇”一詞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因素?“十三歲的際遇”具體指什么內(nèi)容?(3分)
    答案:際遇:遭遇(多指好的)。表達了“我”對北大由向往到感激、熱愛的情意。文中是指作者十三歲被北大破格錄取的機會。
    6.閱讀最后一段,填在空白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C)(3分)
    A.往昔所有的夢幻都會再現(xiàn)B.再現(xiàn)所有往昔的夢幻都會
    C.所有往昔的夢幻都會再現(xiàn)D.所有往昔的夢幻不會再現(xiàn)嗎
    【第四篇:一根善的拐杖】
    ①14歲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親在工地不小心摔斷了右腿。醫(yī)生說至少得休養(yǎng)一年半載才能好,這可愁壞了父親,全家人都指望著他掙錢呢。
    ②父親是個呆不住的人,剛剛休養(yǎng)了半個月,就讓母親給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說家里太悶,要出去溜達溜達。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靠拐杖支撐著走路的父親,晚上回來的時候,照樣神奇地給我們掙回了錢,盡管只有十幾元。原來,父親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發(fā)廣告單的活兒。想著父親右腿上綁著厚厚的石膏,拄著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飛進去一只兇惡的馬蜂,不停地扎著我。
    ③周末的時候,我要替他去發(fā)廣告單,他不允,狠狠訓(xùn)斥了我:“沒出息的孩子才去發(fā)廣告單,你只管給我好好讀書!”而我頭一次沒聽他的話,偷偷地跟著他。
    ④此時雖是上午九點多,但太陽已在盡情地釋放她的熱情,調(diào)皮的風(fēng)兒也不見一絲蹤影,路旁的幾棵梧桐樹也是無精打采的。來往的人們都將自己的臉兒躲在五顏六色的遮陽帽或太陽傘下。汗水在父親的臉上肆意地流淌,可他兩只胳膊還要架著拐杖,手里還拿著厚厚的一摞廣告單,沒辦法去擦。我想過去幫父親擦擦汗,又擔心他責(zé)罵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親難受著。
    ⑤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搖搖晃晃走過父親的身邊,忽然暈倒在地上。一瞬間,呼啦啦地圍上來一幫人,卻沒有一個去扶的。我聽見有人小聲議論,說前幾天有個年輕人救了一個老人,卻被老人訛上了,最后那個年輕人在醫(yī)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錢,真是叫人寒心。這大概就是一大幫人沒有一個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從人群中那一張張臉望過去,每一張都分明寫著冷漠。不,有一張臉是個例外,如同萬千枯藤上鮮活的葉子,上面寫著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親的臉!粗糙的臉,此刻卻光滑得如一面鏡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親拄著拐杖,費力地撥開人群,蹲下來,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來老人中暑了。當他醒過來的時候,一再向父親道謝,而父親只是擦擦臉上的汗水,輕描淡寫地笑笑。老人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像在風(fēng)中搖曳的蠟燭,隨時都有被吹滅的危險。父親趕忙遞給老人一根拐杖,輕聲說:“老人家,拄著點兒走吧,能穩(wěn)當些?!?BR>    ⑨“謝謝,那你怎么辦?”“沒啥,我這不是還有一根嗎,我只是斷了一條腿,一根拐杖足夠了?!备赣H笑著說。
    ⑩人群出奇地安靜。
    沒了拐杖,我本以為父親會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卻像一棵參天大樹。因為他的腳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沒有散去,開始有人伸出手來,一雙,兩雙,十雙??枯藤開始發(fā)出了新芽兒!
    我們太習(xí)慣“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了,各掃門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樣。災(zāi)難來臨時的呆若木雞,邪 惡當?shù)罆r的熟視無睹,都會令你的靈魂左右飄忽,搖搖欲墜。
    父親讓我懂得,每個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靈魂不至于在風(fēng)雨飄搖的塵世搖搖晃晃。
    14、結(jié)合選文具體內(nèi)容,概括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寫出兩點即可)(4分)
    15、選文第⑦段中加點的詞語“粗糙”和“光滑”的含義分別是什么?(2分)
    16、選文第④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選文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好處?(3分)
    18、分析選文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靜”的原因。(3分)
    19、選出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2分)
    A選文標題中的“拐杖”一語雙關(guān),既指父親遞給老人的拐杖,也指人們善良品性的精神支柱。
    B選文第⑧段中“輕描淡寫地笑笑”是對父親的神態(tài)描寫,意在表現(xiàn)父親在救助老人之后輕松喜悅的心情。
    C選文第?段畫線的句子與第⑥段“如同萬千枯藤上鮮活的葉子”一句相照應(yīng),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父親助人的行為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D選文第?段以議論的表達方式,批判了當今社會部分人的冷漠。
    參考答案:
    14、(1)善良(樂于助人、有擔當),因為他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將一支拐杖給了老人。(2)吃苦耐勞(有責(zé)任感、勤勞),因為他在摔斷了右腿需要休養(yǎng)時,還頂著烈日去發(fā)廣告單掙錢養(yǎng)家。(3)愛孩子,因為他不讓“我”幫他發(fā)廣告單,督促“我”讀書。
    15、“粗糙”是形容父親的臉布滿皺紋(飽經(jīng)滄桑),“光滑”指父親關(guān)心他人的心靈十分美好(品質(zhì)高尚)。
    16、自然環(huán)境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氣的炎熱,表現(xiàn)了父親發(fā)廣告單的不易,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的情節(jié)做了鋪墊。
    17、對比(襯托)。將父親的焦急與眾人的冷漠形成對比(用眾人的冷漠反襯出父親的焦急),突出表現(xiàn)了(襯托出)父親善良的品質(zhì),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敬佩(贊美)之情。
    18、(1)為父親拄著雙拐還能去幫助老人的行為而震撼。(2)為自己的冷漠、麻木而感到羞愧。(3)對父親善良的舉動充滿敬意。
    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