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再見了,親人》

字號:

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再見了,親人》,歡迎閱讀與借鑒。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從課文內(nèi)容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一)引入課題
    1.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在愛的海洋里成長,誰能說說關心你、與你親的人是誰?他們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
    2.出示圖片,志愿軍赴朝鮮圖
    同學們,嘹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在響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zhàn)斗中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出示圖片,火車站分別圖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后一批志愿軍勝利返回祖國的前一刻,千萬朝鮮人民噙著淚花前來送行,志愿軍們也含淚告別,大家都深情地說著這樣一句話──出示課題圖片,板書課題:再見了親人(不打標點)
    3.讀課題
    ①指名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②加標點(板書:,)再讀:再見了,親人
    ③體會:哪一句的感情更強烈些?(齊讀)
    4.提問:
    ①”親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
    板書:志愿軍
    ③課文中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書:朝鮮人民
    ④他們是親人嗎?不是。板書:不是親人
    T:可是……(出示課題:再見了,親人)
    (二)、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詩配樂朗誦,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
    那是一個現(xiàn)在看來非常久遠的年代……有一天,戰(zhàn)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年輕的人們拿起了槍奔赴戰(zhàn)場,只為能有寧靜的生活,無情的戰(zhàn)爭讓人們倒下,但沒有人退縮,哪怕是偉人的兒子……平靜的生活又回到了我們身邊,但14萬年輕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邊……
    2.同學們課前也查找了相關的資料,對這段歷史,你們還了解到些什么?(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么讓不是親人的人卻比親人還親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習使你感動的小故事,選擇你喜歡的讀書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讓你感動?為什么?能用朗讀來表達你的情感嗎?可以和同桌或?qū)W習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2.學生自學,討論。
    3.匯報交流。
    你喜歡哪個小故事?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為什么?你能讀讀嗎?初讀課文,
    三、品讀體驗
    在文中找出“親人”具體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歡的線條勾劃)你想交流的是哪個故事?
    根據(jù)學生的順序,來安排三個故事的教學順序。
    1.重點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書中為什么說是“雪中送炭”呢?為什么這樣比喻?(因為大娘想戰(zhàn)士之所想,急戰(zhàn)士之所急,若不是他們比親人還親,能冒著硝煙冒著炮火雪中送炭嗎?)
    ②戰(zhàn)斗異常激烈,戰(zhàn)士們已經(jīng)幾天幾夜沒合眼了,這時,大娘……(導讀,盡情讓學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語句)
    ③”救助傷員,失去孫孫”這一部分,你讀懂了什么?從哪個詞體會出來?()指導學生飽含深情的讀。
    小孫孫是大娘的后代,的希望??墒菫榱司戎驹杠?,大娘卻失去了他。這種情誼豈止是親人,這真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啊!)生讀。
    ④“您說,這比山好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誰能把這個反問句換個說法?哪種說法好些?為什么?(這句話是多么的親切,又是多么的熱烈啊!)
    八年來,大娘次地把慈母般的愛給了志愿軍,難怪志愿軍們舍不得讓大娘拖著疲憊的身體送了他們一程又一程,于是他們懇切地對大娘說──(學生齊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志愿軍對朝鮮的關心體貼都盡在這一聲聲懇求之中了。
    過渡:還有哪個故事讓你感動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詞句。
    3.我們在與朝鮮親人告別時,回憶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往事,這一件件一樁樁令人感動的事,無不凝聚著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所以我們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對于他們,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問題?(學生交流)
    4、師生共同解決提出的問題。
    5.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留到下節(jié)課解決。
    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1.仔細默讀課文想想文章里大
    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的故事都催人淚下,凝聚著他們對我們的深厚情誼。那是不是朝鮮人民就只是這三個人有這樣感人的事呢?(那為什么只寫這三個人的事呢?(因為要寫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記下,只能選擇重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寫全體,這是一種經(jīng)常用得到的選材組材方法,你們以后寫活動,寫景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2.快讀課文想想這三個故事在表達上共同的特點?(開頭親切稱呼親人,中間回憶感人事情,結(jié)尾贊頌雙方的深情厚意。)
    3、精讀課文后三段,體會文章感情的升華
    (1).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居住著許許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樣的親人,而且還滲透著我們與親人們并肩戰(zhàn)斗而灑下的鮮血,還留下了許許多多我們共同浴血奮戰(zhàn)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淚下的事情,無不凝聚著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而另一個個讓人泣不成聲的故事,更讓我們看到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一片赤誠。(投影:英雄圖)
    (2).但此時此刻,列車的汽笛長鳴,車輪已經(jīng)啟動。這是一個激動人心,充滿留戀之情的場面,兩國人民是在捧著一顆顆赤誠的心向親愛的人告別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讀讀這三段吧!(齊讀)
    (3).師引讀(投影句子)
    戰(zhàn)士們登上回國的列車,望著這些可敬可愛的人,望著這片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志愿軍從心底里喊了聲──投影第一句。
    汽笛響了,列車徐徐開動了,戰(zhàn)士們多鄉(xiāng)再看親人們一眼啊!于是,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車飛快地向前駛?cè)?,親人們離戰(zhàn)士們越來越遠了。他們只好揮動手,大聲喊著──投影第三句。
    (4).小結(jié):他們的確不是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可他們是比親人還親的人吶!
    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是人世間崇高、珍貴的友誼。戰(zhàn)爭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我們彼此的心中切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愿中朝兩國友誼永存!(板書)
    4、回顧全文,歸納總結(jié)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軍戰(zhàn)士的口吻,生動的記述了中朝兩*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文章的寫作方式回顧。
    四、鞏固延伸
    關于抗美援朝的資料。
    課堂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傷員失去孫孫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媽媽
    大嫂挖野菜炸成殘疾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透徹。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學生學習認真,扎實深受感動。學習效果好。